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青岛市汇泉湾海滩位于胶州湾与南黄海交接处的北部,属岬角型砂质海滩。作者2010年以来,通过持续观察研究,以野外观察、拍照、实测为基础,结合样品筛分数据和实验测试结果,对不同时期的青岛汇泉湾海滩地貌及沉积物分布特点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探讨了潮进潮退序列的变化规律,对潮汐作用下的青岛汇泉湾海滩形貌演化进行了分析。1潮汐流对海滩形貌的改造作用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海平面发生周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青岛汇泉湾海滩和广西北海海滩冠头岭都属于岬角型海滩(表1)。汇泉湾是半封闭海湾的平缓海滩,处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且稍有海洋性气候的环境,台风少,近6年发生4次台风,是开放式海水浴场,游客众多;冠头岭则是封闭的平缓海滩,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大小台风频繁来袭,10级以上台风每10年有6次,由于纳入封闭式的旅游度假村管理,相对游客较少。1表层沉积物特征两个海滩的基岩都为花岗岩,退潮时潮间带岬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三亚湾海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岛三亚湾及其周边海滩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类是岩礁海岸海滩,发育于基岩和珊瑚礁岛波影区或珊瑚礁平台后侧,多为背叠式砂砾滩,滩窄、坡陡,具有数道陡坎,在岛礁背风侧常发育不同阶段的连岛坝,如白排人工岛西南端海滩、鹿回头湾大洲后侧及对岸的海滩、鹿回头湾和小东海海滩;另一类是沙坝海岸海滩,发育于向外海敞开的大沙坝的向海侧,海湾内砂质沉积物丰富,形成滩脊式或背叠式砂质滩,滩面宽坦,物质较细,如三亚湾和大东海海滩。因湾口朝向与湾内岛礁分布发育情况不同,湾内受常浪和台风强浪作用的强度与频率不同,加之现代泥沙补给情况的差异,这一类海滩的形态结构亦不尽相同。如三亚湾西侧近岬角处,波能辐聚,动力强,侵蚀作用突出,滩面呈近直线形倾斜,并形成两道陡坎;三亚湾中部,受岛礁保护,滩面宽阔,波浪消能空间充足,物质丰富,发育滩脊型海滩,滩面呈上凸形,基本稳定;三亚湾东侧,虽有岛礁掩蔽,但由于人为修建的绿地草坪带和水泥碎砖石小径等,建设高度过低, 束狭了激浪带的自由作用宽度,减小了波浪消能范围,破坏了海滩的整体结构,同时阻断了沙坝向海滩的供沙, 使滩面坡度加大,物质粗化,局部与小径相接处形成侵蚀陡坎、椰树等倾斜,呈侵蚀状态。  相似文献   

4.
何耀堂 《福建地质》2014,(2):112-118
泉州湾处于我国东南沿海构造活动带,具有发生地震的地质环境和同震海岸崩塌、海湾下沉的构造地貌条件。通过对泉州湾海滩岩产状、14 C测年、古生物化石及岩石学特征的研究分析,认为其物源为海岸崩塌的志留纪花岗岩和潮滩、河口堆积的陆源碎屑。搬运方向自南向北偏东,形成于泉州湾北部潮间带接近高潮位,在温暖和高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有淡水参与,由钙质胶结发生的快速成岩作用。海滩岩形成的地质时代为全新世晚期,是突发性海洋强动力事件的记录,可能与距今2 000a在泉州湾以南发生的古地震造成深沪湾岩岸大规模崩塌和海湾快速下沉引发的海啸有关。  相似文献   

5.
在烟台第一海水浴场,利用经纬仪进行2条海滩横剖面形态测量,并在不同地貌单元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测量显示,该海滩仅有小规模沙坝和沟槽体系。后滨上有风成沉积,但滩肩和海岸沙丘发育均不明显。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海滩沉积物以中砂、粗砂为主,杂以砾或细砂,比山东半岛其他海滩沉积物明显要粗。由陆向海沉积物呈带状分布,平均高潮线附近和沙坝迎水坡侵蚀作用均显著。因此认为缺乏沙源供应的基岩岬湾式海岸是导致沙滩地貌发育不典型、海滩侵蚀作用显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对深圳西冲湾两个岬角之间的海蚀地貌及其海滩沉积物的野外调查资料,鉴定出三级海蚀平台,对其分别进行了高程换算,并借助于海蚀拱门和海蚀刻槽的测定,以及对典型沙层沉积剖面序列的分析和14C测年,认为:虽然西冲湾海蚀平台的岩石类型是不易被侵蚀的花岗岩,但是此处的海蚀地貌(主要是海蚀平台)以及海滩沉积物(主要是海滩岩)可以作为全新世存在高海平面的证据。此外,针对我国海岸带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对海岸影响程度大的现况,提出了未来研究南海北部海岸新构造运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南海北部海岸全新世的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以及与其他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对比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南岛及南海诸岛沿岸,广泛发育海滩岩。1980年我队赴海南岛考察现代沉积时,对海滩岩的分布、岩性特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采样。样品采自崖县鹿回头三亚湾水尾岭海蚀崖、西洲岛、小东海、东瑁岛、西瑁岛、天涯海角,乐东县莺歌海,文昌县渔业等地(图1)。有关的地质、地貌及岩性特征等,已有许多描述,对海滩岩的岩石学及成岩作用也有许多研究。本文侧重探讨海滩岩的胶结作用及与成岩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全面准确评估海滩的时空演变,是海滩侵蚀防护的前提;基于卫星图像资源全面准确评估海滩的时空演变,对于缺乏长期连续实测数据的海滩的侵蚀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合成并下载灵南海滩(灵山湾南部海滩)1984—2021年的880幅卫星图像,聚焦海滩剖面提取干湿线和水边线在剖面上的位置;结合模拟潮位分析海滩剖面形态,计算海滩坡度和平均高、低潮线等,采用多指标研究灵南海滩的时空演变;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影响灵南海滩演变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海滩实测数据评估利用卫星图像提取的海滩岸线的误差。结果表明,大量卫星图像的应用提高了研究结果的时间分辨率、精度和可靠性。在1984—2021年间,灵南海滩部分岸段发生了阶段性快速侵蚀,侵蚀速率为5.2~60 m/a,总侵蚀量达30~78 m,持续时间为0.5~11年,该快速侵蚀主要是挖沙、养殖场改建和废弃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风暴潮起次要的辅助作用。除上述快速侵蚀时段外,灵南海滩普遍发生慢速侵蚀,侵蚀速率一般小于2 m/a,这是相对海平面上升和河流入海泥沙锐减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三亚海岸演变与人工海滩设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三亚海岸位于海南岛南部,属弱潮海区,以来自开阔外海的偏南向风浪为海岸优势动力。三亚海岸经历了从基岩港湾海岸到岬角与港湾相间的海蚀-海积海岸的发育演化过程,沙坝(沙咀)发育始于中更新世初期,珊瑚礁发育始于8kaB.P. ,目前海岸总体处于相对平衡发展阶段。对三亚地区海岸地貌、动力及泥沙运动的调查研究,总结三亚湾及其周边不同类型海滩的特点,提取其海滩参数。依据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自然海滩形成演变的条件和规律,设计建构三亚白排人工海滩的关键参数。设计海滩总长度约400m,宽度\{40~\}50m,坡度4.5°~5.0°,相对高度约2m,填砂M为0.5,以粒径1.0~\}0.5mm的粗砂为主,总填砂量48000m3。从滩面物质和滩面坡度两个关键方面,利用代表性的数学模型,检验了设计海滩的稳定性。本项研究旨在服务白排人工海滩建设,研究方法对海滩侵蚀防护与同类海岸工程建设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许国辉  郑建国 《地学前缘》2001,8(2):246-246
海岸地区是全球人口密集、城镇密布和经济发达区 ,这一区域的都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迅猛 ,旅游业飞速发展。所有这些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 ,由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及沿岸砂量的变化 ,对海洋动力敏感的两种海岸———沙质海岸和淤泥质平原海岸的退损是非常显著的。海岸遭受侵蚀的因素有 :(1)海平面上升 ;(2 )陆源供沙减少 ;(3)人为海岸带采沙 ;(4 )海岸工程负面效应 ;(5 )其他。根据研究 ,海平面上升 5 0cm情况下 ,我国的青岛、汇泉、浮山 3个海湾海滩损失面积多达 17万多m2 ,损失率在30 %以上 ,滨海后退达 34 0m之多 …  相似文献   

11.
莱州湾滨海平原地下卤水成因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韩有松  吴洪发 《地质论评》1982,28(2):126-131
我国有长达18000公里的海岸线,海水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沿海地区以海水为原料晒盐,称为“海滩制盐”。另一方面,据《史记·夏本纪》称,早自三千年前起,渤海莱州湾沿岸(古青州地),有“海滨广泻,厥田斥卤”、。厥贡盐缔”的记载。人们于斥卤之地,掘坑取水,  相似文献   

12.
对海滩地下结构的认识是海岸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海滩保护和开发的基础。目前对于海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表面动态变化监测和研究,而对于海滩内部结构和基底形态研究还非常有限。现有的钻探和探测手段一般只能研究表层砂体,难以探测到砂体的底部,无法建立海滩的整体结构模型,不利于分析砂的储量和研究海滩的演化。因此,需要一种探测手段,以便快速有效地开展砂体结构的大范围探测。本文把多尺度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应用于海滩结构研究,以山东半岛东南部花岗岩石质海岸的一个典型海滩—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为例,对石老人海滩下方从地表到结晶基底的整体结构开展研究。通过采用新研制的重锤震源得到较高信噪比的地震数据,使用多尺度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对海滩地下结构进行建模,建立了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海滩下方深达50 m的速度结构模型。所建立的速度结构模型与该区域已有的对砂体厚度的认识,以及海滩钻孔取样得到的柱状样品的砂粒度变化曲线吻合。该速度结构模型显示,测线下方砂体北厚南薄,在后滨的厚度约为15 m,而在前滨仅有5 m左右。我们推测,海滩下方的砂体中可能存在直立的岩石和未风化完全的岩石,海滩下方的不均匀风化作用导致其下方基底呈现下凹的形态,这种基底形态可能具有稳定砂体的作用。本文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构建海滩下方速度结构模型,并且可以方便地推广到其他海滩的结构探测,对于研究海滩结构、演化过程和沙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盐生产,自古以来一靠海水晒制海盐,二靠内陆湖盐、矿盐、为首的是海盐,80年代我国经济大发展,盐化工工业对原盐需求量日益增多。海岸滩涂水产养殖与海盐生产争用滩地,给“海滩晒盐”发展带来限制。“七五”期间我国原盐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山东莱州湾沿岸高浓度地下卤水开发,为盐业发展找到了新的卤源,为我国北方海盐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浙江舟山朱家尖岛观音湾海滩地区发现了大量发育良好,深达60cm的泥裂构造。年代学结果表明,该泥裂构造形成于31.2~30.4kaBP期间。孢粉学和粘土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构造揭示了研究区域曾经发生的一次强烈的冷干事件,事件发生时植被衰落。这极可能是第四纪晚期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气候快速变冷事件Heinrich3事件的一个直接的景观证据,为第四纪气候快速变化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华南海滩岩及若干问题讨论李建生冯炎基(华南师范大学,广州510631)(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关键词海滩岩华南地区岩石学分类14C年龄在广西、海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区沿海地区,已先后发现海滩岩;这是我国海滩岩主要分布地区。国际上最早研...  相似文献   

16.
海滩形态、沉积物组分和粒度参数能反映海滩沉积环境。自2010年7月到2011年12月在辽东湾西岸葫芦岛市龙湾滨海沙滩和兴城第一海水浴场沙滩进行冬夏重复海滩剖面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海滩以85黄海高程-0.6 m和-4.7 m为界划分为海滩、水下岸坡和陆架平原三个地貌单元。②龙湾沙滩海滩形态较稳定,兴城一浴海滩和水下岸坡淤积,均与海滩养护相关。③根据沉积物组分和粒径参数的差异,两海滩可横向划分为I、II、III、IV四个沉积区。各沉积区内中值粒径并没有出现横向递减的趋势,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变化复杂。各沉积区间水力条件截然不同。④与兴城一浴相比,龙湾沙滩I沉积区沉积物颗粒较细、分选较好,水下岸坡存在综合动力条件弱的沉积区段,陆架平原缺少潮流作用强烈的区段。  相似文献   

17.
王为 《第四纪研究》2004,24(4):476-476
香港海岸岸线曲折,海湾小而深入,砂坝泻湖是其主要的一种海岸地貌类型。香港港湾砂坝海滩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流带来的物质。由于香港(岛区)为山地丘陵地貌,河流短小,集水盆面积不大,储流时间短,径流大小紧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加上沉积物数量有限,所以砂坝体积细小,对海岸环境变化反应甚为敏感。因此,香港砂坝泻湖海海岸的演化过程比较容易反应出人类活动的影响。香港又是近代城市化最快的地区之一,人类活动对海岸演化过程的作用明显。根据历年地图、航片的对比,以及实地的测量,可以反映出香港砂坝泻湖海岸潮汐通道的冲淤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关关系。图1香港银矿湾排洪道修建前后潮汐通道的冲淤变化香港地区大屿山岛南岸的银矿湾是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南岸海滩岩的胶结作用及稳定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南岸海滩岩发育.现代海滩岩位于高潮线附近,具有特征的文石胶结物,为海水潜流带产物.岩石有较均匀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上升海滩岩位于高潮线以上.这类海滩岩经历了海水及淡水成岩环境,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在浙江省海岸带调查时,于海滩上发现一种生物、沙砾被碳酸盐胶结、坚硬如石的沉积物——海滩岩。以往认为海难岩是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特有的一种岩石。我国海南岛、福建均有报导,东海发现海滩岩还是首次。东海海滩岩主要见于象山县、岱山县、嵊泗县等处,出露部位均为小海湾。室内经染色试验、薄片鉴定,辅以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红外光谱等分析,证实确属海滩岩。所见海滩岩胶结物均系碳酸盐(CaCO_3)。主要成  相似文献   

20.
钟建强 《广东地质》1997,12(1):45-50
通过对海底底质类型与分布,泥沙来源,泥沙运动的分析,认为粤东大埕湾的海岸属稳定或微涨海岸,其地貌演化与由3个岬角,2个湖汐汊道和2条砂质海岸组成的泥沙运动体系密度相关,岸段的悬移质泥沙主要源自西部的韩江,黄冈河,诏安东溪,岸段大部呈或微淤状态,底质由东向西呈粗-细-粗的变化,可能与宫口港输出的泥沙为海滩沙的主要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