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1916年7月,中国人自己培养的首批18名地质学子毕业时的"学生成绩展览会",孕育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地质矿产陈列馆,历经百年风雨,未有一日中断,是中国近代科学发端的见证者、发中国地质事业的传承者以及中国地学科普的开创者,是中国科学史、地学史、博物馆史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2.
本刊编辑部 《地球》2012,(11):68-71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是中国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北京地区建馆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以矿物、岩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的典藏、科研和科普为主要内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自然精华,馆藏标本达20余万件,是亚洲著名的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向《地球》记者介绍,从中国地质博物馆重新开馆以来,在丰富馆藏数量、提高馆藏质量以及增强科学研究整体实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馆藏在积累中丰富在馆藏方面,2004~2008年,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8)
正始建于1916年7月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亚洲馆藏最丰富的地学类博物馆。2016年8月17日下午,中国地质博物馆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了20多家媒体进行参观报道,220多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自然珍宝在《百年历程——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中集中亮相。《地球》记者受邀参加了此次的开放日活动。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8)
正2016年7月1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迎来了一百岁寿诞。20世纪初,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们,亲手筹划和创办了地质研究所学生成绩展览会——地质标本陈列室,这就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也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馆。10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加速,地质事业大发展。地学类博物馆,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初创期、"大跃进"时期的  相似文献   

5.
张殿刚 《地球》2011,(11):86-89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成立最早、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质博物馆。地质博物馆1916年成立,比故宫博物院还要早9年,其产生是跟我国的地质矿产事业发展、地质科学研究相伴的。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6,(8)
正古语有云:人活百岁,为"期颐之年",又称"人瑞"。2016年,中国地质博物馆迎来了自己的"期颐之年"百岁生日。2016年7月23日上午,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专题展(1916~2016)在京隆重开展。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开幕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贺信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批示。受姜大明委托,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致辞。  相似文献   

7.
岳尚华 《地球》2013,(8):107-109
正2016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将迎来百岁生日。7月19日,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科学精神"为主题的"百年地博讲坛"系列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主持了首讲并致辞。首次讲座由中国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家胡承志主讲。96岁高龄的胡承志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老研究员,从博物馆建馆伊始就在馆里工作。他还  相似文献   

8.
袁立明 《地球》2013,(9):108-109
正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号的南京地质博物馆老馆,作为原中央地质调查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中国近现代成立最早的地质专业博物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1949年后,从这里走出了48位两院院士,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地学摇篮"。百年历史倾注和凝聚  相似文献   

9.
张晶晶 《地球》2012,(6):86-87
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于2012年5月18日隆重开馆。出席开馆典礼的领导主要有:第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原党委书记刘明祖;全国人大常委、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孙文盛;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徐善衍;山东省原副省长孙守璞;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烟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樊志全;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白星碧;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5日上午,由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魅力地质——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专题科普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正式开幕。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何庆成,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副主任纪书华,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副馆长朱英姿出席开幕式。本次展览是为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百年春秋,是一首辉煌的史诗。百年来,"地博人"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旖旎多姿的画卷,每一个乐章都婉转缠绵而又蓬勃激昂,一代代"地博人"谱写着一章章美丽动听的音符,续写着一个个传奇故事。我是2009年5月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转到中国地质博物馆工作的,从那时起,我开始从事专业地质摄影。几年来,我在博物馆参加了几百个参观团体的拍照,拍摄图片4万多张。特别是在拍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博物馆的照片,为博物馆留下了视察博物馆的精美瞬间。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7,(12)
<正>11月28日,首届"一带一路"国家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平行会议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召开。此次会议为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国家科普场馆专题研讨会之一,主题是"新时代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使命与责任",旨在探讨自然科学博物馆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目标与任务,以及科普场馆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会议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树臣主持,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科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5,(11)
<正>仰望星空的时候,偶尔你是否会想起那首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天空中的星星我们无法近距离欣赏,但近在眼前、像星星一样闪亮的水晶,也许可以弥补这种遗憾。10月28日,江苏省东海县东海水晶博物馆举行了"中国水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东海馆""捷克水晶展示馆"以及"水晶大王回归展""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精品展"揭牌  相似文献   

14.
张晶晶 《地球》2012,(6):84-85
2012年5月18~20日,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国土资源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山东省烟台市顺利召开。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徐善衍理事长,烟台市于爱军副市长,中国地质博物馆贾跃明馆长,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白星碧副司长,烟台市国土资源局唐建平局长,以及科技馆专委会等7个专委会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47个国土资源博物馆单位会员代表,共计12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赵有利书记、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5,(11)
<正>10月22日,在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的正门前,一块高约1.7米,宽1米,重达4.35吨的白色水晶原石引起了很多人热烈围观。据东海水晶博物馆馆长介绍,这块水晶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出土的最大水晶体,被誉为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最早它就是在东海发现并发掘出来送去北京的,阔别家乡已有57年。  相似文献   

16.
金色池塘     
陈开宇 《地球》2009,(4):78-78
作者采用自创的特种油画技珐,以手为笔.以油为墨,将西方油画材料与中国画技法相融合,表现晨曦下池塘安详恬静的和谐气息。此画已被苏州博物馆收藏。作者现为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博物馆学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美协会员。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6,(8)
正百年地博,百年精彩。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标本从建馆之初的917件,汇聚到现在的22万件,备受各界推崇和赞誉。在"百年历程——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中的"自然瑰宝"这一单元展出了部分有重大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矿物岩石,宝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目前世界上有5144种矿物种,我们国家产出的公开报道的矿物种是889种,博物馆收藏的有一千二百多种,其中有四百多种生产自我们国家的。"自然瑰宝"展厅里集中呈现的中国产出的精品矿物晶体。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地质博物馆围绕主题,聚焦自然资源部重大科技成果,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邀请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连线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及各地学类博物馆,采取多家单位联动和“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跨地域、多场馆、多维度开展科普活动,公众参与量超过1515万人次,切实提高了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19.
9大分馆一览     
《地球》2016,(8)
正如果把中国地质博物馆比作太阳,那分散在各地的分馆则是围则在太阳身边的行星,它们与中国地质博物馆一起在地质科学研究、地质标本典藏和陈列展览、地学知识宣传和普及等方面挥发着重要作用。中国地质博物馆黄果树馆黄果树奇石馆位于贵州省黄果树风景名胜区,2010年6月15日开馆,2012年成为"中国地质博物馆黄果树馆"。黄果树奇石馆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其中馆大楼建筑面积为5800平方米,展陈面积3800平方米,分设"远古沧桑馆""雅韵天成馆""梦幻晶花馆"。目前馆藏标本1500余件。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5,(4)
如果说地质公园是用有限的空间浓缩地球亿万年地质演化的神奇,那么,地质公园博物馆则是用有限的空间将地质公园的所有精华浓缩其中。房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就是这种"以馆呈景"的典范。作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及核心展示区,房山地质博物馆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了房山地质公园的重要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