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国土是生存之本,发展之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开展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确定组建自然资源部,明确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为加强自然生态空间保护,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国土资源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海洋局、测绘地信局等9个部门,研究制定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已经国务院同意,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权属界线、空间管控界线作为自然资源产权管理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不仅是技术线,更是政策线。机构改革前界线测绘工作由相关部门分头管理,界线落地时出现了空间范围不准、空间交叉冲突等问题。本文从自然资源管理中空间管控界线、权属界线两类界线测绘的统筹管理需求出发,对提高界线测绘精度、完善界线测绘制图标准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组建自然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不再保留。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要求,实施更严格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必须配套有效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及检测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GIS的国土空间数据应用平台,介绍了国土空间规划信息数据库及国土空间数据应用系统,并探讨了国土空间数据一张图、规划实施监测一张图、合规性检测系统以及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通过国土空间数据应用平台的应用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是重要的国家资产之一,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是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上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方面有一些相对成熟的值得借鉴的经验,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需要建立在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登记、用途管制、资产核算等综合性的制度基础之上;需要建立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通用规则;需要根据资源类型构建多元化的自然资源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合理确定出租、出售、资源股份、国家经营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式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是特殊类型自然生态区域,应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存在多部门职能交叉管理现象,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问题复杂.本文立足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供给侧改革维度,针对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空间保护与资源开发等矛盾,提出实施精准全面的用途管制、差别化设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准入门槛、严格自然保护区内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开展专项调查评价与测绘服务等4方面政策建议,以期为自然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作为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提升空间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家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制度。现有基于关系型数据的用途管制信息管理和利用方式,已难以满足其全域、全要素、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以武汉市为例,研究了面向用途管制的时序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和流程,提出了时序图谱链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空间单元和各管理环节信息的技术方法,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周期监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如何科学构建生态保护红线区监测体系并实现动态监测,是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落地"的关键性命题.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分布和管控要求等特点,构建了以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以及相关部门专题数据为主要驱动的海南生态保护红线动态监测指标体系,能支撑海南省自然资源管理和监测,持续服务于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调查与监测的基本词义辨析、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出发,针对当前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涉及的土地、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矿产等七大自然资源类型,经过系统调研,分析了调查与监测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两统一、六方面"职责要求定位,提出了自然资源监测方面的建议。认为:①在若干年开展一次的自然资源调查之间,适宜开展每年一度的综合性自然资源监测;②针对特定自然资源类型、特定地区、特定自然资源考核指标,开展一年一度甚至更高频次的专题性自然资源监测;③针对突发自然资源事件开展不定期的应急监测;④针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多方面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