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二届理事会决定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对从事地质工作满五十年的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予以表彰。表彰他们终生战斗在祖国山山水水,五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我国地质事业,为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他们的贡献。我们继续奋斗在地质战线的全体会员应学习他们热爱地质事业,不畏艰险,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发展我国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终生。现将40位受表彰的老会员的简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24日是许德佑、陈康、马以思三位地质前辈在贵州普安一晴隆遇难60周年。我们纪念他们,要学习他们为祖国地质事业、为地质科学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学会会员科学道德新风尚,特制定本准则。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心同德,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积极贡献力量。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水平;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努力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会咨询服务工作。三、深入实践,重视第一性资料,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努力解决国民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是我国著名的煤田地质学家、煤岩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和《古地理学报》编委韩德馨先生90寿辰暨从事地质工作66周年的日子。在长期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中,他怀着对祖国和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不断创新,为祖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为煤田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北京地质学院探矿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也是祖国探矿工程专业的首批毕业生,我们这六十多个即将走向生活的年轻人,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在等待着党的命令,整装待发,准备奔赴新的战场。五年来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老师们亲切关怀教导下,我们的政治、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这不能不使我们更深深感激培养教育我们成长的伟大的党。  相似文献   

6.
地质学是一门区域科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地质科学,又是一门时间和空间相互联系综合性的科学。中国地质是以中国区城内地质为研究对象。为了进行祖国矿产勘探,首先必须掌握祖国地质基本特点,这样才有可能指出各种资源分布的规律性;有时还须要瞭解邻邦地质资料来丰富我们  相似文献   

7.
高平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相貌至今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那勤恳严谨的学风,身处逆境对党始终坚信不移的信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献身地质事业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一)高平教授祖藉浙江省海宁县,1909年8月出身在杭州市,一个小职员家庭里、1915年至1922年高先生在杭州私立时敏小学读书;小学毕业时正值五四运动,高先生的父亲只想孩子能好好念书,让他报考了当时校规最严的安定中学,高先生在自传中曾回顾到在这所学校就读时的情景:“这所学校管理学生特别严,稍有微小活动的学生一到寒假或暑  相似文献   

8.
自1901年张相文编纂我国近代最早的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和《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出版以来,我国近、现代地理学已走过了百年岁月。以《地理学报》为研究对象,对其自创刊以来所有载文进行检索和分类统计。从中发现,中国地理学近百年来在曲折中前进,日益走向繁荣;领域构成从单调到丰富,专业体系日趋完善,地理学的人文化、技术化趋势非常明显;从引进、学习到与世界同步,中国地理学正在完成质的飞跃。地理工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地理学的高度责任感和中国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地理学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李风 《浙江地质》2012,(3):56-57
新闻宣传工作是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增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我们要重视国土资源宣传工作,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搞好宣传策划,主动引导奥论,善于运用宣传手段推动工作,现刊发杨文晋同志热爱并做好宣传工作的事迹,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应届毕业生152名,在今年9月初将走上工作岗位。这是祖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一届中专毕业生。他们经过三年来的理论学习与数次教学突习和两次生产实习,具备了初步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掌握了一般的工作方法。他们的学习成绩优良,  相似文献   

11.
廖莉萍 《贵州地质》2015,32(2):160-162
马以思是我国早期少有的女地质学家之一。她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地质调查所,主要研究古生物。1944年在与许德佑、陈康到黔西普安、晴隆一带考察三叠纪地层古生物时,不幸惨遭土匪劫杀。马以思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地质事业。纪念她,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她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纪念她,是为了激励后学热爱地质,为地质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金风送爽,又是一度教师节。我们不由得想起那些默默耕耘在地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三尺讲台、无私奉献,他们为祖国输送了一代又一代地矿人才,支撑起了祖国的地质矿产事业。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的郑明华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迄今已在地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60载。他热爱祖国,热爱地质教育事业;他学识渊博,严谨治学,具有坚韧的意志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他成果丰硕,在层控矿床学、金矿成矿与预测、矿床勘查与  相似文献   

13.
安芷生 《第四纪研究》2007,27(6):908-909
值此恩师刘东生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之际,作为他的第一个研究生,向恩师表示深诚的谢意,感谢他多年来对我的严谨学风教育和始终如一的关怀;感谢他引导我走上了科学研究之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加国际科学的竞争;感谢他教导我们为科学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马以思是我国早期少有的女地质学家之一。她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地质调查所,主要研究古生物。1944年在与许德佑、陈康到黔西普安、晴隆一带考察三叠纪地层古生物时,不幸惨遭土匪劫杀。马以思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地质事业。纪念她,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她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纪念她,是为了激励后学热爱地质,为地质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一曲《地质队员之歌》,令几代地质人热血沸腾,也唤起了年轻时代的王怀洪为祖国寻找地下黑色宝藏的热情,指引着他投身煤田地质勘查专业学习,并将其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30多年来,他深感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怀揣着为祖国"唤醒宝藏,奉献希望"的责任与梦想,弘扬煤田地质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开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扎根煤田地质生产技术一线,在勘查技术创新和提供资源保障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对冀、鲁、苏三省勘察设计单位的改企转制工作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也使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总结三省的成功经验,结合山西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对改企转制重要意义的认识 目前,勘察设计单位沿用的是计划经济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这次1:200000地质——水文地质测绘中主要担任的是测绘任务,由于党的教导,,同志们的支持使我们测绘面积的速度在不断地提高着,开始是每日25Km~2后来经由50Km~2/日、80Km~2/日直达152Km~2/日,这样一个提高过程,也不是轻易取得的而是经过一段苦思慢慢改进的。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指导思想是:党教育我们,每个青年应该是创造性的学习与工作。因而我们在每时每刻任何一项工作上都想过很多,想如何来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29日,我们敬爱的张之淦先生与世长辞。 张之淦先生祖籍山东省安邱县,1935年出生于北京市,作为著名岩溶学家和同位素水文地质学家,他为我国岩溶地质事业和许多重大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 张之淦先生是在参加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举办的一个科学研讨会的现场上,因脑溢血突发,送医不治,带着对事业的无限眷恋而离开我们的。虽然斗转星移,时光流逝,但却无法抹去我们心中的悲戚与哀伤。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作为张先生昔日的同事和学生,我们在这里缅怀他的业绩和学风严谨、热爱事业、大公无私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9.
贺斌 《河南地质》2009,(9):55-55
我亲爱的祖国 今天是您60岁的生日 举国同庆山河共舞 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每一个思想都闪烁着 历史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雷秦 《广西地质》2010,(12):8-9
韦寿增同志是我们国土资源系统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当前国土资源系统保增长、保红线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许多同志都奋战在耕地保护、土地调查、执法监察、征地一线,一些同志甚至长期在野外工作,非常辛苦。韦寿增同志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长期劳累,倒在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我们认为,学习韦寿增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紧紧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他的优秀品质,进一步激发国土资源系统干部的责任感、事业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