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炜民  陈雷 《海洋通报》2007,26(4):116-120
利用2002年至2004年对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价了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营养盐超标严重,导致增养殖区整体水质超出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与增养殖区应达到的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不符,影响了增养殖区主导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2016年江苏省如东紫菜增养殖区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结合2014年和2015年的监测数据,将3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如东紫菜增养殖区的水温、盐度和pH值适合紫菜生长,虽然近3年均有所变化,但仍有利于紫菜养殖;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无机氮、石油类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且年际变化较小;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石油类、砷含量正逐年增加,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含量超出一类海水标准,有机污染指数表明水质开始受到污染状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对天津北部近岸贝类增养殖区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了2012-2013年该区域多介质(水体、沉积物及贝类)中重金属的含量。本研究采用的评价方法为单因子评价法及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本海域海水中重金属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均符合《沉积物标准》一类标准;2012-2013年的潜在危害指数均为轻微水平;2012-2013年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2013年贝类生物中重金属含量较2012年明显降低。综合各项评价结果,尽管天津北部近岸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满足功能要求,但应该重视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对环境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4.
取水水质是影响海水淡化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07年5月、8月和11月3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胶州湾湾口海域海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个别近岸站DIN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pH、DO、COD、Cu、Zn、油类、PO43--P等指标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SS、TDS含量较低,Ca2+、Mg2+含量低于湾内,该区海水可作为淡化取水水源,预处理工艺中应关注钙、镁、铁和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东寨港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Cu、Zn、Pb、Cd、Hg、类金属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该调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东寨港海水中除Pb的含量符合二类海水标准外,其余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且远低于渔业水质标准限值;表层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元素含量都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基本属于无污染区;本区湿地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比岛内及周边区典型红树林湿地略偏高;红树林及暗滩沉积物中重金属比东寨港水底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表明河口湾潮滩上的红树林区可能是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区,东寨港目前可能受到了陆源污染的影响;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一类标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海南东寨港重金属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污染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东寨港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Cu、Zn、Pb、Cd、Hg、类金属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单 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该调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东寨港海水中除Pb 的含量符合二类海水标准外, 其余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且远低于渔业水质标准限值;表层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元素含量都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 标准,基本属于无污染区;本区湿地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比岛内及周边区典型红树林湿地略偏高;红树林及暗滩沉积物中 重金属比东寨港水底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表明河口湾潮滩上的红树林区可能是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区,东寨港目前可能受到 了陆源污染的影响;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一类标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芷锚湾秋季近岸海水为研究对象,运用《海水水质标准》的评价方法,分析海水重金属含量分布和特征。结果表明:海水中的As和Cu元素含量呈北低南高之势,Zn、Cd和Pb元素含量大体为离岸浓度变低;通过对评价区各项环境因子含量和各类水体标准值进行比较,As、Zn和Cd元素含量均达到一类水质要求,Cu元素含量属于轻度污染,Pb元素含量属于较清洁,表明评价区总体属于轻度污染海域。  相似文献   

8.
泉州大港湾海水、沉积物及水产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分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根据1997年7月大港湾海域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大港湾海水、表层沉积物及水产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大港湾海水中Cu,Pb,Cd,Zn的含量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大港湾湾顶水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Cd,Zn的含最明显高于湾口水域:湾南部水域高于北部水域。文中还根据《海洋沉积物质量》、《无公害食品》、《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对表层沉积物和6种水产生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大港湾的水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但沉积物中的Cd含量已超标。  相似文献   

9.
宁德三沙湾网箱养殖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定福建省三沙湾网箱养殖对海洋环境的潜在风险以及鱼病暴发时的环境影响因子,在2011年对网箱养殖鱼病暴发前和8月份病鱼大量死亡时的网箱养殖区与对照区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所获得的水质指标数据,对影响网箱养殖病害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PRIMER6.0 分析了底栖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ABC曲线等。研究结果显示,网箱养殖向已经富营养化的三沙湾海域排放了相当数量的磷酸盐,病害暴发时海水中弧菌的数量显著升高。通过网箱养殖鱼类死亡数量与温度、盐度等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死亡率与三沙湾海水温度、盐度等水文环境有相关性,大潮期间死亡率降低,小潮期间病害加剧。网箱养殖降低了三沙湾底栖生物的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但对保护大型底栖生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促进三沙湾网箱养殖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SFI)和生物富集系数(BCF)分析并结合污染程度评价和海水水质标准,研究和评价了2015年12月钦州湾东部海域表层水和浮游生物中Zn、Cd、Cr、Hg、As、Cu六种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现状。结果表明,钦州湾东部海域表层水中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CdCrZnAsCuHg,其中Zn、As、Cu、Hg含量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Cr含量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Cd含量超标;浮游生物中Zn、Cd、Cr、Hg、As、Cu含量依次为6.57×101mg/kg干重、1.51×10~(-1)mg/kg干重、4.13×10~(-1)mg/kg干重、9.48×10~(-3)mg/kg干重、1.85×10~(-1)mg/kg干重、6.89×10~0mg/kg干重,浮游生物中重金属含量远高于表层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最高达40000,表明浮游生物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2年双岛湾海域环境调查资料,研究了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以及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双岛湾海域海水中的重金属Cu和Pb在湾中部和湾底的部分站位含量较高,Zn和Cr含量在湾底最高、湾外最低,Cd和Hg在湾底和湾外的含量均高于湾中部,As的分布比较均匀;除Zn和Pb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周边其他海域。双岛湾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低,与区域背景值相近,其中重金属Hg和Cd在湾内沉积作用明显,而Cu、Pb和Cr在湾外沉积作用比较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含量对双岛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影响不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双岛湾海域海水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具有潜在的不利生物毒性效应,重金属毒性大小依次为Pb>As>Cu>Hg>Cr=Cd>Zn。  相似文献   

12.
2014年8月和2019年8月分别对大亚湾海水以及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的含量进行了两次调查,分析了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超标情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水中Cu、Pb、Zn、Cd、Cr在2019年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9、0.8、4.2、0.01、0.33 μg/L,与2014年相比,各重金属元素在大亚湾湾内的含量明显下降。2014年,大亚湾海水中Cu、Pb、Zn、Cr的高值区靠近石化区第1条排污管线排污口所在海域。受石化区第2条排污管线投入使用的影响,2019年海水中Pb、Zn、Cr含量的高值区均位于大亚湾湾口附近,呈现出湾口含量高于湾内的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在2019年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3、31.6、74.4、0.07、27.1 μg/g,与2014年相比,Cd的平均含量明显下降,Cu、Pb、Zn的平均含量出现小幅上升。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在两次调查中基本相似,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湾顶的石化区南侧海域较高,这与大亚湾的水动力特征以及陆源输入等因素有关。根据2019年的调查结果,海水中Pb的含量在大亚湾湾口和大鹏澳湾口附近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元素未出现超标现象。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全部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2年8月和2013年1月对三沙湾海域开展的海域水质现场连续调查数据,阐述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沙湾海域夏冬季无机氮含量范围分别为0.059~1.669、0.569~0.940 mg/dm^3,均值为0.582、0.676 mg/dm^3,活性磷酸盐含量范围分别为0.036~0.071、0.050~0.070 mg/dm^3,均值为0.056、0.060 mg/dm^3.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陆源径流入海区及大量网箱养殖区,总体呈湾顶向湾口递减趋势,氮磷含量表层高于底层,冬季高于夏季,大部分海域都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根据CN/CP比值评价结果显示,三沙湾大部分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为氮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三沙湾海域无机氮与硝酸盐含量相关性极显著(r=0.989),表明硝酸盐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无机氮还与盐度(r=-0.923)和温度(r=0.939)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论证了沿岸径流对三沙湾营养盐的输入有重要影响.活性磷酸盐与铵盐、亚硝酸盐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本次调研结果为三沙湾海域富营养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象山港海水养殖功能区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99-2001年对象山港海水养殖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象山港水质质量状况,对象山港养殖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象山港海水养殖区营养盐类超标,导致养殖区整体水质超出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已远远超出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影响了海水增养殖功能区主导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5年春季兴化湾海域的环境调查资料,对海水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海水和沉积物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重金属的潜在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表层海水中重金属Cd,As和Cr质量浓度符合海水水质一类标准,重金属Cu,Pb,Zn,Hg质量浓度均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Hg,As,Cd,Cr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中重金属Cd总体为污染,其余6种重金属为清洁水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间相关性分析表明,Hg与Cu,Zn之间具有相似的来源特征。研究区重金属潜在来源主要为江阴港周边入港船舶排放、生活污水和工农业生产的输入、周边河流输入和大气沉降等。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3年01月(冬季)和2013年06月(夏季)的调查数据对湛江港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铜、锌、铅、镉、砷和汞)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呈现岸边海域高于深海海域,东海岛北面海域高于东面海域;对比冬季和夏季的调查结果,调查海域海水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夏季高于冬季。用单项污染指数对海水中的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冬、夏两季海水中的Pb污染较明显,Cu和Zn轻度污染,其余元素(Cd,As和Hg)均未超过相应的国家海水水质标准限值,夏季重金属污染指数高于冬季,可能与陆源重金属污染物入海的影响有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均低于相应的标准限值,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采用瑞典科学家H覿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轻,生态危害程度HgAsCdPbCuZn。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2011年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的调查资料,分析并评价了兴化湾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兴化湾的DO、pH值、COD和活性磷酸盐基本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而无机氮严重超标,存在着潜在的富营养化因素。目前由于兴化湾网箱养鱼已超负荷,而养殖面积还在继续扩大,因此必须优化养殖结构,调整养殖种类,通过控制网箱的养殖面积和发展生态养殖,以实现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2012—2014年8月平潮期钦州茅尾海增养殖区水质以及表层沉积物中的铜、铬、镉、汞、砷含量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茅尾海养殖区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水平能满足规定的海水水产养殖标准值要求,水体中重金属总含量呈递减趋势,而沉积物中则相反,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仍处于低水平,但潜在生态危害的程度略有上升的趋势,潜在生态危害较大的是镉和汞。  相似文献   

19.
北黄海表层海水溶解态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春季和秋季对我国北黄海海域进行调查,采取溶剂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Pb,Zn,Cd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黄海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的含量呈现出沿岸海区高,中央海区低,浓度自近岸向远海逐渐减少的趋势,受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除秋季个别站点的Pb,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三门湾蛇蟠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 1 997年 8月三门湾蛇蟠海域现场调查结果 ,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 ,对该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 ,该海域除营养盐及锌含量超标外 ,其它环境要素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及底质标准。水体中营养盐含量普遍偏高 ,无机氮含量 98%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活性磷酸盐 66%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沿岸锌矿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海域重金属中的锌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