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6年湖南省桃源县枫树公社庄家桥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光庆劳模种的4.3亩“友谊麦”田,平均亩产806.1斤,创造了我省小麦生产历史上的单产最高记录,比1975年平均亩产729斤增加77.1斤。在他所在的庄家桥大队117.2亩移栽小麦试验田,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2.
麦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952年以来,我省春花面积在1911.2—2296.1万亩之间,其中大麦150.6—466.1万亩,小麦274.9—537.4万亩,大小麦合计446.3—328.9万亩,占春花总面积的21.1—38.0%。30年中,亩产平均以每年6.6斤的速度递增,1981年全省大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04斤和348斤,比1952年分别提高202斤和228斤。但是大小麦产量不高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差很大,如大麦,两者之比为3.5倍;各地之间产量相差也很显著,杭州湾两岸产量高,浙南浙西产量低,总的呈北高南低趋势,最高产县和最低产县产量之比也近3.5倍。这种产量不高、不稳、不平衡的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分析看,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1995-1996年度我省冬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总的来看是利大于弊;播前伏雨多,底墒足;冬前降温缓慢,光照充足,越冬正常;返青至抽穗期间,前期受抵温干旱的影响,使小麦各发育期普遍推迟,小麦进入生殖生长降价阶段降水量有所增加,降水适时集中,对中部,东南部麦区穗粒数的增加及大穗的形成有利,但南部主产麦区因前期干旱严重对穗粒数有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瑞生 《气象》1977,3(10):15-16
在小麦接近成熟时,一场干热风往往会使小麦造成严重减产。为了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从1972年开始,我们开展了群众性的防御干热风试验。实践证明,用1斤氯化钙加水100斤,拌麦种1,000斤,闷5—6小时后播种,对防御小麦干热风有一定的效果,一般增产幅度在12—20%左右。  相似文献   

5.
该文选用泰农18(中大穗)、济麦22(多穗)两个冬小麦品种,在2011年9月26日—10月20日采取5个不同播期,3个不同播量进行田间播期播量试验,以期筛选出本地区不同品种类型冬小麦的适宜播期、适宜播量。为充分利用临邑县气候资源和制定合理的小麦播期播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气象》1977,3(4):22-22
红蜘蛛是危害小麦的大害虫。小麦被害后植株发黄,叶片产生大量斑点,影响抽穗。据我科研队测报点防治试验,防治的比不防治的每亩可增产44斤。 在我地繁殖的麦蜘蛛一般有两种,即麦圆蜘蛛及麦长腿蜘蛛。 一、生活习性: 1.麦圆蜘蛛在我地每年繁殖两代。成虫、卵在麦田土块越冬。3月上旬旬平均温度达4℃,相对湿度在80%时就开始出土危害。到4月下旬,旬平均温度达11℃,相对湿度达70%,是其活动的盛期。到5月上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7,(6):18-18
河北省巨鹿县气象站、阎疃气象哨于1976年用墨西哥小麦“他诺瑞”和“伊尼亚”两个品种进行夏播试验,8月1日播种,11月8日成熟,全生育期99天,其间总积温1830℃,获得折合亩产397.7斤的好结果。与墨麦原产地比较,在巨鹿县墨麦生育前期温度偏高0—6℃,而后期则偏低1—5℃,生育期缩短10天,积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我县第一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五十万亩以上,占总耕地面积的54%左右,小麦生产左右着我县整个粮食和农业生产。小麦生长期长达九个多月,要经过秋、冬、春,夏四个季节,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影响了产量的提高。解放初期平均亩产仅130斤,1968年开始基本稳定在200斤以上,1968—80年的十三年中,仍  相似文献   

9.
我县是丘陵山区,除部分高山社队外,大部推广麦、稻、稻三熟制,其中大小麦面积约五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近四分之一。所以搞好春粮生产,对于夺取粮食全年丰收很有意义。但从当前大小麦亩产情况来看,产量不稳定,增减幅度大,如73年75年小麦产量,就较上年分别下降七十一斤与一百三十五斤,影响了社员生产积极性。近年来,我们以“烂冬油菜,旱冬麦”的群众经验为线索,以实际产量为依据,认为影响麦子产量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气象条  相似文献   

10.
今年太安地区337万亩小麦在经历了五个多月的干旱之后,获得了单产441斤,比1980年增产1成左右的好收成,夺取了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间,其气候特点是:冬前积温和日照充足;冬季干冷;春季气温高,降水奇缺,旱情严重;小麦灌浆期,气温适宜,日较差大,干热风发生晚而轻。由于上述气象原因和人们的辛勤努力,今年小麦亩穗比较适中,穗粒数比去年增加3个左右,千粒重增3—5克,,高产田创历史最高水平。分析今年小麦丰产的气候原因,对于今后提高科学种田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是有益的。现将冬小麦几个关键发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河北旱原地区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本区小麦产量在全省小麦产量和粮食产量增减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如丰收的1975年全省粮食增产8.6亿斤,本地区即占65%;1976年全省粮食减产6.8亿斤,本地区又占74%。建国三十年来平均亩产只有一百五十一点七斤,比全省平均亩产还低二十二点四斤。本区小麦低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业遥感技术的发展,从1984年开始,我国应用 NOAA 气象卫星对北方麦区冬小麦进行估产。经过两年试验,准确率高达95%左右,证明和用气象卫星估产冬小麦是完全可行的。我省从参加北方11个省市冬小麦遥感估产协作组以来,应用 NOAA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小麦分层、小麦苗情长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麦倒一张皮”,小麦倒伏是南方田麦生产的一大障碍,它明显抑制着小麦的稳产和高产。淳安县的田麦更是“十年九倒”,往往在丰收可望之际,一阵风,一场雨,成片匍伏,严重影响了产量及品质。本文主要就淳安县小麦的倒伏进行气候分析。 1 小麦倒伏及其影响 1.1 小麦倒伏与分类 小麦倒伏是指拔节后的小麦由于受多种不利条件影响,整株或成片倒伏在地上。小麦倒伏严重降低千粒重。倒伏早的麦田,每穗粒数也有所下降。小麦倒伏后干粒重下降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我地主要栽培作物,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一以上,其产量的丰歉对粮食总产影响极大。以十五团24年(1952—1975)的小麦平均产量看,仍存在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局面。历年亩产平均171斤,而历史亩产最高的1967年和历史上最低的1962年相比差额竟达260斤以上,这也表明我地小麦增产的潜力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小麦干热风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风是危害我省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轻干热风年份可使小麦千粒重减少1—3克,减产5%左右;重干热风年份千粒重可减少3—5克,减产达10%以上,因此,给我省小麦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本文依据干热风危害程度、天气特征和生理机制而确定的干热风气象指标,统计分析了35个台站廿年的资料,研究其发生规律;根据研究结果确定气候区划指标,作出我省小麦干热风气候区划。 一、干热风的天气类型 及其指标  相似文献   

16.
干热风是我省小麦生育后期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年十有八、九到小麦生育后期要发生“西南火风”的逼热情况,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年份达20%以上。为避免或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1974—1977年我省着重就石油助长剂预防小麦干热风的作用和效应进行调查,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石油助长剂增产效果一般为10%左右,起到了“有灾抗灾,无灾增产”的作用,目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泾惠灌区(泾阳、三原、高陵)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地势平坦,灌溉历史悠久,有深厚的垆土层,保水、保肥性能好。小麦生育期间:大于或等于3℃的活动秘温1835.2℃,总日照时数1376.8小时,总降水量227.1毫米,是我省主要的小麦产地之一。该地区小麦亩产目前在500—800斤的基础上还能不能提高?潜力有多大?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仅从气象角度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属真菌病害,对小麦危害是严重的,大流行年份病穗率高达50%、80%,减产30%或以上,是江汉平原31°N以南小麦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障碍。通过收集荆州地区1959~1993年小麦赤霉病发病资料,对菌源期、小麦抽麦前后的感病期及灌浆充实过程的蔓延期温湿条件进行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84-1985年度,石河子58万亩冬春小麦平均亩产424斤(其中冬麦平均单产425斤,春麦平均单产422斤),比上一年的404斤增产20斤.这是自1979年以来石河子第七个丰收年.华侨农场24连750多亩,平均单产630斤;9连胡德仁包蛋麦103亩,以平均单产910斤夺魁.莫索湾去年春麦也获得了好收成.150团2万多亩春麦,平均单产550斤以上,最高的亩产达820斤.石河子1984-1985年度冬春小麦大面积高产从气象角度  相似文献   

20.
我省年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干旱,1977年以来经常出现严重干旱。1982年春末夏初干旱严重,凡未能浇上水的小麦田,成片地枯死;而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小麦杆壮、穗满,亩产一般都在千斤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