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祥身 《极地研究》1995,7(3):24-35
本文综合近年研究中新获得的资料和证据,对利文斯顿岛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火山作用特点作了综合性的介绍。百耳斯建造是该岛最老的火山岩地层,由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生成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集块岩以及泥岩、页岩等组成,分布在岛西部的百耳斯半岛。中白垩世的鲍勒斯山组主要出露在岛的中部,是由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夹层组成的一套蚀变火山岩系。汉那角剖面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及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均具有中白垩世的年龄。晚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以粗玄岩为代表,集中出露在西多斯角一带。伴随着火山活动,始新世英云闪长岩侵入白垩系火山岩地层。更新世至现代则有依诺特角组橄榄玄武岩在岛的东北部产出。上述火山活动随时间演进而自北西向南东不断迁移的特点,与整个南设得兰群岛火山作用的发展趋势相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百耳斯半岛熔岩、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和西多斯角的粗玄岩等白垩纪火山岩基本属于钙碱性岩系并且具有低钾低镁的特点。早第三纪的英云闪长岩继承了橄榄玄武岩和粗玄岩的成分特点,同是南设得兰群岛岩浆弧中生代-新生代火山作用的产物,在钙碱性岩系岩浆演化的晚期生成。而鲍勒斯山组的熔岩和汉那角的熔岩表现出岩相学和岩石化学性质上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四次南极考察所取资料,对西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第三纪火山岩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总结,在火山岩地层的划分、岩相学和矿物学特点、岩浆的生成演化等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认识。 长城站所在的菲尔德斯半岛出露有一套层状的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是第三纪岛弧火山作用的产物。长城组包括碧玉山段和玛瑙滩段,由熔岩和正常火山碎屑岩组成,同位素年龄测定证明其形成于古新世至始新世。化石组主要形成于渐新世,其下部化石山段的含有植物化石的火山碎屑沉积岩不整合在玛瑙滩段岩层之上,上部的岩块山段以集块熔岩、角砾熔岩为主体,火山活动可能持续到了中新世早期。整个半岛的火山活动有两个高潮,两次较强烈的火山作用之间是较长的喷发间断,造成半岛岩石被风化剥蚀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的出现。次火山岩以岩颈、岩墙、岩脉和规模较小的岩株等形式产出,并受到古火山机构和基底断裂的控制,沿着北西西-南东东的方向有规律地分布。从火山喷发中心和火山岩分布特点分析,该区火山活动有从西向东逐渐迁移的趋势。 熔岩以高铝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安山岩、英安岩数量较少。斜长石和普通辉石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高铝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中斜长石斑晶的核部往往为倍长石或钙长石,边缘成份与  相似文献   

3.
郑祥身 《极地研究》1990,2(4):28-35
纳尔逊岛Stansbury半岛被玄武质、玄武安山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以及沉积火山碎屑岩所覆盖。区域火山岩地层对比证明其是在形成长城站地区火山岩的同一火山作用下发育起来的。据地质接触关系和岩石组合特点,初步认为该半岛火山岩地层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分别形成于两期火山作用。该半岛的主要构造线方向平行于菲尔德斯海峡,这在地貌特征及次火山岩的分布上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4.
夏立元 《西部资源》2012,(4):181-185
分布于内蒙古乌兰察布西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总体为一套陆相中酸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各地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大脑包山一带下部为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及安山岩,上部为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厚度〉150m;郑家地一带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底部常具集块岩、含黑曜质角砾凝灰岩及透镜状或团块状黑曜岩,厚度〉95m;黄莲营下部为黑曜岩,上部为流纹岩,厚度〉38m;哈宝泉一带为熔结火山碎屑岩与沉积火山碎屑岩互层,厚度〉33m。岩相类型主要有爆发相、喷溢相、喷发一沉积相,通过对火山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其地质年龄为107±22Ma,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岩性及时代可与内蒙古中部乌拉特中旗地区白女羊盘组对比。  相似文献   

5.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中-晚白垩世火山碎屑为多源的角砾凝灰岩-角砾岩和集块碎屑岩,成分以安山质为主。橄榄率武岩主要在史莱夫角出露,为全晶质斑状构造,主要出露在中利文斯顿和汉那角的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多具细晶微斑构造。更新世至现代的火山岩为全晶质斑状的橄榄玄武岩和火山矿屑岩。  相似文献   

6.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多种成因过程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文斯顿岛火山岩是南极南设得兰岩浆弧的一部分。对岩石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以及^87Sr/^86Sr与1/Sr,Rb,K和SiO2关系的研究表明,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具有不同的源区特征。百耳斯半岛和史莱夫角的火山岩,西多斯角的粗玄岩和第三纪的岩云闪长岩显示出同成因的特点、和依诺特角第四纪橄榄玄武岩一样,它们均具有原生地幔的同位素组分,源区岩浆可能直接来自上地幔。  相似文献   

7.
中二叠世卡拉岗组火山旋回主要分布于新疆富蕴县加拨萨尔一带,总体呈北西、南东方向分布,该组岩性为一套陆相酸性熔岩夹中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建造,结合该组火山岩岩相特征及岩石学特性分析,其从下向上为酸性夹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岩岩相为溢流相,整体火山活动较强。对该组火山岩化学特征分析可以确定其为钙碱性系列钾质类型岩石。火山岩形成时代为中二叠世,结合岛弧及大陆裂谷环境火山岩的特征分析,该中二叠世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为岛弧造山与大陆裂谷环境过渡段。  相似文献   

8.
西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火山岩地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主要由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及薄层沉积岩组成,并有次火山岩体及脉岩发育.野外观察及K—Ar,Rb—Sr全岩年龄说明岩石形成于始新一渐新世.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岩石属低钾高铝钙碱性玄武岩,但具有拉斑玄武岩的某些特征,是岛弧火山活动的产物.岩层呈平缓单斜,发育有近同期及后期走滑正断层,以及由断层活动形成的局部以称褶皱.  相似文献   

9.
郑祥身  鄂莫岚 《极地研究》1991,3(2):109-125
西南极纳尔逊岛Stansbury半岛基本被玄武质、玄武安山质熔岩以及火山角砾岩和含植物化石的火山-碎屑沉积岩所覆盖。地层接触关系和火山岩岩石组合显示,该半岛的熔岩和火山角砾岩主要形成于第一阶段的火山活动,可与菲尔德斯半岛的碧玉山段以及玛瑙滩段地层对比;含化石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和角砾熔岩、火山角砾岩分别相当于长城站地区的化石山段和岩块山段的岩层,它们是晚期火山作用的产物。stansbury半岛和菲尔德斯半岛发育有基本相同的火山岩地层,并且都在化石山段地层中发现了植物化石,这表明两个半岛上的火山岩可能是早第三纪区域火山作用的共同产物。 半岛所出露的断裂大致平行菲尔德斯海峡并且控制了次火山岩的分布。 岩石学特征说明,Stansbury半岛的熔岩和次火山岩主要为玄武质和玄武安山质,岩石中的斑晶矿物包括偏基性的斜长石、单斜辉石。岩石化学成分中,随着SiO_2含量增高,Al_2O_3、CaO、MgO和铁含量下降,碱质则升高。和菲尔德斯半岛的火山岩一样,这个半岛的火山岩也基本沿着钙碱趋势演化。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丰度以及配分模式证明,这套岩石具有同源岩浆的亲缘关系并且可能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百耳斯半岛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K-Ar稀释法和40Ar/39Ar阶段加热法对利文斯顿岛百尔斯半岛的熔岩和次火山岩测定了同位素年龄。新的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火山活动在晚侏罗纪末即已开始,一直持续到晚白垩世,存在着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侏罗纪末~早白垩世初的火山活动除有熔岩(146Ma,137Ma)喷出外,还发育有辉长岩侵入体(135Ma)和辉绿岩岩墙(129Ma)等次火山岩。安山岩(114Ma)和石英斑岩(94Ma)则是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结果。半岛东部具沉积夹层的玄武岩(71Ma)是区域上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火山活动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野外地质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岩相学特征,论述了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汉那角(HannahPoint)火山岩地层及岩石的基本特征,初步讨论了该地火山活动过程。该地互层状产出的火山角砾岩和熔岩,为南极半岛火山岩组的一部分。剖面上出露的三个火山岩地层旋回分别是三期火山作用的产物。第一、二旋回岩层产状的变化记录了火山作用过程中的一次活动间歇。第一旋回的英安岩和含有流纹岩质熔岩夹层的凝灰角砾岩仅为第一期火山活动末的产物;第二旋回为三次较强喷发活动的产物,从安山岩质火山碎屑岩为主,经玄武岩-安山岩质熔岩为主,过渡为含有安山岩或流纹岩质熔浆团的火山角砾岩。第三期火山活动可能更强烈,大面积分布的厚层玄武质熔岩无论从产状上还是在岩石学特征方面都有别于其他旋回。火山岩地层总体产状稳定,平缓地倾向北西,表明该区未受到过明显的构造影响,火山活动中心可能有逐步向北西迁移的趋势,与南设得兰群岛岩浆弧演变趋势一致。次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质小岩墙,集中在第二旋回底部。第一、二旋回接触界线两侧凝灰角砾岩表现较强的沸石化。这些现象说明该接触面附近为一薄弱带,侵入活动和蚀变均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利文斯顿岛火山岩是南极南设得兰岩浆弧的一部分。对岩石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以及87Sr/86Sr与1/Sr、Rb、K和SiO2关系的研究表明,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具有不同的源区特征。百耳斯半岛和史莱夫角的火山岩、西多斯角的粗玄岩和第三纪的英云闪长岩显示出同成因的特点,和依诺特角第四纪橄榄玄武岩一样,它们均具有原生地幔的同位素组分,源区岩浆可能直接来自上地幔。汉那角和中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岩浆则受到地壳成分的混染。不相容元素对La/Sm-La和Ce/Yb-Ce的研究进一步显示出,上述不同产地的岩石分别为不同源岩浆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百耳斯半岛和史莱夫角的火山岩以及西多斯角的粗玄岩是上地幔发生部分熔融所生成的玄武岩岩浆从深部岩浆囊沿构造薄弱带直接喷出形成的。古生代基底岩系的存在对中利文斯顿岛和汉那角火山岩的成因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即来自深部岩浆囊的原始岩浆在上地壳中的浅部岩浆囊受到了壳源物质混染。更新世-现代火山岩的源区岩浆直接自上地幔部分熔融生成,火山作用与晚新生代时该区的拉张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小乌尔旗汉地区晚古生代岩浆岩有侵入岩和火山岩。侵入岩依据侵入关系由早至晚有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火山岩有玄武岩及安山岩等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分析研究和年龄的确定对认识该区大地构造位置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乌尔旗汉地区晚古生代岩浆岩 有侵入岩和火山岩。侵入岩依 据侵入关系由早至晚有英云闪长 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 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 长花岗岩等;火山岩有玄武岩及安 山岩等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岩 浆岩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分析研究和 年龄的确定对认识该区大地构造位 置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扎赉特旗宝龙山一带铜多金属矿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主要地层为中二叠统哲斯组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北东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并控制着区内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燕山期花岗岩体和大多数矿产的形成与分布;异常主要与该区中生代火山活动有关,与三叠纪二长花岗岩侵入岩及白垩纪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侵入关系密切,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反映出该区矿化主要以铜、钼、银矿化为主。  相似文献   

16.
南极乔治王岛化石山剖面的化石山组主要由沉积火山碎屑岩(包括沉火山角砾岩和沉凝灰岩)组成,上部夹正常沉积岩和两层薄煤层,形成从粗到细的两个沉积旋回,第1旋回的沉火山然砾岩和沉凝灰岩由不同粒级的火山岩屑,斜长石屑和细火山基质组成,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在90%以上,沉积特征显示从火山碎屑流(?)到低密度流堆积性质,其中第1,2层沉凝灰岩受强烈的沸石化(浊沸石和方沸石)作用,而泥级沉凝灰岩夹层的细火山尘物质多  相似文献   

17.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中-晚白垩世火山碎屑岩为多源的角砾凝灰岩、角砾岩和集块碎屑岩,成分以安山质为主。橄榄玄武岩主要在史莱夫角出露,为全晶质斑状构造;主要出露在中利文斯顿和汉那角的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多具细晶微斑构造。更新世至现代的火山岩为全晶质斑状的橄榄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熔岩的基本矿物组合大致相似,均为斜长石+辉石(+橄榄石)+铁的氧化物,但矿物的含量比例因岩性不同而有所区别。岩石中的斜长石斑晶多具正环带;随着岩石SiO2含量的增加,斜长石中Or和Ab组分增加而An含量下降,斑晶边缘成分一般与基质里长石的成分相近。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含有中长石-拉长石斑晶,玄武岩主要含拉长石斑晶,但橄榄玄武岩和粗玄岩中斜长石斑晶的核部为富钙的倍长石。更新世-现代的橄榄玄武岩,其所含斜长石斑晶和基质长石亦比较富钙。玄武安山岩中的辉石多为普通辉石,橄榄玄武岩和玄武岩中含有透辉石斑晶。辉石的Ti含量低,这是钙碱性火山岩的共同特点。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含有贵橄榄石斑晶。粗玄岩中橄榄石成分与史莱夫角基质橄榄石成分相近。更新世至现代的橄榄玄武岩中既有正常结晶的橄榄石斑晶,还见到高Fo组分的深源捕掳晶。上述玄武岩中矿物组合的基本特征证明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国云南省的腾冲地区,保留罕见的火山、温泉、湿地共存的自然景观。火山位于梁河县境内,有97座火山体,其中火山形态保存完整(有火山口、火山锥)的有25座,火山锥类型多样。腾冲火山熔岩构造景观主要有熔岩空洞、熔岩塌陷、熔岩流动和原生节理构造;火山碎屑岩可见熔集块岩、熔角砾岩和熔结凝灰岩。  相似文献   

19.
近来在德尔布干成矿带发现了四五牧场金(铜)矿床和红旗村金矿点,矿床地质特征显示,成矿与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有关,是次火山热液作用的产物。四五牧场金矿和红旗村金矿化点等,均赋存在中生代火山盆地的火山岩、火山角砾岩、次火山岩中,四五牧场和红旗村火山岩型金(铜)矿床的发现,展现出该地区在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寻找金(铜)矿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白垩纪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基本属于钙碱性系列,但具有低钾拉斑玄武岩的某些特点。岩石富集Rb、Th、Ba,轻度亏损Zr、Ti、Hf、Nb,较强亏损Cr和Ni,而且随着岩浆从基性向酸性成分的演化,富集(或亏损)程度加大。岩石的轻稀土元素中度富集,岩石的(Ce/Yb)CN比值较低。白垩纪火山岩形成在一个造山环境,是南设得兰岩浆弧的一部分。然而,在利文斯顿岛不同地区出露的岩石其化学性质有所区别,因此认为它们可能源于不同的岩浆体系。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利文斯顿岛中部处于一个独特的浊积扇的构造环境。主要产在利文斯顿岛中部和汉那角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与其它地点的中生代火山岩相比,无论岩相学特征还是岩石化学性质均有所不同。因此认为它们的产生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该地构造位置所控制。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成分中碱高硅低,并且通常表现出高铝的特点,这些性质与百耳斯半岛的玄武岩极为相似。区域上火山活动不断发展,活动中心逐渐向北东迁移,导致粗玄岩岩颈和岩席生成,最后是英云闪长岩的侵入。更新世至现代的依诺特角组橄榄玄武岩以化学成分中的低硅高碱含量区别于中生代火山岩。岩石的高M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