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福建南靖南坑钼多金属矿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里平 《福建地质》2012,31(3):247-254
南靖南坑土壤地球化学圈出5个Mo多金属综合异常,异常呈北东向分布在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文宾山组碎屑岩接触带及断裂带附近,异常元素组合以Cu、Mo为主,伴有Pb、Zn、W等,浓集中心明显,局部证实为矿致异常,其中甲3-1异常经详查,Mo多金属矿达中型规模,综合分析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已发现矿(化)点,认为南坑一带具有良好的钼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阿拉善塔布格地区主要地貌形态为荒漠、戈壁和山地,本文基于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成果,系统总结了塔布格地区地质特征,并对研究区内元素含量、异常组合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u、Ag、Pb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多元素异常套合好,且与地质构造对应,异常查证发现含金石英脉,Au、Ag、Pb为主要成矿元素,As、Sb、Bi、Hg、Sn、Cu、Mo、Zn、W为成矿指示元素。综合地质成矿背景及化探异常特征,在区内圈定两处以金为主的多金属找矿靶区,认为后续工作主攻矿种应为金,主攻矿化类型为与韧-脆性构造变形有关的构造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东乌旗查干敖包图地区位于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东段,处于燕山期断裂附近脉岩群中的高温热液型Pb、Zn、Ag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区域,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区内1︰5万及1︰1万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元素主要为Pb、Zn、Ag、Cd、W、Mo等,浓集中心明显,套合较好,1︰1万地面高磁异常与北东向构造岩将活动密切相关。通过1︰1万地质、土壤、高磁扫面和地物化特征综合研究显示,查干敖包图一带具有热液型Pb、Zn、Ag多金属矿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翁城调查区的地质特征和元素组合分布规律,将该区划分为49个综合异常区,并根据异常分布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异常查证结果,将其归纳为3个找矿远景区:Ⅰ以W、Sn、Cu、Pb、Zn、Au、Ag、Sb为主,Ⅱ以W、Sn、Mo为主,Ⅲ为采矿污染区,有待进一步查证。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湖南汝城县蕴坪矿区的地质特征,并对该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元素含量特征及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Ag、Pb、Zn、W、Sn、Mo、Bi等地球化学异常显示明显,其中Pb、Zn、W为矿区主成矿元素。Ag、Pb、Zn、W、Sn、Mo、Bi异常强度大、分带好、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异常范围受区内断裂构造破碎带、棋梓桥地层等控制。在矿区内圈定出YP1~YP3三个预测靶区,通过槽探及钻探工程验证于YP1和YP2内发现了Pb-Zn-1号铅锌矿体,在YP3内发现了Pb-Zn-2号铅锌矿体。结合矿区地质成矿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总结了蕴坪矿区铅锌矿找矿标志,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获得Ag、W、As、Au、Sb、Pb、Bi、Mo、Zn、Cu、Hg等多元素组合异常,这些异常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和组分分带。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进行异常查证,进一步获得Ag、Au、As、Sb、W、Mo等多元素套合较好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圈定出具一定规模的矿化体。深部钻探工程验证确定银多金属矿体的存在。矿体主要产于硅化较强的流纹岩、流纹斑岩、流纹质角砾岩中,以及火山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部位,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赋矿围岩为下白垩统白女羊盘组(K1bn)酸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7.
根据区域化探成果,对黑龙江省额尔古纳地块的4个Ⅲ级构造单元及主要构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了各构造单元的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共划分5个异常带。研究表明:构造对元素的分布控制较为明显。通过对4个Ⅲ级构造单元含矿性的对比,发现漠河前陆盆地成矿元素以Au、Sb、Y为主,富克山—兴华变质基底杂岩区成矿元素以Au、Cu、Pb、Zn、Sn、W为主,环宇—新林蛇绿混杂岩带成矿元素以Cu、Zn、Sn、Mo、W为主,塔河—翠岗岩浆弧成矿元素以Ag、Cu、Pb、Zn、Sn、Mo、W为主。  相似文献   

8.
基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对云南镇康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对分布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系沙子坡组(Ps^)中的Cu、Ni、Hg、Mo、Zn、As含量高出全国水系沉积物均值的2~4倍,是该区最具找矿潜力的地球化学地层。以Zn、Pb、Cu为主的异常元素组合主要分布在芦子园复式背斜轴部附近;而以Hg、Sb、Pb为主的异常元素组合主要分布在麻栗林断裂以东的大东子—南伞隆起部位,异常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与主要构造线方向一致。研究区元素异常分带与区内已知矿产一致,具有由南往北,由Cu、Pb、Zn、Ag、Mo、W、Ni等逐渐向Pb、Zn、Ag、As、Au、Sb、Hg→Sb、Hg的元素温度分带特征,应按此元素分带规律寻找相应矿产。结合地质、矿产分布特征,圈定了找矿靶区9个,为该区寻找多金属矿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罗桥锡多金属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表明,区内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高,其中强富集元素Bi、Sn、As的丰度系数大于10,Pb、W、Be的平均含量高于地壳丰度4倍以上。元素空间分带性较明显,由大义山岩体向西到泥盆系分布区,出现从高温元素W、Sn、Bi、Be(Mo)—高中温元素Bi、Pb、Zn、As—中温元素Cu的变化,反映有岩浆热液活动特点。主成矿元素Sn与W、Be显著正相关,W、Be、Mo、Bi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它们来自同一成矿阶段。当距离系数为15时,分别聚为W-Sn-Bi-Be-Mo-Cu-As和Pb-Zn两组。因子分析可将土壤元素分为高温与中温两个成矿元素组合,且高温元素与中温元素出现叠加,说明成矿的多期性;W、Sn、Bi、Be、Mo等高温成矿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大,不同元素的异常套合好,尤其是W、Sn元素,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提出了5处成矿地球化学异常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皖南粒七湾钨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科远 《安徽地质》2012,(2):98-102
通过水系沉积物地化扫面在安徽省祁门县粒七湾圈出了W、Mo、Cu、Bi、Ag等多元素组合异常,检查发现该异常区出露有花岗斑岩体,经探槽揭露取样分析发现有钨钼矿化.在2009年通过进一步工作,取得了找矿突破. 粒七湾钨钼矿为典型斑岩型钨钼矿化,矿化见于岩体内部,呈细脉浸染状产出,矿化的强弱主要受岩体内部裂隙发育程度制约,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较平缓;主要矿体间断地赋存于标高-146.5~80.0m间,共圈出矿体26个,初步估算钨、钼资源量(333+334)均可达中型规模. 矿区的土壤中有以 W、Mo、Cu、Bi、Pb、Zn 元素为组合的地化异常响应,各异常元素分带现象明显,W、Mo、Cu、Bi为异常内带元素,Pb、Zn矿则为异常外带元素,W、Mo的异常侬集中心指示了矿化富集区. 矿区东北部分布有一个磁异常,反映存在隐伏小岩体,根据区域磁异常分析,该岩体可能与粒七湾岩体同源,具有良好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张家口崇礼区北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指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被广泛而成熟地运用在矿产勘查工作中,为明确张家口崇礼区北部成矿、找矿的地球化学指示信息,对该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异常查证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元素富集系数和变异系数、开展R型聚类分析、统计化探异常区岩石的地质年代、对比该区化探异常及已知矿床与典型矿床的成矿要素,从而推断了该区找矿主攻元素为Ag、Pb、Zn、Mo、Cd,且Ag、Pb、Zn和Mo、W 2组元素分别具有共伴生关系,指出该区化探异常主要受燕山期岩浆热液控制。综合分析认为,本区找矿模型为蔡家营式次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具有寻找次火山-热液型Ag、Pb、Zn、Mo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王占彬 《地质与勘探》2020,56(1):102-112
河北怀安朱家洼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铁硫铁矿成矿带,为火山热液型金多金属矿。为查明该区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在区内开展了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通过对元素分布、元素相关性、元素异常等特征研究表明,Au、Mo为本区主成矿元素;各元素异常平面分布具有分带性,高温元素W、Sn、Bi异常位于骆驼山火山机构中心,中低温元素Pb、Zn、As、Ag等异常分布于火山机构边部及周边围岩中,成矿元素Au、Mo异常主要位于火山机构西侧围岩中。异常查证发现金钼矿化体2条,金钼矿化受火山机构和北西向构造带控制。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及查证成果认为,朱家洼矿区Au、Mo成矿潜力大,火山机构西侧围岩区是该区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3.
郭小刚 《地质与勘探》2023,59(4):774-790
甘蒙北山四道梁南地处东天山-北山中亚增生造山带南缘,早二叠世-三叠纪早期完成了俯冲增生体制到伸展构造体制动力转换过程,伸展背景下多期次的酸性岩浆活动为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钼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本文通过对区内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异常组合、分布特征,结合成矿地质背景评价了找矿潜力。研究发现区内Bi、Mo、As等元素高强度数据占比大、分异程度高,是主要的成矿元素,异常主要分布在印支期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与早二叠世双堡塘组英安岩的接触带附近;成矿元素组合与矿化蚀变分带具有从高温W、Mo、Bi→中高温Pb、Zn、Ag→中低温Hg、Sb、Cu→低温As、Au演化的规律;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其具有与斑岩型成矿系统相似的成矿元素组合和矿物分带特征,属于斑岩型钼矿床且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同时确定W-Mo-Bi元素组合异常是区内寻找Mo(W)矿床的有利指示元素或找矿标志,可有效地确定成矿部位并指导勘查工程布置  相似文献   

14.
罗卜岭矿床是与晚中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体有关的隐伏斑岩型铜钼矿床, 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的东北部; 铜钼矿体主要产于绿泥石化-绢英岩化和(弱)钾化-绢英岩化带中, 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辉钼矿; 少量过渡类型矿体产于高级泥化带中, 矿石矿物组合为蓝辉铜矿+铜蓝+辉钼矿。罗卜岭矿区的原生晕地球化学三维模型显示, 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分带特征, 低温元素Au与高温元素组合W、Sn、Bi分布于矿体上方, 中低温元素Pb、Zn、Ag分布于Cu、Mo元素之间; 元素直观垂向分带序列大致为: (As、Sb、Hg)-(W、Bi、Sn)-Ga-Au、Ba-Cu、Ag-Pb、Zn-Mn-Mo; 前缘晕的元素与氧化物组合为As、Sb、Au、Ga、Al2O3, 矿体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g、Pb、Zn, 缺失尾晕元素组合; Cu、Mo可直接作为找矿指示元素, Au、Ag、Pb、Zn、As、Sb、Ga、Ba、Mn可作为间接指示元素, 矿床深部K2O正异常与Al2O3负异常可作为斑岩型铜钼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这一规律对紫金山矿田深部和外围隐伏斑岩型矿体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平断块及其矿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臣兴 《云南地质》2002,21(3):256-265
金平断块是哀牢山成矿域东南地区最有利的成矿带,成矿与断裂带关系密切,矿带的展布亦严格受构造控制。金平断块可划分为四个元素异常集中区,集中了金、银、铜、铜镍、铜钼、铅锌、铌钽、铂钯等金属矿产和元素异常。每一区有不同的元素组合及矿产。目前,金、铜镍、铜钼等已进行开发利用,铜、铂钯、铌钽、铅锌等已获找矿信息,矿床潜力巨大,矿业开发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成矿理论研究及矿床综合评价滞后,极大阻碍该区矿业开发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这种局面必须扭转。  相似文献   

16.
西藏冈底斯岛弧及其铜多金属矿带的基本特征与远景评估   总被引:64,自引:10,他引:64  
冈底斯岛弧带属冈底斯活动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带内早自中侏罗世、晚至第三纪的中酸性火山岩以及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有成因联系的Ⅰ型中酸性岛弧陆缘碱性侵入体(40-100Ma)和陆内汇聚造山引起的S型花岗岩体(15-50Ma)广泛发育。研究证实,冈底斯岛弧带属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主要矿种的矿床类型有:海底火山热液型或火山喷流沉积型(Cu多金属)、海底热水沉积型(Cu、Pb、Zn等)、斑岩型(Cu、Mo)以及接触交代岩浆期后地下水热液充填的复合型(Cu、Pb、Zn)等。这些多期、多阶段复合叠加成矿作用和多种矿床类型的“同带共存”格局,展示了冈底斯岛弧带的巨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辽东连山关地区重熔混合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山关地区重熔混合岩位于太古宙钾长花岗岩和浪子山组一段石英岩之间,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局部地段缺失,为动态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其主量元素以富Si、略富Al、富Na、富K和低Mg、低ca为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Be、Mo、Pb、Y、Ba、La、Cu和亏损Co、Ni、Zn、Cr、Ti、V,且与铀关系密切的共生元素有Pb、Mo、V、Be等特点;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相对亏损等特征,具有较显著的Eu负异常。重熔混合岩的成因为韧性剪切作用中围岩的易熔组分不完全、不均匀重熔作用后冷凝再同化形成,重熔混合岩与铀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西藏春哲地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中的青都—则学铁铜多金属次级成矿带南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显示,该区是铅、锌、银、钨、钼等矿产的有利成矿区。依据元素相关性、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指示元素种类,划分出以Pb、Zn、Cd、Ag元素为主、以W、Mo、Bi元素为主和以As、Sb元素为主的3类元素组合异常,并指出了各类组合异常内寻找的矿种和矿床类型,即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和构造热液型铅锌矿。通过异常查证,发现了恰我铁钨多金属矿、勒翁铁多金属矿等2个中型矿床和多处矿点,找矿成果显著。其中,恰我铁钨共生矿为区域内首次发现的新类型矿产,对该区找矿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亦显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烂泥塘矿床是云南香格里拉地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主矿体产于在地表以下300~500米,地表矿化带仅见脉状铜矿体和铜矿化体.为研究云南香格里拉烂泥塘斑岩铜矿床的原生晕异常结构,本文以异常结构模式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矿床地表和坑道岩矿石样品开展了元素组合、异常特征和水平分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烂泥塘铜矿床地球化学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