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本文利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21个市县5—9月份30年(61—90年)平均的降水量、蒸发量、土壤含水量资料,计算出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四种主要作物在生育期内逐月需水量及缺水量,得出因缺水引起的作物减产率,并以长春地区为例对不同时段的水分增产潜力进行初步分析。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同种作物需水量及缺水量由西至东逐渐减少,中部地区基本上可满足各种作物的生长期需水量,西部地区干旱较为严重;2、各主要作物在5、6月份均表现为缺水,且西部地区较为严重,占全生育期缺水量的52%-71%;3、水是该地区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因而根据各作物品种及在不同区域的需水和缺水状况,科学的分区、分期实施人工增雨,可以收到更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选取河南省12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生育期内需水量,分析其生育期需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多个地区需水量的年内分布,都在6月达到全年的最高值,在11或12月降至全年的最低值;需水量最大的是棉花,其次是小麦、花生和玉米;近40年,棉花、小麦、花生和玉米的需水量都表现为减少趋势.通过分析各气象因子与需水量的相关性发现:平均风速与作物需水量显著正相关,由于平均风速大幅下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因其他气象因子变化引起的需水量增加趋势,造成主要作物生育期需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阿克苏河灌区是中纬度干旱区典型的绿洲灌溉系统,同时也是新疆第二大灌区,了解灌区作物需水量可为灌区种植结构调整、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Penman-Monteith蒸散发模型,结合作物系数法估算了阿克苏灌区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和作物种植结构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60—2015年阿克苏灌区多年平均作物需水量为586 mm,且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38.43 mm/10 a。随着气候变化和作物种植结构的改变,1990—2015年间作物需水量急剧增加,增加速率高达99.37 mm/10 a。对于不同作物类型,果林的需水量最大,高达829.8 mm,其次是棉花、水稻和玉米,小麦需水量最低。阿克苏灌区的作物需水量对日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较为敏感,而对最低气温、风速和水汽压的敏感度较低。当日最高气温升高2℃时,作物需水量增加4%,当日照时数增加10%时,作物需水量将增加3.2%。另外,作物需水量对作物种植结构非常敏感,当果林的种植面积比例增加10%时,作物需水量增加了12.1%。  相似文献   

4.
选取广元地区1971—2000年(30a)地面气象资料及1985—2009年(25a)农气观测站发育期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计算出广元市主要农作物逐月(日)平均需水量,并利用Kriging插值法得到各作物需水量的空间分布。根据典型年(丰水年、枯水年及平常年)作物需水量与当月降水量相关分析结果,降水接近多年平均时,腾发量与之基本持平,丰水年腾发量小于降水量,枯水年腾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上,东部与南部大于西部与北部。  相似文献   

5.
我国春玉米水分供需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应林  高素华 《气象》2002,28(2):29-33
论述了作物需水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利用最新的气候和作物资料,计算了我国春玉米的作物需水量,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水发订正系来评价春玉米需水量的满足程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气候条件对我国在玉米生产是有利的,但在播种期、出苗期及拔节期(4-6月份),存在明显的水亏缺现象,这一时期应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及节水灌溉、人工增雨等措施来缓解旱情。  相似文献   

6.
本文引用作物水份系数分析了南宁地区水稻、玉米各生育期的需水量,并对比同期降水,探讨各作物各生长期的水份盈亏状况,确定水份亏缺时期的灌溉量。一、作物水份盈亏的分析方法作物一生所需水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植物同化过程耗水和植物体内包含的水份;(2)蒸腾耗水,蒸腾大小受植物的种类和品种类型、植株的年龄、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3)农田植株表面的蒸发;(4)土壤蒸发。由于(1)、(3)两部份耗水占总需水量的比例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常以蒸腾耗水与土壤蒸发之和(蒸散)作为作物的需水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和25个CMIP5模式预估数据,采用BCC/RCG-WG 3.0天气发生器构建区域气候变化情景,集合评估了RCP4.5情景下2021—2050年夏玉米净灌溉需水量较1961—2000年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气温升高1.8℃,降水增加3.6%,引起作物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分别增加5.1%和1.5%,净灌溉需水量增加5.6%。受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双重影响,播种-拔节期净灌溉需水量增幅较大,达到21.3%;拔节-乳熟期尽管有效降水量增加3.0%,但这并不足以抵消气温升高引起的作物需水量增加5.1%的影响,净灌溉需水量仍然增加3.4%;乳熟-成熟期,由于有效降水量增加8.2%,超过了作物需水量增加7.4%的影响,净灌溉需水量减少1.4%。豫西三门峡、孟津和豫西南栾川、西峡等4站在各生育期内净灌溉需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各地十七个灌溉试验站四年的资料,根据我国现用的五种计算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方法,计算出五种代表性作物相应三个阶段的需水量.然后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五种算法作对比评价.其结论是修正彭曼法计算值与实际值吻合最好.其次,提出一种确定评判隶属函数及权重的数学模式,经初步的应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将渭河平原的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作为水资源并与作物需水量进行对比,得出水分盈亏量。说明渭河平原大部分地方为缺水区。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水分供需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AO-PM公式,计算了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并分析了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不同气候区的水分供需状况。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农作物需水量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增加,最大值在极端干旱的安西及敦煌一带,为515mm;最小值在徽县及成县盆地一带,为282mm。农作物全生育期日需水量呈单峰型。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需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对于雨养农业区,考虑到土壤水库的供水作用后计算的农作物水分供需特征更接近于实际状况,虽然玉米的需水量大于小麦,但由于其关键需水期和最大需水期与降雨时段相吻合,其水分供应状况反而优于小麦。而对于灌溉农业区,虽然目前的地表水资源总量上可以满足其流域内作物需水量,但实际已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水分供需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