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世纪后期,旅游城市化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成为多元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模式.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基础上,分析了丽江市的旅游城市化现象.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工业城市化相比,旅游城市化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①在城市性质和功能上,丽江由工商业城镇逐步向旅游城市转变;②在城市空间结构上,丽江城区逐步演变成以大研占城为重心呈"扇"形发展;③在城市建设用地上,旅游业用地增长迅速,大量城市绿地被侵占;④旅游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丽江的人口城市化过程,旅游业成为丽江市居民就业的主要渠道;⑤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丽江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超常规发展.在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丽江的资源比较优势、云南省及丽江市政府的推动、民营经济的参与、旅游消费是引起丽江旅游城市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丽江旅游开发30年呈现表象的商业化与内在的文化自觉两条线索.基于访谈样本,认为丽江古城独特的地方智慧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这使其呈现世界休闲古都的文化意象.最后进行两点学术讨论:(1)丽江古城遗产保护,应该兼顾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丽江古城作为茶马古道的重镇,其未来的发展不应该摒弃纳西族文化、马帮文化、人-水-城-大环境四合一的中庸文化等特质,高品质的深度旅游和文化传承才是符合世界遗产旅游的潮流和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腾冲和丽江旅游产业发展的历程,对“丽江模式”和“腾冲现象”的核心内容予以剖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资源特征、市场定位、政府职能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取向4个方面对两地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予以比较.认为解决资金瓶颈的制约、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功能和准确的市场定位策略是“丽江模式”和“腾冲现象”成功的经验所在.研究对于解决西部旅游资源富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政府职能建设、旅游产业改革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古城的旅游市场已趋于饱和,其周边土地的开发活动频繁,“城中村”现象显现出来.以研究丽江古城周边“城中村”的更新改造为目标,针对丽江“城中村”的特殊性,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古城周边“城中村”地区在更新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研究如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经济、社会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了解中外游客对我国民族地区古城镇的复合意象对这类旅游地的经营管理非常重要。该文以丽江古城为案例,以现实游客在网上发表的旅游地评论为素材,借助内容分析法对比了中外游客对我国民族地区古城镇的复合意象。发现在高强度旅游开发背景下,国内游客对丽江古城的整体印象优于外国游客,其重要原因是外国游客对古城镇现代化、商业化、拥挤的容忍度更低;另一个重要发现是,中外游客对丽江古城民族风情与乡土文化的印象远弱于对其古城风貌的印象。基于研究结论,就民族地区古城镇旅游经营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0  
保继刚  苏晓波 《地理学报》2004,59(3):427-436
在实地调查苏州周庄古镇和云南丽江古城主要街道沿街铺面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丽江古城的商业状况,以及丽江古城与周庄的商业状况,运用城市地租理论和集体选择理论,对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进行动态的分析,结论是在缺乏外来预见性的干预下,旅游商业化出现在历史城镇中不可避免。通过同里的案例,表明在历史城镇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的干预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政府的前瞻性措施能够控制旅游商业化。  相似文献   

7.
刘阳  赵振斌  李小永 《地理科学》2021,41(2):328-339
景观价值是人对环境的主观感知和效用评价,景观价值变化的研究能够帮助理解旅游社区的社会现象。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采用参与式制图与半结构化访谈方法调查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前后的感知景观价值,最终获取的有效问卷与填图为293份,提取空间数据点658个。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和归纳得到旅游开发前后各7种景观价值类型。采用质性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混合研究路径,揭示旅游开发前后景观价值类型及空间构成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 旅游开发前后案例社区景观价值的重要性发生了变化,旅游开发后出现了新的景观价值类型;② 景观价值在空间上呈集聚状分布,旅游开发使得景观价值分布的景观节点类型愈加丰富,并形成了新的分布集聚区域;③ 从景观价值的空间复合分布来看,案例社区可以区分出基础价值空间和主体价值空间,旅游开发对2种空间都有改变作用。旅游开发使得研究区价值空间发生变化,出现空间置换、文化空间异化和传统价值空间的消失与社区的娱乐化现象;④ PPGIS与质性分析的结合,为社区居民表达诉求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为规划管理者理解社区复杂话语和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旅游形象定位是旅游开发中不可或缺并且十分重要的部分。国内外众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研究旅游形象定位,并提出了多种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以山区历史古镇这一特殊旅游地类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内四种主要的定位法,并结合各自的优缺点,提出总体意境和景观形象相结合的定位思路,同时以陕西省汉中市华阳古镇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在详细分析了地脉、人脉、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后,提出了华阳古镇“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总体意境形象定位和“南有丽江,北有华阳“景观具象定位。  相似文献   

9.
湘南新田县“三古”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南新田县新近发现的"三古"(古堡、古村、古亭)历史文化资源--古代军事古堡奇观、以生殖崇拜等为基本元素的古代村落物质遗存和特色古亭,是解读中国传统乡村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文中从政府、资源、市场、区位和后发学习等方面客观分析了新田县"三古"旅游开发的内生驱动力;同时指出,其周边地区同类旅游产品很多,竞争态势较为严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田县"三古"旅游开发的基本方略:突出旅游开发主体形象;系统设计"三古"旅游开发项目;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共谋区域旅游发展:加强"三古"文化遗产,以实现"三古"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晓丽  胡文海 《地理研究》2012,31(1):169-177
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度渗透性日益增强,如何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世界各地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六市及安庆市的潜山县,辖34个县市区,总面积38220km2,总人口1069.6万,是安徽省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板块,文化旅游资源的品位和富集度都很高,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开发层次较低、产业链条脆弱、整体旅游形象不明、缺乏王牌产品、整合开发乏力等诸多问题。通过分析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模式,即以空间为依托的地域组合模式、以市场为依托的产品整合模式、以营销为依托的形象整合模式、以产业为依托的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在旅游业发展影响下,丽江古城传统纳西古乐的主体地位迅速地被现代民谣音乐所取代。音乐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音乐的变化折射出地方文化的整体变迁。本文利用观察法、文本分析法对丽江古城的地方音乐形式、表达内容及展演场所进行调查,采用访谈法对音乐表演者、经营者与游客进行了深入的采访。研究发现:在旅游影响下,原本作为本地居民精神伴侣、融入在地方社会生活中的传统古乐转变为服务于游客的各类商业演艺活动,在场所和游客认同方面表现出“不得其所”的特征;而以现代民谣音乐为代表的流行音乐成为丽江古城的主流音乐形式,在丽江古城中“安适其位”。传统古乐建构了丽江古城的独特感,激发了游客的异乡感,现代民谣音乐更加渲染了丽江古城的“小资情调”,两种音乐均在游客的情感建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旨在丰富旅游地文化变迁的研究视角,反思旅游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关系,亦是对音乐与地方人地关系研究成果的有益拓展与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与人地关系系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丽江市为旅游地质资源丰富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地区。丽江市人地关系发育水平、人地关系历史演变、人地关系各种要素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开发对人地关系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效应:带动G DP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提供就业机会、促使人们观念变化和旅游地人文景观变化的同时,对民族文化产生冲击,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在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与人地关系系统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了尖锐的人地关系矛盾。  相似文献   

13.
试论德宏宗教文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文化既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古今中外,人文旅游景观中的宗教文化内容都是游客为之注目的亮点。在新阶段,德宏州的旅游业要得到较大发展,就不能忽视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在挖掘德宏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如何对德宏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问题,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从而提出了建设德宏孔雀湖宗教园,将宗教文化打造为德宏旅游特有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的发展对丽江古城社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丽江古城也遭受着同样的命运,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丽江古城功能的转变、社会网络的变迁和文化的涵化.这些影响都是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的,而且还在加深.只有认识到以上的影响才能为下一步采取措施来控制这些影响提供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15.
Recent research on how tourism has affected indigenous culture has steered away from the idea of "impact"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emphasising how local culture is created and negotia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ourism. This paper uses the latter approach, focusing on the way tourism is used in Western Flores to "authenticate" culture. The argument is that interaction with foreigners has opened up new ideas about what is "authentic" and "legitimate", and therefore has created new spaces for contestation and negoti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Manggarai, the largest regency on Flores, has stimulated a number of villagers to rebuild traditional style houses as an attempt to attract foreign visitors. A few of these cases are examined here to show how the status of these houses is negotiated and contes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number of different ideas about authenticity.  相似文献   

16.
峡谷的自然地理特征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峡谷可以按照峡谷的自然地理特征,即峡谷所处的河段,形态,形成时的地质营力,两岸岩石性质等进行分类,峡谷有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水力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峡谷景观具有美学特征,也具有观光和科学文化旅游价值,峡谷旅游资源在中国风景名胜区中占有重要位置,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有峡谷的景区占一半以上,峡谷旅游一直以来被人们所重视,而目前在浙江等经济比较发达区域的中低山丘陵地区峡谷旅游开发速度与规模进一步加大,峡谷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强调规划先行,并注意峡谷群开发及分区开发和峡谷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