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大同市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裂缝是地下断裂构造现今活动在地表土层形成的痕迹,地裂缝灾害能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叙述了山西大同市地裂缝的现状、灾害情况及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张北6.2级地震地裂缝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北6.2级地震现场调查结果表明,这次地震形成了大量的非构地裂缝,它们主要分布在极震区和Ⅶ度区。地裂缝的优势方位为NNE和NWW向,与Ⅶ度等震线双向展布基本一致。利用地裂缝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统计的优势方位,探讨了地裂缝与烈度分区和发震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徐起浩 《华南地震》2008,28(1):52-66
从1969年开始,雷州半岛每年或隔年频繁发生地裂缝,论述了雷州半岛地裂缝的分布特征.指出区内的地裂缝主要与地质构造、地壳活动(海岸抬升)相关,也和邻区强震、中强地震及区内的小震和微震部分相关.认为区内的地裂缝主要属构造蠕变地裂缝。推测与1969年其邻区阳江发生的6.4级强震对本区构造活动的激发并改变其地壳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西安地裂缝的新活动图象(1985—1989)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西安地裂缝的构造特征及人文特征。对于构造特征,本文提出了不仅有构造的几何控制作用,而且有构造的力学控制作用。前者直观地表现在地裂缝的空间几何分布规律上,而后者则既表现在地裂缝的形成过程中,又表现在地裂缝活动与地震活动的时间特征上。人类活动主要是过量抽取地下承压水所导致的地面不均匀沉降,这是地裂缝运动速率比构造运动速率高一个数量级的原因。按照地裂缝的主运动即垂直差异运动速率,本文将地裂缝分为三个等级(A级≥20毫米/年,5毫米≤B级<20毫米/年,C级<5毫米/年)。西安地裂缝的活动度分级图较好地反映了地裂缝的多因迭加机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渭河盆地2001—2008年高精度GPS监测资料,结合区域构造特点建立了渭河盆地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基于此研究了区域现今地壳应力场特征,深入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之间的内在关系,首次基于空间大地测量定量的揭示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的内在动力学联系,及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分布不均衡的根本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应力场差异性显著,主要呈现出中、东部以NW-SE向拉张为主,西部则以NW-SE向压缩应力为主,整体具有相对左旋运动趋势,与区域以往长期构造变形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分析揭示出区域NW-SE向拉张构造应力正是盆地内中、东部地裂缝群发的力源机制,而盆地内差异性构造应力场也正是导致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发育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渭河盆地地裂缝的强构造属性,其是由活断层在上述力源机制作用下,以蠕滑形式错断地层使土层破裂而形成的.本文研究结果为盆地地裂缝灾害防治、城市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徐锡伟  钱瑞华 《地震地质》1994,16(4):355-364
通过实地考察、槽探和浅层地震探测等手段以及对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超采环境的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大同铁路分局地裂缝带的三维构造特征,指出现今处于发展中的地裂缝带是由东向西扩展的,扩展速率为260~520m/a,地裂缝带两侧的差异升降运动速率达22.1~24.4mm/a,主地裂缝带的水平拉张速率约1.11~11.6mm/a,垂直错动速率0.2~8.57mm/a,左旋错动速率1.87~3.57mm/a。地裂缝带的活动方式为无震蠕滑型,扩展中的地裂缝是一种无震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7.
临汾盆地是汾渭盆地中地裂缝较发育的地区,地裂缝类型众多、成因复杂。在对临汾市区西部高堆村出现的地裂缝进行地质调查并采用电阻率CT方法勘察后,基本控制了该地裂缝的空间展布;从活动构造、地下水开采、黄土湿陷及地层条件、地形地貌环境四个作用因素分析其成因机制。发现,高堆地裂缝深部不存在隐伏破裂面,属非构造成因地裂缝,而地下水超采和黄土湿陷性是其诱发因素,地表渗水使裂缝扩张、加剧,地层条件、地形地貌环境则制约、控制其发育位置。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南郊地裂缝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西安市先后发现几处地裂缝。经有关方面考察之后,对它的性质、成因及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提出了看法。但是,对其成因的认识目前很不一致,有的认为是构造性地裂缝,有的则认为是非构造性地裂缝。由于对地裂缝的性质认识不同,所以,这些地裂缝能否反映西安地区的构造活动性,也就存在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嶂山闸地裂缝沉积物的14C年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贵  焦文强 《地震地质》1990,12(2):179-182
本文对江苏省新沂嶂山闸地裂缝中的黑色粘土和裂缝两侧的钙质结核作了14C年龄和δ13C测定,并对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地裂缝形成时代、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皖西霍山戴家院西周-春秋晚期遗址发掘调查中,发现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裂缝,其中充填有粉细砂,初定为地震液化遗迹.从变形物质的定向微观分析中发现了大量显微级地震遗迹标志,如负荷构造,流动构造,截断面,有机质悬浮,等等.这些发现和认识从微观角度验证了遗址所在地区西周-春秋晚期曾发生两次地震事件.上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对我国东部地区史前地震事件的识别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裂缝活动多因素影响的GM(1,N)数字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安地裂缝受构造控制,人工抽汲地下水产生的地面沉降,承压水位变化和其它随机因素影响使其活动加剧。利用地裂缝活动及相关监测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地裂缝活动多因素影响的动态模型GM(1,3)、GM(1,4),定量评价了各影响因素对地裂缝垂直活动量的贡献,为建立和完善地裂缝防治减灾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在地震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应力的积累和释放,必然要引起震区及附近地区自然界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地壳形变等方面发生异常变化。如微破裂的产生,引起地声、地光和小震,甚至于明显地在地面上出现构造地裂缝。这些构造地裂缝是地壳受力后的破裂痕迹。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震发生之前产生的震前地裂缝,我们称为地震前兆地裂缝,或称前兆地裂缝;对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沿地裂缝展布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分析清徐地裂缝灾害的主要特点。根据调查结果,按照通用受灾体经济损失计算方法,折算出地裂缝对清徐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表明:清徐地裂缝灾害有如下主要特点:(1).地裂缝灾害的衡生性;(2).地裂缝灾害的三维破坏;(3).地裂缝破坏的有限性;(4).地裂缝成灾过程的渐发性。清徐构造地裂缝造成1 973间房屋严重破坏,3 460间房屋中等破坏,4 050间房屋轻微破坏,房屋经济损失约1.168 65亿元;约使1 090余亩耕地失去了灌溉功能(由水浇地变为旱地或成为荒地),耕地经济损失约218万元;对公路造成三处破坏段,道路经济损失约870万元。清徐构造地裂缝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278 45亿元。  相似文献   

14.
运城地裂缝     
引言 1975年以来,在运城地区出现多处地裂缝,(图一),除①一⑤号发生在煤矿采空区,库岸、渠旁、河边外,绝大多数发生在地貌为陡坎的断裂构造附近。运城县上王—半坡—五曹地裂缝(以下简称半坡地裂缝)和83年7月发生在万荣县王亚公社薛店村的地裂缝(以下简称薛店地裂缝),规模较大,其破坏程度相当于Ⅶ度地震。这两起地裂缝,在成因上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这两起地裂缝的成因谈一些看法。 一、地裂缝分布区的地质构造背景 运城地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东翼转折部位,是一系列“多”字型展布的新生代断陷盆地与隆起相间展布地带,  相似文献   

15.
临汾盆地位于山西地堑系的南部,地裂缝灾害频发且成因复杂多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在侯马凹陷盆地的地裂缝,发育规模大,灾害严重,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2007年出现在侯马凹陷盆地区的北张地裂缝为例,通过详细的地面调查和地表测绘查了地裂缝的平面展布特征,利用槽探揭示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根据物探、钻探和InSAR监测结果,分析构造断裂和超采地下水与地裂缝的关系,并得出北张地裂缝的成因机理,并据此提出地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裂缝近期活动与热水井水位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西安小寨地裂缝与西影井第三系深层热水水位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二者变化周期的准同步和相位的滞后性特征,并结合地面沉降速率和周围地震活动性,探讨了地裂缝与第三系深层承压水位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原因,以及抽水—地面沉降对地裂缝影响的构造动态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江苏省赣榆发生的3次地裂缝的特征、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89-2016年形变量监测的数据分析,明确了大同机车厂地裂缝的活动规律,结合大同-阳高地震群活动性特征及震源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大同机车厂地裂缝的发生和发展与大同-阳高地震活动,属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不同构造方式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可分为剧烈拉张期、拉张期和压缩期。按照地裂缝活动与地震活动周期的对应规律,在今后一定时间内,该地裂缝将处于平静阶段。  相似文献   

19.
漳州好坑古地裂缝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忠和  邬伦 《地震地质》1989,11(2):96-97
作者在福建漳州盆地进行新构造研究期间,在漳州市以东约10公里处的好坑村(图1)发现了发育较好的晚更新世(Q_3)地层剖面及其中发育的规模较大的古地裂缝。这一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野外观测研究的新构造现象,这对于研究该地区第四纪时期的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以及构造与地热资源形成分布的关系等均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介绍了发现的新地层、古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及其构造涵义  相似文献   

20.
在调查、分析唐山市古楼庄地裂缝的时空分布特征、活动性及其危害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地裂缝形成、发展的内、外动力因素。得出地表地裂缝生成的主要原因是其地下深处可能存在隐伏活动断裂的活动(蠕动),该活动断裂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震构造—唐山断裂带东支唐山矿F5断层之延伸,而小煤矿采空塌陷加剧了地裂缝的发展,是诱因。从力学原理入手,对地裂缝生成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地裂缝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