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内昆铁路李子沟"斜坡软土"特性及路基工程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内昆铁路老锅厂至李子沟段的斜坡、台地 ,以及局部洼地、沟谷之下 ,不连续分布软土 ,被称为“斜坡软土”。黑色地层岩性软 ,遇水易软化 ,特殊的富水条件是形成李子沟“斜坡软土”的根本原因。其天然含水量小于液限或接近液限 ;有机质含量较高 ,一般在 4%~ 10 % ,个别可达 2 1%~ 3 1% ;空隙比较大 ,一般 e=1.0~ 1.5 ,个别可达 3 .0 92 ;天然快剪强度较高 ,一般 C=10~ 2 0 k Pa,最高可达 3 1.2 k Pa,φ=5°~ 12°;压缩性较高 ,压缩系数 a=0 .5 2~ 1.2 MPa- 1 ,个别达 2 .67MPa- 1。其分布具有不均匀性 ,平面范围和厚度均不连续 ;软土厚度变化大 ;物质成分复杂。李子沟“斜坡软土”还具有流滑性 ,多见斜坡浅层土体蠕滑现象。铁路选线应尽量避免以路堑通过 ,如以路堑通过 ,则必须采取先加固后开挖的措施 ;因软土底部具有一定横向坡度 ,路堤除对地基进行加固外 ,还需采取侧向约束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影响土壤饱和渗透系数规律的机理缺乏深刻认识.以不同沉积环境、不同岩性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江汉平原汉江下游浅层土壤为对象,采用改进的TST-55型土壤渗透仪开展室内变水头达西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饱和渗透系数平均值为4.94×10-5cm/s,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粉砂壤土冲积物和湖积物的饱和渗透系数平均值为3.53×10-5cm/s和1.98×10-5cm/s,粉砂质粘壤土中,两者分别为8.13×10-7cm/s和5.88×10-7cm/s,同一岩性冲积物的饱和渗透系数较湖积物大;冲积物中,砂壤土、粉砂壤土和粉砂质粘壤土饱和渗透系数平均值为1.98×10-5 cm/s、3.53×10-5 cm/s和8.13×10-7 cm/s,表现为砂壤土>粉砂壤土>粉砂质粘壤土;耕作土壤中,粉砂壤土、粉砂质粘壤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平均值为3.75×10-5 cm/s和8.11×10-7cm/s,非耕作土壤中,两者分别为1.88×10-6cm/s、5.93×10-7cm/s,同一岩性耕作土壤饱和渗透系数较非耕作土壤大.   相似文献   

3.
郭锡斌 《福建地质》2011,30(4):352-356
福清新厝公路拓宽海堤段海堤内侧采用分级加载进行路基施工填筑软基加例处理,通过3个断面监测数据分析,最大水平位移日变量为2.28mm/d,最大沉降速率为5.97nm/d,各测点的沉降速率和水平位移均在安全控制范围之内。至监测末期最大总沉降量占淤泥层厚度7%,海堤地基固结度76.3%~85.0%,但尚有10.9~15.8m...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圆盘渗透仪,对辽河三角洲湿地4种不同的生境进行渗透系数的测定,并对4种生境的渗透系数进行老人分析比较,作出辽河三角洲湿地渗透系数的分布状况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辽河三角洲湿地渗透系数值最大值为(3.2~3.4)×10^-3cm/s,平均值为1.5×10^-3cm/s。  相似文献   

5.
软土固结系数Cv是岩土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测试固结系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基于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biogeographic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BBO)来改进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使用生物地理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ANN-BBO)模型对软土固结系数进行计算。基于连淮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路基软土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测试。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和主成分分析对软土的11个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7个参数作为计算模型的输入参数,并对计算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测试;模型通过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方差比进行检验,并对误差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对计算模型的鲁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NN-BBO模型可以用于估计软土的固结系数,相关系数R2=0.947 1,均方根误差RMSE=0.165 7×10-3 cm2/s,方差比VAF=94.54%;ANN-BBO模型预测精度明显优于ANN模型;ANN-BBO...  相似文献   

6.
西南某水电站块石料场弃渣堆积体边坡于2004年形成,堆积规模约21×10~4 m~3。该边坡前缘未设支挡结构措施,后期受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影响,以及在降雨作用下,后部推移变形,并严重威胁坡脚居民安全。本文采用现场勘察、原位双环渗透试验等手段,分析了弃渣堆积体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弃渣体的饱和渗透系数(k)远大于下伏老堆积土体,弃渣体表层k值高达1.41×10~(-1) cm/s,1m深时为2.00×10~(-2) cm/s;老堆积土体表部k值为1.88×10~(-3)cm/s,1m深时为5×10~(-4)cm/s。两者渗透系数的巨大差异,使得弃渣体与下伏老堆积体之间形成富水带,产生较大的孔隙水压力,进而对弃渣堆积体边坡形成浮托力,导致其推移变形。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堆积体稳定性系数随降雨时长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速率逐渐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7.
我国不同类型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广  吕延防  于丹 《地球科学》2007,32(1):82-88
利用天然气地质储量、含气面积和成藏时期, 定义和求取了气藏天然气聚集效率.通过我国60余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计算, 将其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3种类型.通过天然气聚集效率与各种成藏条件叠合研究得到, 我国不同类型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主要受源岩供气能力、输导层输导能力和天然气封盖保存能力的控制.要形成高效大中型气田, 源岩生气强度前陆盆地一般应大于80×108 m3/km2·Ma, 克拉通盆地一般应大于26×108 m3/km2·Ma, 裂谷盆地应大于60×108 m3/km2·Ma.输导层输导天然气能力前陆盆地和裂谷盆地应大于5×10-14 m/Pa·s, 克拉通盆地一般应大于6×10-12m/Pa·s.盖层封盖能力CSI前陆盆地一般应大于1×1010 m/s, 克拉通盆地一般应大于5×109 m/s, 裂谷盆地一般应大于3×1010 m/s.天然气成藏期前陆盆地一般应晚于古近纪中期, 而克拉通和裂谷盆地均应晚于古近纪早期.   相似文献   

8.
强夯法在城市防洪工程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宜宾城市防洪工程中粉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进行了检测,其结果表明:采用1 600 kN ? m夯击能,其有效加固深度大于6 m,地基土的干密度得到了明显增加,平均值从天然地基的1.48 g/cm3增加到强夯后的1.57 g/cm3,增幅达到6.1 %;粉土层的孔隙比平均值从0.852减小到0.724;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平均值从5.42 MPa提高到8.27 MPa;渗透系数算术平均值降低到天然地基的1/10以下,即从2.5×10-4 cm/s降低到3.5×10-6 cm/s;天然地基标准贯入击数有32.9 %小于5击,强夯以后,击数全部大于7击。粉土地基经过强夯处理,满足了防洪堤地基的承载力和渗透稳定要求,消除了7度地震液化势。  相似文献   

9.
山涧软土的流变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涧软土是广泛分布于山谷和沟壑之中软弱土层,其变形特性对路基的沉降有直接影响。现场取样后借助多种室内试验手段,对衡-炎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的软土进行室内流变试验,对流变曲线进行分析,找出了符合山涧软土流变特性的几个流变本构模型,并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得模型参数。山涧软土的流变的规律为:砂质山涧软土的蠕变处于衰减稳定的相对应力范围比较大,砂质山涧软土的流变特性最不明显,在近似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流变;淤泥质山涧软土蠕变曲线的形式随着应力水平的变化比较剧烈,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等速蠕变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粉质山涧软土的不同应力水平的等速蠕变曲线几乎具有相同的斜率,而且每一级应力水平下的蠕变变形也较小。因此研究淤泥质山涧软土的流变特性最为重要,在研究山涧软土的流变特性时,应以淤泥质软土为重点。研究成果可对路基填筑过程中山涧软土的处理和路基工后沉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姐纳各普金矿床是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扎西康矿集区内新近发现的中新世热液金矿床,但其成因认识较为模糊.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严格受伸展断裂构造控制,具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2种矿石,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方解石化.为厘定矿床成因,对矿床Ⅱ号和Ⅲ号矿体中的蚀变岩型矿石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其黄铁矿He-Ar和原位S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黄铁矿内的4He含量介于0.038×10-7~0.446×10-7 cm3 STP/g,平均含量0.200×10-7 cm3 STP/g;3He/4He比值介于0.08~0.09 Ra,平均比值为0.08 Ra;40Ar含量变化于0.049×10-7~0.132×10-7 cm3 STP/g,平均含量0.084×10-7 cm3 STP/g;40Ar/36Ar比值介于308.0~386.3,平均比值347.1,指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壳源变质流体;黄铁矿δ34S值分布集中,总体变化于1‰~3‰,平均值2.98‰,显示成矿物质来自地壳深部壳幔物质均一化的深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姐纳各普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床,其成因的厘定对丰富和完善大陆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理论和指导区域矿床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临安昌化镇和大峡谷镇采集了一百多个昌化鸡血石样品,分别对其作了岩石薄片鉴定、红外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归纳总结了常见鸡血石种类的成分和岩性:冻地主要成分为地开石/高岭石,岩性为粘土质岩石;软地主要成分为强粘土化火山碎屑或粘土,岩性多为强粘土化凝灰岩-粘土质岩石;软刚地主要成分为蚀变火山碎屑/明矾石,岩性多为明矾石岩或中等粘土化/明矾石化凝灰岩;硬刚地主要成分为石英,岩性为弱明矾石化/弱粘土化凝灰岩;硬地主要成分为石英,岩性为弱-强硅化凝灰岩。  相似文献   

12.
烟台市地面变形灾害特征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烟台市相继出现了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面变形灾害,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烟台市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面变形的特征、成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产生这些灾害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方家庄地裂缝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掌握区内地裂,房裂时空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对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下开采过程及地面变形与地裂关系的研究,确定了本区地裂缝的非构造属性。并利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和太沙基因结原理进行了地裂缝成因机制的探讨,认为该区地面升降是导致地裂发生的直接原因,粘性土层是地面变形的物质基础,大强度交流量开采奥灰水是地面变形的主导因素,地下水系统功能和松散层厚度,岩性在横向上的变化,是地面不均匀变形的充要条件,当地面变形程度达到足以使土体完整性坡坏时,地裂缝便在区内应力集中的部位显现。  相似文献   

14.
《福建地质》2012,31(3)
推导了等应变条件下桩阻作用时的碎石桩复合地基固结方程,并与现场沉降观测数据换算出碎石桩复合地基在路堤施工过程中的固结度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证明了公式的正确性。沉降观测数据还表明:使用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能加快地基的固结速率。  相似文献   

15.
河北唐山开滦赵各庄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各庄煤矿多年采矿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本文介绍了矿山自然及地质环境、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体(层)地质特征等矿山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采空沉陷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成灾机制,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和各阶段评估取其重的原则,对矿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给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砂土及完整性较差、黏聚强度较小的破碎岩体中,浅埋隧道地层拱作用机制随地层变形发展而变化,受此影响隧道松动土压力也相应变化。常规方法忽略了地层拱不同阶段力学机制的不同,同时未考虑剪切面转动与大主应力旋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不能解决浅埋隧道地层能否成拱、地层拱何时贯通至地表以及地层拱发展对隧道松动土压力影响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提出渐进地层拱力学模型以反映不同阶段地层拱的力学机制;其次,同时考虑主应力旋转、剪切面转动及二者相互关系,确定拱内土体应力分布;随后,优化了传统主应力偏转与地层差异沉降间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渐进地层拱对隧道松动土压力的影响。改进方法结果与传统方法结果及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隧道初始松动压力、随地层变形发展的松动压力以及地层拱贯通至地表时的极限变形等关键参数。最后,对下北山超大跨浅埋隧道的研究说明了改进方法的实用性。结论显示:(1)初始松动压力为初始松动区内土体重力,初始松动区范围不受覆跨比影响,而受地层强度影响,随内摩擦角增加而减小;(2)最大拱效应阶段以后,松动土压力随地层变形发展而增加,深埋、小跨度隧道( )增长速率较慢,反之较快;(3)极限变形随覆跨比、内摩擦角增加而增加,深埋、小跨度隧道地层拱效应更明显;(4)对于下北山隧道,初始地层拱存在,初始松动土压力为0.37 ,极限松动土压力为0.41 ,最终松动土压力为0.54 ,隧道变形应控制在5.7%以下避免地层拱贯通至地表。  相似文献   

17.
林绍凑 《福建地质》2012,(3):273-277
推导了等应变条件下桩阻作用时的碎石桩复合地基固结方程,并与现场沉降观测数据换算出碎石桩复合地基在路堤施工过程中的固结度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证明了公式的正确性。沉降观测数据还表明:使用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能加快地基的固结速率。  相似文献   

18.
Classification of artificial (man-made) grou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legacy inherited from anthropogenic processes needs to be addre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liable and up-to-date ground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legacy includes voids as well as anthropogenic deposits (artificial grou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derive from former quarrying and mining activities industrial processes creating derelict ground, variably consolidated made ground, and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and soils. All need to be systematically assessed to inform the planning process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engineering solutions. Site-specific investigation needs to be conducted on the back of good quality geoscientific data. This comes from ‘field’ survey, remotely sensed data interpretation, historical maps, soil geochemical sampling, and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Three-dimensional and, in the future, four dimens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superficial deposits is required to reac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spatial lithological variability of artificial ground and the geometry of important surfaces, i.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artificial ground outlined in this paper and adopted by the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will help in achieving this understanding.  相似文献   

19.
夏开宗  陈从新  付华  郑允  邓洋洋 《岩土力学》2016,37(5):1434-1440
以典型陡倾结构面条件下的金属矿山--程潮铁矿西区为例,通过对矿区的地表变形监测资料及宏观破坏特征分析,认为矿区的岩层移动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采空区顶板岩体破坏扩展至地表引起塌陷阶段;第2阶段为采空区周边围岩向采空区的倾倒破坏阶段,并得出了倾倒滑移区的地表岩体变形规律:岩体主要发生水平移动,水平移动值大于沉降值;变形先以缓慢变形为主,然后进入一个快速变形阶段,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开采沉陷和地形引起的应力同向叠加作用,使得地表岩体沿下坡方向的变形值增大,特别是水平移动值。同时揭示了矿区岩层移动角的分布特征;南部岩层移动角大于北部,究其原因是北部受最为发育的NNW、NNE结构面影响,倾倒破坏较为严重。所得成果为其他类似的金属矿山工程提供可借鉴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杨涛 《岩土力学》2003,24(1):53-56
采用复合本构有限元和传统有限元两种计算模型,通过不同桩土模量比和置换率条件下复合地基、双层地基、人工均质地基下卧层沉降与天然地基相应计算结果的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复合地基下卧层的沉降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