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奥泊尔子(Oppolzer)的“日月食典”包含有-1207年至2161年间的8000次日食和-1206年至2163年间的5200次月食,出版至今虽然已有七十余年,仍然是现在计算日月食时所不可缺少的参考书.但“日月食典”也有一些缺点,日食部分的缺点在本文中暂不讨论,单就月食部分而言主要有下面几点:(i)没有载半影月食.近年来半影月食也受到注意,苏联天文年历从1958年起开始登载半影月食,英美天文年历也从1962年起开始  相似文献   

2.
2014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三,在中国境内貌似还没看过日月食。是的,对中国来说,今年是日月食比较少的年份。今年在全球会发生两次日食和两次月食,其中的一次日食和一次月食已经在4月份发生了,但是在中国几乎都看不到。另外一次日食和—次月食都将在10月份发生,我们先来看看月食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明实录》是明朝历代官修的编年体史书,篇幅巨大,其中包含天象记录达6000余条,是二十四史以外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最大来源,其中包括日月食336条、月行星掩犯2622条、流陨2248条.明后期除日月食和彗星记录外,其他类型天象记录大幅减少.天象记录的密度,正德以前平均每年38条,嘉靖以后则只有每年7条.由可以回算验证的月行星掩犯记录得到错误率4.1%,属历代最佳.错误主要是资料编纂整理过程和书籍传抄过程造成的.月亮记录显示,凌晨的观测,通常记前一日日期;掩犯恒星记录显示,官内星名与传统略有差异.若干例证说明,原始记录采用日序式纪日.只是在编纂史书时,才改用干支纪日.  相似文献   

4.
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3000年月食推算表”一文中,作者曾指出,“日月食典”的月食部分主要有下面三点不足之处:(ⅰ)沒有載半影月食,(ⅱ)月食时刻不准,(ⅲ)食分不准。作者以前所发表的“1964—2163年半影月食表”一文列出了这二百年間的半影月食。为了改进“日月食典”所載的时刻和食分不准这两点,現在又計算了本表。本表与“半影月食表”一样,也是根据“月食推算表”計算的。本表所載月食时刻是以历书时为准。最后一栏是沙罗系統号数,它的意义在“半影月食表”中已有解释。把本表跟“日月食典”比較发現:“日月食典”遺漏了1988年3月3日的月偏食;2155  相似文献   

5.
迄今所知,中国和西亚地区有几条可能的日食记录发生在 B.C.1400至 B.C.1000,其中主要被保存在出土的中国殷商时期的卜辞中。但它们都没有完整的年月日纪日。其中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证实它们是不是日食。有些明确的日食纪事需要考订它们发生的时日。这些研究对历史学、天文学都是有意义的。文中对先秦时期的日食记录进行了讨论。本文依据 P.V.Neugebauer 的方法计算给出了 B.C.1399至 B.C.1000四百年间的日食表。为了研究殷墟出土卜辞中的日食记录,本文并计算列出了殷商时期安阳—殷商首都全部可见的日食。此外,介绍了 Dr.R.R.Newton 在这方面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1日在我国北方可以看到一次日全食,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又能再一次看到日全食,2010年我国境内还可见到月食。为了迎接这些天象中最精彩的节目,我们就来制作一件预报未来日食和月食的“日月食仪”。这个日月食仪上有一个汉代画像石上的图案,那是一只飞鸟身上负着一只蟾蜍,原来当时通常把一只名叫跋乌(cun—wu)的三足神鸟视作太阳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半影月食是月亮只进入地球半影而不进入地球本影所发生的一种月食.近年来这种月食才受到注意,苏联天文年历从1958年起开始登载,英美天文年历也从1962年起开始登载了.奥泊尔子(Oppolzer)的“日月食典”里完全没有登载半影月食.最先对半影月食做长期预告的是卡维林,他计算了1955—2000年的34次半影月食,但只有日期,没有时刻和食分.以后他又补充了遗漏了的4次半影月食.波洛佐娃  相似文献   

8.
殷卜辞中有5次纪日月食记载是目前已知的可为殷商时期天文定年的最确凿的资料,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给出了5次殷卜辞月食的发生日期。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发布的现代天文行星历表DE422,解算这5次月食的主要参数,研究它们在地球表面的可观测情况,进一步确认5次月食在殷都安阳的可视性。研究结果支持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的5次月食的发生日期,并可为殷卜辞月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傣族历法是自成体系的阴阳合历,其中的干支纪日纪年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汉族历法有渊源关系,既保留有古汉语的读音,又继承着称为“母子”的习惯,对其由来,以往的一些讨论并未得到圆满的解释,本文从迁徙的角度提出,傣族历法中的干支等内容,是其先民从中原迁徙而带入今云南傣族地区。  相似文献   

10.
傣族历法是自成体系的阴阳合历, 其中的干支纪日纪年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与汉族历法有渊源关系, 既保留有古汉语的读音, 又继承着称为“母子”的习惯。对其由来, 以往的一些讨论并未得到圆满的解释, 本文从迁徙史的角度提出, 傣族历法中的干支等内容, 是其先民从中原迁徙而带入今云南傣族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商周起就建立了先进的时法(其实就是历法的组成部分),并很早就开展了日月交食的科学预报和观测,可惜记录资料散失严重。本文认为。残存的中国古代交食时刻记录数量丰富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之久,对解决地球自转长期不规则性的问题同样能做出重大贡献。为此目的,我们一共收集,考证与归算了八十五例日食记录(自公元前134年至公元后1629年)与七十二例月食记录(自公元221年至1606年)。根据某食相的记录时刻(真太阳时)与计算的理论时刻(历书时),得到了它们的历书吋改正值ΔT。结果表明,ΔT值的弥散不大,它们符合现代天文年历中所用的ΔT经验公式的趋势,其偏差显著优于中心食方法的结果。综合各种有关天象记录得到的ΔT值,便能拟合一条反映地球自转长期(十年或百年尺度)不规则性的ΔT曲线。本文最后综合了由中国古代交食时刻记录,中国中心食记录以及日本古代交食时刻记录等资料得到的结果,给出了一个ΔT与Δω/ω的序列(以二十年为间隔),并做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0月8日,农历九月十五,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当日,继2011年12月10日之后,月全食再次在中国广大疆域的天空中盛装上演。略带遗憾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为带食月出。以上海地区为例,月亮约在17:13升起,而本影食在17:14:48已经发生了,到全食始(18:25:09)月球的地平高只有12度不到,意味着地平线附近只要稍微有点障碍物就会错过月食的前半段。  相似文献   

13.
当你遥望绚丽多彩的繁星时可曾想到,恒星竟有一半以上是双星,双星发生的几率远远高于人类产生双胞胎的几率。这些双星是宇宙中的“伴侣”,有的是“情侣”或“孪生兄弟、姐妹”,像大熊座W型密近双星:还有“中青结合”的大陵五型食双星与“冷热相照”的共生双星,以及中(主序星)、老(白矮星)相依为命的激变双星和主星与中子星或黑洞为伴侣的X射线双星等。在它们之间都有一条万有引力的“纽带”.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两个子星互相绕转,休戚与共。双星分为目视双星、食变双星、分光双星、密近双星、激变双星和X射线双星等。  相似文献   

14.
Ⅰ.引言人造卫星在离地面不远处繞地球运行,它不断从地球背日区域的上空穿进穿出,这就和月食的情况一样产生了“卫星食”. 我們知道,由于椭球形地球对卫星軌道的摄动,卫星軌道面繞地軸緩緩向西轉动.同时随着地球公轉,日地相对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因而卫星軌道的被食部分和日照情况也就随着变动.这就使我們在某一时期能够看到卫星,而在另一时期又不能看到它;也就是說卫星的可見期是間歇出現的。  相似文献   

15.
古代日月食观测记录是研究过去几千年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最有用的材料, 本文对文献记载的中国古代(明末以前)的日食观测作了分析讨论。指出,西汉以后资料是系统完整的。多为当时首都的观测记录。可惜的是,古人不重视记录天象发生的准确时刻。 作者从这些材料中筛选出13次观测地点明确的日全食观测,探讨分析了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供了八○年二月十六日在昆明观测到的太阳色球层的日全食掩食过程。文中给出太阳可见面上各活动对象(包括黑子、谱斑、暗条、日珥等)的月掩时间,它们是射电观测、电离层观测以及日全食各项光学观测资料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1995年10月24日亚洲将要发生的日全食概况。提出了届时昆明日食的观测选题。文中对时频、射电和色球观测选题的意义和可能的观测结果作了预测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1995年10月24日亚洲将要发生的日全食概况,提出了届时昆明日食的观测选题,文中对时频、射电和色球观测选题的意义和可能的观测结果作了预测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时域、频域及激励函数三方面讨论了发生在1989年8月28日的四个射电爆发的相似性。从讨论可看出,如果两个射电爆发相似,那么它们的上升相、下降相及爆发总持续时间的比是近似的,它们的激励函数可能也同样具有这种特点,而且它们的富  相似文献   

20.
太阳微波低频段射电泳动现象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敏  谢瑞祥 《天文学报》1999,40(3):263-271
综述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察系统”在1989年12月-1994年1月期间所观测到的12个射电脉动事件,发现在这些波段有多种不同特征的脉动现象,并在此基础上上对脉动的形态,周期,带宽等观测特征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