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土地日的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为认真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全社会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全社会营造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以表彰先进为源起、以节约集约为主题、以深入推进为目的,在浙江省绍兴市组织开展全国"土地日"主题宣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5,(8)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年)》,为我国耕地质量提供了一份"健康体检表"。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发挥地质调查基础性、公益性作用,服务土地资源的质量和生态管护,从1999年开始,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全国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历时15年,组织协调全国77家单位10万余人次。截至2014年底,已经完成调查面积150.7万平方公里,含耕地面积13.86亿亩,累计测试水、土、生物样品60余万件,获得原创性数据3000余万个。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1)
正时光匆匆,转眼间送走2015年迎来2016年。回顾2015年,关于雾霾的各种年度热词可谓从年头一直热到年尾,这已经是中国发展至今不容回避的环境问题。据统计,2015年,受雾霾天气影响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1/4,受影响的人数达到约6亿,且呈现出日渐加重的趋势。当人们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喜迎新年时,"缭绕"了整个2015年的雾霾也"跨入"了2016年。  相似文献   

4.
《震灾防御技术》2022,17(4):719-726
中国沿海低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包括地震在内的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由于已有研究成果缺乏对地震灾害暴露和风险的研究,本文利用CoastalDEM、Worldpop人口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等数据,分析1990—2015年中国沿海低地地震高危险性地区人口暴露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沿海低地地震高危险性地区面积为15.1×104 km2,约占全国沿海低地总面积的70.6%;1990—2015年,沿海低地地震高危险性地区暴露人口不断增加,2015年暴露人口达16869万人,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而农村人口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2月28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在京发布《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成果》,该报告系统介绍了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工作及汇总成果。为全面掌握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情况,从2009年开始,国土资源部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工作,按照"建制镇—县—市—省—国家"方式,对城镇内部的每块土地利用现状,逐级汇总形成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全  相似文献   

6.
李猛 《地球》2013,(1):43-45
正新加坡新加坡土地分为国有和私人所有,其中国有土地又可分为国有土地及公有土地。国有土地目前约占新加坡国土面积的53%,由政府部门的土地局掌管;公有土地约占27%,由半官方的法定机构(如建屋发展局、港湾局、民航局)以及其他社会团体掌握和使用;私有土地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0%。根据新加坡《土地征用法》的规定,凡为公共目的所需的土地,如建设道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5,(8)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土地整治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土地整治的推进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国土资源部不久前印发通知,正式启动"十三五"全国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据了解,本轮土地整治规划以2015年为规划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各路专家围绕"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存在的重点问题,并就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新一轮规划编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5,(7)
为配合做好第2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6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为主题的全国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现场会议。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近30年中国沿海围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近30年中国沿海地区围垦土地为研究对象,以1985年为基期,分为1985~1990年、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6年六个时段,系统剖析了中国沿海围垦土地时空演变特征、格局与驱动机制,模拟分析了三种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围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综合效应.结果表明:(1)近30年中国沿海地区围垦土地9310.6km2,设施农业用地、工矿用地与空闲地面积较大,分别占总围垦面积的42.1%、14.08%和13.9%;全国沿海土地围垦面积变化可划分为增长速率降低阶段、增长速率提升阶段、增长速率减缓阶段;(2)近30年土地围垦最终流向为耕地、农业设施用地与工矿用地,受政策、经济、人口的驱动影响明显,最终形成土地围垦的恶性循环;(3)在三种不同模拟情景下,生态环境效应下降,社会经济效应逐渐增加,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社会经济效应的增速起点时间具有明显差异,分别为1990年、2000年和2005年.最后,深入探析了围垦土地利用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成因,提出了实现沿海围垦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加强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草地碳储量时空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陆地生态系统模型(TerrestrialEcosystemModel,TEM5.0),利用温度、降水和太阳辐射等气象资料,结合草地植被类型、土壤质地、海拔、经纬度以及大气CO_2浓度数据,模拟研究了1961~2013年中国草地碳储量和碳密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61~2013年间,面积394.93×10~4km~2的中国草地碳储量为59.47PgC,其中植被碳3.15PgC(约占全球植被碳储量的1.3~11.3%),土壤碳56.32PgC(约占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的9.7~22.5%).草地碳储量以19.4TgCa~(-1)年平均增长速率从1961年的59.13PgC增加到2013年的60.16PgC.(2)研究时段内,青藏高原草地碳储量贡献最大,占总碳储量的63.2%,其次是新疆草地(15.8%)和内蒙古草原(11.1%).(3)1961~2013年,植被碳储量呈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速率为9.62TgCa~(-1),温度是植被碳库变化的主要因素,二者相关系数可达0.85.在空间分布上,植被碳变化以增加为主,减少主要出现在南方草地中部,内蒙古西部和中部以及一部分青藏高原草地区.土壤碳储量以7.96TgCa~(-1)的速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降水较多温度较低,降水是土壤碳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5,(7)
6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为主题的全国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现场会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陈铁雄在会议上介绍说,浙江人多地少,"七山一水两分田",耕地资源十分紧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又十分迅速,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既对新增建设用地有着十分旺盛的需求,又不可避免对耕地数量、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坚守耕地红线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十几年来,浙江省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就是坚守耕地红线,既要守住耕地数量红线,也要守住耕地质量红线,更要守住生态红线。缺失了其中任何一条红线,都不算是守住了真正意义上的"耕地红线"。要守住这"三条红线",就必须掌握耕地质量的情况,耕地数量要建立在质量合格的基础上。为此,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必须先行,以地质调查的手段摸清土地质量的"家底",是保护耕地和科学进行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30 m分辨率GlobeLand30地表覆盖产品调查全国定点形变台站周边5 km范围内的土地覆盖类型分布。应用地类面积/变化率、类型转入转出率等指标分析研究区各类型的转移规律,并辅以MODIS土地覆盖年数据集从全国和分区角度揭示2001—2018年间各土地类型时空变化格局,最后以垂直摆倾斜观测为例,探索台站周边土地覆盖变化总量与仪器观测背景噪声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定点形变台站周边5 km范围内主要以耕地、森林为主。2000—2010年间,人造地表占比从11.8%升高至14.5%,而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2%和1.6%。研究区内耕地转为人造地表的面积最大,共计525 km~2。(2)中国大陆各地震区内台站周边土地覆盖变化格局不同,华北地震区的耕地降低和人造地表增长最为剧烈;新疆地震区以草地类型的降低和裸地类型的升高为主;东北地震区草地类型增长而人造地表稍有下降。(3)2001—2018年间,研究区森林面积在波动中缓慢升高;耕地面积则持续减少,尤其在2005—2016年间,减少幅度增大;人造地表类型则是逐年持续、稳定的增加。(4)2016年全国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背景噪声与台站周边全年的土地覆盖变化总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华南地震区内台站由于受到海洋运动的影响,其仪器的噪声水平与周边环境变化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学会第8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于2010年10月16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5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5,(7)
近期,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2》。总体上看,2014年土地整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综合成效日益显现,社会认同感不断提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2015年,土地整治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激发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继续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为主要抓手,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十二五"规划收官交上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5.
张佑一  刘奎峰 《地球》2012,(3):46-46
近日,国家土地督察派驻地方的督察局密集约谈土地违法严重地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2012年新一轮"土地"问责拉开序幕。国土资源部官员透露,2011年,全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7万件,涉及土地面积75.1万亩,其中耕地26.4万亩。全国有2665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国土资源部的首次问责依据是2009年度的卫星图片执法检查结果。73个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及国土部门负责人被给予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5,(1):1-3
<正>在2015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发表重要讲话。姜大明指出,这次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总结2014年工作情况,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姜大明表示,2014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17.
大范围遥感土地覆盖制图通常费时费力.本文采用一种基于特征空间变换的快速聚类方法(CBEST)对覆盖中国的508景Landsat Thematic Mapper(TM)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制图.将中国划分为50个生态分区,每个生态分区内采用CBEST方法对TM影像进行快速聚类,CBEST平均聚类时间约为每2 min一景;通过对自动获得的光谱簇人工土地覆盖类型识别,归并光谱簇,绘制30 m空间分辨率的中国土地覆盖图,统计土地覆盖类型面积,生成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专题图.采用2159个分布全国的验证样本对制图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得到总体精度为71.7%,Kappa系数为0.641.与当前两套全球地表覆盖产品(FROM-GLC和GlobCover 2009)的局部对比表明CBEST分类结果在各类型土地覆盖面积统计及视觉效果上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8.
正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一大热点和难题。今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监测显示,自2000年以来,每5年监测一次,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实现连续3个监测期缩减。然而,全国仍有4亿多人口在遭受着风沙的危害。荒漠化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的根本目的。从2014年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正式挂牌"中国国家沙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5,(7)
<正>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每年的6月25号是全国土地日,今年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将全国土地日主题定位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视与关注。6月23日,"新常态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新与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新常态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新与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恒鹏  杨桂山  金洋 《湖泊科学》2007,19(5):537-543
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1985、1995和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资料,应用区域尺度单元格网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长序列水文模拟,定量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响应特征,为流域用地规划、水资源管理以及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参数.研究显示,自1985年到2000年,太湖流域城镇面积扩展了40.38%,增加量占太湖流域总面积的3.88%.在1980-2000年的雨情下,全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产流量平均增加4.11%,约为7.56×108 m3,最高值为11.76%,约为10.0×108 m3.受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影响,产流量增加具有较大区域差异,城镇快速扩展的苏锡常地区和浦东浦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产流量平均增加为10.07%和7.03%,最高增量达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