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模式识别技术在断层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煤层中断层模式识别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断层特征参数的分析与断层模式判别。通过对安徽淮南潘三矿7条地震测线上部分资料的重新解释,提取出对应13—1煤的T_5波的多个地震波动力学参数,并利用断层模式识别技术对小断层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推测,判别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断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涡北煤矿的采区地震资料,研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检测小断层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预测成功率明显高于其它模式识别方法。这种方法有望成为煤田地震资料解释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赵爱华  刘天放 《矿井地质》1997,(1):29-31,46
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2D地震勘探能较可靠查明落差≥10m的断层。而正在兴起的3D地震勘探,可较可靠查明落差≥5m及延伸更短的断层。为了能准确地识别微小断层,除人机联作解释外,目前经常借助计算机,采用模式识别及神经网络的方法。本文介绍了一咱直接利用地震特征参数计算支隶属度,以识别微小断层的新方法,无需建立标准模式或提供训练样本。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处理解释,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永夏城郊矿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永夏矿区城郊矿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例,论述了利用方差体解释技术、道积分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及断层解释方法与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等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在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地震地质的解释精度,丰富了地质资料的信息,为采矿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震道积分技术识别三维地震解释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铁法某井田内,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得到的地震时间剖面上并无断层显示,但巷道揭示有一个落差9m的断层,后采用三维地震道积分,在其时间剖面识别出一个与实际规模相符的断层。为此对该区所有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道积分,解释出一条新的断层。后经巷道验证,该断层位置、性质与解释结果完全一致,可见地震道积分技术可以准确避开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的断层陷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地震模型试验入手,重点研究了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特性定量解释小断层断距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地下有小断层存在时,地震反射波振幅的变化比时差的分辨率高,为小断层的识别和追踪提供了一种有实用价值的且前景广阔的途径。本文根据实验资料绘制了利用反射波时差和振幅特性定量解释断层断距的量板,同时说明量板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相干体技术在三维地震资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三维地震相干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三维地震解释中应用效果独特,相干体技术研究的是三维数据体中的不连续性特征,可在三维地震解释之前,了解研究区内断层的展布情况,缩短三维解释周期,提高解释效率和精度。该技术充分利用了三维资料中每个CDP点的信息,避免了因常规抽线解释而遗漏小断层。目前它已成为全三维地震解释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断层物理模型实验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尚旭  狄帮让等 《地球科学》2002,27(6):733-735,744
介绍了一个断层物理模型实验,通过实验研究断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主要包括:断层对下伏地层地震响应的影响;断层对侧向地层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断点散射特征。以前人们对断层的地城响应的认识过于简单或不全面,一条断层的出现往往造成复杂的地震响应,这种复杂性会给地震资料解释造成“陷阱”。通过对实验资料的分析,确认了地震资料断层“解释陷阱”的存在、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有利于避免断层解释过程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断层显微分辨率及其地震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地震资料断层解释技术,提出了断层可视分辨率和显微分辨率的新概念,这有助于统一地质、物探和采矿专家的意见。文中指出:在现有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基础上,经过解释处理及显示新技术,可以解释部分2~5m断距的断层。   相似文献   

10.
地震岩性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震  张万选 《地质科学》1993,28(4):365-377
模式识别技术引入到地震岩性预测领域,实现了地质、测井和地震综合资料的自动解释。地震岩性模式识别同时采用了统计模式识别和结构模式识别两种技术,并将两者合理地结合为一体,通过地层岩性-地层速度-地震反射波形的模式匹配、地震岩性特征抽取、以及句法分析和判别运算,完成地层岩性的分类和识别。在辽西凹陷北洼应用地震岩性模式识别进行了模式训练和钻前岩性预测,所获结果均表明该法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相对波阻抗识别煤层缺失变薄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道积分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的无约束反演技术,也就是通过对地震道积分得到地层的相对速度剖面而进行地层分析的技术。通过地震道积分识别煤层缺失变薄带研究表明,小规模的煤层缺失变薄带在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基本无显示,在地震道积分时间剖面上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相对波阻抗的异常,进而解释煤层缺失变薄带,解释成果与巷道揭露一致,结果表明地震道积分是地震解释中一项的有效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煤矿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服务于煤矿勘探阶段,与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相脱节。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技术把三维地震信息与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矿井地质信息相互融合,实现了三维地震信息的地质动态解释,改变了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模式,提高了三维地震成果的利用水平,能够解决更多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震剖面线条化的一种简单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剖面线条化是应用模式识别方法自动追踪剖面中的同相轴, 并自动绘制线条图.首先探测地震道中的周波, 并描述周波属性, 然后根据相邻三道周波相关的目标函数最小原则追踪同相轴, 描述同相轴属性, 并记录同相轴属性表.根据同相轴属性表, 可对地震剖面进行基于同相轴属性的统计分析和滤波以及定量解释.本文对现有的地震剖面线条化方法进行了改进简化, 实现地震剖面同相轴快速自动追踪和自动绘制线条图.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试验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4.
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查明煤层的构造发育情况,特别是小断层及微断裂的发育情况,是目前煤炭工业迫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根据煤田中小断层和断面波的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小断层高分辨率时频谱处理识别技术和基于断面波特征的微断裂识别方法,模型试验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挖掘地震资料的有效信息,较好的识别出煤田中的小断层和微断裂。  相似文献   

15.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立体的、多方位的展示和观察,以研究地震资料的宏观特征和构造细节,最终达到提高解释精度,提高地质解释的合理性的目的。通过介绍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原理,说明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方法,并列举了三维可视化解释软件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an interpreter computer interactive software, named SeisART, is introduced which is employed for seismic facies analysis. Seismic facies analysis is considered as a technique for mapping geological changes using seismic data.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seismic attributes and the size of seismic data have been increased. Therefo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facies has become a more elusive issue. In a seismic facies analysis procedure, there are three main steps: (i) selecting appropriate attributes as the feature extraction task, (ii) defining the proper number of clusters, and (iii) utilizing an appropriate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Interpreter plays a remarkable role in performing these steps, based on his/her knowledge, and also available tools and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eisART as a package-deal software includes numerous methods of feature extraction, validat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n a user-friendly environment, the interpreter is able to employ these utilities along with well-designed visualization tools for choosing the best methods to obtain and compare numerous results. Besides, owing to the uncertainty of seismic data, SeisART employs the Fuzzy system to gain more confidence with the seismic facies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17.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切片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期以来,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工作流程与二维地震勘探基本相同,三维地震资料相对二维地震资料所具有的许多解释方面的优越性未能有效发挥出来,人机联作的过程相对简单.在三维地震勘探获取的三维数据体基础上,可做进一步的运算和分析,提取速度、振幅、频率、相位等相关信息,并利用等时切片、层拉平切片、断层切片、面块切片、方差体、相干体等各种技术,有效解释小构造、小褶曲及岩性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孙培林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4):45-46,53
高分辩率开发地震采集数据是构造解释和砂体预测的基础资料,其保真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构造和砂体预测的准确性。震源的激发、波的传播、检波器的接收和仪器记录各个环节对地震信息的保真度都有影响。对地震采集各个环节的分析、研究对提高地震信息的保真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