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库的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在供水中占主导地位,开发和修建地下水库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地下水库内涵,提出修建地下水库的几个关键因子,如水源、生态环境水位、库容及地下水库管理等,并阐述地下水库建设的潜力与发展趋势.旨在对地下水库的生态规划、设计、施工及其生态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北京市持续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库作为一种高效的水资源调控工程措施,对于缓解供水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在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即将通水形势下,北京建设地下水库的必要性,阐述了北京市地下水库的研究基础,讨论了地下水库的建设条件和工作方法,并对地下水库运行管理提出需要关注的问题,为北京市研究建设地下水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岩溶地区地表地下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岩溶》1999,18(3):4
岩溶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表地下结构,地表水资源较为缺乏。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岩溶地区宝贵的水资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例,根据地表、地下水库的不同储水特性,建立了地表地下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模型。采用本模型调度,可增加保灌面积179.2ha,减少弃水129×10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地下水库建设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建设和管理地下水库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利用暴雨洪水资源,同时阻止海水沿河道下游入侵地下水含水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陆续兴建了多座地下水库.介绍了山东半岛地下水库建设成就、地下水库建设的潜力、采取的技术措施和主要研究进展.指出地下水库环境保护是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议陕西省地下水库的建设与管理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建新 《地下水》2000,22(1):39-41
本文对什么是地下水库?陕西省地下水库建设的现状以及如何设、管理、运用地下水库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表地下结构,地表水资源较为缺乏。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岩溶地区宝贵的水资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例,根据地表、地下水库的不同储水特性,建立了地表地下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模型。采用本模型调度,可增加保灌面积179. 2ha ,减少弃水129× 104m3。充分提高了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坎儿井与山前凹陷地下水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铭江 《水科学进展》2010,21(6):748-756
在分析研究坎儿井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河流冲洪积扇地形地貌特征、储水构造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前凹陷带"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具体思路,并以台兰河地下水库示范工程为例,对构筑"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及其"引渗回补"调蓄系统、"横坎儿井"集水系统、"自流虹吸"输水系统三大工程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山前凹陷地下水库是非常理想的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其研究和示范工程,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水资源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腊春  汪文富 《中国岩溶》1999,18(3):245-250
岩溶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表地下结构,地表水资源较为缺乏,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岩溶地区宝贵的水资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例,根据地表,地下水库的不同储水特性,建立了地表地下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模型,采用本模型调度,可增加保灌面积179.2ha,减少弃水129×10^4m^3。充分提高了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豫北平原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是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核心.本文论述了豫北平原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基础;分析了利用地下水库蓄洪的可行性和技术思路,探讨了可能产生的生态系统平衡、调水随机性及泥砂问题;提出了豫北平原联合调度科学利用水资源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库的数量逐渐增多,功能也在逐步拓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助力。但就我国水库运行管理的整体情况来说,调度方法普遍不够科学,导致各种问题和隐患的存在。本文首先对水库调度管理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继而探讨了水利运行管理以及调度工作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最后总结了水库运行管理与调度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兴辉  谷秀英 《水文》2005,25(4):23-25,38
平原区三水转化关系强烈,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形成了统一的水资源系统。本文研究分析了基于费用准则和供水量准则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模型,以合理开发、优化调度本区的水资源.充分发挥该区地表水库和地下含水层空间的联合调蓄作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近地下水库理论与工程实践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库作为一种水资源调控工程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40年,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地下水库建设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回顾了地下水库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历史,讨论了地下水库的概念、分类、建设条件、效益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流域水文水资源特点和供用水特征,基于目前流域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其重点应放在现有监测站点的调整与完善,水库运行规则、技术参数的校核与调整,洪水资源调控与地下水人工回灌,污水处理回用与生态环境需水量,防洪与兴利统一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联合运用管理等技术研究,以及水资源实时调度管理方案付诸实施后效益与风险分析、系统的标准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库作为一种“环保型水资源开发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建设的地下水库多以潜水含水层作为调蓄目标含水层。对于承压型地下水库的研究相对较少。定量化研究大气降水对承压型地下水库水资源调蓄的影响成为承压型地下水库规划建设的一个研究问题。本文在介绍地下水库及其水资源调蓄的基础上.以大庆市西部地下水库为例.运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大气降水对承压型地下水库水资源调蓄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大气降水对该地下水库水资源调蓄的影响很小.在进行地下水库调蓄运转模型的设计时。可将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作为该地下水库库区所接受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相似文献   

15.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流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武水源地是我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地下水源地,其地下水源流场的演变与补给来源,排泄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而上游水库的放水则使这种关系变得不明朗。加强补给边界的水位监测,进一步研究补给边界的非自然影响是提高该区地下水资源评价,预测和管理精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协调,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重点部署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全国地下水位统测、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智慧服务系统建设、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2019年以来主要取得七方面进展,包括研究编制了基于生态优先理念涵盖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的《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水资源管理总体设计》,引领了地质调查转型发展;高效运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数据对外实现全面共享服务,有力支撑了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和科研等领域地下水管理与研究研究;建立了较完善的全国地下水位统测网络,统测点达5.6万个,准确掌握区域地下水流场年度变化;建立了全国地下水年度调查监测评价工作机制,实现地下水资源量、储存量及变化量年度出数;探索开展海河流域等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掌握了区域水平衡状况、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变化过程及其互馈机制;搭建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智慧服务平台,初步建立多要素的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数据库,研发了地下水资源在线评价系统;高质量完成扶贫找水任务,有力支撑服务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淮北市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淮北市双含水层系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引入准三维流数学模型进行地下水动态预报及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用线性规划模型提出淮北市地下水资源的最佳管理方案。最后提出开展地下水回灌研究、建立岩溶含水层地下水库、限制发展耗水型工业及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潜水人工补给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增加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对潜水人工补给方法进行了创新。在分析地下滴灌技术、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地下暗管式人工补给系统的具体思路,给出了稳定下渗状态下系统补给量的估算方法;并基于台兰河地下水库实际水文地质条件,计算了修建10 km入渗暗管时系统的补给量。对建设地下暗管式人工补给系统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及其各构筑物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地下暗管式人工补给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及陆面蒸发损失;同时,10 km入渗暗管仅从当年11月至翌年2月入渗水量便可达约220万m3,这可为地下水库人工补给提供有力保障。总之,地下暗管式人工补给系统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一种创新模式,对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地区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