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Study of the segmentation of active fault by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analysis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张超)(陈连旺)(赵国光)...  相似文献   

2.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Lancang and Gengma earthquak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Lancang and Gengma earthquakes(俞维贤)(周瑞琦)(候学英)(周光全)SeismogenicmechanismoftheLancangandGengmaearth...  相似文献   

3.
Three dimensional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the Kunming Telemetered Seismic Network(王椿镛)(王溪莉)(颜其中)Threedimensionalvelocityst...  相似文献   

4.
Complex time-space spreading and focal mechanism of the 1989 Batang earthquake swarm (M_s=6.7)(程万正)(陈天长)Complextime-spacespre...  相似文献   

5.
The analysis of disk core from the Maoping 800 m bore hole(阮小平)(李方全)TheanalysisofdiskcorefromtheMaoping800mborehole¥Xiao-Ping...  相似文献   

6.
Onthephysicalmodelofearthquakeprecursorfieldsandthemechanismofprecursors'timespacedistribution──originandevidencesof thestron...  相似文献   

7.
Anexplicitfiniteelement-finitedifference methodforanalyzingtheeffectofvisco-elastic local topography on the earthquake motion...  相似文献   

8.
Guo-MinZHANG(张国民)GotBachelorandMasterDegreesinGeophysicalDepartment,the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ofChinain1965and1968res...  相似文献   

9.
An aquifer model with a parameter characterizing the inhomogeneity of media(王六桥)(李善因)Anaquifermodelwithaparametercharacterizi...  相似文献   

10.
Theoptimumsource-timefunctionforgeneratingfinite-differencesyntheticseismogramsAbdolrahimJAVAHERIAN(InstituteofGeophysics,the...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伽师M S6.4地震为案例,利用地磁日变化异常分析方法,对中国地磁台网所记录的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离震中最近的喀什台震前59 d和39 d出现一组逐日比高值异常,排除干扰,且地磁日变形态也出现明显的畸变,异常集中于震中附近台站,震中位于异常阈值线附近;2、震前,新疆及周边地区出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的极小值时间在空间上出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低点时间分界线横穿南天山西段,呈现近EW走向分布,分界线两侧低点时间相差超过2 h,发震日期为异常发生后的38(41±4)d,震中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3、地磁逐日比和低点位移异常的发生时间和空间分布可能与伽师M S6.4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非常高的关联性。该研究进一步推广和检验了地磁日变化异常分析方法在地震预报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逐日比及其与磁暴和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桂平  李鸿宇  张贵霞  潘颖 《地震》2018,38(1):139-146
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逐日比是基于变化磁场在地球电导率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与变化磁场相反的感应磁场, 该感应磁场不仅包含了外空磁场的信息, 还包含了地下电导率的信息。 因此, 相对于地磁场其他成分来说Z分量更多地反应了地下活动的变化, 逐日比是利用前后两日地磁Z分量日变幅相比来提取该异常现象, 但磁暴可能会对逐日比异常判定产生影响。 我们取1984年至今江苏区域范围达到逐日比异常判定指标的29个事件结合磁暴以及该异常事件之后和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 无磁暴时逐日比异常和预测范围内地震对应关系达到0.77, 有磁暴时逐日比异常和地震对应关系为0.25。 综合分析认为逐日比异常事件发生后, 若该日无磁暴或者Dst指数小于异常第二日, 那么该异常为地震前兆的可能性大概为0.8, 反之则该异常有可能是磁暴的影响而不是来自于地下活动的影响, 需结合其他前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该研究增强了逐日比异常判定地震地磁前兆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地磁活动指数Vr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2008-2010年三年内的国内41个地磁台站和国外4个地磁台站的地磁水平分量H和磁偏角D的分钟值数据,研究了H和D的Vr指数(以下简称VrH和VrD)与Kp指数的关系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在时间变化上,VrH和VrD均具有27天太阳自转周变化;VrD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而VrH却无,但与太阳风速度(SWS, Solar Wind Speed)变化密切相关,其三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7、0.70、0.88;去除季节变化后的VrD也表现出与SWS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6、0.77、0.5(2010年相关系数低主要受3月份Vr指数不明原因异常变化影响).在空间变化上,在我国大陆范围内,VrH和VrD均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并且具有地方时效应和显著的晨-昏不对称性,这种地方时效应和晨昏不对称性可能与部分环电流和场向电流有关系.研究认为Vr指数可以反映地磁场的快速变化,并可以间接反映SWS、部分环电流和场向电流对地磁场变化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磁场模型和冠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磁场是由内源场(地核场和地壳场)和外源场(电离层场和磁层场)组成的,地磁场模型是表示地磁场时空分布的数学表达式.本文简述了地磁场全球模型和区域模型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评述了冠谐分析方法及其在地磁学中的应用;介绍了地磁场模型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玉树地震前玉树周围500 km范围内的地磁观测数据,采用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逐日比、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低点位移等方法讨论了震源区地磁场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并发现它们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地磁长期变化中地磁急变事件的识别方法,分析地磁急变的特征,本文基于多个地磁台站子夜均值数据,利用线性拟合方法计算了地磁场X,YZ三个分量的年变率,对近年来发生的地磁急变事件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结果显示:Y分量能对分析时段内已报道的地磁急变事件进行很好的识别,其中1999年的地磁急变事件,在我国区域内发生的时间可能为1998年,此外2017年可能存在一个新的地磁急变事件;Z分量年变率整体变化平缓,2001年和2013年前后发生两次显著的地磁年变率变化,并且分别早于2003年和2014年两次显著的地磁急变事件时间,这与下地幔的高电导率层对不同分量地磁信号从核幔边界传播至地表过程中的延迟作用有关;X分量年变率出现多次地磁急变事件特征,其变化与Dst指数年变率变化具有相关性,可利用其去除X分量年变率中存在的外部空间电流体系影响成分,更可靠地辅助Y分量对地磁急变事件进行识别。总体上,地磁子夜均值数据年变率的空间分布与基于第12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2)模型计算的地磁数据年变率的空间分布所呈现的变化特征在总趋势上具有一致性,表明地磁台站子夜均值数据能够反映我国区域地球主磁场的变化特征,而分别由子夜均值数据和IGRF12模型计算的2003年Y分量年变率空间分布均存在的显著局部特征,可能与地磁急变事件的区域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7.
海洋磁测日变校正的纬度改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在远海开阔性海域磁测中,尚难以有效设立日变站,致使日变改正仍存在着困难.本文利用地磁台站实测资料对地磁日变的纬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日变值随纬度变化具有由Sq电流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增的规律,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近似描述。以此规律为基础我们建立了纬度改正方法,该方法以经度链为基站,利用基站数据得到日变值与磁纬度的拟合函数以进行纬度改正,再调整时差作为经度校正即得到计算站的日变值.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加权平均法,此方法在远距离(经度差达40°)仍能保持较高的校正精度(4 nT),因而能更好地适用于远海磁测.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理坐标系下推导出二维电离层发电机理论方程,采用逐线迭代法求解得到全球二维电离层发电机电流函数,进而得到电离层发电机电流和电场.模式中使用的电导率是根据外部经验模式给出的背景大气和电离层参数,采用理论公式计算得出;输入的中性风场和磁场分别由HWM93和IGRF2000模型给出,该电离层发电机理论模式很好地给出了全球Sq电流形态及电离层E层发电机电场的基本特征.利用该模式研究了外部模式风场以及地磁场随高度的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发现在90~180 km高度上,风场随高度变化对电流影响较大,而地磁场影响较小;重点模拟研究了地磁平静时期,Sq电流涡旋中心位置和总电流强度的变化规律,初步研究发现,电流中心位置在地理纬度±30°附近,不同的地方时电流随地磁纬度线平行移动,且南北半球两个电流涡中心电流强度之和变化不大.分析发现这种规律与发电机高度上的磁场总强度及地磁倾角的全球分布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地磁低点位移线两侧异常变化的反相位现象及其解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部分震例研究发现,在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日及附近,分布于低点位移线两侧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畸变异常部分具有反相位变化特征,而水平分量无类似的现象.作者依据Biot-Savart定律推测,在低点位移异常期间,在低点位移线下方有一引起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畸变的电流通过,且该电流为线状分布,或仅在垂直面内有分布,埋深一般认为几十千米.作者同时分析认为,当这种电流的分布形成闭合圈或有东西分量时,地磁基本场对其产生的作用力对地震的发生可能有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11-year solar cycle effect in the geomagnetic components H and Z is made clear for Surlari Observatory and 19 repeat stations for the interval 1952–1974. The correlation with Wolf number and its time derivative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effects of the external and induced current systems.The H? data available for solar cycle 20 (1964–1976) were processed to giv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cular variation impulse for epoch 1969.5 in Romani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distribution might reflect the deep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area considered.A qualitative correlation is noted between long-period solar activity and variation of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at some repeat s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