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豫西地区并涉及中朝准地台原生金矿床,初步确立了原生金矿的成矿模式:中基性火山岩(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及其变质产物(太古界绿岩)是金的矿源层。在燕山晚期,由中基性火山岩经混合岩化、深部重熔、交代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浆期后热液,使矿薄层中的金活化、迁移、富集,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成矿。金最有利的成矿部位是燕山晚期花岗岩体的内部及其与中基性火山岩的外接触带中。  相似文献   

2.
河南金矿主要分布在小秦岭地区,其次是桐柏山、崤山─熊耳山地区。含矿地层为前寒武纪的片麻岩-混合岩、片岩-变粒岩和轻微变质的绿片岩,原岩皆属中基性火山岩夹火山沉积岩;控矿构造以近东西向和北东向为主,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岩主要是燕山期花岗岩及有关脉岩。本文拟从地层、构造、岩浆岩控矿特点入手,通过金矿的成矿机制试图揭示小秦岭─桐柏山地区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南岭成矿带是世界最重要的钨锡铍铌钽成矿带,过去工作集中在中段及东段,西段苗儿山岩体一带工作相对较少。燕山期成矿广泛重视,印支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研究少。近年来,苗儿山岩体西接触带平滩钨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了构造蚀变花岗岩型白钨矿、构造破碎带型白钨矿两个新的矿床类型共三条矿脉,初步估算333+334 WO3资源量6.4万吨,达到大型以上规模。但对成矿物源、流体运移及富集、成矿时代、构造控矿规律等方面综合研究较少。本文从钨矿成矿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着手,以平滩钨矿为例进行初步探讨,为苗儿山岩体一带钨多金属矿找矿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某活化区为我国东部陆缘活化带的一部分。地壳演化经历了前泥盆纪地槽、晚古生代地台、中新生代地台活化三大发展阶段。从前寒武纪四堡期起,一直到晚白垩世燕山晚期止,都有花岗岩的活动。但与铀矿相关的主要是陆壳改造型的燕山期花岗岩和雪峰期花岗岩。在海西—印支期的花岗岩内也有小规模成矿。本文根据已知资料和笔者野外观察所及,对该区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元论的观点,讨论了潼峪金矿含金石英脉的成因。燕山期小秦岭处于大陆边缘活化带,断裂、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形成了高热流环境。燕山期花岗岩侵位浅,裂隙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循环通道,加上丰富的地下水条件,在花岗岩热力作用下,受到加热的下降雨水和来自花岗岩的高温富碱流体是围岩中的金和有关成矿元素活化迁移的有效介质,在中深条件下形成了石英脉型金矿,在浅成条件下形成了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石灰沟金矿的花岗岩成矿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石灰沟金矿地质特征,通过对花岗岩类型划分与构造环境的分析,认为该矿区花岗岩体岩石类型以碱性花岗岩为主,属铝过饱和系列,为A-S混合型花岗岩,起源于地壳与地幔的混熔,是造山带深成活动的产物,形成时代为晚华力西期—印支期,说明金的成矿属于岩浆演化最后阶段的产物,成矿时代应属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7.
根据吕梁山中段近EW向区域深大断裂控岩控矿的特点,通过对灵钟山一带金矿床的成矿环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预测了该区深部存在隐伏岩体的可能及其对深部成矿的重大义意。通过对该区金矿化体的分布规律、产出状态、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特征的总结归纳,认为该区主要具有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和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两大类型,有三个成矿期,在成矿空间上、时间上受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和隐爆岩制约, EW向构造破碎带及红化、硅化等围岩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八家子铅锌矿田位于华北地台之燕山台褶带内之辽西台陷南部边缘,靠近山海关隆起。地层为燕山型中、上元古界、侏罗系,中生代花岗岩为印支—早燕山期碱厂“S”型同运动似斑状花岗岩超单元、燕山中晚期圣宗庙“Ⅰ”型花岗岩两个序列。构造应变图形复杂可分为印支期褶皱推覆构造系统,燕山中期出现的裂谷盆地和正断层系组成的伸展构造系统,燕山晚期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燕山末期出现的走滑构造系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沿八家子盆地东缘和北西缘分布,控制铅锌矿床的就位与分布,为成矿期构造。八家子铅辞矿床为矽卡岩型热液矿床,与圣宗庙“Ⅰ”型花岗岩超单元有成因联系,特别是与晚期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受逆冲推覆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认为,该矿带的变质岩原岩为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构造是控矿的主要因素。燕山期花岗岩与金矿化无成因联系,阿森特期花岗岩为主要矿源岩之一。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区内的各种变质岩。金矿床属变质热液类型。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0.
驾鹿金矿床是小秦岭金矿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矿床类型,产于古老韧性剪切带中,围岩蚀变强烈而广泛,尤其是成脉前的钾长石化。蚀变带及其中的石英脉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矿床属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本文在论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是成矿的主导控制因素,成矿溶液来自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则部分来自太华群,部分来自上覆中元古界高山河组,矿床成因属大气降水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疆奇台县金沙滩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分析,得出金矿主要分布在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的破碎蚀变岩内,破碎蚀变带则明显受控于强应变构造带,致使主要金矿分布于北西向断裂与强应变构造带的交汇部位,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结果相一致.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和中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内大量发育的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火山熔岩夹层、基性-中基性-酸性火山熔岩,说明多期次、复杂多样的岩浆活动可能给区内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浆源层、花岗岩浆、内生金属成矿三者内在联系的剖析论证,可以将南岭壳型花岗岩类成岩成矿的基本规律概括如下:(1)两个浆源层-前震旦系和下部震旦系;这里特别强调古老褶皱基底、浆源层和矿源层三者的一致性。(2)两类构造条件(地槽发展时期和地洼发展时期)制约的浆源层多期熔融,及与之相适应的三期主要成矿花岗岩(晋宁、加里东及印支-燕山旋迴)花岗岩的形成。(3)与三期成矿花岗岩相伴随的三期(晋宁晚期、加里东晚期,印支晚期-燕山旋迴)内生金属成矿作用。(4)一个主成矿期-以燕山旋迴(包括早期和晚期)壳型花岗岩类有关的大规模工业成矿为标志的主成矿期。在构造发展归属上,这个主成矿期正好吻合于地洼发展阶段的激烈期。这决非偶然,而是客观的地质历史发展演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红石沟金锑矿位于东昆仑阿尼玛卿-北巴颜喀拉成矿带。通过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分析,其与区域上的大场、藏金沟金矿具有相同的成矿背景,该文对比分析了控矿因素,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矿床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断裂构造的多期活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容矿场所,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其次华力西期-燕山期深源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不仅提供了热源,同时也带来了主要成矿物质,岩浆活动为成矿不可或缺的条件。主要找矿标志为地貌、岩脉、颜色、围岩蚀变和构造破碎带等。  相似文献   

14.
龙首山成矿带大地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元古代龙首山边缘沉降带形成和发展、古生代边缘沉降带活化隆起和陆缘带局部坳陷、中新生代断块活动等3个构造时期。龙首山成矿带位于华北古陆西南缘,古陆块及其边缘是重要的铀成矿区域。区内铀成矿受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控制,铀矿化相应地分为3个成矿期,即元古代成矿期、古生代成矿期和中新生代成矿期。与3个成矿期相对应,龙首山成矿带形成了分别与下元古界变质岩、祁连期重熔型花岗岩和中新生代断块升降有关的3个铀矿化成矿系列。龙首山成矿带成矿模式可概括为:下元古界地层预富集→(吕梁期)伟晶状白岗岩体预富集(或祁连期花岗岩类岩石预富集)→(天山期)断裂构造、热液蚀变预富集→(印支期、四川期和喜马拉雅期)脉体叠加工业富集。  相似文献   

15.
已知锡矿床(点)100余处的湘南地区锡矿资源丰富,探明锡金属量n× 106t.锡矿的分布与燕山期花岗岩体密切相关;选矿效果较好的有云英岩-石英脉型、蚀变花岗岩型、蚀变断裂充填型锡矿,它们是当前开采的主要对象;锡矿找矿重点地带是郴州-蓝山构造岩浆岩带,近期的主要目标是到花岗岩中找蚀变花岗岩型和蚀变构造带型锡矿.  相似文献   

16.
小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基地。以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为指导,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与重熔型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矿床成矿系列和与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碱性岩有关的钼(金钨)矿床成矿系列。金(钼)矿床类型主要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糜棱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和复合型等,以前两者为主;钼(金钨)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石英-碳酸岩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也以前两者为主。该区三叠世以来共发生过3次岩浆侵入活动,每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钼金矿化作用,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钼金矿化高峰期。钼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210~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140~145Ma)、早白垩世中晚期(110~138Ma);金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约220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约130Ma);钼、金成矿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叠合,而在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分离。整体上,区内岩体与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燕山期金钼成矿作用强烈发育。该区娃娃沟—峪耳沟、峪耳沟—曹家沟、太子坪—葫芦沟—荒地沟与文公岭北坡等地区为金钼多金属矿的有利找矿靶区,并应特别重视中酸性小岩体的含矿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沙坪岩体型白钨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苗儿山岩体北西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矿体由苗儿山岩体北段志留纪第六次侵入细粒含电气石二长花岗岩小岩株发生全岩矿化所形成;矿床地质特征及岩矿鉴定资料显示矿石无明显的热液蚀变的特征,推断矿床类型为细粒花岗岩型白钨矿床,成矿年龄与岩石成岩年龄一致,为加里东期;该矿床的发现表明南岭地区不仅只是经历了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事件,也经历了加里东期成岩成矿事件;在地质找矿工作相对薄弱的南岭成矿带西段广泛发育加里东期花岗岩,今后应注意该地区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8.
辽南地区从太古宙到显生宙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构造变动,从老到新可相对划分出鞍山旋回、辽河旋回、印支旋回和燕山旋回四个构造旋回。该区金矿控矿构造主要是中生代前的东西向基底构造与中生代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控矿,故其金矿成矿带表现为东西成带、北东成行的构造控矿格局。叠加构造控矿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构造控矿型式。该区金矿形成与燕山早期同熔型花岗岩密切相关,基本上属于岩浆热液成因类型。矿体或矿化体多赋存在与成矿期构造有关的脆性破裂构造内。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型和碎裂蚀变岩型。构造控矿型式主要有脆、韧性剪切带叠加控矿、层间破碎带控矿、构造复合控矿和脆-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四种型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金牛寺金矿床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的分析,认为区内岩金矿化体均位于西阳河群许山组地层之中,赋存部位多为燕山期中酸性岩体与西阳河群许山组的接触带,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期,矿化带内热液蚀变明显,形态比较规则,呈似层状、透镜状,严格受地层控制,为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广西河三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并从硫同位素、铅同位素、单矿物微量元素特征方面与南岭层控矿床和湖南典型岩浆热液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河三铅锌矿应属高-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系成矿热液沿断层破碎带和有利岩性段充填交代而成。成矿母岩推断为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和英安质流纹斑岩。某些矿床中发育的纯透辉石层与成矿不具必然联系。成矿年龄测试计算和成矿时物化条件计算结果,表明矿床是在燕山晚期相对开放的低压环境中进行的。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其交汇处以及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发育地段是寻找本区该类型矿床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