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藏当雄县拉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喷流沉积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拉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纳木错-嘉黎断裂带南侧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来姑组中,矿体分布受日音拿背斜控制。矿区内矿化类型以层纹状、层状矿化为主,晚期有脉状矿化叠加。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矿石和容矿围岩的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研究显示,矿床容矿围岩稀土元素具有弱Ce负异常(0.89~0.95)和Eu中等亏损(0.56~0.64)的特点。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值变化范围为-2.92‰~-0.42‰,平均值为-1.68‰,为深源硫来源。矿石中石英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矿床成矿热液流体早期以深循环的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为主,中、晚期则有为长时间大气降水的参与,成矿流体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拉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属于喷流沉积-叠加改造型矿床,具有喷流沉积型矿床的特征,燕山期则表现为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2.
以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金(银)矿床为例,系统总结了区内金(银)矿床的成矿条件及地质特征,对矿床的相关岩体、围岩及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床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亚群杨树沟岩组第6岩段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和盖县亚群汤家沟岩组碎屑岩建造中;主要容矿岩石为硅化大理岩、变粒岩、片岩;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自然金的粒度以显微不可见金为主;均一温度(100~200 ℃)、成矿流体盐度(w(NaCl)(1.91 % ~9.73%)均较低;矿石石英中成矿流体δD值为-48.0‰~-93.0‰,δ18OH2O计算值为-8.63‰~+1.3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热水和原生地层水;矿石硫同位素δ34S值平均为+8.61‰,赋矿围岩、岩体δ34S为+0.50‰~+7.6‰,表明矿石中硫主要来自古元古代地层和印支晚期岩体;金(银)矿石中206Pb/204Pb为17.664~19.186 7,207Pb/204Pb为15.044~15.883,208Pb/204Pb为37.693~38.784,铅源具有壳幔混合源特点。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型。  相似文献   

3.
榛子沟铅锌矿矿床是青城子矿田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高家峪组和大石桥组之中,呈层状、似层状和脉状产出,受地层、岩浆和构造联合控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海底喷流、变质变形和热液叠加三期成矿作用,其中热液叠加成矿作用对脉状矿体的形成与层状矿体的局部热液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可划分为Ⅰ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石英和Ⅱ黄铁矿-方铅矿-石英-方解石两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I阶段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和少量的富气相、CO2三相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的CO2-H2O-NaCl体系热液,含H2O、CO2、CH4和N2,流体包裹体的δDH2O-SMOW为-96.5‰和-95.4‰、δ18OH2O-SMOW为-0.62‰和0.04‰、δ13C为-4.8‰和-4.4‰,具有大气降水与岩浆水混合流体的特点;Ⅱ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流体包裹体δDH2O-SMOW为-88.4‰~-80.0‰、δ18OH2O-SMOW为-7.93‰~-5.57‰,具有大气降水的特点,δ13C为-12.6‰~-7.9‰,具有岩浆水特点。综合分析表明,热液叠加成矿期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热液,且成矿后期大气降水的混入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4.
塔北铅锌矿床是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新近勘查成功的一个重要热液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酸性凝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0.5‰~7.3‰,估算获得成矿流体的总硫同位素值δ34S∑S约2.7‰,具岩浆硫的特征。晚期石膏的δ34S值为4.7‰~5.3‰,表明石膏可能是火山热液中的SO2发生歧化反应或火山喷发带出的H2S挥发分在近地表的氧化环境中反应生成的。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十分稳定,并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火山岩。碳、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塔北铅锌矿床可能属于矿化较深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地质调查和取样测试,对二里河铅锌矿床进行标型矿物微量元素、围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二里河铅锌矿床具有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矿床一般地质特征,多期(华力西期+印支期)构造运动和幅度较大的裂陷发育史为大量矿质的喷流和聚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条件。标型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闪锌矿明显富集Cd((6 493.74~7 225.68)×10-6),贫Sb、As,黄铁矿w(S)与w(Se)比值为23 443.48~250 284.36,w(Co)与w(Ni)比值为3.47~104.10,指示矿床具热水沉积特征,而黄铁矿w(Fe)/(w(S)+w(As))为0.87~1.52,表明该矿为浅部成因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围岩和闪锌矿稀土元素显著亏损Eu、Ce,指示二里河铅锌矿床可能具有喷流沉积型矿床远源矿化特征;log(δCe)为-0.04~0.04,表明二里河铅锌矿床围岩在还原环境下成岩;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闪锌矿成分指示的温度范围(215℃~333℃)特征表明该矿床为中温矿床。综上所述,二里河铅锌矿床可能为相对远离喷流口的喷流沉积型浅层中温层状矿床。  相似文献   

6.
陈大经  杨佑 《矿产与地质》1995,9(3):160-167
论述了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区的陆相火山喷流积型铅锌(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指出矿区的灰岩同生然砾岩等同生断裂构造,普遍产出的硅质岩、“矽卡岩”及铁质岩等构成喷流沉积岩。矿体呈层状与围岩整合产生,矿化与蚀变均具有特征的分带等,是矿床属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的重要标志,并建立了该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即洪岩头式矿床。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都兰县果洛龙洼金矿成矿流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洛龙洼金矿是青海东昆仑地区最典型、最具规模的金矿床之一。在前人资料基础上,将果洛龙洼金矿热液成矿期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贫矿化石英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要成矿阶段)、石英-贫硫化物阶段(次要成矿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随后对主要和次要成矿阶段石英脉开展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气液两相、富CO2三相、纯CO2两相共3类;成矿流体总体以CO2-NaCl-H2O体系为主,均一温度为130.0~357.3 ℃,盐度(w(NaCl))为1.83%~20.11%。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δ18OV-SMOW值为14.8‰~17.2‰,据此计算流体的δ18OH2O值为5.5‰~8.5‰,流体的δDV-SMOW值为-61‰~-96‰;而石英-贫硫化物阶段石英δ18OV-SMOW值为15.7‰~16.9‰,据此计算流体的δ18OH2O值为4.1‰~5.3‰,流体的δDV-SMOW值为-84‰~-101‰。由此认为: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可能为高温低盐度富CO2变质热液和低温中高盐度岩浆热液两个端元组成的混合流体;次要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混合后更均匀的中低温中低盐度热液,但后期明显有大气降水混入。总之,成矿流体的来源、性质及其演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果洛龙洼金矿为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宝铅锌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西段,铅锌矿体受地层及岩性控制,多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蓟县纪狼牙山组中下部条带状绿帘石(透辉石)矽卡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绿帘石-透辉石矽卡岩型铅锌(铜)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绿帘石、方解石、绿泥石、石榴子石等。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闪锌矿中Fe质量分数为2.206%~2.679%,贫Ga、Ge、Cd,Zn/Cd为143~150,方铅矿中Ag质量分数较低(0.163%~0.210%),具有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金属硫化物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富气相两相包裹体和富液相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68.2和273.1 ℃,含有CO2、CH4、N2、H2等成分,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岩浆流体,具中温、高盐度、低密度的特征,成矿过程中发生了不混溶作用。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为0.49‰~2.41‰,主要来源于岩浆;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为18.254~18.336,207Pb/204Pb为15.556~15.664,208Pb/204Pb为38.060~38.367,主要来源于区内深源岩浆活动,有少量地壳铅的混染。综合分析认为维宝铅锌矿床为与印支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成因,选取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进行矿物学分析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为该矿床成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火山沉积热液期和中温热液硫化物期,并进一步细分为热水沉积-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碳酸盐阶段、铜铅锌-硫化物阶段和闪锌矿-碳酸盐阶段等五阶段。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标型特征表明其分别具有火山喷流沉积、火山热液改造和岩浆热液等不同成因。该矿床经历了早期火山喷流沉积,形成火山沉积(热液)矿化;中期受较大范围的火山热液充填交代;后期中酸性岩浆侵入引起的中温岩浆热液矿化,沿着断裂构造上侵,在前期矿化体中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10.
火烧云矿床是我国新发现具有超大型规模的非硫化物铅锌矿床,成因倍受关注.矿床主要由菱锌矿和白铅矿组成,形成块状及少量纹层状和角砾状矿石,构成了层状矿体.赋矿围岩为中侏罗统含沉积石膏的台地相碳酸盐岩,为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典型赋矿围岩,而非喷流沉积型矿床的赋矿围岩.矿石中普遍出现被白铅矿交代的方铅矿残留,表明原生矿化为硫化物.方铅矿δ34SV-CDT值为-34‰^-18‰,显示还原硫的来源与细菌还原作用作用有关,这在MVT矿床中较为常见,而在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中少见.同时,矿床也不具有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化和蚀变特征,故矿床的原生硫化物矿化应为MVT型.通过菱锌矿和白铅矿的O同位素组成,计算出形成这两种矿物的流体具有低温、低δ18O值的大气降水的特征,结合白铅矿交代方铅矿的这一现象,表明目前观察到的由菱锌矿和白铅矿构成铅锌矿体系是在表生作用下直接交代原生硫化物矿体形成.  相似文献   

11.
左家庄金矿位于西秦岭凤太盆地西北部,金矿体赋存在印支早期何家庄岩体的东西向剪切破碎带内。矿石类型以石英硫化物脉型为主,与西秦岭地区沉积岩控矿为主的特征有显著的差别。流体包裹体测温及成分分析表明,左家庄金矿成矿流体具有含CO2、中低温(122~305 ℃)、低盐度(1.2%~11.8% NaCleq)、浅成(约2.4 km)热液的特征。H-O同位素组成(δDH2O集中在-88.8‰~-81.1‰;δ18OH2O在-0.4‰~+7.6‰)显示成矿初始流体以变质水为主,随着流体向上运移不排除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加入。Pb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浅部上地壳及造山带内;S同位素组成集中(11.4‰~13.4‰),与凤太盆地内泥盆系沉积岩控金矿相似,且与全球范围内泥盆系控矿造山型金矿组成吻合,反映出泥盆系地层为成矿提供了硫源;热液期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左家庄金矿成矿流体富集Au、As、Cu、Sb、Ag、Pb、Bi等元素,该元素组合与前人分析凤太盆地内泥盆系地层(尤其是中、上泥盆统界面)富集元素特征一致。上述分析一致表明泥盆系地层是左家庄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理想场所。多元同位素对比分析表明,左家庄金矿与凤太盆地内其他金矿在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上具有统一性,但是在矿化形式上有显著区别,其差异可能与二者赋矿围岩性质不同有关。成矿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过程中,当遇到上泥盆统渗透性较高的千枚岩时发生水岩反应,形成以微细浸染状矿化为主的金矿;当碰到岩体内脆性剪切破碎带时,由于压力释放,流体沸腾,导致矿质迅速沉淀在张性破碎带内,形成石英硫化物脉型左家庄金矿。通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成矿特征对比分析,认为左家庄金矿可划归为浅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莱州寺庄金矿床位于焦家成矿带南段,是焦家金矿田的一部分,也是焦家成矿带上重要的热液脉型金矿床。区内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3个控矿带,位于焦家断裂带下盘。矿石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黄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该矿床发育了绢英岩化、硅化、钾化、碳酸盐化等蚀变类型,且硅化和绢英岩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氢、氧同位素分析方面对山东省寺庄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金矿石中主要发育含CO2相、气液两相和CO2相三类包裹体。在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CO2-H2O-NaCl体系的不混溶作用。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w(NaCl)为(0.53%~10.24%))、低密度(0.50~1.03 g/cm3)的特点。成矿温度为260~340℃,压力为82~116 MPa,成矿深度为中成(7.40~8.94 km)。氢、氧同位素分析成矿流体δDV-SNOW为-76.6‰~-69.0‰,δ18O为2.94‰~7.24‰,说明成矿流体以幔源流体为主,并有少量的岩浆水和大气降水参与。结合该矿床地质特征与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寺庄金矿的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中温中成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可可塔勒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产于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内铅锌矿(可可塔勒)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构造以条纹条带状、块状、斑杂状为主,矿物成分相对简单,矿体直接容矿围岩为火山-沉积岩.矿床属火山-沉积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为介于典型的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VHMS)和典型沉积岩容矿的硫化物矿床(SEDEX型)之间的过渡类型(一种新类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其矿化特征与伊比利亚型矿床相类似.  相似文献   

14.
山东新城金矿是胶东焦家-新城成矿带上重要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焦家断裂带下盘靠近主裂面的黄铁绢英岩和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内,严格受焦家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银金矿和辉银矿等。区内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绢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钾化和碳酸盐化等,且矿化主要与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关系密切。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新城金矿床深部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及氢、氧同位素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深部矿石中纯CO2包裹体数量有明显增加现象,同时发育含CO2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w(NaCl))(2.06%~10.24%)、低密度(0.54~0.97 g/cm3)的特点;主成矿温度为260~300 ℃,成矿压力为65~113 MPa,成矿深度为6.51~8.82 km。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CO2-NaCl-H2O体系的不混溶作用。氢、氧同位素分析认为,成矿流体δDSMOW为-75.1‰~-61.4‰,δ18O为4.80‰~6.40‰,并将新城金矿床与典型“焦家式”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进行对比,认为新城金矿成矿流体主要以幔源流体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新城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花垣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过渡部位, 是湘西-鄂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狮子山铅锌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湘西-鄂西成矿带矿地质勘查的重大进展之一, 该矿床位于矿集区中部, 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展布, 与地层产状一致, 直接容矿围岩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藻灰岩, 矿体与围岩界线截然, 伴有方解石化等热液蚀变, 矿石矿物成分相对简单, 主要为闪锌矿, 少量方铅矿和黄铁矿.采用全溶方法和流体包裹体淋滤法对该矿床主成矿期的闪锌矿及其残渣进行Rb-Sr等时线法定年, 获得矿物相+残渣相的年龄为410±12 Ma(MSWD=2.20), 地质时代为早泥盆世, 明显晚于赋矿地层的时代.据此认为矿床的形成可能与加里东运动后构造伸展引起的盆地流体运移有关.该年龄对于整个花垣矿集区的铅锌成矿时代具有同样约束意义.闪锌矿+残渣的Sr初始值(87Sr/86Sr)i为0.709 16, 高于赋矿围岩, 与上覆寒武系白云岩地层的87Sr/86Sr值相近, 表明矿床形成时有来自上覆地层物质的加入.结果表明, 采用闪锌矿Rb-Sr等时线定年方法通过单矿物及其残渣相互约束, 可以有效确定成矿时代.   相似文献   

16.
新疆薄克土巴依铁锰矿床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本研究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氢和氧同位素以及年代学数据,探讨该矿床的成矿流 体性质及来源、成矿时代和成矿作用。结果表明,矿体呈层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石具有块状、条带状、条纹状、细脉状和浸染状构造,矿化具有喷流沉积特征。成矿流体属中温(集中在200~320 ℃) 、低盐度(1.05%~4.49%)、中低密度的Na2O-H2O体系。重晶石的δD值为-129‰~-116‰,δ18O值变化于10.4‰~11.6‰,δ18OH2O值为5.7‰~10.3‰,表明成矿流体来自深循环的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矿体围岩变质安山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98.8±1.3) Ma,限定成矿时代在399 Ma左右,即为早泥盆世成矿。  相似文献   

17.
甘肃成县庙沟—大沙湾铅锌矿区位于西秦岭多金属成矿带西段的西成铅锌矿田内,矿区的铅锌矿化受安家岔组条带状大理岩化灰岩和条带状大理岩的控制,喷流沉积(成岩)作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为喷流沉积的SEDEX型矿床,同生沉积特征明显,具热水沉积特征,发育有硫化物岩、重晶石岩、硅质岩等。预测靶区为马蹄沟一带近EW向岩相突变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