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前,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正在展开,并建立了相关的地名数据库。本文介绍了城市地名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地名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并提出了地名数据库的相关应用模式,并结合地名匹配对文本数据进行空间化。最后,对城市地名数据库的更新维护以及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张斌 《中国地名》2009,(4):46-46
2009年3月24日,辽宁省民政厅召开了全省区划地名工作会议,14个市民政局的分管局长和区划地名科(处)长参加会议。会议对2008年全省区划地名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并对2009年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2008年辽宁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城乡地名普查和农村地名设标工作基本完成;一半以上的市已经完成城市地名规划的初稿,  相似文献   

3.
朱江领 《中国地名》2011,(11):16-17
国家地名数据库3.0版(以下简称地名数据库)已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的地名管理进入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阶段,是地名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提升了地名公共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地名数据库对地名的分类较之国家第一次地名普查时对地名的分类显得更加细致,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地名要讲文化,地名文化的核心是地名的由来含义以及历史演变。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普遍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对第一次地名普查中已经考证过的村名来历,还有没有必要重新进行考释?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所设计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探索性研究方法,以南宁市六城区村级地名为例,从地名数量、地名结构、地名类型、命名特征4个层面研究了村级地名特征和命名规律。结果发现:南宁市六城区的专名、通名以含有2个汉字字符的地名为主,其次是3个汉字字符的地名;地名结构类型有8种,以"1+1"结构为主,其次是"2+1"结构,地名字数类型和结构类型普遍较多样且均匀;聚落类和新旧老幼类地名在各区各种字数地名中普遍出现,字数为"2"的地名涵盖了大部分地名类型,其余类地名散布于各地区各字数类型的地名中;村级地名命名方式共有17种。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文章以徐州为例,总结了城市地名普查工作的主要经验:高素质的普查队伍、严格细致的业务培训、科学缜密的普查方案、有的放矢的普查试点、正确合理的普查方法;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城市地名普查工作的建议:协调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坚持实用原则设置普查指标、实行普查动态化、实时化、重视普查资料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7.
2016年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对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李立国指出,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国家治理、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8.
新疆自然地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种(言)、自然地名通名的自然属性、时段、自然地名专名渊源等四个方面对选取的新疆1120个重要自然地名进行分类,在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地名语言分析学和地理学相关原理方法分析得出新疆自然地名特征。研究发现:以山体类和水体类自然地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0.5%、35.3%,尤其以山脉(272条)和河流(214条)类自然地名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4.3%、19.1%。通名名称的数量及其出现的早晚与人们关注程度以及自然学科研究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各民族的聚居及迁徙使新疆自然地名具有浓厚的民族性。自然地名存在10种以上民族语地名以及其他古语和合璧语地名分布的独特现象,各民族对自然地名专名和通名称谓不尽相同。在新疆的自然地名中存在着大量地名通名的叠加,如"塔格山"、"郭勒河"、"库木沙漠"、"布拉克泉"等。民族语地名的空间分布和当地居民的民族成分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维吾尔语自然地名的53.6%都分布在和田和喀什地区;哈萨克语自然地名的73.2%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县、阿勒泰地区和哈密地区;蒙古语自然地名的64.3%分布在阿勒泰、博尔塔拉、巴音郭楞和伊犁等地、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96%的自然地名是蒙古语地名,克孜勒苏自治州的柯尔克孜语地名占到柯尔克孜语总地名的81.6%。自然地名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演替性(历史阶段性),保存至今的古语地名仅占2.9%,语源较为复杂并且一些古老的地名在使用过程中已被取代或消失;近现代地名数量最大,并且语种明显易于区别。自然地名专名类型复杂多样,共计13类,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新疆的资源概况、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或生产方式等,其中以地物、形态、地名以及颜色类居多;在颜色类中又以黑色、白色最多。文章对新疆现存自然地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民族语言的差别造成了新疆自然地名存在多地同名、一地多名和地名的转音现象;此外,自然地名实体之间也存在着等级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1,(6):71-71
5月20日,江苏省民政厅在南京举办全省地名普查业务培训班,各市、县(市、区)民政局从事地名普查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晨  修春亮    伟等 《地理科学》2014,(4):420-429
将北京市地名作为离散点,以GIS中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平滑法为支撑,从地理区域这一角度分析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突破了以行政分区表达空间变化的通常框架。通过对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一定程度反映出北京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功能分区,同时对探索北京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借鉴意义。研究发现:北部与西部山区为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区,与北京自然地理特征相吻合;中部与东南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带为文化景观类地名集中区;各文化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具有差异,中部为政治、商业、园林、建筑与工程文化类地名集中区,东南部为经济、水利工程类地名集中区,西北部与东部是军事文化类地名集中区,西北部与东北部为园林文化类地名集中区。  相似文献   

11.
地名数据库建设是地名服务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地名工作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曲靖市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地名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对地名数据库建设的实践、绩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6日至9日,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培训会在瑞丽召开,标志着云南省除瑞丽市先行试点外的24个县(市)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全省相关8州、市及25个县、市的分管领导和区划地名工作人员共计110人参加会议。培训会邀请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李治国处长、总参测绘信息技术总站高级工程师、辽宁经纬公司工程师进行培训内容的讲授。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统计法、分类法对盐池县聚落地名要素进行处理,提取主要地名类型,分析各地名类型所反映的人地关系。盐池县自然类聚落地名反映了聚落的选址与地形、水文密切相关;人文聚落地名方面,移民、经济、军事、政治地名综合反映人们生产、生活所处的人文环境。盐池县聚落地名是动态发展的,与人、地理环境构成地理环境-人-聚落地名系统,通过定性分析,这一地名系统揭示了盐池人地关系以稳定为主,但也存在人地关系紧张现象,北部风沙区人地矛盾还很突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1,(10):55-55
有读者问:我国的地名命名有哪些规定? 对此问题,编辑查了一下资料。根据我同1986年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地名命名应遵循以下规定:  相似文献   

15.
吉名 《中国地名》2011,(9):27-27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地名普查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调查,单靠民政部门人员和力量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机制。如抚松县、集安市的普查工作被列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对推动试点工作很有力度。全省地名普查被省财政厅列为重点投资考核项目,对落实经费很有好处。召开联席会议,不但可以加强部门间的协助和配合,还可以降低普查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2,(3):74-74
2005年以来,武汉市紧密结合实际,本着紧扣四个专项事务,紧抓关键环节,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地名标志设置为龙头,以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工作为两翼,以地名规范工作为牵动,全面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成了僦汉市地名规划》编制、建立起了含有52000条地名的武汉市地名数据库,尤其是提前两年完成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建立起了城区、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地名标志服务体系,实现了地名标志的全覆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国地名工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日前,吉林省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成果验收现场会在和龙市召开。12个地名普查试点市、县(区)民政局的主管领导、科长和技术员,延边州民政局陈树学书记、和龙市政府周洪涛副市长出席会议。截止到2011年底,吉林省第二批启动的10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孟津县在地名设标专项工作中,坚持“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落实三项工作”的工作思路,不断巩固、扩大地名设标成果,初步实现了“三规范一满意”目标,即“地名管理规范、命名程序规范、标志设置规范,广大干群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12,(3):15-15
东港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是一个沿海城市。自被国家列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单位以来,东港市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地名普查工作的要求,创新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法,推出了以地名普查为抓手,推进地名设标、地名更命名和政务服务地名业务先行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地名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东港市地处中国海岸线最北端,是沿边、沿海、沿江的“三沿”地区,与国外边境海岸线长达93.5公里,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县(市)之一。依据国家、省、市地名普查工作的要求,东港市政府周密安排,健全组织,积极制作方案,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