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XYZ06型地面遥测气象仪的基础上,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研制了一套气象要素自动采集与处理系统,替代了该气象仪的数据采集器和数据预处理器的功能,可进行温度、湿度的采集、处理、显示、保存和发送.插入该气象仪终端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卡ACL-8216能与气象仪的观测业务软件通讯,通讯命令字及其意义可实时显示于屏幕上.该虚拟气象数据采集器可方便地应用于自动气象站的教学实践,并可大大降低实验的设备费用.  相似文献   

2.
吕文华  边泽强 《气象》2009,35(2):106-110
为了解决目前的计量检定标准设备和方法不适于地面气象观测站仪器,检测的自动化水平及工作效率低等矛盾,研究设计了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检测系统,特点是将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风速风向和降水等传感器和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数据采集器分开进行性能的自动检测.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采用多通道设计,可同时进行多个传感器的自动检测并自动输出检测结果.数据采集器自动检测系统可以对气象台站使用的各种不同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采集器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文章所设计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检测系统提高了地面自动观测仪器的检测效率,确保了各台站的地面气象自动观测仪器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1前言 地面气象多种要素传感器技术的成熟化发展,带来了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研究目前国内生产的地面气象综合有线遥测仪,发现在设计上存在着数据采集器到传感器间多线长距离连接的弊端。影响数据采集精度和系统工作的稳定性,更不利于计量检定和系统维修工作。因此提出一种全新设计思想一模块化设计方案,有望解决上述问题。供业内人士探讨。2理论基础和工作原理 将自动遥测仪所观测的气象要素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单元,赋予其相应的数据采集及预处理功能,这可用现有的信号处理技术,配用单片微处理器实现。加上高速率,高稳定性的RS-…  相似文献   

4.
1引言常规气象仪由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研发,是以微型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集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及数据资料管理为一体的气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本文通过使用过程中的一起故障的分析与排除,对该气象仪的组成、作用、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揭示出对常规气象仪的维护要点。2系统构成该系统由观测室内系统主机、观测场内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飞机跑道两端的测风器、远  相似文献   

5.
区域气象观测站实现了气象要素的定时、定点观测及实时传输与显示。但从气象服务及资料分析来看,降水资料的分析处理要比其它气象要素的处理更为复杂,本文从技术角度探讨了区域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了软件开发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区域气象观测站实现了气象要素的定时、定点观测及实时传输与显示.但从气象服务及资料分析来看,降水资料的分析处理要比其它气象要素的处理更为复杂,本文从技术角度探讨了区域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了软件开发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农业气象信息系统业务平台是从气象要素信息的采集、气象条件的分析评价、农业气象指标查询、陕西省农业种植的布局和生产信息提取、农业气象周年服务计划和未来天气气候预测信息的获取等研制开发的。系统根据需求完成对气象和农业信息自动化处理,实现对气象要素的定性、定量分析。系统在生成数据表格的基础上,形成不同地理信息背景的气象和农业信息图形图像产品,实现农业生产的前期、当前和未来气象信息的全面快速提取和分析,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8.
基于VAX4200的气象通信业务自动化系统贾波(内蒙古气象通信台)1系统介绍气象通信业务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气象数据资料的实时采集和处理。反映天气现象及预报产品的各种实时数据资料由数据采集进程,通过远程通信传送给主系统,经过加工处理后,存入系统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采用8031、8279、8255、ADC0809、2764、6264等芯片及温敏电阻、紫外辐射和总辐射探头等传感器组成一实用的紫外线试验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可定时采集温度等气象要素,定时打开与关闭辅助紫外灯,并可通过打印机输出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加强自动气象站管理 发挥现代化建设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探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微电子、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气象要素自动观测技术日趋成熟,大气监测的自动化需求日趋迫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气象局研制的降水自记数字化处理系统是对降水自记纸进行扫描输入、自动跟踪提取降水曲线、形成降水强度标准数据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是为了适应新时期气象业务科研工作对降水时空精细化分析的需求,进一步推广气象资料信息化处理技术而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数据,为今后的压、温、湿等自记记录数字化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微机在气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武茹芳,刘效文,郭五娃(山西省电子研究所030006)微机在气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现以气象高空报为例进行论述。各地气象台站按国际统一规定的时间进行各类气象要素的观测,并按一定的格将各气象要素编报及时发往气象中心枢纽...  相似文献   

13.
该智能化应用监测系统是专门为监测各种道路气象环境参数而研制的,具有自动采集和远程传输功能,目前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部门。该系统可实时监测公路的天气状况,可自动收集气象信息,主要监测道路的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气象能见度、路面状态等要素的变化情况。监测数据自动处理后及时上传到相应监测中心,供交通管制系统参考,以便根据天气状况及时提出最佳监控方案。同时,可以实现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气象要素进行监测和预警。该系统由气象数据采集系统、传感器和数据通讯装置3个主要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省地气象通讯网络系统省地通讯网络课题组1概述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气象通讯业务#所采用的低速转报系统已远不能适应现今多和类、大最数据信息的传输要求。为使气象业务就正常进行,更好的发挥现代化通讯设备在气象业务和服务中的作用,我们课题组组建了省...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国家气象观测站备份站漏测要素导致的无法真正与主站实现互为双备份的问题,利用网络转换和信号分离方法,通过智能串口转换器和智能集线器,在技术上率先实现了本异地观测数据实时采集和单套无备份传感器数据共享功能。该技术基于TCP/IP协议,通过智能串口转换器,将数据推送至异地远端业务计算机,实现地面气象观测站远程实时数据采集,同时,本地业务计算机仍保持原有采集、备份功能。再采用MODBUS RTU和MODBUS TCP两种协议,通过智能集线器,在业务计算机上采用一问一答的访问方式,实现多台计算机同时访问主、备采集器获取采集数据,达到单套无备份传感器数据共享的目的。另外,建设视频监控、多线路网络通讯保障及供电自动化保障等附属设施,从而实现本、异地4台业务计算机数据直传及备份站全要素采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卫星通讯的气象应急服务系统在现场如何获取气象资料,如何与气象台站实现资料共享,如何通过卫星通讯实现视频会商、气象要素监测等功能.分析了系统的优点和不足,总结了系统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陈爽  梁桂彦  关屹瀛 《气象》2005,31(1):87-88
DYY2型自动气象站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微机、打印机和专用电缆组成。其气压、温度、湿度、地温、风向、风速和雨量诸要素的传感器所感应的不同物理量,经过相应的电路,转换成标准的电压模拟量和数字量,然后由数据采集器CPU按时序采集、计算,得出各个气象要素的实时值,再把气象要素实时值送往数据处理微机进行处理保存。  相似文献   

18.
产品概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华创升达高科技发展中心在吸收国内自动气象站传感器检测系统最新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于2004年研制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可适于各类气象传感器的批量检测设备。该系统完全符合自动气象站传感器的有关行业检测规程,可作为省、地区气象装备中心仪器检定部门或相关行业仪器检定部门用于自动气象站各类传感器检测的专用设备。系统主要由控制显示、数据采集、综合处理等单元组成。  相似文献   

19.
江苏环境气象指数开发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江苏省人们生活和各行各业对气象条件的依从性和敏感度的大量特种资料,探讨了气象指数与气象要素的敏感度和依从性,将多种气象要素综合,构成线性或非线性环境气象指数。利用数值预报释用方法,实现了环境气象指数系列计算和预报。提出了气象指数的分级与建议,建立了环境气象指数系列的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20.
1 WP3103型自动气象站简介  WP3103型自动气象站,主要由数据采集器、气象要素传感器和电源组成,自动采集、记录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雨量和气压等气象探测数据。WP3103型自动气象站,既可作为一个独立测站使用,又可以由一个中心采集站和若干个气象站,通过有线(电话)或无线(电台)组成自动探测网。本系统主要用于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系统的自动监测,同时也适用于军事、水文、海运、航空等部门的气象探测需要。WP3103型自动气象站利用传感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温度用PT100铂电阻;风速传感器为三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