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选用湖北潜江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气温观测资料,对气温资料做了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用一元回归法分析了潜江地区近50年四季长度变化规律。分别以公历、侯平均气温、农历节气三种方法划分潜江四季,并比较各划分方法得出的结论差别。结果表明:对于潜江地区这三种划分季节方法中以侯平均气温划分法最为适用,潜江地区四季季节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四季中以夏季最长,约4个多月;冬季次之,接近4个月;春季、秋季最短,各约两个月。  相似文献   

2.
1引言漠河县位于122°31′E,52°58′N,是中国的最北部,冬季漫长,春、夏、秋极短,是我国最冷的区域在季节划分上与四季分明的其它地区不同。本文以自然天气季节和候平均气温变化来划分漠河的四季,为指导农业生产、森林防火、冬季林业生产和取暧提供一个季节时间表,也让人们对漠河的气候有一定的认识。2四季的划分我国气候学家提出用5d的平均温度(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即:当候温≥10℃、<22℃时为春季;候温≥22℃为夏季;候温<22℃,≥10℃之间为秋季;候温<10℃,则为冬季3漠河独…  相似文献   

3.
一年四季划分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有农历的、阳历的、天文的,等等,各有各的特点和长处。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四季划分法不一定都能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例如我们常以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下年2月为冬季的天文划分方法,对地处副热带的深圳等地来说,就不那么恰当了。为了使季节划分更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农业生产等实际,我们试用能较好地表达当地气候特征和人类各种活动的当地候平均气温来划分。划分标准:候平均气温稳定>10℃时为冬季结束,春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22℃时为春季结束,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4.
近60a来南京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航 《气象科学》2011,31(6):742-746
利用1951年1月-2010年12月南京市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依据张宝堃应用候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某一临界值划分四季的标准,建立了近60 a南京的季节平均气温的时间序列,分析了近60a南京春、夏、秋、冬四季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的变化特征,给出了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候平均与入季时间、季节持续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60a,南京入冬时间推迟,入夏时间提前.冬季变短,缩短的平均速率为2.9 d/10a;夏季变长,增加的平均速率为4.1d/10a;秋季变短,缩短的平均速率为1.5d/10a;春季略有些变长.南京冬、春季平均气温升高,且冬季气温升高更为显著,而夏、秋季平均气温下降,秋季气温下降略明显于夏季.冬季最低气温有升高的趋势,夏季最高气温与年较差有下降的趋势.春季入季时间与春季的平均气温成正相关,而秋季的入季时间与秋季平均气温成负相关;夏季的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与夏季的长度成负相关,冬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和冬季的长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阳江市气象站1953—2014年地面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确定阳江季节划分指标,并对气候特征进行简单分析,结果表明:以5 d滑动平均气温16和25℃作为划分阳江四季的指标,发现阳江市春季有81 d;夏季长达161 d,候平均最高气温28.3℃;秋季有72 d;冬季有51 d,候平均最低气温14.7℃。阳江4—9月是多雨季节,对应春季后期和夏季;阳江季风活动明显,9月至次年3月为偏北风控制,4—8月受偏南风影响为主。随着气候变暖,阳江夏季越来越长,冬季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6.
主要利用1961—2017年近57a的平均气温的观测资料,通过常规的线性趋势法对气温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地区近57a平均气温呈显著增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594℃/10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52℃/10a、0.401℃/10a、0.659℃/10a,、0.865℃/10a;从20世纪60—21世纪以来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增暖趋势,尤其是1997年以来增暖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用1961—2018年内蒙古109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气候倾向系数等方法,对内蒙古平均气温突变前后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8年内蒙古年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非常明显,时间序列在1990年前后发生突变,而且平均气温在突变前、后存在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2)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增温趋势,但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428℃/10a,高于全年平均水平,突变时间在1996年;夏季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312℃/10a,近58a夏季平均气温上升约1.8℃,与其他季节相比突变时间最晚,发生在1998年;秋季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最小,为0.297℃/10a,近58a秋季平均气温上升1.7℃,气温突变时间在1989年;冬季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最大,为0.463℃/10a,近58a冬季平均气温上升2.7℃。(3)从58a的增温空间分布上看,增温幅度差异明显:突变前的30a里,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在0.20℃/10a以上,其中,赤峰市大部地区的增温趋势不显著,其余地区的年平均气温都是显著或极显著的增温趋势;突变后的28a里,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0.10℃/10a和0.20~0.40℃/10a,其中,呼伦贝尔市的大部、赤峰市的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增温趋势不显著,其余地区都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关中西部渭滨区、太白县、陇县3个国家气象站1970—2019年气温数据,运用线性变化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关中西部不同地域24节气气温变化和突变特征。研究表明:近50 a关中西部24节气气温呈单峰型分布,大暑气温最高,小寒最低。春季型节气增温最快,秋季型节气降温最快,春季增温快于秋季降温。惊蛰和清明气温升幅最大,立冬降幅最大。气温日较差冬季型(川塬区)和秋季型节气(南北山区)最小,夏季型(川塬区和北部山区)和冬季型节气(南部山区)最大。春季型节气除立春外,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为显著增温趋势,其他季节型节气仅最低气温多呈显著增温趋势。24节气气温年代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距平为“负—正”变化特征。4个物候性节气中惊蛰、清明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小满、芒种呈显著上升趋势。惊蛰1973、2004—2019年显著增温,1999年为气温转暖突变年;清明2005—2019年显著增温,1999年为转暖突变年;小满1981—1982、2001—2019年显著增温,1976年为转暖突变年;芒种2005—2007、2009、2011—2019年显著增温,1995年为转暖突变年。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通山县近五十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来林 《湖北气象》2007,26(2):171-174
对通山县1957~2005年的气侯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通山县49年来年平均气温以0.055℃/10a的趋势变暖,其中冬季的变暖较为明显,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平均气温无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以6.039mm/10a的趋势增加,这种增加是由夏季、冬季降水量增加而增加的,春、秋季降水量以微弱的趋势减少。  相似文献   

10.
漫谈四季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域辽阔 ,温差较明显。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不同 ,地理地形较复杂 ,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沉积影响较大 ,所以对于四季的划分 ,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方法 ,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节气法 :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进行划分 ,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 ,这是以地球在经道上的位置作为标准的。农历法 :农历 1~ 3月为春季 ,4~ 6月为夏季 ,7~ 9月为秋季 ,1 0~ 1 2月为冬季。阳历法 :气象上通常是以阳历 3~ 5月为春季 ,6~ 8月为夏季 ,9~ 1 1月为秋季 ,1 2月~次年 2月为冬季。物候法 :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呼和浩特地区1959—2011年的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ann-Kendall法对年平均和四季平均气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很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升温突变点出现在1989年。冬季气温升温突变时间最早,夏季、秋季最晚,四季气温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不同季节呼和浩特地区气温变暖的趋势不同,冬季增温最明显,气温倾向变化率达到0.60℃/10a,大于年增温趋势,对年平均气温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 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季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咸宁市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6,他引:26  
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重建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连续、可靠的台站地面月平均气温序列。利用重建后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年及各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进行区域划分,分析了近50年青藏高原全年及各季节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年、春、夏、秋季与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区域分别可以划分为4个区、2个区、4个区、5个区和4个区。青藏高原近50年气温总体上升,但同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大部分区域的平均气温变化和高原总体升温相似,春季和冬季升温明显,特别是春季和冬季的Ⅰ区。夏、秋季升温趋势不明显,夏季Ⅰ区与秋季Ⅲ区还表现出较小的降温趋势,降温幅度分别为-0.26℃和-0.11℃。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东江中上游江流域8个气象站1965—2017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东江中上游流域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5—2017年东江中上游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17 ℃/(10 a)速率显著上升;秋季平均气温上升最显著,冬季、夏季次之,春季不显著;年高温日数以3 526 d/(10 a)的速率显著增多。年与季平均气温和年高温日数均存在突变,各气象站年与季平均气温均大致呈自南向北依次递减分布。上游的高温日数略多于中游。各气象站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均显著,春、夏季均以连平为中心上升幅度最大,秋季为上升趋势最明显的季节,冬季以连平为中心上升趋势最显著。各气象站年高温日数增多趋势均显著,增幅最大为连平,最小为龙川。年平均气温存在4、8—9、13—14、18—19 a的周期变化,高温日数存在2、6、10—11、25—26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乌鲁木齐市国家基准气象站463站的逐日平均、逐日最低和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市1976-2017年气温变化趋势和对四季的影响。结果表明:乌市气温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增温速率为0.50℃/10a,1997年出现了最暖年,1976年以来最暖的10 a均出现在20世纪末至今;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最为明显,倾向率为0.77℃/10a,上升速率约是年平均最高气温的2.5倍;气温上升导致春季和夏季的开始日期提前明显、秋季和冬季开始日期有推后的趋势,使得夏季明显延长,延长率为5.9d/10a,近42a来共增加25d,其他季节则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其中冬季缩短最为明显,缩短率为-3.6d/10a,近42a来共缩短了15d;各季节开始日期不仅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很好,且开春期、入夏期分别与3月和6月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入秋期与入冬期分别与9月和11月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夏季和冬季的长度也与年平均气温显著相关,当年平均气温每上升1℃时,夏季将延长6d,而冬季则会缩短7 d。  相似文献   

16.
近36年德令哈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德令哈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6年的气温数据资料,运用统计法、气候倾向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德令哈市近36a来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以0.478℃/10a的倾向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呈现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的气候特征;平均气温的月变化呈现单峰式特点,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各月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4月份平均气温以0.775℃/10a的倾向率上升最快,12月份平均气温以0.197℃/10a的倾向率上升最慢;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以0.534℃/10a和0.495℃/10a的倾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突变,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在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三者气温增温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逊克县1961~2005年共45 a的气候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出了逊克近45 a的温度要素的变化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的结果:逊克县自1961~2005年,45 a平均气温以0.387℃/10 a的趋势变暖,年平均最高温度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也呈增暖的趋势。一年四季中,夏季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趋势幅度略低于其他季节,春季、秋季和冬季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的变暖最为突出,平均温度以0.608℃/10 a的变化率升高。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的四季与季节划分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详细叙述了哈尔滨四季的物候特征、农事活动、人们衣着变化等特点,并据此划分了哈尔滨的四季。提出用30年月平均气温T^-30划分四季的指标:5.0℃≤T^-30≤19.9℃为春秋季,T^-30≥20.0℃为夏季,T^-30<5.0℃为冬季。  相似文献   

19.
根据佛冈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资料,按照国家季节划分标准对4季长度进行划分。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佛冈县1957—2014年气温变化和4季长度的趋势演变、突变转折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气温变化对4季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8年佛冈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达0.012℃/年。佛冈县4季长度表现为夏季最长,冬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长度接近,夏季日数占全年日数的51.5%。气温变化对4季长度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夏季最为显著。突变检验表明,气温上升与夏季长度延长的突变时间都在1993年左右。年平均气温与夏季长度的相关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根据佛冈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资料,按照国家季节划分标准对4季长度进行划分。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佛冈县1957—2014年气温变化和4季长度的趋势演变、突变转折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气温变化对4季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8年佛冈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达0.012℃/年。佛冈县4季长度表现为夏季最长,冬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长度接近,夏季日数占全年日数的51.5%。气温变化对4季长度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夏季最为显著。突变检验表明,气温上升与夏季长度延长的突变时间都在1993年左右。年平均气温与夏季长度的相关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