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果清 《地图》2005,(6):80-81
“东震旦地理图”为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志磐编撰《佛祖统纪》时收录的前人所编绘的一幅地图。  相似文献   

2.
孙果清 《地图》2004,(4):74-75
中国国家图书馆现今珍藏着惟一的一份《鲁国之图》早期拓本地图。该图系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刻石。图碑曾佚失多年,1985年在湖北省阳新县一中学发现,但已毁坏严重,不仅圈碑裂断,图上所绘画内容也无法看清了。可见现存这幅拓本地图已成为《鲁国之图》的孤本。图碑高217厘米,宽112厘米。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把苏州保存的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石刻的城市平面地图——《平江图》,当成我国最早的城市平面石刻地图。殊不知还存有比它早数十年的城市平面石刻地图,那就是《鲁国之图》。据《湖北通志》和《湖北金石录》记载:兴国(今湖北省阳新县)州学中存有一块石刻地图——《鲁国之图》,为南宋  相似文献   

4.
张克喵 《四川测绘》1998,21(1):46-47
《成都市志·勘测志》收载一幅民国6年8月再版的《成都市街道图》,图称再版,但未注明原版时间,据查,德国领事驻所系于民国5年始迁东珠市街,与图上标往相同,则原版时间不致早于民国5年,可确定其即为民国5年、从这幅图的绘制审视,按当今标准要求,可说不精,而处于当时历史条件,应属难能可贵。这是一幅非常普通的城市图,但细读之后,可见其具有极高价值,从中可以了解其时的成都概况。一、图中注有法、英、德三国领事驻所,表明其时成都城市已具一定国际地位。二、图下列有《民国6年7月成都兵灾被焚毁街道一览表》(下称《兵灾表》…  相似文献   

5.
《地图》1994,(2)
封面古地图说明元代《黄河源图》是我国最早的黄河源头实地勘测图,原载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二。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派都实带队考察河源;潘昂霄于延二年(1315年)撰《河源记》详述其经过。元史曾引述其部分内容,《丛书集成》收录有《河源...  相似文献   

6.
六国论     
周鹏  徐星龙  尹贡白 《地图》2005,(2):61-63
不同于纯粹论史的文章,《六国论》具有很强的政治针对性,苏洵对六国灭亡之抽丝剥茧和层层剖析,其真实目的是以史为镜,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  相似文献   

7.
李奇 《中国测绘》2006,(6):13-13
中外老地图精品展9月16日至10周16日在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观音堂画廊一条街3号都美画廊举行。此次展出的老地图数量有数十幅之多.均为珍贵的藏品,包括:《大清国全图》(1889年).《最新北京内外城产善全图》(清代).《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1913年).《袖珍上海地图》(1919年)、《宜昌商埠详细全图》(1921年)、《黄浦江总图》(1923年)、《满洲地质及矿产分布图》(1938年)、《世界新形势大地图》(1947年)、《新中国经济建设及物产象形挂图》(1953年)、《北京颐和园万寿山鸟瞰图》(1954年)和《台湾形势图》(1962年)等.  相似文献   

8.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俄国中至今犹称中国为“契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是寻访契丹的副产品。金庸武侠小说书中有关契丹情节与史实亦有雷同之处,如《天龙八部》中的大侠萧风就是契丹人的杰出代表。曾经骁勇善战的契丹民族有过219年的辉煌历史,明朝以后,“契丹”一族便突然消失了。他们的销声匿迹成为一个奇怪而有趣的历史之谜困扰着许多历史学家,那么契丹民族是否真的有后裔存在?其后裔在国破家亡之后又在何处安身立命去了?近日,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于96年成立的研究“契丹人失踪之谜”的课题组在完成了将近两年DNA测序等一系列研究程序之后,终于得出结论: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阿、茫、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后裔。  相似文献   

9.
唐人诗云"十年磨一剑",元人励志十年绘一图. 七百多年前,元代有一位道士,穷十年之功,编撰绘制了全国性地图——《舆地图》. 很可惜,《舆地图》的真迹原貌,我们如今已经看不到了.虽然,当初它曾被刻石,存放于江西贵溪境内的道教重地龙虎山上清宫三华院,但还是难逃数百年来的火光之灾. 不幸中的万幸,明代嘉靖年间,地理学家罗洪先欲绘《广舆图》,"尝遍观天下图籍,虽极详尽,其疏密失准,远近错误,百篇而一,莫之能切也.访求三年,偶得元人朱思本图,其图有计里画方之法,而形实自是可据,从而分合,东西相侔,不至背舛.于是悉所见闻,增其未备,因广其图,至于数十."也就是说,朱思本的《舆地图》,在罗洪先的《广舆图》上借尸还魂,并且增其未备,发扬光大了.  相似文献   

10.
孙果清 《地图》2006,(2):51-51
《金陵新志》十五卷,系元代张铉编纂,原书现存台湾,北京国家图书馆存有胶卷。该书雕版墨印,初刻印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共有地图二十一幅,其中有六幅地图为宋《景定建康志》中的地图,十五幅为元人所绘。今选三幅有代表性的地图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11.
凌善金 《地图》1999,(2):6-8
应全国土地资源详查之需,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84年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将其作为土地资源详查的指导性文件。《土地利用现状图例》(以下简称《图例》)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它是编绘1∶5千~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所要遵照执行的规范。该图例...  相似文献   

12.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根据中国的《声教广被图》和《混一疆理图》,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在这幅图中,不仅阿拉伯半岛画得相对准确,也画出了大体的非洲。《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长一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六十三厘米,原藏日本京都西本愿寺,后归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1910年,京都大学教授小川琢治摹写  相似文献   

13.
刘克明  杨叔子 《地图》1997,(2):28-31
(三)图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图、图版、图像等资料的存档与管理水平如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周礼》中不仅记载了周代从中央到地方设有各类图的专职管理官员,而且,各级职官收藏图版,保管存档的事实记录尤详,反映了周代社会图学发展的整体水平。据《周礼》"天官家宰·司会"载:"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鄙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束之治,而听其会计。"版,即户籍,图,指土地形象,田地广狭。土地形象谓方圆邪正之形,田地广…  相似文献   

14.
郑和航海图     
孙果清 《地图》2011,(2):130-131
《郑和航海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所绘包括亚、非两洲在内的航海图。郑和,本姓马,字三保,深受永乐皇帝赏识。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依最后一次远航路线为依据,编制了这幅航海图。此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国》,后多省称《郑和航海图》。  相似文献   

15.
“古图之最”再探刘家信(西安地图出版社710054)一、世界最早的木板图(县图》古县位于甘肃东部、关中西端的渭河上游。春秋战国时,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代戎取胜,同年取其地置县,成为中国最早的县置之一。八十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古墓中出土的《邦县图》共七...  相似文献   

16.
论卫匡国之《中国新图志》的科学价值谭海红(北京图书馆)卫匡国,字济泰,西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oMartini),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一位颇有国际影响的意丸利籍传教士、汉学家、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于1614年9月20日诞生于意大利北部接近奥...  相似文献   

17.
(二)分组消去法之平差同前节,仍设两组条件所组成的法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8.
<正> 乾隆内府舆图图名:乾隆内府舆图。版本: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镌制铜版,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故宫博物院重印。图幅尺寸:39.3×66.3cm,共103幅。《乾隆内府舆图》义称《乾隆十三排图》。它与康熙年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  相似文献   

19.
古老的地籍图———《潼关图》据古籍载,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地籍图作为一个地图品种,就已应运而生。《周礼·地官司徒》载:“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忧邦国。”“小司徒之职,……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  相似文献   

20.
《周礼》中的图学记载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明  杨叔子 《地图》1997,(1):42-46
《周礼》中的图学记载,反映了先秦时期中国图学发展的水平,它向我们展示了周代社会图的应用,人们对图学的私识以及当时图及图籍资料的管理制度。其内容之详,用图之富,种类之多,论述之精是其它文献典籍所不能比拟的。不少学者曾对《周礼》中的用图作过研究,阐述《周礼》图学的成就,并从各自的专业出发,或云地图,或云建筑图等等,以回答各学科发展史上的若干问题。但从科学史和文献的角度综合考察惆礼》,以前的工作却做得甚少。本文以《周礼》中的有关记载为内容,以图学为主要研究目标,探讨了其所取得的图学成就,并综述了历代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