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贵州雷电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和平 《贵州气象》1998,22(4):32-33
雷击,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据有关资料统计,人类每年被雷击致死的平均概率达2%,全世界每年因遭雷击而造成的损失在10亿美元以上,我国每年因雷击伤亡人数为10500人左右。1987年美国一枚大力神/半人马座火箭道雷击,造成的损失就达1.7亿美元;1989好我国黄岛油库因雷击引起大火,损失就达7000万元。通讯设备、电力设施、储油灌、军火库、建筑物、卫星发射无线及家用电器等等,每逢雷雨季节,因避雷设施的不合格或没有进行避雷安装,常常毁于一旦,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位于对“31’-29…  相似文献   

2.
一、序言暴发性洪水是一个全国面临的自然灾害.七十年代每年平均死于暴洪的人数已经是四十年代的3倍,目前,已成为美国天气中第一号的杀人凶手.因洪水和暴发性洪水而造成财产的损失目前每年平均超过10亿美元,而四十年代为1.25亿美元,六十年代为3.75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有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天发生800万次雷电,平均每秒近100次.每个闪电的强度高达10亿伏特.功率可达10万千瓦.相当于一个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约10~50亿美元,我国是雷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700~1000人。财产损失50~100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气象卫星是应用卫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作用最大、效益最显著的卫星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用于气象卫星的投资2-3亿美元。而由于气象卫星改进了天气预报质量,每年减少因灾害性天气给农业造成的损失就达50亿美元。在气象卫星出现之前,气象部门仅仅依靠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观测站网监视天气,在占有地球面积70%的海洋上,以及人迹罕至的高原、沙漠和两极地区,几乎没有气象资料。气象卫星出现之后,它能自上而下俯视地球大气,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均匀一致的资料。其时间分辨率已达到每半小时一次,其空间分辨率已达到表面图象观测Ibm,大…  相似文献   

5.
一些水文气候资料分析表明,美国西部正在经历着多年的严重干旱。然而,利用重建的覆盖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过去1200年的网格化干旱资料进行分析,看出与更早时期出现的极端干旱和发生在公元800~1300年间(中世纪暖期(MWP))的大范围严重干旱相比,现在正经历的干旱还不算很严重。如果美国西部干旱程度的加强是一种对气候变暖的自然响应,那么任何将来温度增暖的趋势都将会加剧美国西部地区的长期干旱。  相似文献   

6.
高水平 高技术代表了当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生产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高。高投入 高技术难度大,因此,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也大。高技术项目与“短平快”项目相比,需要较长的开发周期。高风险 高技术处于技术前沿地带,具有明显的超前研究特点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因素。1987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使12亿美元的飞行器化为乌有。高效益 高技术能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过去美国每年因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约100亿美元,当气象卫星用于气象预报后,每年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7.
甘肃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干旱、冰雹等灾害频繁发生。干旱成灾面积每年近66.7hm2,每年约有50多个县、区,13.3hm2农田遭受冰雹袭击,给农业造成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干旱、冰雹灾害严重,威胁和制约着甘肃工农业生产,特别...  相似文献   

8.
2001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气象》2002,28(4):25-28
全球气候仍持续偏暖。亚洲大部出现异常冷冬,许多地区遇到数十年未见的风雪严寒;美国冬季也连续遭受暴风雪袭击。东亚、南亚、中亚有西亚发生了大范围的持久干旱,南亚、东南亚夏季暴雨频繁,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欧洲、非洲及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导致不同程度的洪水,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北大西洋飓风较常年显著偏多,西北太平洋台风也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9.
1994/1995ENSO与全球气候异常孙安健李晓燕(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室北京100081)近10多年来,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给许多国家造成了严重灾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0亿美元以上,其中70%左右是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因...  相似文献   

10.
干旱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对人类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近百年气候显著变暖和社会快速发展,加剧了干旱的影响程度,增强了干旱灾害的风险,给全球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提高干旱监测和早期预警技术是应对、管理干旱以及减轻干旱脆弱性的基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美国在干旱监测、预测业务及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回顾了美国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下干旱监测及数值模式预报系统的发展,重点概述了干旱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并结合2016年美国政府部门的抗旱任务书,讨论了干旱监测和预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我国干旱监测与预测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1.美国西部——干旱由于干旱美国西海岸和落矶山脉北部农作物受灾,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到七月初为止,加利福尼亚20多万公顷的地区发生过火灾.在落杉矶,从一月一日以来的降水量仅有89毫米,是平均值的42%.在蒙达娜州,一月一日以来的降水量只有58毫米,三分之二的小麦长势不好. 在加拿大的大草原,农作物也因为干旱受到了损失.  相似文献   

12.
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这个世纪最强的一次干旱灾难。干旱影响了美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土地以及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区。同时。在美国大平原南部频繁发生的强沙尘暴震惊世界。通过研究,我们给出了模式模拟的结果,说明那次干旱事件是由那10a间热带海表温度异常引起。而大气和陆面的相互作用增加了干旱的严重性。我们也将20世纪发生在北美的其它干旱事件同30年代的干旱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根据1950—1979年气象和农情资料分析,建国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为2.94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9.6%,受害成灾面积(减产30%以上)达1.01亿亩,占总耕地的6.7%。一、干旱类型根据干旱的发生季节,干旱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北方春旱;春旱影响北方冬小麦的生育及春播作物的播种,华北春旱尤为突出。北京3—5月春旱发生的频率为90%左右。河北全省春旱频率在40%以上。河南省春旱发生频率自南向北增加,黄河以北春旱发生频率在30%以上。北京、石家庄、衡水、邯郸等地到5月下旬春播作物因干旱不能下种的机率为50%左右。黑龙江省春季降水仅占全年的10%,降水变率大,春旱普遍。  相似文献   

14.
美国能源部在1999~2000年期间记录了346起电力设施遭受雷击的事件(ORPS,2000).综合计算,美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约为40~50亿美元(NLSI,1999).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全国有3个主要旱区:内蒙古中东部及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内蒙、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江西、四川、西藏、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份都有不同程度旱情出现。持续发展的干旱造成旱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较大,给各省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干旱还造成旱区人及牲畜饮水困难、湖泊及水库干涸、部分河流水位持续下降、出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航道堵航等干旱衍生灾害。  相似文献   

16.
张建敏 《气象》2000,26(7):62-63
4月份,全国大部地区偏暖态势不变。北方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西北东部、华北西部和南部、黄淮和江淮北部等地区干旱发生或发展,夏收作物产量形成受到影响;华南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局部地区产生洪涝灾害;西北和华北大部大风扬沙天气频繁,给农业、交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造成不便和损失;西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多雨雪天气,造成局地不同程度受害。1 北方大部持续高温少雨,部分地区干旱发生发展4月降水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月降水量,江南、华南大部以及贵州大部普遍有100~280mm,其中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和江西南部达300mm以上;秦岭淮…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最近出台的报告指出,过去10年内全球发生的气象灾害导致30多万人丧生,造成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美元。联合国建议各国制定包括气象灾害在内的综合防灾战略。本将美国、日本、英国和巴西等有代表性国家应对气象灾害的对策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气候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它对人类的活动是有影响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宽,人类活动和气候关系更加密切。不利的气候条件能给人类带来损失和灾害。据统计,每年自然灾害给世界造成经济损失400亿美元,其中300亿美元是由重大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当然,有利的气候条件也能给社会经济带来良好的效益。因此,如何利用气候条件和规律,就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尤其近三四十年,气候已作为人类的资源予以开发和利用。为此,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不断遭遇大范围自然灾害的困扰.其中,气候变化及其异常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愈来愈显著.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上气候变异大的区域之一.四川由于高原、盆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天气气候复杂,旱涝灾害频繁,并呈上升趋势.气候灾害对四川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特别是农业的丰歉有着重大的影响.如1994年我省发生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夏伏连旱,有8000多万亩农田受灾,损失粮食27亿公斤;1981年7月13日的特大暴雨洪灾,淹没城市57座、场镇779处,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1998年的特大洪灾同样给四川带来巨大损失.干旱和洪涝无疑是四川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据全省近28年的统计,干旱频率达93%,其中严重干旱频率达61%;洪涝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也十分严重.每年因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均在30亿元以上.省委、省政府提出"治水兴蜀"的战略方针,正是根据四川的实际,总结历史经验,作出的正确决策."治水兴蜀"是指导四川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腾飞的战略方针,也是四川面向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进行<四川省"治水兴蜀"气象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正是为了给省委、省政府指导全省贯彻落实"治水兴蜀"战略方针,提供可靠的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电话(0351)4220966-6710科普园地 (一)STORMREADY(强风暴天气防备)。这是NWS(美国天气服务台)网站中的一个专业网页。美国因强风暴天气每年要造成大约500人死亡、140亿美元财产损失。因此美国社会对预防和减少强风暴天气造成的损失非常重视,建立用于服务社会的强风暴防备同站是美国气象科学界的重要任务。该网站包括风暴社会防护体系研究、社会防护措施方案、灾害性天气服务以及大量的各类强风暴天气防备知识和技巧问答。 网站地址:http://www.noaa.gov/storm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