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韦波  邹瑶  解青青 《测绘科学》2019,44(3):95-100
针对基于模糊矩阵的模糊综合评判多级运算比较繁琐的问题,该文提出和构建了基于Vague软集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将评语集和因素集统一至Vague软集的论域和参数集中,采用Vague软集相似度量代替模糊综合评判矩阵,使得计算过程由多级计算变换为一级计算,避免了矩阵运算和矩阵维数发生变化带来的问题。计算实例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够得到正确的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的依据Vague软集相似度量构建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实现了在避免矩阵运算的同时,保证了综合评价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DLG数字化测绘产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的方法 ;详细阐述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因素和权重等,并介绍了DLG产品质量评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的原理,提出了用多级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研究地形图质量的评定问题,根据国家用图的不同需要,提出了三种具体的数学模型,並通过实例对这三种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比较,指出模型(3)是地形图质量评判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4.
霍亮  樊廷杰 《三晋测绘》2000,(1):2-5,21
本文介绍了地形图自动综合问题的发展现状,对目前地形图自动综合采用主要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地形图居民地要素进行了自动综合的可行性、合理性、实用性、适用性分析,以期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在地形图自动综合问题中能有更为深入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说明其具体应用过程,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详细论述了模糊综合评判用于数字化地形图检验的方法。对单个产品和批量产品检验应用模糊综合方法使质量检验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  相似文献   

6.
模糊综合评判在GIS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GIS数据产品的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对甘肃省嘉峪关市GIS数据产品的质量进行了评判,体现了模糊综合评判对GIS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等原则,弥补了现有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张春森 《测绘标准化》1998,14(1):34-36,27
分析了影响管网信息系统空间数据质量的数据质量特性,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管网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质量的评判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云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云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土地整理生态影响评价的步骤,构建了庙滩镇土地整理生态影响评价规则及其前后件云模型,采用云的不确定性推理算法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的合理转换,计算了庙滩镇土地整理生态影响评价因子分值和综合分值,并将其结果与综合指数计算法、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矢量地图数据作为GIS数据的一种主要形式,其质量问题受到很大的重视。目前对矢量地图数据的质量评价有许多种方法,应用比较多的是模糊综合评判。但是,运用此方法会出现失效现象,本文在分析矢量地图的质量元素基础上,针对现有的质量模糊综合评判失效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带信任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较好解决了评判过程中的失效问题,提高了评判效率以及评判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矢量地图数据作为GIS数据的一种主要形式,其质量问题受到很大的重视。目前对矢量地图数据的质量评价有许多种方法,应用比较多的是模糊综合评判。但是,运用此方法会出现失效现象,本文在分析矢量地图的质量元素基础上,针对现有的质量模糊综合评判失效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带信任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较好解决了评判过程中的失效问题,提高了评判效率以及评判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以某高速公路岩质路堑边坡为例,通过施工现场监测及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初始设计状态下坡体深层位移和坡面位移接近滑动临界值。采取变更设计后,利用现场监测结合蒙特卡洛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路堑边坡的加固效果进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经过加固后的边坡能较好地维持稳定,支护措施可靠。这种现场监测结合蒙特卡洛数值模拟的方法为路堑边坡的动态设计提供了依据,并能及时作出趋势性预测,为路堑岩质边坡的合理支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点云坡度滤波算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为进一步提升坡度滤波算法的自适应性,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自适应点云坡度滤波算法.首先,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引入虚拟网格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割;然后,利用距离加权的方式逐次计算网格点的坡度角,结合k均值聚类和正态分布自适应确定滤波阈值;最后,使用多尺度策略逐级缩小网格尺寸实现点云数据的精细滤波...  相似文献   

13.
超高阶重力场模型的提出使大地水准面差距的计算结果越来越精确。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重力场模型计算大地水准面差距的算法,采用标准向前列递推法求解缔合勒让德函数值,增大勒让德函数前三项,避免产生超高阶递推过程的不稳定现象。结果表明:增大勒让德函数前三项能稳定递推至2 700阶,验证了大地水准面差距验证算法、软件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三维相位解缠是时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解缠结果直接影响时序InSAR地面沉降监测的精度。针对地面沉降严重、地形坡度变化较大的区域,因相位欠采样引起的整周期解缠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置信度的加权最小二乘相位解缠算法,并以此替代时空三维相位解缠中空间维以相位梯度为权重的加权最小二乘相位解缠算法。通过提高相位坡度变化估计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时空三维相位解缠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经典的时空三维相位解缠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得到的沉降监测结果精度更高,特别是对于坡度变化较大、失相干现象明显的沉降漏斗区,其沉降监测精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研究Kalman滤波和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结合边坡监测点的运动模型将其应用于边坡变形监测动态数据变形预测。利用小湾水电站二号山梁高边坡GPS监测数据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Kalman滤波在边坡三维形变预测及变形速率估算方面有很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A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odel, employing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and geological data, was used in a GIS to predict slope stability in a region of the H J Andrews Long-Term Research Forest, located in the Western Cascade Range in Oregon, USA.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error in elevation to the uncertainty of the final output of the model, several different, but equally probable, versions of the input DEM were created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random, spatially autocorrelated noise (error) files. The realized DEMs were then processed to produce a family of slope stability maps from which the uncertainty effects of elevation error upo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could be assessed. The ability to assess this uncertainty has the potential to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inherent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applying digital data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s to this application, and to facilitate improv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decisions in relation to timber harvesting and slope stability problems.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双层格网与改进坡度滤波方法.该方法实现对原始数据的两级格网化,在一级网格中选出地面种子点,在此基础上利用二级网格进行地面点选取,不仅提高了运算效率还可以剔除粗差.在改进坡度滤波算法中,对传统滤波算法进行改进,提出3个坡度阈值,有效克服传统坡度滤波算法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可能发生的错误.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计...  相似文献   

18.
Few studies have compared algorithms for mapping surface slope and aspect fro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Those studies that have compared these algorithms treat slope and aspect angles independently. The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surface orientation algorithms may also be conducted by treating slope and aspect as characteristics of a bi-directional vector normal to the surface. Such a comparison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selecting an accurate surface orientation algorithm for applications that use bi-directional measurements, such as modeling solar radiation or removing the topographic effect from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This study empirically compared the slope angle and bi-directional surface angle estimated from five slope/aspect algorithms using a synthetic terrain surface and an actual terrain surface. The most accurate algorithm is consistently that which uses only the four nearest neighboring elevations in the grid.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地图自动成图中斜坡坡面符号生成算法的基本原理,据此将斜坡分成梯形斜坡、矩形斜坡、倒梯形斜坡三种类型,并概括了他们的特点,介绍了已有的斜坡坡面符号生成算法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斜坡坡面符号生成算法,对预处理后的上下坡脚线建立约束Delaunay三角网,根据三角形组合的不同特点,将三角形的组合分类成两种类型,依次寻找匹配点,最后生成斜坡符号线。此算法避免了斜坡坡面符号线相交等情况,亦可用于栅栏等地图符号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20.
边坡稳定性监测是有效预警滑坡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使用范围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监测方法的利弊及其适用性,监测技术实现了从点到面、从坡体表面到坡体内部、从人工测量到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测、从近距离监测到远程监控等方向的转变和发展。针对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空-天-地-内一体化监测,实施多源监测数据融合,以及稳定性动态评价和远程监测一体化交互的观点,以提高边坡稳定性预警的可靠性和远程监测的时效性,为降低矿山的生产成本,保障矿山的安全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