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荒漠绿洲交错区景观稳定性与维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稳定性与维持机制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的重要基础。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和景观斑块自然属性及资源条件约束,荒漠绿洲交错区景观稳定性研究成为干旱区生态学研究热点。选取描述景观斑块大小(MPA)、数量(PD)、大斑块优势度(LPI)和斑块空间关系(ENN)等4个指数,采用统计学中的变异系数和景观稳定性指数分析了荒漠绿洲交错区不同景观水平稳定性。从景观指数稳定性来看,无论是景观或斑块类型水平,斑块间平均距离指数稳定性最高,平均斑块面积指数次之,斑块密度指数居第三,大斑块优势度指数最低。景观与斑块类型水平比较而言,景观尺度同类指数稳定性都高于斑块类型尺度。从景观稳定性时间尺度依赖特征来看,线性趋势分析表明景观水平尺度依赖特征达到了显著水平(P=0.003),低于斑块类型水平的沙质荒漠(P<0.001)与砾质荒漠(P<0.001)。从景观稳定性维持机制来看,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导致的绿洲化和地下水埋深是影响荒漠绿洲交错区景观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双侧检查都为P<0.01);沙漠化过程(0.01 < P < 0.05)和相邻斑块属性等自然现状是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荒漠优势灌丛(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golicus)、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标准灌丛全部收获法测定灌丛各营养器官(枝条、叶片、根系)生物量,并分别以丛高(H)和冠幅(C)的复合因子(CH)及基径(D)和丛高(H)的复合因子(D2H)为自变量建立单株灌丛生物量预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估计值的标准误差(SEE)和F检验显著水平筛选出各灌丛种最佳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5种荒漠灌丛单株总生物量干鲜比差异性显著(P<0.05),各营养器官间差异性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灌丛根冠比种间差异显著(P<0.05),红砂(1.05)> 霸王(1.01)> 半日花(0.92)> 沙冬青(0.90)> 四合木(0.49);(2)根系和枝条是荒漠灌丛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生物量占灌丛总生物量比例之和均在80%以上,根系生物量分配随根系径级的增加而增加;(3)5种荒漠优势灌丛单株灌丛生物量预测模型R2值均在0.85以上,且在0.05水平上显著,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CO2通量和水汽通量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天气条件下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30 min净CO2交换量(NEE)与水汽通量间均显示了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01);30 min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与水汽通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01);阴天水汽通量参与生态系统净CO2交换和生态系统总碳吸收的比例最高。月均30 min NEE与水汽通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R2=0.71,P<0.0001)。从植物返青期、生长期至枯草期,月均30 min的GEP与水汽通量不仅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01),且在生长期和枯黄期阶段表现出极显著一元二次多项式关系(P<0.0001)。在日尺度上,NEE日总量与日蒸散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多项式负相关关系(R2=0.58,P<0.0001);GEP日总量与日蒸散量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R2=0.42,P<0.0001)。在月尺度上,NEE月总量与月蒸散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R2=0.60,P<0.0001),两者还表现为极显著一元二次多项式负相关关系(R2=0.63,P<0.0001)。GEP月总量与月蒸散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51,P<0.0001),且表现出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R2=0.64,P<0.0001)。  相似文献   

4.
选取 WMO 推荐的 15 个极端气温指数,对 1959—2016 年新疆巴州地区 7 个气象站点观测的日最高、最低气温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等多种统计方法对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 58 a来新疆巴州地区冷暖指数变化呈非对称性,暖指数呈不同程度的显著上升,冷指数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 TN90P 年际变化率最大,为 4.67 d·(10 a)-1。夜指数(TN10PTN90P)和昼指数(TX10PTX90P)变化率前者大于后者。冷指数在 20 世纪 80 和 90 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暖指数和GSLWSDI突变时间一致为 90 年代中后期,冷指数对气候变化较敏感。发生频率:极端高温增加,极端低温降低;强度:增强;持续时间:作物生长期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巴音布鲁克增加显著,幅度最大〔4.4 d·(10 a)-1〕。TNxTXxGSL主周期均为 28 a。高载荷指数:TEM-A(0.335),TN10P(-0.313)和TN90P(0.312),是影响该地区整体气温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省际教育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磊  焦华富  叶雷  汤鹏 《地理科学》2018,38(1):58-66
构建教育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变异系数、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1987~2014年中国省际教育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教育城镇化水平稳步上升,整体呈现“快--快”的时序变化特征。教育城镇化变化弹性系数波动显著,教育城镇化提升速度整体高于人口城镇化。教育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省际教育城镇化差异度逐渐减小,省际均衡性明显提升。人口城镇化水平、城乡发展差距、城乡教育制度二元化3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时空变迁及其叠加作用的变迁共同推动了中国教育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表层土壤磁学性质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广州市范围内的350个表层土壤样品χlfχARM/SIRM、HIRM等14个磁学参数的测试结果,在对各磁学参数分别进行统计特征分析和正态性检验的基础上,对满足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磁学参数进行趋势分析。利用确定性插值法(包括反距离权重法和径向基函数法)和地统计法(包括普通克里金法和泛克里金法)对14个磁学参数进行空间插值并根据交叉验证法(比较不同插值方法的交叉验证参数)的结果,比较地统计法和确定性插值法的预测误差,从而确定14个磁学参数的最优插值方法。结果表明:1)地统计法中,χARMχlfχhfS100S300S-100、SIRM和HIRM的普通克里金法插值效果最好;SIRM/χ的泛克里金法插值效果最好;χARM/SIRM和S-300的普通克里金法(OK)和泛克里金法(UK)的插值效果接近。OK法作为最常用的地统计空间插值方法,在表土磁学参数上也相较于UK适用范围更广。2)确定性插值法中,χARMχlfχhfχfd(%)χARM/χχARM/SIRM、HIRM的径向基函数法插值效果最优;S100S-100S-300和SIRM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效果最优;反距离权重法和径向基函数法均可作为χfd、SIRM/χS300的插值方法。3)综合比较地统计法和确定性插值法,发现χARMχlfχhfχfdχfd(%)χARM/χχARM/SIRM、S300、HIRM的空间插值应采用径向基函数法;S100S-100S-300的空间插值应选择反距离权重法;而SIRM/χ和SIRM空间插值建议分别采用泛克里金法和普通克里金法。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山前沙丘区沙丘地貌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丘形态特征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山前沙丘区风沙地貌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和描述,并探究主要沙丘的形态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沙丘的形态-动力学分类原则,研究区沙丘共划分为12类;从发育规模来看,简单型沙丘占比大,复合型、复杂型沙丘占比小;从形态特征来看,以横向沙丘为主。(2)基于沙丘类型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区可划分为5个亚区,风况和河流是导致沙丘类型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3)研究区各类型沙丘发育规模小,这与沙丘发育时间短、沙源供应少密切相关。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参数宽度(w)与高度(h)之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可表达为w=9.47h+14.89。沙丘高度(h)与间距(λ)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n均小于1。本研究丰富了柴达木盆地风沙地貌的研究内容,为后续的沙丘发育演化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对格库铁路防沙治沙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样带是研究植物群落沿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重要方法。用样带法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在垂直河道方向随地下水埋深梯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样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埋深极显著负线性相关(P〈0.01),Margalaf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随地下水埋深增大而减小,地下水埋深是影响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2)单一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上生物量和乔灌草地上总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均极显著负相关(P〈0.01),地下水埋深从3 m增大到7 m时,地上总生物量由912.2 g·m-2减少到不足30 g·m-2,地下水埋深是制约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和分布的主要因素。(3)群落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显著正线性相关(P〈0.05),即随多样性增加,地上生物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不透水表面和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辅以分段线性回归、趋势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18年京津冀不透水表面覆盖率(ISP)的时空演变及其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京津冀ISP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增速为0.024%/a(P<0.01)。分阶段来看,2000—2010年和2011—2018年ISP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分别为0.019%/a(P<0.01)和0.037%/a(P<0.01),后一阶段的增速快于前一阶段;② 空间上,ISP快速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城市和近郊,缓慢增加和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主城区和农村;③ 从不同ISP区域ΔEVI的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城区、近郊和远郊的ΔEVI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的地市分别有6个、6个和3个。主城区的ΔEVI呈显著增加趋势的地市有3个(P<0.05)。从EVI的空间变化趋势来看,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北京、天津等市的主城区,显著减少的区域主要位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市的近郊和远郊;④ 从EVI随ISP的空间变化趋势看,所有地市EVI随ISP的增加均呈显著减小的趋势(P<0.01)。减小趋势最大和最小的地市分别为秦皇岛和张家口,其下降速率为-0.0081/a和-0.0043/a。从时间变化来看,京津冀的EVI与ISP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4912。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的植被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陕北风沙过渡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倪向南  郭伟  乔凯 《中国沙漠》2018,38(4):889-898
基于光能利用率原理,采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Approach)模型,实现了2000—2014年陕北风沙过渡带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对该地区NPP时空变化以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4年陕北风沙过渡带NPP为6.71×1012gC·a-1,单位面积值为202.57gC·m-2·a-1,受地貌和气候特征影响,植被空间异质性强,黄土区植被明显优于风沙区;(2)近十几年来该区域植被得到明显改善,NPP总体增速为10.98gC·m-2·a-1R=0.85,P<0.01),植被增速存在空间差异,东南部的黄土区植被增长较快,西北风沙区植被增长较慢;(3)2000—2014年,降水、气温和辐射与NP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P<0.05)、-0.25、0.35,三者对植被增长的贡献量分别为3.95、0.71、2.75gC·m-2·a-1。这说明降水是气候因素中影响陕北风沙过渡带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4)近15年的植被恢复过程中,气候和人类活动都是重要的驱动因素,气候因子对植被增长的贡献更大,相对作用达到67.49%。区域内部,不同地区植被的主要驱动源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植被受气候因子主导,西部地区植被受人类活动主导。  相似文献   

11.
韩宗伟  焦胜 《地理学报》2022,77(8):2019-2033
均衡的公共卫生服务是保障人民有效享受健康公平权的重要途径,医疗机构布局、人口分布以及建设用地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密切相关。本文运用空间统计分析、可能—满意度模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建设用地—人口分布”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1980—2019年湘鄂豫三省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时空演变规律,以及均等性和建设用地、人口分布耦合协调关系的变迁特征。结果表明:①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总体在中等水平(0.7~0.8)左右波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湘鄂豫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的平均增速分别为-7.68%、-0.96%、 -2.11%;② 湘鄂豫公共卫生服务空间上存在显著聚集特征,“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极化效应明显,且8个方位内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差异明显,说明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③ 公共卫生服务与建设用地、人口分布的相互作用程度和同步发展程度较弱,三者协调发展程度处于失调向协调的转型期。在中国新发展阶段,为顺应复杂的“人—地”关系变迁规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的时空发展格局以及其方位差异特征可为优质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给和公平性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2010—2018年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成渝城市群整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城际绝对差距在扩大、城际均等化水平未显著提升。(2)公共服务子系统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环境保护、交通物流的均等化水平都显著改善,但社会保障的不均等化程度加剧。(3)空间上呈现“双核突出、中部塌陷”的结构,与城市位序规模法反映的城市等级体系不匹配。(4)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和人口因素对成渝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财政支出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绩效考核等约束下对均等化的影响程度不及以上因素。  相似文献   

13.
根据88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地理位置、主营业务等资料,利用相关分析、生态分布格局理论等方法,分析了龙头企业在宏观、微观地域及分行业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①龙头企业以东部地区聚集为主,西部地区比重有一定提高,东部地区比重有波动;农业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聚集企业多,一省农产品丰富度与其龙头企业数相关性亦很显著;②龙头企业在各省内分布聚集程度不一,总体都以聚集为主,尤其以省会城市或中心城市聚集居多。但河北、浙江省内呈均匀分布;③在县级区域,存在一些龙头企业聚集县、专业化县,东部地区聚集县多,中部地区专业化程度高,西部地区特色产业聚集;④划定的17类龙头企业行业,聚集程度大体可分为四类,但总体上对原料依赖行业聚集程度高,对市场依赖行业聚集程度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县域网络购物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周莺  虞洋  祝巧玲  车姝韵 《地理研究》2019,38(12):2997-3009
基于阿里巴巴县域网络购物数据,分析中国1915个县域的网购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县域网购格局整体上以江浙为核心、从东部沿海向内陆扩散,但存在由东部沿海向华北地区延伸的高值条带及内陆散落状的高值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在西南、东北地区。② 县域网购水平的核心影响因素是网商水平、城镇化水平、居民收入,二级影响因素是教育水平、信息化水平、物流发达程度,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③ 不同地区县域网购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除城镇化和受教育水平是所有县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外,中部地区县域还受收入水平、信息化的影响,西部地区县域还受物流发达程度、经济水平、零售水平的影响,东部地区县域还受网商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functional groups of macro benthos responded to coastal wetl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ingle-species approach,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functional groups of macro benthos more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states of the wetland, i.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is study, the macro benthos samples, soil samples, and pla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each same sample site in April, July, and October of 2017 and January of 2018. After classification of the macro benthos functional groups according to some trait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unctional groups were examined by a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macro benthos were classified into 11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based on their traits of forms of locomotion, feeding habits, and food gathering methods. The semi-mobile suspensivores (FDX), semi-mobile surface detritivores (SDX), and Jawed mobile carnivores (CMJ) were the main groups observed in a y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article size, moisture content, and plant height were important common factors influencing most group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of FDX was particle size (P=0.020). Moisture content (P=0.004), plant cover degree (P=0.008), and particle size (P=0.032) comprised the main restrictions of SDX in summer. Soil salinity (P=0.040) and plant height (P=0.011) we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MJ in autumn and winter. This study shows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 benthos functional groups to promote coastal wetland restoration and future biogeomorpholog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伍先福  黄骁  钟鹏 《地理科学》2021,41(11):1969-1979
利用2013—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新基建”发展水平及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中国“新基建”及其三大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均偏低,其中以“创新基建”发展水平最低;总体看,各省(市、区)的“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未达到良性耦合状态,且其失调风险趋于扩大;历年各省(市、区)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锁定效应,并在数量分布上呈耦合水平两头区域少而中间区域多的“橄榄”形结构,且多数区域的“新基建”领先于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子系统来看,“信息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发展的锁定效应最强,“融合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发展突破了“橄榄”形结构,“创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相对最低,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强省的3类耦合协调发展均具辐射引领效应。实证检验发现,除自身因素驱动效应外,经济集聚、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等能不同程度促进“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教育POI设施数据,利用ArcGIS比较统计地图(Cartogram)、核密度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方法对其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资源数量约占65%,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高值区域与城市群所在区域较为吻合,低值区域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西,东西部基础教育资源绝对数量差异明显。学前教育服务人均数量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也存在部分低值塌陷区,相较于中小学,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突出。小学和中学教育公共服务人均数量的高高集聚(H-H)和低低集聚(L-L)区域在东中西地区均有分布,综合而言,地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人均数量均等化优于绝对数量的均等化状况。常住人口、第三产业比例、建成区面积是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格局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中等职业教育地理集中度、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2000年以来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水平时空分异、空间集聚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呈倒“U”型变化趋势,地理集中度逐渐提高,省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以“缩减型”为主;2)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及增长呈正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总体呈“西进南移”空间格局,西部是中等职业教育增长热点区,区域均衡性明显提升;3)中等职业教育空间集聚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适龄教育人口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条件,经济因素影响相对较弱,不同影响因子交互作用显著,初中毕业生数是主导交互因子,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化率逐渐成为次主导交互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