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依巴谷星表在建立时已做到与以河外射电源定义的国际天球参考系(ICRS)相符合,而ICRS系统与由FK5星表实现的由J2000.0平赤道和平春分点定义的赤道坐标系统相一致。估计依巴谷星表的系统误差小于0.1mas,因此,依巴谷星表成为描述光学观测确定的地球定向参数(EOP)的一个更为均匀的参考系。本文主要讨论了FK5和依巴谷星表之间的星表系统差(FK5-Hip),并用中国光电等高星表来检验(FK5-Hip)星表系统差的结果,并估算了星表系统差(FK5-Hip)对EOP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际天球参考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1998年1月4日起IAU采用的天球参考系的定义,以及它与以往采用的光学天球参考架FK5的关系。介绍了国际天球参考系在射电波段的实现过程,其稳定性的维持方法和它与依巴谷星表之间的关系。重点描述了影响国际天球参考架稳定性的物理因素-河外射电源的结构及其变化,射电源喷流的视超光速现象和由银河系盘星和大质量致密晕的引力透镜效应引起的视自行等。  相似文献   

3.
对于天体测量与大地测量VLBI观测,所选取射电源的强弱以及参加观测的台站系统的性能表现对其观测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基线信噪比为观测量建立观测方程,采用带约束条件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统一估算射电源的流量密度和台站的系统等效流量密度,从而对所选取射电源以及台站在VLBI观测中的性能表现进行评估。使用国际VLBI网观测数据验证了射电源流量密度及台站性能参数估计方法的正确性,并利用中国VLBI网实测数据评估了国内VLBI台站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4.
张捍卫  郑勇  杜兰 《天文学报》2003,44(1):28-36
以太阳系质心参考系为基础,根据太阳系的质心参考系和非旋转地球质心参考系的坐标转换关系,推导了太阳系天体地面VLBI观测的相对论时间延迟模型,给出了一个通用的解析表达式.根据这一公式可以得到平劲松博士所采用的公式,以及当地心与源的距离无限大时,可得河外射电源VLBI观测的Zhu—Groten模型、Shapiro模型和IERS(92,96)推荐模型.所推导的公式严格解析且无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采用这一公式.同时详细地讨论了所推导公式的实用范围和各种舍掉项的量级估计,并详细给出了时间延迟理论模型的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讨论了建立基本恒星参考坐标系与河外射电源参考系相联系的方法,以及射电源结构的影响和参考系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密云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在232MHZ频率,对于北纬30°以上天区的巡天已经完成.除了银道面区域(|b|<10°)的射电源外,密云总星表(MGC)共包含了26957颗射电源.MGC的完整性和均匀性已在另文讨论.本文将利用所有处理完的MSRT资料和其它已发表的主要射电源表,研究密云总星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较差VLBI测量用于观测方向相距很近的射电源,相对定位精度能达到亚毫角秒量级。本文介绍较差VLBI测量原理及其在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8.
上海VLBI相关处理中心引进了一款国外新近研发的VLBI相关后处理软件PIMA,它在相位校准、复带通校准和条纹搜索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特别适合于射电源的成图和绝对天体测量。以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sian Pacific Space Geodynamics,APSG)测地VLBI观测为样本,介绍了PIMA软件及配套数据分析软件VTD/Post-Solve的特点和处理流程。对PIMA获得的观测量文件以及国际VLBI天体测量和大地测量服务(International VLBI Service for Geodesy and Astrometry,IVS)常规数据处理获得的观测量文件,分别进行了台站坐标和射电源位置参数解算。二者的解算结果在测量误差范围内一致,且在低信噪比情况下,PIMA获得了更多的观测量。后续的APSG观测将包括更多数量的微弱射电源。PIMA软件有望在此类数据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论述了利用GPS卫星的射电与光学定位实现参考系连接的基本方法,并对参考系连接的精度作了分析,探讨了中国VLBI网利用GPS卫星进行参考系连接的可能性。章认为以VLBI、CCD技术为观测手段,利用GPS卫星可使射电参考系与恒星参考系在0.″01甚至更高的精度上得到连接。  相似文献   

10.
甚长基线干涉技术使射电天文观测分辨率高出其他波段三个数量级。它所获得的如超致密的活动星系、类星体核结构的直接观测以及射电源中视超光速现象的发现等一系列天文成果,为人们认识宇宙打开了新窗口。 使用VLBI进行天体物理学研究,通常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战略:一是对个别射电源的形态细节作研究,进而引出结论去解释一类射电源特性;二是对定义的样本进行观测及统计分析以推断它们的性质。本文介绍的VLBI巡天属于第二类。 通过对近年来一些不同类型的重要巡天工作的介绍及扼要评述,以展示这方面的进展。这些巡天由于各自不同的天文目的,因而有各异的观测程序设计。我们相信,其中某些课题方向以及观测技术方法的考虑,会成为中国开展VLBI课题研究工作的有用借鉴。从所介绍的巡天工作结果中,可以获得很多有关VLBI目标的信息。它们可以作为进一步VLBI观测设计的直接依据;同时也可以直接作为统计分析工作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彭勃  曹艾 《天体物理学报》1996,16(1):103-108
利用密云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在232MHz频率,对于北纬30°以上天区的巡天已经完成。除了银道面区域(│b│〈10°)的射电源外,密云总星表(MGC)共包含了26957颗射电源。MGC的完整性和均匀性已在另讨论。本将利用所有处理完的MSRT资料和其它已发表的主要射电源表,研究密云总星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空间VLBI与天文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小工 《天文学进展》1998,16(3):177-186
介绍了空间VLBI的精密定轨及其在天文地球动力学应用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指出因为空间VLBI的时延和时延率观测量同时涉及到射电参考系、动力学参考系和地固参考系,所以特别适合于参考系的直接连接工作.对为评价参考系连接的精度而发展的协方差分析理论也作了介绍,还分析了将时延和时延率资料用于精密定轨时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1989年6月,对两颗射电源(3C345和3C454.3)作了327MHz VLBI观测。本文给出两颗源的模型拟合参数,并就结构作了分析和讨论。VLBI数据的相关处理和分析是在上海天文台VLBI系统上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射电源表综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宏  须同祺 《天文学报》1996,37(3):320-326
本文提出利用正交完备函数系拟合射电源表的局部系统差,并通过选择初始星表确定综合射电源表系统的轴方向,在综合计算时以射电源表包含的所有源坐标决定其轴方向.整个综合过程概念清晰,计算量较小.检验结果表明,用新方法得到的综合射电源表可靠性与稳定性都很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河外射电源3C390.3的VLBI监测和它的喷流中的视超光速运动。  相似文献   

16.
依巴谷星表和第谷星表的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依巴谷星表和第谷星表的观测特征和天体测量特征,依巴谷卫星在短期内同时测定大量高精度的恒星位置,自行和视差等五个天体测量参数以及星等和色指数,依巴谷星表和第谷星表为建立高精度的光学参考系,为研究恒星的起源,演化,分布,质量,大小和光度等,为研究双星和聚星的分布和运动,为研究星系运动和星系动力学提供了大量的高精度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天文和测地研究需要,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服务组织(IVS)提出了新一代VLBI空间测地计划—VLBI全球观测系统(VGOS)。按照VGOS技术规范,我国第一套VGOS系统于2016年初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落成。为满足GEO卫星、射电源较差观测需求,需要制作全新的观测纲要。通过选取与卫星近角距的射电源来消除观测系统误差对卫星定轨的影响,最后利用软件相关处理机对观测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并给出观测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观测达到预计的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刘牛 《天文学报》2021,62(6):70
天体测量学是天文学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 它是天文学的基础, 对天体物理学和大地测量学的许多方面至关重要.天体测量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个高精度天文参考系, 以便利用这样的惯性参照系来描述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研究银河系的运动学特征及对同一天体在不同波段的对应体进行位置认证和比较.当前的天文参考系是参照银河系外天体(主要是活动星系核)的位置来定义的, 称为国际天球参考系(ICRS).在实测上, 与之相对应的基本星表为国际天球参考架(ICRF), 它由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在S/X、K和X/Ka波段的观测资料解算而得, 位置精度达到数十微角秒($\mathrm{\mu as}$)水平.另一方面, Gaia卫星的观测也将在光学波段建立类似精度的光学参考架(Gaia-CRF).ICRF与Gaia-CRF的连接成为天体测量领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这要求对ICRF与Gaia-CRF参考架特性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 首先, 分析了ICRF的整体特性.VLBI星表的内部符合精度估计值在$\mathrm{10\mu as}$和$\mathrm{40\mu as}$之间, 依赖于射电源的观测次数.这一结果一方面验证了ICRF3星表给出的位置噪声水平, 也说明了VLBI技术在天体测量方面的潜力.利用Gaia的河外源位置为参考, 分析了历代ICRF星表的外部符合精度, 指出ICRF3 X/Ka波段参考架存在约$\mathrm{200\mu as}$的系统误差.最后, 发明了一种评估射电源全天分布均匀性的量化指标并改进了ICRF定义源筛选策略, 结果表明相较于ICRF2而言, 这一方法能将ICRF轴指向稳定性提高2至3倍.这些工作很好地解释并补充了国际上ICRF3工作组的相关结果. 其次, 研究Gaia-CRF的参考架性质.使用了相对于依巴谷参考架的全局旋转和结合银河系动力学分析两种方法来评估Gaia-CRF1的惯性水平, 指出Gaia-CRF1可能存在约$\mathrm{0.3mas\cdot yr^{-1}}$的剩余旋转.对于Gaia-CRF2, 研究了其系统精度与河外源样本极限星等的依赖关系, 发现Gaia-CRF2的整体精度几乎不受星等差的影响.这一结果可作为未来ICRF与Gaia-CRF连接源选择的参考. 活动星系核的光学-射电位置差是影响参考架连接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次将光学-射电位置差研究延伸到K和Ka波段, 并研究其与河外源性质参数的相关性, 发现: 光学-射电位置差与星等的相关性是由于星等差而非真实的物理原因造成的, 因此在前人工作中被忽略的暗源也有可能作为ICRF与Gaia-CRF连接源.此外,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参考架连接方法, 即在Gaia-CRF2框架下重新处理VLBI的历史观测资料.先期结果发现使用Gaia-CRF2来替代ICRF3尚不足以显著提高VLBI产品的精度, 但未来在Gaia-CRF参考架精度进一步提高后, 此方法仍值得进一步检验. 本文的研究, 一方面指出了ICRF与Gaia-CRF参考架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 另一方面也为将来光学与射电参考架连接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北京天台ABTC巡天观测中的部分资料--20幅CCD图像,通过IRAF处理软件和底片常数法,归算得到4个河外射电源光学对应体的光学位置,参考星表为最新的CAMC星表;同时对本结果与射电位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正在研发的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的最新测试进展。首先介绍了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的项目背景。接着介绍了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的设计指标和系统组成。然后介绍了利用VLBI长基线方法测试分析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性能的具体过程,并且通过在VLBI观测中与传统模拟VLBI基带转换器进行了性能对比,得出结论:目前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在以射电源为信号源的VLBI观测中,射电源流量高时条纹信噪比优于模拟VLBI基带转换器,射电源流量低时条纹信噪比与模拟VLBI基带转换器相当,且数字基带转换器带通特性好于模拟基带转换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