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贵州西南部与玄武岩有关的铜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远辉 《贵州地质》2006,23(1):57-61,28
近年在贵州峨眉山玄武岩西南部发现若干玄武岩铜矿点,其成矿地质特征与玄武岩北部的贵州黑山坡、云南鲁甸、云南永胜得等玄武岩铜矿有一定区别,前者主要产于玄武岩下部或底部,铜矿多受小尺度断裂构造控制;后者多产于玄武岩上部旋回、受植物层或含沥青质层控制,呈层带型产出。本文通过贵州西南部玄武岩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研究资料,并揭示了研究区找铜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贵州威宁县黄泥坡峨眉山玄武岩铜矿产出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的研究,发现主要赋矿地层为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二、三段的多孔玄武岩,且成矿与构造关系密切。总结出岩性、围岩蚀变、矿物等找矿标志,为在该地区找玄武岩铜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小寨地区玄武岩型铜矿矿床特征及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鲁甸小寨玄武岩型典型铜矿的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地区玄武岩型自然铜矿床是一具有工业价值及商业价值的铜矿类型,大地矿段具小型铜矿成矿条件,苏家箐矿段具中一大型铜矿成矿条件,苏家箐矿段值得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并通过和美国基维诺矿床的比较,从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机理方面获得了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滇东北会泽地区发现铝土质泥岩铜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新研究显示,位于云南会泽县的大黑山层状铜矿的矿化分布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顶部间断面(假整合面)之上的宣威组底部,明显受铝土质泥岩层位的控制.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及与国内典型砂岩铜矿的对比显示,该矿床在成矿背景、赋矿围岩岩性和成矿地质特征上,有别于中国南方川滇地区的砂岩/页岩铜矿,是一种新的铜矿类型.根据赋矿围岩和沉积层控等宏观地质特征,暂定为"铝土质泥岩铜矿".  相似文献   

5.
云南蝉战河铜矿床具有典型的砂岩型自然铜矿特征和玄武岩型自然铜矿特征。本文在分析铜矿床的区域构造演化、地层、构造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蝉战河铜矿床的总体特征,分析该矿床的矿床成因,并建立其成矿模式。最后与典型的美国基韦诺自然铜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对比,对滇黔地区玄武岩型铜矿床的找矿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地质环境、成矿特征、控矿因素等对比北美国基韦诺铜矿和滇黔玄武岩铜矿,发现有相似的一面,但差异性极大。首先,玄武岩产出背景的差异,包括溢流时限、间歇期、厚度等;其次,含矿岩系,表现为间歇期沉积砾岩、溢顶(flow-top)角砾状、杏仁状玄武岩等有利容矿岩石的缺失,不利于规模成矿;第三,根本性差异可能在于成矿作用的不同,北美矿床所处为裂谷盆地,经历了埋藏变质作用,有利于玄武岩最大化的释放铜;滇黔玄武岩没有经受变质作用,限制了铜的释放,因此,成矿条件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47-252
从地质环境、成矿特征、控矿因素等对比北美国基韦诺铜矿和滇黔玄武岩铜矿,发现有相似的一面,但差异性极大。首先,玄武岩产出背景的差异,包括溢流时限、间歇期、厚度等;其次,含矿岩系,表现为间歇期沉积砾岩、溢顶(flow-top)角砾状、杏仁状玄武岩等有利容矿岩石的缺失,不利于规模成矿;第三,根本性差异可能在于成矿作用的不同,北美矿床所处为裂谷盆地,经历了埋藏变质作用,有利于玄武岩最大化的释放铜;滇黔玄武岩没有经受变质作用,限制了铜的释放,因此,成矿条件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8.
铜山口铜矿床成岩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硫、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和成矿微量元素,以及岩石化学成分特征,论证了铜山口岩体是由玄武岩浆轻同熔作用形成的,并为铜山口铜矿提供矿质来源,还论证了铜矿的成矿过程和成矿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9.
河南熊耳山地区铜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壳体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对河南熊耳山地穹铜矿找矿前景进行成矿学分析.该地穹东段、西段为铜矿成矿的有利地区.东段铜矿以和金矿共生为主,西段铜矿则以独立矿床为主,金银为伴生元素,为铜矿成矿最有利的地区.其中寨凹地区在大地构造背景、控矿构造、成矿母岩、成矿元素分带、蚀变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信息特征等方面对形成斑岩型铜矿非常有利,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远景区.外围的脉型铜(银)矿、银多金属矿也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0.
峨眉山玄武岩铜矿与基韦诺超大型铜矿相似,杏仁状玄武岩中的自然铜矿石就是该类型铜矿床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称其为"杏仁体式"自然铜矿床。通过矿石矿物标型特征、矿物组合特征以及固溶体分离结构特征等分析研究,认为川南滇北"杏仁体式"自然铜矿为火山热液矿床,形成于低温还原环境,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作用结束期及间歇期热液阶段,成矿经历过热液蚀变改造。铜矿物生成顺序为:自然铜→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赤铜矿、黑铜矿、孔雀石等。玄武岩中广泛分布的沥青与自然铜同时形成,并为自然铜及铜的硫化物的形成提供了强还原环境。沥青形成温度和斑铜矿-辉铜矿的固溶体分解温度将自然铜形成温度区间限定为290~225℃。  相似文献   

11.
大铜厂铜矿位于会理断陷盆地,产于中生代白垩世小坝组砂、砾岩地层中,是砂砾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常、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及碎屑物等特征分析,发现矿石与围岩具有明显的同源性,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远端矿源为摩挲营花岗岩体和龙帚山玄武岩体.同时综合其他成矿特征,对矿床成因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永善县茂林铜矿属于玄武岩型铜矿,品位较低。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多元素分析以及光、薄片镜下观察等研究,对矿石的结构、构造,铜矿物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都有了清楚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约68%的铜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赤铜矿和自然铜中,另有32%的铜则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在绿泥石中。  相似文献   

13.
中条山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端,矿体主要赋存于变质花岗闪长斑岩、黑云母片岩和变质基性火山岩中。矿区内含铜岩系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主量元素表明矿区的含铜岩系均表现出富钾、富铝的特征;微量元素表明所有样品均显示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P、Y、Ti、Nb、Ta等),反映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出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轻稀土富集,所有样品都表现出弱的铕负异常。研究认为,变质花岗斑岩、黑云母片岩和绢英岩的原岩初步定为钙碱性玄武岩或拉斑玄武岩,铜矿峪铜矿床形成于挤压与拉张构造环境的转换阶段,其成因类型应属于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炉山铜矿床产于宣威组(P3x)底部的深灰、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及峨眉山玄武岩第三段(βp3)顶部的火山角砾赤铁矿层内,是近年来贵州省发现的含铜矿层的新层位,矿石类型也是一种新的矿石类型。含矿岩系自上而下,存在钛(Ti)-铜(Cu)-铁(Fe)等元素分带,以上特征符合玄武岩型风化淋滤型铜矿的特征。通过对炉山铜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系统总结出该类矿床的地质特征,为该区相同类型的铜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杨枝斌 《云南地质》2008,27(3):315-319
金矿赋存于二长斑岩与玄武岩接触带,局部赋存于二长斑岩与大理岩、玄武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化受构造及岩体联合控制,为构造斑岩蚀变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刘旭  李亚辉 《云南地质》2009,28(1):51-55
矿床分布于北西向地球化学急变带古火山口。受峨眉山玄武岩控制,赋存于硅质、沥青质、气孔熔岩中。矿化与沥青化、硅化、方解石化密切相关。应为峨眉山玄武岩型同生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烂纸厂铁矿床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玄武岩建造中查明的首例中型规模铁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玄武岩建造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矿体主要赋存于峨眉山玄武岩下段致密块状玄武岩与玄武质角砾岩接触带附近,产出特征受矿山梁子破火山口构造控制,多层位产出,矿石发育草莓状结构、韵律结构和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绳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组构,发育铁质结核和铁碧玉,同生沉积层控成矿特征明显。岩(矿)石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浆演化遵循Fenner分异趋势,成矿作用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发(溢)沉积型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烂纸厂铁矿床是我国在铁矿找矿勘探类型上的新突破和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找矿实践取得的新进展,它的发现打破了在玄武岩建造中不具备寻找成型矿床的固有勘查模式的思想束缚,为相似地质环境寻找铁矿给予了诸多启迪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黑牛洞铜矿床是里伍铜矿田找矿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文章对矿区内主要含矿岩系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原岩为一套砂泥质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的沉积建造;浸染状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与片岩的相一致,反应其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原岩;脉状和块状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显示了硫化物的稀土元素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黑牛洞铜矿床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9.
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系统研究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深入剖析了含矿斑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与藏东玉龙含矿斑岩体同属一个成矿带,是喜玛拉雅运动第一幕(40~35Ma)的产物。斑岩体主体部分是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少部分为花岗闪长斑岩,围岩为中二叠世尕笛考组(P2gd)的玄武岩。含矿斑岩为同源岩浆经长期演化、多期侵位而形成的复式岩体,它们多沿区域性断裂呈串珠状断续分布。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以及各种裂隙是主要矿体的产出部位。岩体侵入后,由于热重力扩散作用和Cu、Mo元素化学性质的差异,导致成矿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带性,并且显示出下部富钼、上部富铜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和指导下一步勘探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何艳丽  李玲辉 《云南地质》2009,28(4):398-402
铜银矿产于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安山玄武质凝灰角砾岩的构造破碎带中,局部为破碎带旁侧蚀变带、蚀变发育的方解石脉中。品位均较稳定。已发现矿化体5条。矿床成因为与火山岩有关的中温热液型铜银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