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盾构施工中导线测量垂直传递的方法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明  崔吉前 《东北测绘》1998,21(3):42-43
本文介绍了在盾构施工中,分两阶段进行端头地线测量垂直传递的方法和控制手段,成功解决了大竖角短边导线垂直传递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延伸三角形进行方位角传递,在几何定向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矿在一些井下控制及大型贯通等导线测量中,用延伸三角形进行导线边方位角传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潘庆林 《测绘工程》2000,9(2):55-58
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基于无定向导线实施地下过江顶管的定位及其精度进行了研究 ,指出在有利条件下基于无定向导线是传递方向有效且精度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特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中遇到斜井转入正洞、平行导坑转入正洞、为绕开不良地质地段的U形导洞等情况时,通视距离有时只有20~30 m,常规导线测量方法受到仪器、目标棱镜、对中误差、观测误差的影响,方位传递测量精度难以保证隧道继续往前开挖。为此,针对20~50 m超短边导线测量,提出采用多公共转点侧方交会超短边导线测量方法,实现导线坐标、方位的高精度传递,保证特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机载激光点云数据中分裂导线自动提取和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力线精细重建问题,该文从分裂导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出发,提出一种从机载激光点云数据中自动提取并精细重建分裂导线的方法,即在提取单根导线或地线点云的基础上,对分裂导线点云基于二分法提取每根分裂子导线点云,并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对电力线分别在XOY平面进行二维直线拟合、在某垂直平面进行悬链线拟合。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具有鲁棒性好、拟合精度高等特点,能精细地重建出每根分裂子导线。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地下导线测量,方位是通过单一轴线传递的,导线只测一个方位角,然而由于陀螺测量仪器的应用,可以直接测量导线其他边的方位角,一个加测的陀螺方位角不仅可以检查导线边之间方位和角度观测的质量,而且还可能降低贯通误差。等边直伸导线附加陀螺方位角最佳位置的确定,保证导线测员误差对贯通横向分量的影响最小。本文研讨附加陀螺方位角最佳位置是以隧道贯通中等边直伸导线为基础的。精度影响和数字实例分析表明,等边直伸导线附加陀螺方位角最佳位置在导线的第三节,与测量的精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地下导线测量,方位是通过单一轴线传递的,导线只测一个方位角,然而由于陀螺测量仪器的应用,可以直接测量导线其他边的方位角,一个加测的陀螺方位角不仅可以检查导线边之间方位和角度观测的质量,而且还可能降低贯通误差。等边直伸导线附加陀螺方位角最佳位置的确定,保证导线测量误差对贯通横向分量的影响最小。本文研讨附加陀螺方位角最佳位置是以隧道贯通中等边直伸导线为基础的。精度影响和数字实例分析表明,等边直伸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工矿地区的控制网均是按平面系统和高程系统分开布设的。从理论上说,把空间坐标系的三个相互垂直的轴向分量分割成水平和垂直分量,不如统一展示空间位置直观、有效,特别是对变形观测控制网来说,更是这样。同时,电磁波测距平面导线和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的观测程序相同,一般红外测距仪均与J_2级经纬仪配套,特别是新近出厂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竣工测量中,对轨道平顺度要求较高,常规地采用平面导线加测水准法或导线陀螺仪加测定向边法获取水平和垂直方向坐标值,具有操作复杂、进度慢、效率低等特点。本文结合深圳市地下轨道交通竣工测量工程实际,考虑地下轨道狭长的作业环境难免会产生导线网超边的现象,因此采用导线三维坐标法同步采集平面点坐标,利用三角往返观测来采集相应点上高程信息,同时,研究提高测角等级和增加角度测回数控制点位精度。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达到规范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新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计算方法,在折光系数变化显著地区,该法能比传统的对向观测计算法更好地削减大气折光对高程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地下工程中精密坐标传递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高精度三维导线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受三联脚架法的启发,提出了利用三联全站仪法构建精密三维导线的思路。利用U型卡扣将球棱镜靶座固联到全站仪提手上,标定出球棱镜中心与仪器中心的空间关系,据此改化观测值;以仪器中心之间的连线构成三维导线,避免了人工测量仪器高和棱镜高带来的误差。设计了一种实用的铅垂线不平行性改正模型,利用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合理确定了多类观测值的权,使三维导线平差过程更为严密。以某隧道工程测量为实例,利用三联全站仪法建立了由15条导线边构成的三维闭合导线。与传统三维导线平差结果相比,经铅垂线不平行性改正和方差分量估计后,单位权中误差明显减小,导线点坐标精度明显提高,精度优于±0.5 mm;用数字工业摄影测量系统进行验证,点位外符合精度达±0.32 mm。通过采取各项有效技术措施,所提方法经受了短边、大垂直角等严峻条件的考验,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TerraSAR雷达卫星条带模式影像中高压输电线产生亮度极高的散射斑点,利用湖北段1 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达影像和铁塔GPS坐标,研究了该区域150组输电线散射斑的形成条件和雷达像空间相对位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输电线的夹角、跨度和垂曲率是影响散射斑形成以及雷达像空间位置的主要因素。输电线散射斑产生于导线与卫星飞行方向的夹角±15°以内。当夹角由负到正变化时,其导线散射斑在雷达像空间的位置由北向南移动,但是其移动量与夹角变化不成正比。在夹角近似相同的情况下,导线跨度越大即其垂曲率越大,散射斑的位置越靠近导线垂直平分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适合高层建筑测量的GPS测高和全站仪垂直测高两种高程传递方法,通过试验对该两种高程传递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精度比较,并讨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削减大气折光对三角高度影响的新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蒋利龙  施昆 《测绘工程》2000,9(3):44-47
提出一种新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计算方法,在折光系数变化显著地区,该法能比传统的对向观测计算法更好地消减大气折光对高程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向宏 《浙江测绘》1993,(1):14-17
D15S测距仪测距快速、简便、精密,巳在工程测量中广为应用。若在精密测定导线边长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精度的双向天顶距观测,由测得的间接高差进行高程传递,以此作为山区,河谷、困难地区布设一定精度级的高程控制,是可能的。本文就D15S测距导线间接高程的精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高大建筑施工中,高精度的标高传递测量是施工测量的难点之一.本文以杭州湾跨海大桥高大索塔标高传递测量为例,提出了全站仪垂直向上测距法高差测量,较好地解决了高大索塔施工标高控制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法是恶劣环境下高大建筑物高程传递测量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满足施工的高精度要求和保证工期.  相似文献   

17.
CCTV新台址主楼的塔楼双向倾斜6°,在自重恒荷载作用下,塔楼向倾斜方向变形。倾斜变形影响测量基准垂直传递的稳定性,导致施工测量存在系统偏差。文中介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塔楼倾斜变形监测过程,分析倾斜变形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法求得塔楼的日变形速度,并根据测量基准垂直传递的限差,通过误差传播定律,确定测量基准合理的检核频率,保证了塔楼的施工测量质量,也可为其它类似的高层建筑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对悬挂钢尺、GPS测高和全站仪垂直测高三种高程传递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精度比较,并讨论了各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惯性制导设备初始方位角标定通常采用一等天文方位角作为基准。在实际作业中,标定位置常因场地受限而无法直接进行天文观测,需要通过边角测量将实测天文方位角精确传递至标定位置。因此,标定基准方位角的精度受天文方位角测量精度和方位角传递精度的共同影响。对近年实测的多组一等天文方位角成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中误差和正反方位角不符值两个精度指标,估计一等天文方位角测量精度在±0.5″左右。角度传递测量后,按照导线网平差中最弱边方位角精度估计公式,在传递4次的情况下,方位角闭合传递得到的基准方位角精度在±1.2″左右;经纬仪互瞄传递得到的基准方位角精度在±0.8″左右。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海岛礁测绘中面临的高程基准传递问题,在渤海湾某实验岛礁区域,结合陆域控制测量成果,通过对常规GNSS拟合方法与移去-恢复法比较分析,得出了利用顾及EGM2008重力场模型的移去-恢复法来进行高程传递可靠性较高,并将陆域国家85高程基准传递到距离岸线4km的岛礁上。传递后的高程同岛上同步验潮结果比较较差为3cm,传递后岛内GNSS拟合高程差值同三等水准观测差值较差为0.3cm。通过实验分析,该方法对近海岛礁高程传递,进而建立岛礁勘测垂直基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