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病,常以四肢屈侧出现多形皮疹,并且局部皮肤伴有苔藓样变为主要表现,瘙痒剧烈,时轻时重。杨志波教授行医三十余载,以祛风止痒、清热利湿、养血润燥法为主,并配合西医抗组胺药物口服及乳膏外用,联合治疗特应性皮炎,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润肤膏方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除给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外,治疗组采用健脾润肤膏方口服,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CORAD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SCORA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润肤膏方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血润肤饮联合喜辽妥治疗特应性皮炎的(AD)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养血润肤饮内服结合喜辽妥外用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喜辽妥外用和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ORAD评分及生活质量DL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润肤饮内服结合喜辽妥外用治疗AD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AD患者的SCORAD分值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创新性要求,而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中医药研究生在中医人才队伍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成为了中医院校提升综合实力、中医事业现代化发展、全民生命健康保障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当前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几点思考:思想上,应坚定中医文化自信,传承中医文化精髓,浸染中医药研究生的价值判断、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奠定中医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上,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实现良好衔接;培养模式上,需融合理论、临床、科研、人文、交际于一体,重视医德人文素质的培养,强化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实现基础知识扎实、临床科研兼备、实践能力优越的全方位、多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的中医药治疗NAFLD相关文献,建立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方药数据库,统计每味药物使用频次,同时对所有药物的功效、性味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7篇,涉及方剂69首,药物179味,共计1038药次。179味药物中出现频数前5位者依次是丹参、泽泻、郁金、茯苓、山楂;按药物功效可分为18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苦、辛、甘。结论:中医药治疗NAFLD总的治则是祛痰化瘀,同时兼顾肝脾同治,辨证施以健脾疏肝。  相似文献   

6.
介绍刘鹏教授运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肝郁血瘀型胁痛经验。中医学认为,胁痛常因外感内伤致肝胆气郁,脉络受阻或者肝阴不足,脉络失养所致,而肝郁血瘀证是临床最常见证型之一。刘鹏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肝郁血瘀,络脉失和,病情有虚实之分,亦有虚实夹杂,治以疏肝活血、柔肝和络,善用四逆散为基本方,并提出在疏肝活血同时,应重视健运脾胃。运用行气疏肝药物时需顾护肝体,避免耗血动血。气郁不可避免血瘀,适度活血可助行气,恢复藏泄互用之能。经断前后妇女,需重视养血柔肝,调补冲任。临证不可拘泥,应详查其兼证,灵活化裁用药,方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作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率先提出加强中医临床能力培养及健全考核方案的设想。在加强中医临床能力培养方面,我基地将中医师承教育贯穿始终;分期规划中医临床学习,避免“西化”;加强中医临床培训,提高学员综合能力;加强人文教育,重视医德医风培养等。在健全考核方案方面,采取日常考核、周考核、月考核、出科考核、师承考核、阶段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在考核中加大中医比重。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基地培训质量明显提高,改革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岳仁宋教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经验。岳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从内外因入手,以麻黄桂枝各半汤调和营卫、祛风散邪,以除内因;以三草抗敏煎清热凉血、解毒止痒,以断外源。在临床治疗过敏性皮炎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主要论述壮医儿科外治法的施治特点。壮医儿科外治法主要包括针刺疗法(治疗小儿泄泻、疳积、遗尿、惊风)、放血疗法(治疗小儿惊风、麻疹)、药线点灸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因伤食引起的泄泻)、滚蛋疗法(治疗小儿伤风感冒、风寒咳嗽、关节疼痛)、鼻饮疗法(治疗瘴毒、中暑)、药浴疗法(治疗小儿感冒、泄泻、惊风、盗汗、麻疹、水痘)、刮痧疗法(治疗小儿高热、消化不良、厌食)、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喘嗽、腹痛、疳积)、经筋疗法(治疗五迟五软、脑瘫)及推拿疗法(治疗哮喘、遗尿),临床应用时,应结合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外治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相关文献,对处方药物进行提取、规范,构建数据库,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方剂115首,涉及中药132味,高频用药主要以补虚药、补气药为主,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白术(80次);最终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4组(火麻仁、郁李仁、厚朴;黄芩、半夏、香附;北沙参、山药、玉竹等),新处方7首(火麻仁、郁李仁、厚朴、炒槟榔;黄芩、半夏、香附、人参等)。结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以益气养血、滋阴润肠、温阳通便为基本原则,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郁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肝胃百合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郁气滞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介绍袁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临证经验。袁教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标实为风热、风湿、水湿(湿热)、瘀血。并提出了以“肺-脾-肾”为中心的五脏同治和气血水同治的治则思想,在控制病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综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KOA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综合运动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利斯霍姆(Lysholm)膝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屈膝活动范围(ROM)以及伸膝受限ROM的变化。结果:2组Lysholm评分、VAS评分、屈膝ROM及伸膝受限ROM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综合运动疗法对KOA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无药物及手术等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采用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利用Excel及SPSS Clementine 12.0、SPSS 25.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与频数、关联规则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224篇,收集处方224首,涉及中药173味,累计出现频次1835次,其中出现频次≥20次的中药共18味,高频药物前6位依次为大黄、厚朴、枳实、芒硝、桃仁、赤芍;药物功效以理气为主,其次为泻下、补虚、化湿、活血化瘀;药性多寒、温、平,药味多苦、辛、甘;药物归经最多入脾经,其次为胃经、大肠经。对出现频次≥20次的18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11个核心药对,其中“大黄-厚朴”关联最强;聚类分析分为3类,聚1类:党参、黄芪、白术、柴胡、延胡索、乌药、槟榔、枳壳、甘草、当归、木香;聚2类:桃仁、赤芍、莱菔子;聚 3 类:枳实、厚朴、大黄、芒硝。因子分析共提取6个公因子,因子贡献率最大的药物组合为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结论: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用药以理气、泻下药为主,大承气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核心处方,余可参考补中益气汤、复方大承气汤组方,并随证加减补虚药、化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以加强理气止痛效果或治疗兼证。本研究分析结果可为临床治疗肠梗阻用药思路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过程、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6日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文献,Refworks格式导出,利用CiteSpaceV进行文献计量、项目基金支持、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768篇文献,发文量在2015年达高峰;13.9%的文献受项目基金支持;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高产作者有10名,发文量最多者为赵艳敏;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科研机构有8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发文量为最多;通过对主题词分析发现临床效果、针灸疗法、临床研究、治疗体会、辨证的临床治疗等是该病的研究热点。结论:对该病的研究,还应加强基金投入,多学者、多机构的合作,从微观、宏观多角度进行研究,以提高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夏天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复失败的临证经验。夏师治疗本病多运用中医药疗法,取卵前采用补肾调冲法,以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子质量;移植前采用温阳化浊法,以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移植后采用固肾安胎法,以促进胚胎着床;同时将疏肝解郁法配合心理疗法贯穿于整个治疗周期,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并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获效较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对中医药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药院校应顺应时代潮流,涵养时代气质。新时代中医药办学教育面临着学科门类逐步增多、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等情况,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课程思政教学未受重视、人才培养目标与新时代要求存在差距、通识教育未受重视、学科交叉融合不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深入。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各类教育评价标准、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形成逻辑清晰、结构得当的课程体系;把握学科专业的内在规律、优化设置课程模块。同时须同步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注重教学过程设计,要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文献,统计分析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及功效。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出现54种处方名称,组成中药共计100味,总频次1117次;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涉及药物种类数较多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半夏、瓜蒌,活血化瘀药为丹参、川芎,补虚药为甘草、白术,理气药为陈皮、薤白。结论: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背景下,一系列科学技术的普及,对中医临床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一系列疑难杂症,它们的诊断、治疗等虽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古今结合、内外结合等方法,大多可有一定的解决办法;微观辨证是依据事物微观的表现和基本物质基础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工作,能促使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在扎实学好传统中医药典籍的基础上,适当掌握现代临床诊疗技术,进一步拓展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从而达到守正创新之目的,发挥中医药临床优势,造福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湖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AIDS)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西医协同治疗AIDS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中医药防治AIDS关爱项目湖南省项目点332 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45 例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治疗组187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分期论治。观察2组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症状体征总积分,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的第24、36个月2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SCr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第12、24、36个月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及AST、AL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4.06%(45/187),对照组为35.86%(52/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能够促进AIDS患者免疫重建,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