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国土资源》2004,(4):39-39
●20世纪全世界共有260万人直接死于地震,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其中一次性死亡1万人以上的地震27次。全球每年大约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20次,中型地震1000余次。●20世纪全世界共有10万多人死于火山爆发,财产损失逾200亿美元,其中死亡1000人以上的火山大喷发有12次。全球每年约有60座火山爆发,大约4亿人口受到威胁。●20世纪全世界约有数百万人死于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以万亿美元计。这些灾害多为地震、火山爆发及水灾的次生灾害。●20世纪全世界由于水土流失,至少已使两亿公顷土地遭到破坏,变得贫瘠而不适宜耕作。而…  相似文献   

2.
<正>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8月9日7时27分52秒,在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两起震级较高的地震,其形成原因是什么?是否有联系?8月上旬短时间内连续的两次地震,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人们在关注救援最新进展的同时不禁在问:为什么四川周边经常有地震?与2008年的汶川地震有没有关  相似文献   

3.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全球每年7级以上的地震要发生17~18次.最近一段时间大家感觉地震多,是因为这几次地震都发生在人口居住区,媒体关注度高、报道多. 北京及其周围地区近期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再发生类似唐山那样8级左右的强震,可能在240年以后到300年以前的期间.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2014,(4):22-23
正近日,"三峡库首第一县"湖北省秭归县接连发生4.3级和4.7级两次地震。两次地震震中距离三峡大坝仅23公里,因此备受关注。3月31日下午,湖北省和宜昌市地震局召开媒体见面会,对社会普遍关心的地震是否与三峡蓄水有关,是否影响大坝安全,是否还有较大地震等等问题,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水库诱发地震研究室主任王秋良等专家进行了现场解答。按照目前2次地震的调查情况,3月27日发生的4.3级地震,震中区有5度的震害,3月30日发生的4.7级地震,震中区达到6度震害。问题一:两次地震产生的危害有多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洪涝、干旱、地震、泥石流、滑坡、森林火灾等灾害事件频频发生.全世界每年因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灾害大多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有关.结合灾害事例,特别是地质灾害事例,从生态、气候、城市及地质环境等方面加以论述,阐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加快诱发了对环境的危害,希望引起人们,特别是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1918年2月13日14时07分在广东南澳东北侧海中发生的7.3级地震,是本世纪我国东南诸省(台湾除外)的最大地震,波及粤、闽、赣、浙、台、苏、沪、皖、鄂、湘、桂等省市自治区,震中烈度十度,造成相当大的破坏和伤亡。重新查阅上海保存的地震记录,发现在次日04时25分又发生一次7.0级地震和一系列小于6级的余震。两次大震的震级相近,所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地震序列总能量的99.4%。因此,这次地震属双震型。利用丰富的宏观资料绘制了该次地震的等震线图,求得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判定该次地震是由于泉州——汕头断裂带左旋走向滑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报?汶川地震后出现了对立的声音。其实,这种对立始终存在。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是存在于客观中的自然现象。有发生发展过程,自然也就有了规律。认识了规律地震就可以预测,对于人类  相似文献   

8.
事实上,人类必须面对地震无法完全预防、只能尽量减灾的现实.基于这个情况,地震预警被高度重视起来.—字之差,截然不同 什么是地震预警?这得从地震源头说起.地震发生后,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主要地震波同时由震源向外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但震动相对较小,通常不会造成破坏;横波紧随而来,是造成危害性破坏的元凶,但它的速度只有每秒3.5公里左右.地震预警系统利用震中附近监测仪器捕捉到的地震纵波后,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并预测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横波达到震中周边地区之前,通过电子通讯系统发布预测地震强度和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使相关机构和公众提早采取应急措施,减轻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9.
通过估算汶川、芦山和康定地震造成的鲜水河断裂带库仑应力变化,并与其长期构造应力加载速率进行比较,分析3次地震对鲜水河断裂带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汶川和芦山地震对康定地震的发生分别起到促进和推迟作用;3次地震造成的总应力扰动主要来自汶川和康定地震。在线性应力加载条件下,当断层面等效摩擦系数μ′=0时,3次地震的相继发生会使鲜水河断裂带八美至磨西(除康定地震破裂带外)的地震提前0~5a,其余地区推迟0~4a;当μ′=0.4时,3次地震会使道孚至猪腰子海子(康定地震破裂带除外)的地震提前0~6a,其余地区推迟0~2a。考察了不同流变学结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发现下地壳上地幔粘滞性系数越低,介质粘滞性响应造成的库仑应力变化越大,沿走向的变化越剧烈,其贡献基本与同震相当,对地震提前/延迟时间估计结果的影响最大可达3a。  相似文献   

10.
1961年3月8日宜都潘家湾、1964年9月5日郧西安家、1969年1月2日保康马良坪发生的三次中强震,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震级始终未能统二确定;历年来汇编的地震目录和报告也很不一致。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些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有必要重新确定这三次地震的震级。  相似文献   

11.
灾难发生:次生地质灾害损失更大 地震过后的芦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余震不断,阴雨来袭,在影响救灾进程的同时,也会间接引起一些次生地质灾害,造成更大的危机——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利用高空间分辨率航拍数据对4·20芦山地震核心区受灾较为严重的太平镇、宝盛乡、龙门乡等三个乡镇的受灾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影像解译结果统计表明:此次地震对震中核心区房屋损坏较为严重,房屋受损所占比重相当高;由地震引起的地面滑坡、崩塌现象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震波的持续时间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变长,所以主震后发生的余震事件有时因地震叠加而难以识别甚至被完全淹没,造成地震编目中的地震事件遗漏。以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为例,通过对比不同震中距上不同仪器记录到的地震波,认为近震源区的强震记录对于识别叠加的强余震具有特别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从震源区强震记录数据中识别并检测出主震后被淹没的两次强余震事件,震级分别为M4.6、M3.6。  相似文献   

13.
1935年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克特在美国加州公布了从低到高,分为1~10级的地震震级表,随后全球发生的地震都按此表来衡量其级别.为了纪念里克特对地震科学所作的贡献,就将他提出的地震震级表称"里氏震级表". 地球上发生的地震,2级以下每天约8000次,2~2.9级每天约1000次;这些地震发生时人没有感觉,但地震仪器有反应并能记录下来.29级以下的地震,地球的各个角落时有发生.如远离地震带的我省,自1971年建立.  相似文献   

14.
GPS时间序列揭示地震前兆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地震的很大一部分能量在震前会以各种形式缓慢释放,从而形成各种前兆,不同的孕震阶段有不同的前兆表现。通过用离散小波变换等方法对国内和国外两次大震周围的GPS站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次地震前都出现了站点运动态势的改变。时间大约从地震前1~2年或稍长时间开始,地震后又恢复了常态。GPS揭示的这种出现在低频、长周期信息中的异常有可能是地震中、长期前兆。  相似文献   

15.
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对沿海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采用COMCOT海啸数值模拟模型,对可能发生在马尼拉海沟一次地震活动(Mw=9.0级)所引起的海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该海啸传播到海南岛和北部湾的过程及其特点,分析海啸波对这一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传播到北部湾地区的海啸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海啸发生后2 h 10 min左右到达海南岛东海岸,首轮波高达2.1 m;随着湾内水深逐渐变浅,受制于海底摩阻,及海南岛的阻隔与缓冲作用,海啸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地区的时间,被推迟到距地震发生8 h后,海啸波高减小到0.4 m,海啸波能量大为衰减。研究结果表明,马尼拉海沟地震引发海啸,对海南岛东南部沿海影响较大,有成灾的可能性;而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及北部湾地区的影响较弱,一般不会造成大的灾害。  相似文献   

16.
正黄南州是青海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同仁和尖扎两县列入省级防灾预案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就有14处,每年都发生2-3起突发性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威胁。特别是近年来区域强降水等极端气候事件将明显增多,地震活动频繁,强降雨和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加剧,黄南州地质灾害形势非常严峻。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始终把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作为  相似文献   

17.
引子:青海自1999年至2006年共发生包括地震、矿山塌陷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206起,造成150人死亡和约3.03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90%在农村,其中因民宅的选址和建设不当造成的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的防范问题尤为突出,农村大量削坡建房而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或者措施不当引起的地质灾害亦屡屡发生。针对这种情况,青海以此次培训作为“青海行动”的切入口,在培训期间采取专家授课、多媒体演示现场模拟、播放地灾防灾知识光盘等形式进行培训,农民群众一致称赞说:“这次培训好,我们懂得了,记得牢。”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至今让人们心有悲痛.面对自然力量,我们虽无力抗争,但对于其引发的次生灾害,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如果没有山体滑坡、如果没有泥石流,还会有那么多人遭受伤害么?这次北川县城的毁灭,就是由于地震造成两侧山体崩塌,一个城市在瞬间消失……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尼泊尔M_W8.1地震引起的中国大陆井水位同震响应变化特征,并利用同震水位阶变量反演中国大陆震时应力调整状态。结果显示,尼泊尔M_W8.1地震引起中国大陆井水位的同震响应主要表现为振荡型与阶变型变化。从震时应力调整状态来看,中国大陆受此次地震影响较为明显的区域主要是南北地震带,特别是甘青交界、云南地区及川渝黔交界等应力增强明显。从震例分析来看,在尼泊尔M_W8.1地震发生后的2a内,中国大陆有4次地震发生在甘青交界与云南地区,这表明水位同震效应阶变反演的震时应力增强区域,可能对未来地震危险区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海自1999年至2006年共发生包括地震、矿山塌陷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206起,造成50人死亡和约3.03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住房和经济损失90%在农村,其中因民宅的街和建设不当造成的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的防范问题尤突出,农村大量削坡建房而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或者措施不当引起的地质灾害亦屡屡发生。针对这种情况,青海以此次培训作为“青海行动”的切入口,在培训期间采取专家授课、多媒体演示现场模拟、播放地防灾知识光盘等形式进行培训,农民群众一致称赞说:“这次培训好,我们懂得了,记得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