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8月10—14日在贵州省安顺市召开的山区开发与农机化学术研讨会,反映了我国山区农机化发生的变化,讨论了今后山地农机化的发展战略。研讨会由贵州省山地农机现代化研究所主持。与会代表70位,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农机系统和科研单位。会上收到论文48篇。 会议着重研讨了山地农机化发展战略的依据、思想、目标和具体任务,重点、布局、速度与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2,20(6):646-659
《山地学报》(原《山地研究》于1983年正式创刊。20年来,遵循办刊方针与宗旨及时地报道了我国山地研究方面的成果,为推动我国山地事业和山地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20年来我国在山地资源、山地环境、山地生态系统、山地自然灾害、山地开发和山地学科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粗略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领域为:山地资源综合研究,山地地域系统与山地学科的发展,全球变化与全球化格局下的山地环境以及山地可持续发展与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国际山地学会最近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组成,该学会是致力于谋求人类财富与山地环境间的平衡以及发展山地资源的非赢利组织。该学会的成立与国际地理学会山地地理委员会1974年慕尼黑和1976年剑桥会议、联合国大学自然资源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国际组织的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与滥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主持的“中国山地环境与灾害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5—10日在贵阳召开。会议承办单位有: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来自全国30多家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部门的6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从收到的63篇文章中,选出34篇全文、19篇摘要,出版了会议论文专辑[载:贵州科学,1992,10(2),共140页]。会上  相似文献   

5.
笔者有幸于 2 0 0 0年 9月中旬出席了在台湾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研讨会”。会议通过两天学术交流和 10天的野外考察、访问 ,对台湾的坡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已有初步了解。现将有关方面的所见所闻简介如下。1、山坡地的范围及其开发原则台湾是个多山的海岛 ,山地约占总面积的 2 / 3。山岳高峻雄伟 ,气势磅礴 ,坡度较陡。开发山坡地建设宝岛发展经济也理所当然。为了有序地进行坡地开发 ,台湾政府于 2 0多年前已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山坡地开发与保护条例。同时划定山坡地的范围 :①标高在 10 0m以上的 ;②标高未满 10 0m ,其…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城市地貌研究会筹委会和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地貌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4日至28日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专院校、科研、城建、环境监测、国土、勘探设计等25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著、文集6部,论文及论文摘要40余篇,宣读论文20篇。本次研讨会交流了我国近几年城市地貌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西部山地丘陵盆地的城市地貌问题,探索并建立了我国城市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学者山地科学与中国中西部开发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0月24日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资助,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的海内外华人青年地理学者共计70余位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7篇,论文内涉及山地环境演化、山地环境的人地关系、山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退化山地综合整治及其相关技术、山地灾害及其减灾技术等21世纪山地科学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涉及的山地生态类型多、区域面广,展示了青年学者们关于山地科学与中国中西部大开发研究的最后成果。 本次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向岩教授、大会专家委员会主席四川省科协刘宝#院士、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副院长关晓岗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随后,大会进行了特邀学术报告和分组学术报告。 四川省西部开发办杨世佐处长在会上详细介绍了中国西部开发的有关议题;来自台湾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国立成功大学的李锦育教授、蔡元芳博士等就台湾921震后灾区泥石流及其防治、水资源的环境等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海外的华人学者带回了国外地理信息科学及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等研究成果及进展情况。到会青年学者一致认为如何协调好人类对山地资源的需求山地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目前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中国中西部开发,也正是我国从事山区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们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会议期间,代表参观了成都府南河工程及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和泥石流模拟实验厅。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在纽约州的新波尔茨芒克山居,召开了关于探讨山地资源开发问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国际山地协会首次以其组织机构的名义,邀请专家们对山地资源的研究与开发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会议确定了下列专题:(1)对目前山地开发问题的综合评价。(2)估价过去十年在保护山地环境方面的进展。(3)把现有认识如何变为行动的问题。(4)未来开发的决  相似文献   

9.
8年前,本人有幸出席了在台湾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研讨会".遂后,从山坡地的范围及其开发原则、山坡地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坡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教育与研究等方面发表了对台湾山地开发及其保护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合办的<山地研究>自1983年正式创刊至今已有16个年头.在这16年中,它遵循繁荣我国山地科学、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办刊宗旨和坚持学术民主、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时地报导了我国山地资源开发,山地生态与环境保护,山地自然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山区经济建设和山地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信息.办刊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广大山地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山区建设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论坛和科研园地,为提高全民山地科学知识,特别是从事山区开发、建设与管理人员对合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和科学保护山地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山区经济建设和山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结合山西云竹湖湿地公园案例,在对山地型湿地公园特征和云竹湖湿地公园景观资源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理念,从保护利用、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娱乐4大功能入手,系统探析了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方法及内容,以期对我国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豁然回首,《山地学报》已迈进而立之年.创刊30年来,在几届办刊人的不懈努力下,《山地学报》越发生机勃勃,已成为我国山地科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传播载体,为我国山地研究者迅速了解国内外科研动态、国际最新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研究手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每期刊物中,我们都可以很过瘾地读到山地研究各个层面的研究进展,许多事业有成、硕果累累的老专家,在这里笔耕不止,让广大读者快速了解到我国山地学的发展战略及最新动态;作为科学研究主力军的中年专家,则奉献出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使我们的读者从中汲取知识,得到益处;一大批山地研究领域的新人通过在这里发表文章,让同行认识自己,让专家了解自己,从而走上了山地科学研究的主战场,成为山地研究事业的中坚力量.作为《山地学报》的编者,亲历  相似文献   

13.
张威  刘锐  刘亮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7):871-882
东亚季风气候控制下的山地与岛屿冰期历史、冰川规模及其分布规律对深入探讨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生机制以及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最新的绝对年代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及东亚沿海岛屿山地(包括中国台湾岛,日本本州岛、北海道,朝鲜盖马高原,俄罗斯远东山地等)的冰期启动与消亡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均严格控制在末次冰期范围之内,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4至2,冰川的发育规模在末次冰期早中期(MIS3/4)大于末次冰盛期(MIS2)。对研究区各山地和岛屿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的基本特点进行比较后,明确了影响东亚季风影响区冰川作用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有:气候因素、构造因素、纬度因素和海陆位置等,它们控制着末次冰期冰川的发生、分布与期次。在此控制性因素影响下,东亚低海拔山地不会出现比末次冰期更早的冰川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我国山地生物多样性特点、困境及保护对策.我国山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山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给山地生物多样性带来了较大破坏.因此必须加强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山地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1986年9月25-28日,在黑龙江省尚志县,由黑龙江省地理学会和黑龙江省经济地理研究会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区域发展与东部山地开发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黑龙江省的山地资源,发挥占全省土地面积2/3的山区优势。会上反映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开发研究近况。 会议由黑龙江省地理学会秘书长徐承瑞工程师主持,学会理事长陶忠信副教授致开幕词。 与会者涉及的内容有: 1.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开发应作全面考虑,反对“林农”分家、“山水”分户的倾向,林业、农业、矿产和多种经营等应结合为一体,组成合理的山地经济优势,讲求山地综合开发效益,使当地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际山区扶贫研讨会”是建立在1993年“国际贫困山区发展论坛”基础上,为重访当代全球范围的贫困焦点,检查上次会议后的进程,总结脱贫成功的经验以及在各个层面的效果和反响,描绘、总结一些来自于2002年2月由DSE和ICIMOD组织的国际东南亚山区发展、脱贫以及可持续资源管理会议方面的成功经验,勾画由联合国组织的"2002年国际山地年宣言”中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由德国国际能力建设部(DSE/ZEL)、国际山地发展中心(ICMOD)、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中科院  相似文献   

17.
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否,是个世界性的首要问题。这直接涉及到全世界生活于山区的10%人口和依赖山地资源的30—40%人口的生计。197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人与生物圈(MAB)研究计划中列有第6项课题——“人类活动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974年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于慕尼黑举行了国际山地环境发展会议,发表了慕尼黑宣言,揭示了世界许多山地人口增长,森林丧失,侵蚀加剧,环境恶化等严重情况,这是对各国当局的一次警告。此后,开展国际山地综合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出现了“山地学”(Montology)一词。在多次国际地理学会议和联合国大学的推动下,1981年成立了国际山地学会,出版了《山地研究与开发》杂志。在粮食与能源危机并存的世界局面中,山地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山地不仅在食物-能源  相似文献   

18.
花蕊  朱会义 《地理学报》2012,(9):1291-1293
2012年7月24日至25日,"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宾馆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CNC-IGBP&CNC-IHDP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全国高等院  相似文献   

19.
山地科学的重点问题与学科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面临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山区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后备地将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山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地灾害防治以及山区国土整治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的指引.从山地的概念和属性人手,论述了山地科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讨论了山地科学与山地学的联系与区别,构画了山地科学的学科框架,提出山地科学近期应关注的5个重点领域:1.山地环境演变过程与作用机理;2.山地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3.山区城乡关联发展模式;4.山地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减灾途经;5.数字山地与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山地基础科学问题和分支学科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地理科学,并为山区资源和环境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由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办、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协办,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2012-07-08―12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仑贝尔市满洲里召开,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共50多人到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0余篇,展示了对山地地理环境、资源和山地灾害等研究的新成果。针对山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作为生态环境屏障的巨大作用,与会代表提出了以保护为前提,适当开发利用山地各种自然资源,在开发中加强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方略。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朝辉、方国祥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尚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