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征稿启事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34(2):241-241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办刊宗旨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分析研究有关地球探测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理论。1.征稿范围:(1)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物探、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2)国内、外地球探测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综合评价,发展动态和软件的开发、应用介  相似文献   

2.
论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质工程是8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 已经形成为一个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 一个新的行业。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是地质控制论, 它的基本理论是地质构造控制论、岩体结构控制论、上体结构控制论、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控制论。他们控制着地质环境(包括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岩体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工程地质探测和测试理论和技术方法、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理论和方法、地质体改造理论和技术, 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及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指导理论。正确运用这套理论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盲卧性, 增加自觉性, 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20%~30%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投稿须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6,28(3):288-288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主办的科学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办刊宗旨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分析研究有关地球探测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理论。1.征稿范围:(1)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矿床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2)国内外地球探测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综合评价、发展动态和软件的开发、应用介绍。2.来稿要求:(1)论文可通过电子邮件发到编辑部。文稿需论点明确,论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科学50年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世界之效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阶段,中国地质科学必将发展,因为它具箅了社会需求、科学问题和社会基础技术三个科学发展的条件。由于中国地质学奠基者的远见卓识,中国地质学在本世纪20~30年代已建立了世界声誉。新中国建立后,50~7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取得迅速工。自70年代珂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更取得了全面的发展。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概念为广大地质学者所接受,地质学各分支学科必将走向互相交驻融合,形成综合的和  相似文献   

5.
行星科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如何利用行星资源、可持续永久开发太空成为行星科学的新兴前沿研究方向。在阿波罗号人类登月50周年之际,世界大国纷纷抢占深空探测的科技制高点,美国宣布重启太空计划,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的月球战略,我国也制定了深空科学探测任务规划发展路线图,要达到这些宏伟的深空探测与开发目标,亟待发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为太空的可持续永久开发提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支撑。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是行星地质学的分支,运用行星科学的基础理论,利用行星观测、探测及开发技术方法,研究行星地质资源形成演化规律,查明地质资源的类型、特征、储量和分布规律;进行行星地质资源的地质调查、岩石成分、结构与性能、开发地质条件评价与预测,解决行星工程中的各类地质问题,研发行星开发利用地质工程技术,为行星地质资源开发与人类工程活动提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的研究内容通常包括:行星地质资源探测理论与技术、行星地质资源成因演化与评价、行星地质工程。发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具有重要意义:从行星科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促进学科增长与拓展;开发行星地质资源,打破资源束缚,实现太空永久可持续开发;培养学科人才,提升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科技水平,为人类移居行星奠定基础。未来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科应加强行星物理学、行星化学和行星地质学的交叉融合及理论应用,发展行星地质勘探方法与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发展高/低温、高/低压、高辐照、低/微重力环境条件下样品采集、加工、多尺度测试分析理论与方法,培养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科人才。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办刊宗旨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分析研究有关地球探测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理论。1.征稿范围:(1)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物探、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软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地质科学前沿和我国对策研究”提供的资料,90年代地质科学将处于一个充满希望的大转折时期,它是继板块构造和行星探测双重革命之后的又一个新的起点。这一时期地质科学将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富有挑战性的复杂局面,同时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现和突破机会。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MAXI-PROBE磁偶源频率测深是探测精度很高的一种电磁法探测技术。进入90年代以来,我们该技术分别在江西宁武,内蒙东胜等矿区进行鸡窝状煤层或薄煤带分布规律勘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本文重点介绍应用该技术探测东胜矿区的薄煤层厚度及其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地质雷达技术在活动断裂探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重点对地质雷达在城市活断层探测、古地震探测和断层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理塘活动断裂的应用实例进行评述。最后,提出了地质雷达探测活动断裂现存的问题,对该技术探测活动断裂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5):F0002-F0002
河海大学地质及岩土工程系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目前,本系设有1个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个二级学科(地质工程)博士授权点,具有地质工程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另外,与其他系共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博士授权点。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质雷达,也称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束的反射来探测地下目标的一种高分辨率电磁方法,也被称为电磁波脉冲雷达法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质雷达抗干扰性、采样率和数据处理技术都有很大提高,应用领域已从传统的地质体调查、矿产勘查扩展到考古、环境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崔焕敏     
崔焕敏男,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铀矿地质》编委。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历任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华东地质学院前身)助教、讲师,1972年至1985年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课题组长、物化探研究室副主任。由他主持和参加的:“浅层地震探测方法与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获全国科学大  相似文献   

13.
国外海洋地质科学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80年代国外海洋地质科学的主要进展,包括现代沉积、板块构造与地体构造和古海洋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海洋矿产资源(油气、滨海砂矿和海底热液矿床)勘查与新发现;新技术方法(GPS、测深与海底扫描、海底取样、深海探矿和深潜器)。根据当今国外海洋地质科学调查研究朝“领域广、精度高、研究深”的趋势,对90年代至21世纪初海洋地质科学的发展态势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大陆岩石圈精细结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深地震反射技术已被国际地学界公认为是探测岩石圈精细结构、解决深部地质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等西方国家和中国相继开展了深地震反射探测技术实验,使用该技术揭露盆地、造山带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地球动力学过程,并应用于油气资源远景评价、矿产资源勘察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扼要介绍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的发展及其部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调查局即将启动三维地质填图试点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与资源》2011,(4):300-300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召开"三维地质填图试点工作方案论证会",会议对今年准备启动的《三维地质填图试点项目工作方案》进行了论证.试点工作主要围绕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保障地质环境安全、促进地球科学发展三大主题,开展大陆地壳、含油气盆地、重要成矿带、重要经济区、重要地质环境脆弱区、深部探测技术和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三  相似文献   

16.
自70年代以来,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探查矿井地质小构造中先后解决了仪器防爆、探测距离、井下金属导体干扰、数据采集及资料处理、通讯联络等技术问题;今后必须对仪器性能、探测方法、资料处理、基础理论、实验室等方面加强研究,提高其探测精度,扩展其应用范围,使该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和矿井通讯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耿瑞伦1大陆科学钻探概述地球科学从形成迄今已有250年左右历史,如今不断地向深度广度发展。以科学探测为目的的包括大陆和海洋在内的科学钻探,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实施了30余年,并已取得辉煌成就。科学钻探...  相似文献   

18.
地球深部探测国际发展与我国现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探测人类居住的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是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共同的奋斗目标。本文介绍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地球探测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大陆反射地震探测计划(COCORP)、地球透镜计划(EarthScope),欧洲地球探测计划(EUROPROBE)、德国大陆反射地震计划(DEKORP)、英国反射地震计划(BIRPS)、意大利地壳探测计划(CROP)、瑞士地壳探测计划(NRP20),俄罗斯深部探测计划,加拿大岩石圈探测计划(LITHOPROBE),澳大利亚四维地球动力学计划(AGCRC)、澳大利亚玻璃地球计划(Glass-Earth)和澳大利亚地球探测计划(AuScope),简要概括了国际地球探测计划的成果,回顾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的历史与工作基础,简要论述了我国开展地壳探测计划的必要性,并介绍了近期启动的国家科学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的目标与"两网、两区、四带、多点"的工作部署,展望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供需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东部深层煤矿床勘查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弄清煤层赋存与分布状态,寻找煤炭资源,精细查明影响矿井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和工程技术条件。根据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发展现状、探测能力与精度,指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技术思路是"快速扫面、筛选靶区",勘查方略是"立体综合勘探,精细物探先行、深钻追踪验证",即以精细三维地震和电法勘探为先导,配合其它勘查手段。深层煤矿床勘查工作模式有3个层次,完成深部煤矿床快速精细探测的根本途径是依据煤田(井田)地质背景和勘查地质目标,选取勘查方法和探测技术,实现地质、物探、钻探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和多成果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20.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方向,煤矿智能地质保障系统是《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的基本建设内容,其核心是实现矿井地质信息的透明化.透明地质是以高精度地质探测和监测技术为核心,以三维地质可视化平台为支撑,建立地质与工程数据动态融合的高精度模型,为智能掘进、智能采煤以及智能安全监控等提供基础地质保障.为此,需要大力推广智能采掘T作面的随采智能探测、随掘智能探测与监测的技术装备,积极研发智能钻探、智能物探、智能探测机器人等新技术与新装备,并开展智能地质保障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