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于2007~2015年间在宁芜北部南门头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物探测量和地质工作,为长江中下游深部找矿提供了找矿经验和方法指导。南门头地区物探资料的解释存在一定多解性,在分析物性数据的基础上,对南门头地区的重磁异常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和解释,总结了引起重力异常的主要因素,并对本区岩体、火山岩、隐爆角砾岩筒、古火山通道的分布及断裂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在验证钻孔的控制下,结合重磁剖面、CR法与CSAMT法剖面特征、钻孔测井曲线特征,对本区深部地质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通过对电法、重磁异常的二次解释及对以往取得的资料进行的综合分析,丰富了物探异常解释的经验,对于长江中下游深部找矿方法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继军 《华北地质》2006,29(3):233-240
本文中对天津城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天津松散层地质结构调查、工程地质结构调查、水文地质结构调查和基岩地质调查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特别指出利用物探资料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对深覆盖区三维地质结构调查和建立三维地质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对其进行了充分地论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雪峰山西侧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海相层系开展1∶5万高精度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综合物探剖面测量,结合钻井、地质资料及物性统计特征,对获取的重、磁、电资料进行联合正、反演解释,解译了断裂构造及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定量解释了地层的分布、埋深及厚度,预测了油气有利储集构造带。研究结果表明,在雪峰山西侧的复杂地质条件和人文、工业严重干扰下,重、磁、电方法组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解译的多解性,较准确地查明了该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海相层系分布及褶皱、断裂、局部构造,为该区油气远景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覆盖区地表地质露头少,岩体、地层、构造以及矿产(化)等重要地质无法通过地表露头直接观察,而地球物理方法对覆盖层之下的地质体具有较好的穿透探测能力,已成为在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主要技术手段.这里结合额济纳旗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岩石地层的物性特征,综合分析各类物探方法的技术优势,提出了"重磁测量先行覆盖,电法剖面重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突泉盆地重磁电勘探工程,结合地质、物性、钻探等资料,进行重磁平面处理与解释,开展三维重磁反演,重磁电二维人机联合反演,进行重磁电综合研究与解释,解决了火山岩覆盖下的油气构造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额济纳旗厦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分布,为该区油气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提供依据,通过对前人的资料二次开发和新完成的地球物理综合剖面精细处理与解释,利用"地震、钻井资料约束下的重、磁、电资料联合反演"方法,对该区残留的石发系-二叠系的分布与埋藏状况进行了初步解释.结果表明,谊区石炭系-二叠系总体残留厚度较大,埋深适中.该方法初步解决了对该区石炭系-二叠系分布物探解译的技术难题.为确定盆地内部石炭系-二叠系的展布状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松辽盆地外围三维地质调查中,通过采用重、磁、电剖面探测方法对火山岩覆盖区的扎鲁特盆地进行了深部探测,获得高精度测量数据.结合地质、地震、钻探及岩石物性测试结果,对研究区深部地质体进行了综合解释.围绕油气资源调查目的层二叠系林西组,开展了密度、磁性、电性特征研究,对二叠系林西组界面起伏进行半定量、定量描述,有效刻画了目的层的空间展布,为油气资源勘查评价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邯邢式铁矿是中国著名的铁矿类型之一.近年来,在邯邢地区采用深钻对白涧铁矿低缓磁异常区进行了验证,在孔深592.74~1 040.52 m处发现了厚度大、埋藏深、规模大、品位高的隐伏邯邢式铁矿,表明该区具有深部找矿的巨大潜力.通过对白涧矿区的综合找矿探测方法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对白涧铁矿深部隐伏铁矿的预测分析,证实了高精度重、磁方法相结合是寻找该类铁矿最有效的方法.EH-4电磁测深方法通过探测深部隐伏岩体的起伏变化,进而预测和发现盲矿体,是一种间接预测隐伏矿分布的有效方法.针对邯邢地区地表及地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磁、电干扰,该研究加强了实地干扰源的详细调查和室内资料的相关滤波、圆滑处理、位场的转换、异常正反演解释的研究工作,认为加强赋矿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和重、磁综合异常"五位一体"的深部综合找矿模式,是寻找邯邢式铁矿深部矿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东坡的嫩江科洛地区属于典型的浅覆盖区。针对该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特点,尝试利用重力和航磁技术解译和推断,结合野外露头调查和查证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区域内断裂构造进行识别和应力机制分析。通过基岩出露区的验证,该方法对浅覆盖区断裂构造性质及活动特点的推断解释具有较明显的效果。因此,本文认为重磁、露头观测的综合应用,起到了相互补充、印证的效果,减少了推断结果的多解性,提升了解释成果的可靠性。为浅覆盖区地质填图、区域构造研究及成矿预测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中段地球物理特征及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范 《地质与资源》2005,14(4):287-292
以区域地质资料和物探资料为依据,对大兴安岭中段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对应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解释,探讨区域矿产分布与重磁场的关系,以及不同属性矿产的磁异常特点,指出该区重磁异常对寻找多金属矿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群、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发展空间的调查评价,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调查技术方法、成果产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工作理念较落后、地质信息更新慢,成果体系没标准、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城市地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期应该以全新的思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要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多个层面,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综合调查,打造地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模型(透明城市),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保障制度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多圈层交互带、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开展城市地质探测与监测、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等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 查明城市浅表地质结构特征,对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区建设、地质灾害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无损、抗干扰能力强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提供城市地区地下地质信息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方法】 为了支撑成都市浅表的三维地质填图工作,本文应用11种新、老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开展了成都市浅表地质结构的探测研究。【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1)地质雷达对于近地表的地层结构成像、建筑结构识别分辨率较高;(2)瞬态面波、混合源面波、三分量频率谐振法对50 m以浅的地质结构识别能力强,分辨率很高,但探测深度有限;(3)微动勘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对50 m以浅的地质结构分辨率较高,但深部分辨率一般;(4)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抗干扰能力强,施工效率高,50 m以浅分辨率较高,50~200 m深度范围内分辨率一般,对膏岩泥岩有较好的识别能力;(5)半航空瞬变电磁可弥补了常规物探方法无法进入特殊场地施工的不足;(6)浅层地震勘探对于浅地表50~300 m深度范围内的砂泥岩互层的变化特征和断层结构特征效果较好,配合自然伽马曲线,可有效识别砂泥岩的岩性界面;(7)音频大地电磁可有效识别成都平原深大断裂的空间分布形态。【结论】 综合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优缺点,建立了成都市浅表地质结构的地球物理组合探测技术方案,以期能为今后的城市浅表地质结构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顺平县是太行山区与华北平原的典型过渡区域.该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太行山北段具有较好代表性.经县域范围内的详细调查,查明顺平县地质遗迹资源共3大类、10类、16亚类,合计地质遗迹点33处.对各类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做了描述,并进行了相关区划研究,划分出3个地质遗迹分布区和5个地质遗迹集中区,结合区域特征、遗迹数量、其他旅游资源和保护开发前景等因素,为县域范围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该成果一方面能够有效支撑和服务顺平县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当地旅游发展和规划,同时也能为进一步推进县市范围的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详细调查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示范.  相似文献   

14.
定量计算城镇尺度地质灾害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危险性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难点。以红层地区群发性浅层滑坡链式灾害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新的城镇尺度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量化评价方法,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奠定基础。通过查询喜德县米市河区域不同降雨频率下降雨参数,统计分析国家雨量站数据及近50 a的18场群发性地质灾害降雨历时、雨型分布特征。以土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及地形数据处理为基础,基于STEM TRAMM数值计算方法及降雨分布曲线计算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绘制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通过遥感解译数据、地面调查数据及灾害数据库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应用降雨特征统计及STEM TRAMM数值计算方法精细化评价红层地区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便捷性及科学性,可为其他不同孕灾背景下的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变质变形复杂的辽宁东部—吉林南部的本溪—临江地区开展的三维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反复探索实践,得出了由区域主干剖面、区域建模剖面、建模约束剖面和建模剖面四级剖面控制下的分单元三维地质调查方法可以有效约束地下深部地质结构;提出了开展三维区域地质调查的17个步骤;讨论了方法与流程在本溪—临江地区的应用情况、有效性、可操作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地质结构分类与地质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合理抉择,也是我国近年来城市建设的热点区域。中国幅员辽阔,各类城市分布在不同的地貌区域内,具有不同地质背景和地质结构条件,在进行大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之前,要根据不同的地质地貌条件对各类城市地下空间结构进行初步分类,建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质结构的分类体系,用于指导未来我国各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工程实践。在考虑到不同城市所处地貌位置、区域构造特征、岩石圈深部结构特点、现今地震活动情况、地下岩土体结构、地下水埋深等多种参数,对未来中国可能进行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49座城市进行了分类。将地貌位置作为一级划分单元,对处在同一地貌部位各类城市所处大地构造环境、壳幔特征、基底结构、表层断层活动性以及潜在震级大小进行区分;同时对表层岩土体类型和岩土体立体结构进行分类。城市地下空间分类是基于对地下空间的精细化探测。本文还总结了现今对地下地质结构的调查方法,包括地面调查、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建模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对于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及深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结构系统的全要素精细探测仍需要发展新的方法和理论,对不同类型城市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理论和描述方法也有待突破,城市地下空间地质结构分类体系和分类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张家尹 《地质与勘探》2021,57(2):413-422
本文基于华东院自主研发的GeoStation地质三维勘察设计系统,设计一种城市片区地质三维建模技术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地质剖面作为地质拓扑剖面,其次使用地质拓扑剖面将城市片区划分为若干城市区块,再次使用GeoStation系统的地层自动建模功能独立构建城市区块模型,最后将城市区块拼合为整体模型。该方法集成在GeoStation系统中,并在某城市级BIM应用中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可行,实现了海量庞杂地质建模数据的高效管理,构建的地质三维模型可满足某城市BIM平台数据要求,为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建模提供新的手段,也为其他城市开展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化管理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数字填图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超岭 《新疆地质》2003,21(Z1):1-6
数字填图系统(RGMAP)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研发的,用来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专业软件.通过4幅150000和10幅1250000数字填图试点应用,使数字填图系统已臻于完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全面推广数字填图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使得地质调查数据实现了一体化的描述、组织、综合、管理及资源的统一描述、再现和集成.建立个性化的多用户,多目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今后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成果的有效应用服务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驱动力,城市地质数据集作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成果,是决定城市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应用服务有效性的关键。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丹阳小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试点,本次共完成遥感解译1 047 km2(3期数据),调查点767个,钻探115个,累计钻探进尺8 720 m(其中第四系孔915 m,水文孔2 366 m,工程孔5 439 m),采集第四纪地质样品2 904组,地下水样品240组,原状土样1 108组,土壤样2 482组,地下水位统测点70个,抽水试验18组等。查清了丹阳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等分布规律,并围绕丹阳市规划建设对地质工作的实际需求,对各类调查原始数据进行了专项加工,建立了数据集,为丹阳市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服务。文章对数据来源、数据收集方法、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形成了小城镇地质调查应用服务地质数据集的构建方法,为今后小城镇地质调查和数据集处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质工作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城市经济区地质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内容。由于中国城市的规模、性质、资源承载力、地质环境特征不同,城市地质调查、评价的对象、内容也有所差异。城市地质工作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地域的独特性、工作的持久性、方法的多样性等一系列特点。城市地质工作拟在基础地质调查、主题填图、综合评价研究3个层面上展开。城市地质调查评价涵盖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灾害评估和信息集成四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