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儒峰  刘本培 《地球科学》1996,21(3):261-266
结合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分析,首次系统测定了马平组碳,氧同位素值,并对其演化规律与层序地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马平组内δ^13C,δ^18O值变化范围分别是-2.56‰~+3.89‰和-8.16‰~-6.02‰(PDB)准层序为δ^13C值向上逐渐减小,海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内δ^13C值分别呈增加和减小的趋,层序界面处δ^13C,δ^18O值均表现为负异常,控制层序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表明,矿化灰岩和细晶灰岩的δ^13C为正值,其δ^18O值变化于-6.4‰~-21‰之间;而绝大多数矿石中碳酸盐矿物的δ^13C为负值,只有少数为正值,与其对应的δ^18O值为-12.3‰~-12.5‰。根据δ^13C-δ^18O图解分析,区分出了3种不同类型的碳同位素:(1)三叠纪海洋生物碳;(2)海相碳酸盐的碳与热卤水中碳的过渡类型;(3)深部热卤水中CO2的碳。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3.
李任伟 《岩石学报》1999,15(4):623-629
在大别山北麓、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三尖铺组和凤凰台组地层中含有大理岩砾石, 属山麓冲积扇环境沉积。它们的δ13 C数值范围为- 1.7‰~1.3‰, 大多数近于零值, 它们的δ18O数值从6.5‰~23.0‰。大别地块佛子岭群大理岩的δ13C数值为- 2.0‰~- 2.5‰, δ18O数值范围从6.3‰~13.1‰。大别地块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大理岩的δ13 C数值为1‰~6‰,δ18O数值为5‰~23‰。碳同位素组成的明显差别表明现今大别地块佛子岭群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不是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大理岩砾石的来源区。由于δ13C的数值不随δ18O值的降低而变化, 且分布在一个狭窄的范围, 合肥盆地南缘侏罗系大理岩砾石的碳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它的原岩在沉积时海水的同位素记录。  相似文献   

4.
白云鄂博矿床稀土矿物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涛  裘愉卓 《矿床地质》1997,16(1):31-40
稀土元素是白云鄂博矿床最有特色的矿产。本文在详细讨论了稀土矿物氧、碳同位素制样方法的基础上,对矿床中晚期脉、白云石型矿石、萤石型矿石中的主要稀土矿物进行了系统的氧、碳同位素分析。其中,晚期脉中的氟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同位素值较低,具有幔源热液结晶的特点;白云岩型矿石中氟碳铈矿δ13C在-1.1‰~-3.4‰,δ18O在8.6‰~12.0‰;独居石δ18O在5.7‰~11.4‰,磷灰石δ18O在6.3‰~9.4‰;萤石型矿石中氟碳铈矿δ13C在-5.2‰~-5.8‰,δ18O在3.6‰~5.5‰;独居石δ18O在3.5‰~4.5‰。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矿区萤石型矿石和晚期脉的形成可能与深源热液有关;而白云岩中的稀土矿化作用则表现出多源多期次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杨晓勇  陶士振 《岩石学报》2000,16(4):473-481
应用阶段段加热技术,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和大别造山带超高压榴辉岩进行了裹体CO2的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榄岩的δ^13C值变化较大,从-22.8%到+0.7‰到+4.6‰,同样明显不同于前人报道的低δ^13C值(-30‰20~-20‰)特征,大别造山带榴辉岩的δ^13C变化从-18.5‰到+4.6‰,同样明显不同于前人报道的低δ^13C值(-30‰~-20‰)特征。榴辉;岩的  相似文献   

6.
浙江煤山长兴阶有机碳δ^13C层序分布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万春  李玉成 《地质论评》1999,45(4):368-374
本文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长兴阶56个样品的沉积有机碳碳同位素(δ^13Corg)分析,讨论了和只有机碳δ^13Corg在地层层序分布上的特征,及其与海水进退和碳酸盐岩δ^13Ccarb及δ^18Ocarb之间的关系。浙江煤山D剖面长兴阶δ^13Corg在地层层序上的分布总体呈现自下而上由重变轻的趋势,同时,δ^13Corg层序分布与生物演化及δ^13Ccarb和δ^18Ocarb层序分布之间具  相似文献   

7.
长坑金银矿床方解石的δ^13C值为-3.23‰,方解石和石英的δ^18O和8.64‰-18.61‰和9.60‰-13.0‰,其范围与其它卡林型金矿相似。结合大本模式的理论分析,认为成矿热液的部碳同位素组成可大致取为-2‰-17‰,即碳主要来自地层中的沉积碳酸盐,部分来自有机碳。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志宏  王安建  许虹 《矿床地质》1997,16(4):349-364
五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分布于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中,与世界许多太古宙绿岩带型金矿具有相似的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H2O=-2.1‰~4.9‰,δD=-69‰~-112‰,蚀变碳酸盐矿物的δ13CPDB=-2.0‰~-1.4‰,δ18OSMOW=10.0‰~20.0‰;载金黄铁矿的δ34S=-3.7‰~5.6‰。成矿前流体具有中—高盐度,成矿期流体以富含CO2、近似海水的δ18O和海相碳酸盐的δ13C值,成矿后流体具有较高的盐度及可变的δ18OH2O、δ13C值。这种金矿成矿流体很难与某单一流体源相对应,它反映的多是变质流体与海盆地铁镁质岩石在成岩过程中饱含的热卤水混合的结果。综合有关资料,提出本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形成于太古宙末期汇聚型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弧-陆、陆-陆碰撞过程中,金矿化作用和分布受碰撞构造边界的大规模逆冲型韧性剪切带控制。  相似文献   

9.
焦家式金矿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矿体赋存于花岗片麻岩-花岗闪长岩类岩石断裂带内,呈破碎黄铁绢英岩化浸染状矿石。矿体中均伴有富含金的成矿前、后中基性脉岩。成矿作用包括乳白色块状黄铁矿石英和(或)伟晶石英脉阶段、含金硫化物石英阶段和方解石石英阶段。三个阶段石英δ ̄(12)O值平均为12.4‰、13.2‰和14.4‰。计算的石英δ ̄(18)O_(H_2O)值平均分别为4.7‰、3.5‰和3.5‰。三个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水δD_(H_2O)值平均分别为-73‰、-80‰和-92‰。经反演计算,提出成矿流体是中生代大气降水(δ ̄(18)O=-15.5‰,δD=-115‰)与5km以下深部中基性岩在350~400℃时,有效W/R比值从0.01至0.05之间交换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地幔CO2流体包裹体的碳同位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樊祺诚  储雪蕾 《地球化学》1996,25(3):264-269
采用分步加热爆裂法收集中国东部11个地点的新生代玄武岩中13个富CO2流体包裹体捕捞体(包括12个橄榄岩和1个麻粒岩)的CO2,做了碳同位素测定,800℃的δ^13C主要集中分布于-16.0‰--22.0‰,1100℃的δ^13C主要集中分布于-21.0‰-29.0‰。初步结果表明,地幔演化不同阶段的流体CO2碳同位素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1.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地质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延河 《地学前缘》1998,5(2):275-281
文中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回顾了利用氢氧同位素示踪成矿溶液来源,研究水岩反应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最新进展;提出水岩相互作用是一个连续的演化过程,可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交换温度、水/岩比及体系的平衡、封闭情况是不一样的。以太古宙条带状硅铁建造为例,介绍了硅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新进展,证明了太古宙条带状硅铁建造为海底喷气成因,条带状构造与海底热液的周期性喷发有关。文中还介绍了氦同位素在示踪幔源组份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出我国东部油气区天然气中的氦、氩、二氧化碳等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地幔;根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氦同位素组成和分布特征,提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活动,结核的一个圈层可能代表了一次大的海底热液活动。  相似文献   

12.
贾斌 《地质与资源》1995,4(1):13-19
辽南营口地区的猫岭金矿、黄家营子金矿、金厂沟金矿、隈子金矿等,金矿矿区内的矿石铅和中生代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钾长石铅都是二个阶段的异常铅,二者的铅同位素组成近于一致,其中猫岭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元古宙盖县组变质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近于一致,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中生代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盖县组变质岩。由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看,这些金矿的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花岗岩浆热液,混有少量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C,O,Sr同位素研究是地球化学重要的示踪手段之一,它可以为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提供定量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δ(13C)的高值对应海平面的上升和有机碳埋藏速率的增加,δ(13C)的低值则对应了海平面的下降和有机碳埋藏速率的降低;87Sr/86Sr比值与海平面变化呈负相关性;δ(18O)常作为判断碳酸盐是否受后期变化的标志之一.用海相碳酸盐岩C,O,Sr同位素示验古气候,古海洋环境,一般要求(Mn/Sr)<-10×10-3,δ(13C)与δ(18O)不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铅同位素示踪方法,运用变差椭圆圈定技术对铅同位素数据进行二维处理,以煎茶岭金矿的铅同位素为靶标,评价煎茶岭金矿外围金矿化点,指出煎茶岭外围34线至50线有可能找到煎茶岭式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流体控制着地球系统中质量和能量的传输。流体岩石反应过程在岩石圈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流体流动体系中 ,流体在岩石裂隙中通过平流、扩散、水动力弥散和动力学弥散等方式进行输运并与岩石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文章首先对封闭体系、“封闭”体系、开放体系以及缓冲体系中的同位素交换模型进行了简单讨论 ,然后在讨论氧同位素动力学交换机制的基础上 ,建立了平衡交换模型和动力学交换模型。结合流体流动的归一化速率、弥散系数和流体岩石的反应速率等变量 ,对流体岩石交换反应的流体运动方程中的Peclet数和Damk¨ohler数进行了讨论 ,并详细解释了它们在流体岩石交换反应过程中的物理意义和地质用途。  相似文献   

16.
李曙光  肖越辉 《地质科学》1994,29(3):298-308
应用因子分析的方差最大旋转和非线性映射方法对海洋玄武岩Sr、Nd、Pb同位素数据在多维空间中的数据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这些数据在多维空间中呈五角形结构,并对应5个地幔端元:大西洋中脊玄武岩(DMM),圣埃伦那(HIMU),鲸岛(EMI),萨摩亚岛(EMII)和DS(EMIII).其中DS(EMIII)是本文新识别出来的一个地幔端元,它可能是重新进入地幔的具有较高古老放射成因Pb的下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7.
本系统研究了扬子地台西缘宁蒗泸沽湖地区志留系沉积旋回及海相碳酸盐岩的锶、碳、氧同位素特征,并对同位素曲线演化规律与海平面变化和区域地壳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志留系除底部有少量细碎屑岩沉积外,主要为浅海潮坪相碳酸盐岩沉积,其锶、碳、氧同位素值变化范围分别是0.7093~0.7196、-1.28‰~2.74‰和-1.302‰~-10.721‰;平均值分别是0.7114、0.984‰和-7.810‰。由于受区域地壳隆升运动的影响,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演化规律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金翅岭金矿是位于胶东西北部招莱成矿带内的一个中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受招平断裂带下盘次级NE-NNE向密集构造裂隙带控制,成矿围岩为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本文通过对成矿作用过程中的贯通性矿物石英H,O同位素及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进行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来源。研究表明:金翅岭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10件样品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值变化于-74.80‰~-95.70‰之间,平均值-85.41‰;δ18 O值变化于+1.30‰~+11.12‰之间,平均值为+4.95‰。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主要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黄铁矿流体包裹体3 He/4 He值为0.09R/Ra~1.51R/Ra,平均0.72R/Ra,位于地壳氦和地幔氦之间。根据成矿流体的壳幔二元混合模式进行计算:地幔流体参与成矿的比例为7.49%~11.85%,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40 Ar/36 Ar值为365.9~4 042.6,集中在地壳流体与地幔流体之间,大气饱和水的范围附近。结合H-O同位素的结果可知,金翅岭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以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的壳幔混合流体,而地壳流体端元又是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并且大气降水参与成矿流体的比例随着成矿作用从早到晚,以及成矿流体由深到浅的运移而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9.
铅-氧同位素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俊洁 《地球科学》1998,23(2):211-214
根据铅同位素的地球化学性质、氧同位素水/岩交换的基本原理,简述了铅、氧同位素应用于找矿的基本原则.对铅、氧同位素应用于找矿分别以实例,从矿源母岩的确定、矿化体的判别两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随着找矿难度的日趋增大,根据同位素资料,提取微观成矿标志,对提高找矿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铜矿氧同位素分馏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涛 《地球化学》1996,25(3):221-227
黑铜矿为铜的氧化矿物,对其结构、力场、光谱前人做过较详细的工作。本文在黑铜矿内部力场计算的同位素位移基础上,通过光谱简约配分函数比的计算,得到黑铜矿-水氧同位素分馏方程:10^3lhα=2.51X^2-14.87X+6.31(X=10^3/T)同时,利用Zheng的加和增量模式法对黑铜矿的氧同位素分馏进行了计算,得到如下黑铜矿-水体系的分馏方程:10^3lnα=2.89X^2-13.10X+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