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为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确立土地管理的数量红线、质量红线、生态红线;实施空间管控战略,推动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土地利用格局;划定城乡发展边界,推动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城乡发展格局;还应强化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维护权益、保护生态,形成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2.
李焰  梁美丽 《北京测绘》2021,35(2):222-229
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城市空间的良性扩张。为了研究边界划定的方法,以我国某港口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在空间增长模拟的方向进行探索。研究中借助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元胞自动机边界工具,构建既符合生态资源环境要求又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边界划定,同时,为了实现城市用地健康和动态管控举措,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用地管理机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GIS支持下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由城市周边开始、“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的新要求,应用已有的各类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完成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划定潜力分析,初步确定城市周边可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地块分布,确保将城市周边优质耕地优先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为科学合理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供全面信息支撑,为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有多大的锅摊多大的饼.各地应立足省情和资源禀赋条件,以节约集约用地倒逼经济转型发展.”7月10日上午,在部机关召开的部分国土资源厅(局)长中央党校学习情况汇报座谈会上,姜大明部长如此强调.他指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充电和加油,有利于大家更加深刻理解和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国土资源管理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他强调,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近期,要依据二调成果数据,适时调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划规模等,有序推进“三线”划定,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有多大的锅摊多大的饼,各地应立足省情和资源禀赋条件,以节约集约用地倒逼经济转型发展.相关内容敬请读者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划定“生存线”,明确耕地保护面积和水资源开发规模;划定“生态线”,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国家级保护区范围;划定“保障线”,明确能源资源、重大基础设施、工业生产及生活居住用地.  相似文献   

6.
●严控建设占用耕地,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坚持以补定占,全面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制度 ●从城市人13'500万以上城市中心城区周边开始,严格划定和永久保护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7.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的战略要求,为保证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精准落地,本文在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边界优化校核研究,在整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地形图数据、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林业小班数据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对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校核内容进行创新性的分级分类,提出了对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具有多功能性,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耕地非生产性功能越来越受重视,以生态系统理念保护耕地是发达国家耕地保护的新趋势。中国大陆由于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重耕地数量管控,轻质量和生态提升,近年来逐渐呈现出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趋势,但仍面临着一定困难。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借鉴国际经验,需要从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视角开展耕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建议加强部门合作,夯实耕地的调查、监测和评价工作,以土地整治为平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抓手提升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长吉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城市快速扩张背景下产生的生态保护与土地开发之间的矛盾、保证区域生态安全稳定,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土壤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反映自然生态状况和人类活动影响的两大类生态风险指数,利用GIS空间分析、RS技术以及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对长吉联合都市区进行了生态安全风险评价;然后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以及气候调节等方面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进行定性评价;再以生态安全风险评价结果为阻力面,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结果确定生态源地;最后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划定了林地、湿地、草地、水系4类核心生态空间,构建了"三带两区、五脉连江、林田相间"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为长春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着眼于东莞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保护工作,以QuickBird和SPO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撑下对"小山小湖"生态资源进行摸查,挖掘东莞市潜在生态资源存量,分析"小山小湖"的空间分布、景观格局特征,并从社区角度为东莞市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管护对策,对防止城市过度扩张、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优化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