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GPS精密卫星钟差估计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了GPS精密卫星钟差的估计方法,并分析了伪距与相位观测值对估计精度的影响。基于PAN-DA软件,采用全球均匀分布的40个IGS跟踪站的实测数据,对GPS精密钟差进行估计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目前采用PANDA软件估计的GPS精密卫星钟差与IGS事后精密卫星钟差比较,互差优于0.2 ns,与国际IGS各分析中心估计的卫星钟差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2.
广域差分GPS系统完备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广域差分 GPS系统完备性监测技术是广域差分的关键和核心。本文全面介绍了完备性监测技术的定义 ,完备性监测系统的构成 ,以及各个部分的监测方法 ,包括监测站和用户站的监测技术 ,最后给出了完备性监测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3.
针对历元间差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可行性问题,该文利用IGS跟踪站数据,对此方法的精度进行分析:借助自编程序,对IGS跟踪站不同采样率数据进行动态模拟的数据处理和误差统计,对历元间差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精度进行比较和初步分析,验证GPS数据采样率对该技术定位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满足地震等地质灾害引起的同震地表形变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测绘》2018,(5)
iGMAS能为全球用户免费提供GNSS卫星状态、信号质量、导航电文以及系统的服务性能等监测评估信息,精密的iGMAS跟踪站坐标则是实现卫星精密定轨、电离层建模和大气反演等的基础。本文基于Bernese、GNSSer和RTKLIB软件,实现了国内两个iGMAS跟踪站的坐标精密解算,进行了内符合和外符合精度评估,分析了单独使用BDS观测数据解算的iGMAS跟踪站坐标精度要低于GPS的主要原因。计算结果表明,基于GPS观测数据的Bernese软件获得的iGMAS跟踪站坐标精度最高且仅在毫米级,GNSSer软件解算出的GPS和BDS坐标误差在厘米级,RTKLIB软件解算精度误差达到米级。  相似文献   

5.
GPS卫星星历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利用全球GPS永久性跟踪站WUHN(武汉)站在SA取消前后五天的广播星历文件计算得到在视卫星的位置和钟差,与事后IGS精密星历提供的卫星位置和钟差进行比较分析,说明SA取消对广播星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GPS和GLONASS观测方程中考虑硬件延迟偏差的基础上,推导了GPS/GLONASS双系统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硬件延迟偏差对估计的未知参数的影响。利用IG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和动态实验数据,对组合GPS/GLONASS精密单点定位模型进行了试算,并与GPS单系统精密单点定位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IGS网站获取了位于中国的BJFS、SHAO、TWTF、WUHN这四个跟踪站的观测文件,再利用TBC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基线解算以及网的平差,对比分析以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进行数据处理的结果,详细地说明了广播星历与精密星历在GPS控制网数据处理中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区域基准站进行导航卫星近实时精密定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滞后1 d的全球跟踪站数据和当天实时的区域基准站数据,基于法方程叠加的原理,对GPS卫星轨道进行分析计算,与IGS最终精密星历比较,近实时轨道的三维平均RMS达到14 cm;2 h的近实时预报轨道的三维平均RMS优于30 cm.  相似文献   

9.
广域差分GPS系统完备性监测技术是广域差分的关键和核心。本文全面介绍了完备性监测技术的定义,完备性监测系统的构成,以及各个部分的监测方法,包括监测站和用户站的监测技术,最后给出了完备性监测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10.
GPS气象学在南极的应用中,南极长城站上空对流层天顶总延迟的解算精度直接影响该站上空的大气水汽含量的估算精度。本文运用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的高精度解算软件GAM IT/GLOBK,对引入不同数目的IGS跟踪站与南极长城站的GPS数据分别进行了组网解算,得出了该站上空的天顶总延迟,并解算了该站上空的可降水分,将其与实际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与南极长城站组网解算的最佳IGS跟踪站站数为3个。  相似文献   

11.
卫星钟差质量直接影响到高精度用户的定位结果,因此需对钟差实时监测,即为卫星钟差完备性监测,它是导航系统完备性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完备性监测的理念,利用CORS网的GPS观测值,利用多个基准站计算卫星钟差,分析同一卫星多个站上观测值的残差,确定各卫星钟差的可用性,若某一卫星的观测值残差与其他卫星残差有显著差异,且超过限值,则认为该卫星钟差质量较差,应给出示警信息,实现卫星钟差的完备性监测。最后针对河北省CORS网的观测数据,实现了卫星钟差完备性监测。  相似文献   

12.
实时GPS精密单点定位需要实时的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为此提出一种利用区域GPS连续运行参考站和IGS发布的IGU超快轨道进行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连续运行参考站观测数据与IGU超快轨道预报部分进行实时GPS卫星钟差的估计,然后利用估计得到的实时GPS卫星钟差产品和IGU超快轨道预报部分,进行用户GPS接...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建立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且获得大量观测成果,但是由于涉及到数据保密问题,CORS系统成果的利用仍局限于政府部门。文中以已有CORS在线服务系统软件架构为基础,加入用户参数设置及结果分析模块,研发区域CORS在线定位系统(Regional CORS Online Positioning System,RCOPS)。由于区域CORS基准站密度大于IGS站密度,降低基准站与用户站的距离,有利于削弱站间距离相关误差,从而提高相对定位精度。经过实际数据测试,得出RCOPS系统(基准站与待定点平均距离51km)精度在XYZ方向上可以达到毫米级,高于使用IGS站作为基准站(IGS站与待定点距离大于500km)进行事后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港珠澳大桥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是国内首个独立的基于VRS的工程CORS系统。结合工程条件与建设需求,本文分析了该系统建设的特点和技术难点,介绍了系统组成、总体结构和基本功能,以及参考站联测及精化大地水准面的应用情况。系统实时定位精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基于VRS的网络RTK的定位精度平面优于±2cm,高程优于±3cm,实现了系统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GPS技术的发展,CORS已经逐步成为矿区测绘生产的主要方法,目前基于单基站CORS的RTK作业半径已经扩大到40 km,能够快速实现事后差分和厘米级实时定位,完全满足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的要求。本文针对基于单机站CORS的RTK作业范围广、精度高、可全天候单机作业等特点,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单机站CORS在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空间信号精度SISA是反映完备性参数的重要指标之一。从SISE与SISA的基本概念出发,描述了SISA的计算算法,根据卫星星钟的不同,选取了不同类型的GPS卫星,并利用IGS精密星历,预报精密星历进行了SISE和SISA的计算,结果表明:IGR星历计算的SISA指标满足系统要求,SISA主要受卫星钟差的精度影响,不同原子钟类型的卫星计算出来的SISA值变化不大。该成果对于卫星导航的完备性监测数据处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国庆  龚越新 《测绘科学》2007,32(5):147-149
具有实时定位服务功能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是当代GPS发展的热点之一,江苏省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是我国首批省级的连续运行的参考站网络系统。基准站分布设计是JSCORS整体设计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基准站址,有利于高质量、高稳定地发挥JSCORS的作用,其选址试验也为今后在其他地区建立CORS基准站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8.
卫星精密轨道的确定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与服务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国家基准站是影响卫星轨道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际GNSS监测与评估中心自主开发的软件计算国家基准站和MGEX站对北斗卫星精密定轨的影响。得出结果:加上国家基准站后GEO卫星轨道精度平均能达到2.0 m,比没有国家基准站时提高约14%,在GEO切向方向改善最为明显,大约提高30%。IGSO和MEO卫星也有所提高。加上国家基准站后,三类卫星的轨道重复弧段的径向精度优于5 cm。有了国家基准站数据BDS精密轨道会有明显的改善。国家基准站的建立使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的服务能力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Using IGS Orbit and Clock Products   总被引:40,自引:11,他引:40  
The contribution details a post-processing approach that used undifferentiated dual-frequency pseudorange and carrier phase observations along with IGS procise orbit products, for stand-alone precise geodetic point positioning (static or kinematic) with cm precision. This is possible if one takes advantage of the satellite clock estimates available with the satellite coordinates in the IGS precise orbit products and models systematic effects that cause cm variations in the satelite to user range. This paper will describe the approach, summarize the adjustment procedure, and specify the earth- and space-based models that must be implementetd to achieve cm-level positioning in static mode. Furthermore, station tropospheric zenth path delays with cm precision and GPS receiver clock estimates procise to 0.1 ns are also obtained. ?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