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宁洱6.4级地震震后社会影响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社会学和地震科学相结合是探索防震减灾、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和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最好方法,同时阐述了研究地震社会学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阐明我们不但要运用地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震社会学的规律,而且还要运用地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震对策问题,让社会科学来为防震减灾和地震应急服务,以此来不断推动地震社会学的发展和地震灾区社会调查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以东北地震区为例,基于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研究了东北地震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各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探讨了小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对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区域小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可以在低水平地震活动地区获得较准确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更好地反映了该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地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东北地震区为例,基于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研究了东北地震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各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探讨了小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对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区域小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可以在低地震活动地区获得较准确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更好地反映了该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地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震潮汐触发是指由潮汐引起的应力变化而触发地震的现象,对地震潮汐触发的研究可能为断层错动引发地震的条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在早期,地震潮汐触发研究主要是在地震活动中寻找潮汐周期。随着研究的深入,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地震活动与潮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严格检验。时至今日,地震是否被潮汐触发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不过,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震发生前数年,震源区地震活动往往受到潮汐触发,如果这个结果被证实,将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水库地震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分析水库周围社会及大坝安全的地震影响、世界水库的发展情况、目前对水库地震安全的认识及其研究技术,认为水库周围的地震威胁有天然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两类,表现为对水库大坝及其附属工程和库区社会均产生影响,因此水库地震安全主要由大坝地震安全、大坝附属工程地震安全和库区社会安全构成。随着水库大坝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大型水库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复杂地质构造区水库建设的增多,有必要在对大坝地震安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重视水库地震安全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震潮汐触发是指由潮汐引起的应力变化而触发地震的现象,对地震潮汐触发的研究可能为断层错动引发地震的条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在早期,地震潮汐触发研究主要是在地震活动中寻找潮汐周期。随着研究的深入,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地震活动与潮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严格检验。时至今日,地震是否被潮汐触发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不过,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震发生前数年,震源区地震活动往往受到潮汐触发,如果这个结果被证实,将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对地震预测研究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现状,作者对未来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①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地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②建议在选定的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开展密集和综合的地震和地球物理观测,以及资料的深入分析;③加强对板内地震发生物理全过程的基础研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论研究人才;④充分重视和利用亚洲地震委员会的平台,推动亚太地区地震和防震、减灾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石油物探资料为依据,对鲁西北地区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梳理。对鲁北地区的无棣—益都断裂是否延伸到东营凹陷,以及惠民诸城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特征和控震构造的关系等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这对认识和评价鲁北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和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国内外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研究现状和发展,对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指出了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困难。最后,对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地形变资料用于地震预测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大地测量学科用于地震预报及相关研究方面所了解的一些进展和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总结。 其中包括1975年海城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 1989年大同地震、 1996年丽江地震、 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 2005年乌什地震和2004年底的印尼8.7级特大地震等多次强烈破坏性地震及其观测到的形变异常现象和所做的预测研究成果, 显示大地测量, 特别是空间大地测量的发展对地震预测研究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多学科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及地震监测预报的宏观决策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板内地震与板间地震、板缘地震的区别,阐述了板内地震在地震活动性和地质构造环境等方面的表现特征,由此确定了研究板内地震应包括地震预报和工程抗震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最后概述了近些年来对板内地震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某些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震地热说原理,对全球地震深度进行比较研究,定义了24个地震柱,组成了M型的全球热机带,并按照地震柱的构造形态对地震柱作系统研究,得出了地震柱的一系列物理属性和构造属性,论证了依据地震柱概念解释地震和火山的成因,以及对地震和火山进行预测研究的合理性,从而丰富了地震柱概念的内涵。地震柱是地球本身重要的物理现象和构造现象,是地震地热说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构造基础,也是地震地热说与当今流行的地质学派诸如板块构造、地质力学和地幔柱理论的最大区别。为了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有必要深入解读地震柱的物理属性及其构造学意义,提高地震柱概念的应用价值。如果地震柱的奥秘破解了,那么全球90%的地震和火山灾难就有希望应对了。  相似文献   

13.
地震预测与预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地震预测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分析,研究了针对自然属性的地震预测和针对社会属性的地震预测(预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针对自然属性的地震预测,只是根据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的研究,考虑现阶段对地震孕育、发生的认识,给出未来地震发生的规模、地点及时间,不考虑预测后果,目的是检验对地震的科学认识水平.而针对社会属性的地震预测,除依据地震自然属性的预测结果外,还要重点考虑地震预测的后果,除考虑地震预测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外,还要考虑发布地震预报造成的影响,以及建(构)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能力等复杂因素,总之突出考虑地震预测的风险,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本文对地震预测面临的科学挑战和社会挑战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并对地震预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可预测性研究的CSEP计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可预测性是当前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关注的前沿问题,对此问题的关注也代表了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现状,即采用更务实的态度、“循序渐进”地研究地震的可预测属性。本文介绍了国际上目前在地震可预测性研究中影响较大的“地震可预测性合作研究”(Col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Earthquake Predictability,CSEP)计划,通过对CSEP计划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技术特点的介绍,讨论了其对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可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淮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淮地震带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研究区地震活动存在准周期性变化。研究还发现,该区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震灾防御技术》2007,2(2):218-219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是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主要科研方向是:开展震源环境、地震过程和震源破裂机理等地震科学的基础研究;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基地,开展地震数值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展地震前兆机理研究;开展对构造活动、地震过程的观测方法研究,发展流动观测技术,开展防震减灾类观测专用设备的研制工作;承担地震中期和长期预报、地震预报攻关研究、地震现场流动观测任务;承担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管理、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到目前为止,虽然准确地预报在何时何地发生地震还是不可能的,但是估计潜在地震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可能有助于防震,从而减少地震对城市造成的破坏。根据全国地震研究委员会的研究小组的一份新报告,由地震学家、工程师和紧急事务管理官员进行的震前研究,是“在一些有严重地震威胁但未引起重视的地区开始实施有效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些“估计地震损失”的研究,是对某个特定地区的假设地震的影响的预测。万一发生地震,这些研究还提供对伤亡、财产损失、工业能力和应急设施损失的估计,以及对无家可归者和从事防震的社团经济影响的估计。根据1983年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一份报  相似文献   

18.
<正>地震活动性研究是探索地震发生规律、判断地震危险性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部分强震前经常出现背景空区、中小地震增强活动、地震条带、地震平静等地震图像异常过程,这体现了强震孕育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但在实际研究中,对地震空区和条带的确定及其演化特征分析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复杂的问题。根据强震发生前未来震源区周围存在地震活动增  相似文献   

19.
杨仕升 《地震研究》2005,28(2):109-113
应用基于Morlet小波变换的一种新的定量划分地震活跃期或平静期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华南和广西地区1900~2003年间浅源地震年释放能量的时间序列,对研究区中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特征有了新的认识。研究发现,华南地区的地震具有17a,3a和8a三个活动主周期,广西地区的地震具有29a,11a和16a三个活动主周期。根据目前中强震活动具有的周期性,结合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对研究区未来几年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重复地震是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的一组地震,具有相似的震级、高度相似的波形和震源机制。由于具有相同的震源和传播路径,重复地震的走时变化可以反应的介质波速的变化,从而可以作为测量地壳中介质波速变化的有力工具。而对区域地震的重复性研究,也可以反过来说明该地区地震发震机制的变化情况。利用波形互相关的方法对浙江温州境内珊溪水库附近发生的地震事件序列进行处理,计算波形互相关系数,选取相关系数大于0.8的地震对进行研究,分析珊溪水库地区地震事件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并分析此方法对地震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