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结合三维建模和电子地图的基本理论,根据地质公园的特点,利用ERDAS实现大面积区域三维可视化,并结合3DS MAX丰富的建模技术及强大的动画制作功能,在地质景观演化方面做了初步探讨。采用“超地图”的形式来组织各种地图数据以及超媒体相关信息,从内容结构设计及特点进行论述,实现了伊通火山群的三维电子地图,展示出“伊通型火山”的特点。为科研、科普和旅游提供了方便、直观的信息表现形式,拓宽了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丰富了电子地图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观察地物化资料,可以将野外观测的数据网格生成GRD,再用OpengGL将其渲染成三维网格.这里主要介绍渲染、编辑三维网格时所涉及到的OpenGL技术、方法,特别是网格点特别多时的处理方法.用这些方法编程实现了三维立体图的渲染和编辑,并给出了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3.
利用Surfer软件实现物探数据的三维可视化。通过数据网格化利用成果数据制作等值线图、据高程数据制作表面图、采用点位坐标制作张贴图,最后通过覆盖地图功能将物探异常数据投影在三维地形图上,实现三维可视化。同时介绍了一些成图细节,为物探异常推断解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于军 《江苏地质》2001,25(1):27-32
简要介绍了地下水流面在维实体模型制作系统-GWT3D(V1.00)的实体建模技术及光线跟踪原理,对其绘图所需数据文件结构进行了必要说明,同时阐述了GWT3D的功能与特色,并给出了该软件在这地区绘制地下水流场三维实体模型的一个实用实例。GWT3D是由VisualC 6.O开发的Win32应用程序,采用Outloow98流行的动画工具条风格,能利用通和地下水流模拟软件(如Modfolw等)所提供的网格剖分及水位数据,给制近似逼真的三维地下水流形态,具有动画显示功能和TIF、BMP、GIF3种图像文件存储格式,是一个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计算机图像制作软件。  相似文献   

5.
全景可视化亦即三维地形可视化,它可以将非常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简单.地质地貌景观是可见的,可以通过摄影摄像技术记录下来.供人们观赏。但是往往受到拍摄角度和距离远近等的限制.对所有可视信息不一定表现清楚均匀,同时受到各种拍摄条件及费用的限制:利用不同的计算机数据图像处理软件,可制作生成矢量式三维彩色立体图和场景鸟瞰图,  相似文献   

6.
红青三维立体地形地质图的制作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红青滤色三维立体图对制作立体地形图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简单的方法。文中简述了红青滤色立体图的原理,应用SRTM-DEM数据制作红青滤色三维立体地形图,结合地质图获得红青滤色三维立体地形地质图。立体地形地质图是地质填图成果的直观形象,是活动构造地貌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以无人机X100在低空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为例,从无人机外业数据采集、航片拼接、正射影像图输出以及三维立体图生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突出了无人机X100在DOM制作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设计中,对满窗日照时间有着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常常成为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难题。其实,ModelView软件就具有模拟日照的独特功能,能够为建筑师的设计提供参考。 ModelView是一个专业的三维模型渲染软件,运行于WINDOWS NT环境,界面直观,操作简便,可对在AUTOCAD、3DS、MICROSTATION等软件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地震勘探报告三维可视化的需要,以Unity3D引擎为开发平台,利用GIS 3D分析及3DS max三维建模,研究应用煤炭地震勘探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三维地质数据体、地质层位(包括断层面)以及复杂地质模型等的三维可视化,实现对三维地质模型的平移、旋转、缩放,以及各种综合立体显示,建立三维环境漫游和三维可视化交互平台,并以动画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具有灵活方便使用的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10.
胡维阳 《吉林地质》2013,(1):140-142,145
电子地图中的三维立体地图随着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测绘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青睐。三维立体地图就目前而言适合应用在表示空间现象的总体形态上,其中包括三维景观地图、虚拟仿真城市、三维地形图等。-而三维电子地图具有真实性、直观性、方位性及立体性等优点。文章详细地阐述了三维立体城市地图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DS600和MAX6612是MAX(美国美信公司)新出的两款模拟温度传感器产品。这两款芯片在性能上各有其优越性,本文主要就其特征、参数、结构、功能等分别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践情况进行了试验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可视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将地学信息二维数据转化为三维形式,特别是引入时间维的概念,在给出静态的地质景观三维虚拟场景的基础上动态模拟景观的形成过程,结合3DSMAX丰富的建模技术及强大的动画制作功能在地质景观演化方面做了初步探讨。以模拟长白山火山喷发及地貌视景仿真形成过程为例,就实体建模、视景漫游、动画设计等相关技术进行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中国1km土地覆盖分类制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精确的全球及区域土地覆盖数据是陆地表层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在集成研究兴起和多种数据并存的背景下,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大尺度土地覆盖制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证据理论清楚地表达了由于不确定和不完全信息所带来的对命题认识的"无知",能够确定相应的假设在目前的认知与知识状态下的确定、不确定和"无知"程度,是多源数据决策融合的重要方法.基于证据理论,将2000年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植被图集(1:100万)的植被型分类、中国1:10万冰川图、中国1:100万沼泽湿地图和MODIS 2001年土地覆盖产品(MOD12Q1)进行了融合,最终基于最大信任度原则进行决策,产生了新的、IGBP分类系统的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数据.新的土地覆盖数据在保持了中国土地利用数据的总体精度的同时,补充了中国植被图中对植被类型及植被季相的信息,更新了中国湿地图,增加了中国冰川图最新信息,使分类系统更加通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中国1 km土地覆盖分类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的全球及区域土地覆盖数据是陆地表层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在集成研究兴起和多种数据并存的背景下,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大尺度土地覆盖制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证据理论清楚地表达了由于不确定和不完全信息所带来的对命题认识的“无知”,能够确定相应的假设在目前的认知与知识状态下的确定、不确定和“无知”程度,是多源数据决策融合的重要方法。基于证据理论,将2000年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植被图集(1∶100万)的植被型分类、中国1∶10万冰川图、中国1∶[KG-*2]100万沼泽湿地图和MODIS 2001年土地覆盖产品(MOD12Q1)进行了融合,最终基于最大信任度原则进行决策,产生了新的、IGBP分类系统的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数据。新的土地覆盖数据在保持了中国土地利用数据的总体精度的同时,补充了中国植被图中对植被类型及植被季相的信息,更新了中国湿地图,增加了中国冰川图最新信息,使分类系统更加通用。  相似文献   

15.
玉林市岩溶塌陷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GIS技术的发展为地质灾害的资料管理、危险性评价及对策研究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工具。玉林市岩溶塌陷地理信息系统是以GIS软件—MapInfo为平台,针对岩溶塌陷的特点,用VB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的集数据管理、分析统计、输出为一体的综合系统。系统中录入了建国以来,玉林市发生的71次岩溶塌陷灾害事件,共414个塌陷坑的详细资料,及30多个与岩溶塌陷有关的其它专题信息。分别归类为岩溶塌陷信息、市政信息、勘探信息、水文气象信息、玉(林)柴(油厂)塌陷子系统等。此外,系统提供了信息查询、制作专题图、统计分析等功能,方便、快捷地为地质灾害管理、城市规划、勘察设计等部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MAPGIS 为地质图件数字制图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应用前景广阔。在宜昌市矿产资源规划1:20万地质图件的编制工作中,对在 MAPGIS 环境下绘制大型地质图件的数据准备、流程设计.矢量化、误差校正、拓扑上色、子图库添加等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数字实际材料图和数字地质图编制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地质调查最终成果要反映在一套必要的地质图件上,其中数字实际材料图和数字地质图是调查成果中重要的两种基础性图件.它们的形成要求和编绘方法与传统制图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文章对两种图件的编制要求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图面内容和图示方法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Quadrilátero Ferrífero is an important mineral province in Southeastern Brazil and has one of the largest iron ore reserves in the world. Previous work in this region has indicat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fluvial successions with duricrusts coincided with drier/cooler climatic phases alternating with moister/warmer periods during which the formation of fluvial successions without duricrusts occurr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roposal, ages of fluvial sediments obtained through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were associated with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on paleobioclimatic scenarios. Therefore, using these observations as a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evidence of bioclimatic oscillations obtained directly from the fluvial successions and discuss its influence on the geomorphogenis of local river valleys. For this purpose, phytolith, carbon isotope and granulometric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as well as dating of sediments using OSL and of soil organic matter through radiocarb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oldest depositional succession (DS1 — about 34ka) the predominant phytoliths are those of bulliform polyedric, elongate, acicular and globular granulate types and δ13C values are typical of C3 plants. On the other hand, despite having a similar phytolith assemblage (abundance of bulliform polyedric, elongate, bulliform cuneiform, acicular, globular psilate and bilobate flat/concave types), the fluvial succession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conglomeratic duricrusts (DS2 and DS3) present a dominance of δ13C values characteristic of C4 plants. The Bi index indicates water stress in all the successions, and the Ic index suggests decreasing temperatures with depth in DS3. Thus, the three fluvial successions indicate a savanna-like environment, but depositional successions DS2 (∼27ka) and DS3 show drier/cooler climatic conditions when compared to DS1 and to the present-day regime. Both scenarios evolved under conditions of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but DS2 and DS3 were formed closer to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and therefore under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the lower temperatures during this period. These drier/cooler conditions in steep valleys with unprotected hillslopes may have been decisive for the formation of relatively thicker layers of gravel and sand, which later became duricrus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limate has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ional hydrosedimentological dynamics, given the variations in vegetation influencing the abandonment of fill terraces and formation of nested floodplains.  相似文献   

19.
魏敏 《安徽地质》2012,(4):310-313
基于SuperMap软件平台,综合多源数据,介绍了民政电子地图制作方法、流程及地图编制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并深入探讨了电子地图应用于合肥市民政系统提供面向社会公众的地名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