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陆态网络和尼泊尔境内高频(1 Hz)GPS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动态双差相对定位方法,获取2015年尼泊尔MW7.8和MW7.3地震震时近场地表动态变形过程。结果表明,MW7.8地震震中东侧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明显大于震中西侧;各高频GPS站动态位移幅度不仅与测站震中距有关,而且与地震破裂传播方向有关;MW7.3地震引起的水平动态位移相对较小。将高频GPS与邻近强震仪动态位移时序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振幅和相位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正>据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点11分26秒,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北西77千米的博克拉附近发生8.1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0~24千米。17天后,在北京时间5月12日15时05分,加德满都北东方向77千米附近又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2~16千米。此次浅源大地震活动造成尼泊尔的博克拉至加德满都一线大量民房倒塌,千年名胜古迹震毁,造成重大人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强震引发海啸和核事故。自有记录以来,此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三大地震,同时也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级别的地震。这次地震来得如此意外又如此让人震惊!对于世界  相似文献   

4.
位于广东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大坝建造时按震中烈变Ⅵ度设防 ,195 9年 10月建成蓄水 ,次年 8月发电。我国地震界知名人士据当时的认识水平 ,较为肯定地预测为 :“新丰江库坝区不会发生高于Ⅵ度的地震”。事实却出于其预料 ,新丰江水库蓄水后第一个月水位升高 18m时开始有感地震频繁发生。最高水位高达 115m期间 (196 2年 3月 19日 0 4h18m) ,世界上首次在水库库岸 (离坝 1.1km ,距库岸仅几百米的双塘一带 )发生了MS6 .1、震中烈度Ⅷ度的强烈地震。它不仅给地震界一大震惊 ,而主要是给坝下游的双下村、河源市区等建筑物造成破坏 ,带来人…  相似文献   

5.
“5&#183;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一年了,然而关于地震的争议远没有停止。中国是否进入强震频发期?地震预报为什么这么难?水库是否诱发了地震……地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地质专家不断研究和思索。1争论一:中国乃至全球是否进入强震频发期 有学者认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的9级强震拉开了2004-2018的全球强震序幕。  相似文献   

6.
对尼泊尔震前的GPS水平速度场进行融合处理,获得跨喜马拉雅中东段沿N15°E方向的GPS水平速度场剖面。采用弹性半空间矩形位错模拟反演,结果表明,尼泊尔地震前喜马拉雅主前缘断裂带存在浅部闭锁,深部无震蠕滑,闭锁深度为22.5km,蠕滑段滑动速率为19.0mm/a,断层倾角为10°。GPS观测的同震形变场揭示了尼泊尔地震引起的地壳形变特征,最大同震位移位于尼泊尔境内的KKN4,该站向南移动1.89m;地震还在我国藏南地区造成最大0.54m的永久形变。距离震中400km以外GPS观测到的同震形变微弱,在误差范围之内。依据GPS同震水平位移在N15°E方向的位移剖面,采用矩形位错模型简单模拟了尼泊尔地震的同震破裂。结果显示,GPS同震位移剖面可以用喜马拉雅冲断带前缘主断裂(MFT)以北的基底低角度逆断层引起的弹性位错模拟,浅部的主前缘逆冲断裂、主边界逆冲断裂和主中央逆冲断裂等分支并没有破裂。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9年姚安MS6.0、2014年鲁甸MS6.5地震的水平结构强震记录进行谱分析,结果均显示17 Hz、2.1 Hz为该结构第一、二振型的自振频率,且第二振型出现扭转现象。对比两次强震记录发现,鲁甸MS6.5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振动远超姚安MS6.0地震。利用SAP2000建立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以实际入射角度输入场地强震记录并进行时程分析,其结果与强震记录谱分析结论一致。由于输入地震动的强度、频谱相近,因此判断其输入方向是影响结构平面扭转振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公元1022年大同云、应二州6.5级地震及其地质背景进行了考证。笔者认为,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黄花梁南缘构造复杂部位,即北纬39°32′,东经113°00′附近,其极震区包括现大同、应县、怀仁和山阴县等广大地区;这次地震是山西强震带内的一次历史强震,是在统一的华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发生的。考证这次地震的震情和地质背景,对研究大同盆地地区地震发生规律和特点以及对未来地震的预测和预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具有强震孕育能力的龙门山前山断裂南段附近地区的强震事件仅有以史料记载的1327年天全地震和仪器记载的1970年大邑6.2级、2013年芦山7.0级地震,这些地震均引发大量的崩塌、滑坡。调查对比发现,沿龙门山断裂南段大川-双石断裂沿线的典型地段分布的历史地震崩塌范围和运移距离都大于芦山地震所触发的崩塌,崩塌的方量和粒径表现为南西往北东逐步减少、减小的趋势。崩塌调查、崩塌体埋藏物和表生地衣相对年代学测试结果、史料记载与震例对比和地震有感半径与震级经验公式计算综合表明,1327年天全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大于芦山地震,是天全县“大岩崩”地名和双石镇“晒经书”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1327年天全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龙门山断裂南段大川-双石断裂附近的天全响水溪一带,震中烈度≥Ⅸ度,震级≥7.0。  相似文献   

10.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全球每年7级以上的地震要发生17~18次.最近一段时间大家感觉地震多,是因为这几次地震都发生在人口居住区,媒体关注度高、报道多. 北京及其周围地区近期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再发生类似唐山那样8级左右的强震,可能在240年以后到300年以前的期间.  相似文献   

11.
始于1966,巅峰1975:从要预报到预报成功 中国地震预报,开始于1966年.那一年发生了邢台大地震,8000余人丧生,3.8万余人受伤.当时有一位老人对周恩来说:"出现这么大的灾害,能不能做到在震前给老百姓打个招呼呢?" "研究出地震发生的规律来."周恩来把那位老人的期求转给了年轻的学者们.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进入为期十年的强震活跃期.越来越多的学者无法研究本学科,地震研究却颇有"显学"之态.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学家竺可桢,石油系统的权威翁文波等都被抽调来搞地震.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s8.1地震,震中距我国国境线直线距离约50km,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聂拉木县等地震感强烈,拉萨等地震感明显。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迅速开展GPS应急观测,共派出4个GPS野外观测小组,对震源区300km范围内的2 000个网点和陆态网络区域站,以及国家高等级三角测量控制点开展地震应急GPS观测。  相似文献   

13.
广西自288年有地震记载以来,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共记述了M≥19/4级地震38次,有感地震380次以上。其中19/4—21/4级(Ⅵ度)地震32次.21/4—23/4级(Ⅶ度)3次,6.0—13/6级(Ⅷ度)2次,27/4—7.0级(Ⅸ度)1次。1936年4月1日灵山县平山圩东的地震系本区近代最强烈的地震,震级27/4级,震中烈度Ⅸ度。197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共记录了M≥2.0级地震140余次。这些地震有它的活动特点,并与地震地质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尼泊尔M_W8.1地震引起的中国大陆井水位同震响应变化特征,并利用同震水位阶变量反演中国大陆震时应力调整状态。结果显示,尼泊尔M_W8.1地震引起中国大陆井水位的同震响应主要表现为振荡型与阶变型变化。从震时应力调整状态来看,中国大陆受此次地震影响较为明显的区域主要是南北地震带,特别是甘青交界、云南地区及川渝黔交界等应力增强明显。从震例分析来看,在尼泊尔M_W8.1地震发生后的2a内,中国大陆有4次地震发生在甘青交界与云南地区,这表明水位同震效应阶变反演的震时应力增强区域,可能对未来地震危险区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4月20日下午,国土资源部玉树一线抗震救灾专家组宣布,通过连续5天详细追踪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基本确定距离县城西北方向11.5公里的隆宝镇“郭央烟宋多”为宏观震中,位于国家地震信息网公布的仪器震中东约30公里,坐标为北纬33度03分11秒、东经96度51分26秒。这一发现将为玉树灾后重建避让选址、地震机理研究、地质构造研究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福建省境内1972年以来两次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利用速率面拟合法研究福建省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的特征,并结合本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探讨这种运动的地球物理意义。资料分析表明,本区内新华夏系构造带是强震活动的主要场所,强震活动地点则又受到与这些新华夏系构造交汇的次一级的东西向构造、北西向构造和环状构造活动的制约;在主要构造断块的交接带上则表现为较显著的地壳垂直运动的差异性,差异活动较强烈的地区与本区地震活动的分布特征有着良好的一致性,且地震均落在地壳垂直运动速率变化较大的地区或其邻近海域  相似文献   

17.
利用GRACE卫星重力资料,计算尼泊尔地震震中及周缘重力和地表密度时空变化,并获取震源域特征点重力变化时间序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内部、印度北部及华南块体东侧重力以增加为主,喜马拉雅与缅甸弧形带重力呈逐年减少趋势;尼泊尔地震发生在正负重力变化梯度带上,且重力变化在2015年具有明显的时间分段性特征,1~3月及地震发生的4月重力均以减小为主,5~9月以增加为主,12月以后以减小为主逐渐恢复;特征点时序揭示震源域重力呈长期减少趋势,并在2013~2016年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发震-减小”的变化特征;地表密度变化较好地反映出地表质量迁移与重力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尼泊尔地震的大陆动力学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4月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测量首场新闻发布会在珠峰大本营召开,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习近平主席于2019年10月12日—13日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其中提出:考虑到珠穆朗玛峰是中尼两国友谊的永恒象征,双方愿推进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双方将共同宣布珠峰高程并开展科研合作。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库诱发地震分类方法,将水库地震分为断裂活动型、崩滑塌陷型、膨胀破裂型和岩溶气爆型四大类共十个亚类。指出评价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实际上主要是评估诱发断裂活动型水库强震的可能性。在分析了长江三峡水库区水库诱发强震的地质条件之后,按照上述观点着重分析了水库诱发断裂活动型强震的可能性。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整个长江三峡水库区而言,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不会超过5.5级;倘若仅就库首区而论,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则不会超过5.0级;水库诱发地震对三峡大坝坝址的影响烈度不会超过Ⅵ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三千年来历史地震及近二十年来强震前形变资料,以鄂尔多斯地块周边地区为样本进行空间扫描及转移概率统计,发现地震在时、空、强方面存在明显的波浪特征,并观察到地壳纵、横波的传递,迭加,干涉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机理是:被不同断裂切割的块状地壳互相简支,各地块三维弹性应变是地壳波浪运动的形成原因。中国存在着以地中海波浪为主和以环太波浪为次的两个波系,二者的消长,就引起了中国地震波浪状的发展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