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变化问题,从实质来讲,涉及到地球系统的主要分量即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远远超过传统的、单一的学科界限。因此,仅从地球系统各分量的角度,孤立地进行研究,不足以揭示自然规律的实质和全貌。必须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看成是一个“系统”,从整体角度进行全球变化的研究,探索各分量的  相似文献   

2.
林杏奇 《气象》1982,8(7):9-9
暴雨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中尺度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既涉及小扰动在大尺度环境中发生和增长的问题,又涉及到小扰动发展时对大尺度场的反馈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尚未解决。因此,目前暴雨预报准确率很低。为了探索暴雨量的预报,本文从产生暴雨三个条件入手,试验了一个区域暴雨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     
《气象》2017,(7)
<正>《生态气候学:概念和应用(第二版)》戈登·B.伯南著该书为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戈登·B.伯南(Gordon B.Bonan)教授所著,是一部生态与气候领域的杰作。全书分为地球系统、全球物理气候学、土壤过程、水文气象学、生物气象学、陆地植被生态系统、陆地协迫与反馈七大部分,共30章,内容涉及多学科领域,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景观的不同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角度,深刻阐述了天气、气候与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揭示了不同尺度下  相似文献   

4.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是区域气候模式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本文阐述了发展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近年来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典型案例,指出其多圈层通量耦合、空间分辨率提高以及耦合数据同化的三个共性特征。建议以开源共创的方式整合各界研究力量,加快建设我国自主可控的区域地球系统模式;围绕新建立的模式开展跨学科研究,特别关注其中多圈层、多尺度过程的相互作用;围绕高分辨率区域地球系统模式建立区域数字孪生监测预警平台,用于关键区域的防灾减灾和关键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灾害天气机理和预测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赵思雄  孙建华 《大气科学》2013,37(2):297-312
本文对近年来灾害天气机理和预测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的概述,涉及致洪暴雨、登陆台风、寒潮暴雪、强沙尘暴、高温酷暑等,紧密结合一些重大的极端天气事件展开分析.近年灾害天气频发,影响依旧十分严重.灾害天气多涉及各种尺度的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上气候变化,环流异常,中尺度系统活跃,使灾害天气的情况更趋复杂.本文对此作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与大家切磋.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随着大尺度过程研究和大尺度中、短期数值预报不断取得进展,气候变化及甚短时天气的研究已列入了议事日程,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这不仅是由于大气系统本身具有从湍流微团到超长波这样宽广的尺度谱,即包含各种不同尺度的系统,而且各种不同尺度系统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因此,研究大气运动规律必然要包括对气候规律和短时规律(中小尺度系统规律)的研究。其次,人们对中尺度天气的重视还由于它们在实际中的重要性。如果说猛烈的中尺度系统如台风、飑线、雨团等常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那么,看来是微弱、平常的中尺度环流如海陆风环流、城市环流等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给人类带来伤害。据Pielke的估计,美国  相似文献   

7.
暴雨过程汇合流场不同尺度系统相互影响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大范围暴雨过程不同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低涡扰动的发展、非地转偏差、低层辐合与急流的加强。本文还采用诊断方法探讨了大范围暴雨过程的斜压发展,大尺度上升运动以及热力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对从已广泛应用的全球气候模型到局地降水和洪灾的预报而言,准确估算降水的数量、时间和空间分布是至关重要的。降水作为地球水循环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区域到全球尺度,现存的地基降水观测网络是不足的;因此,卫星提供了一种可行和吸引人的选择。很显然,  相似文献   

9.
数值模式中处理地形影响的方法和问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丑纪范 《高原气象》1989,8(2):114-120
地球上各种不同尺度的地形对大气中从行星尺度到次天气尺度的各种不同尺度的系统的运动都有着重要影响。许多气象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西部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它不仅是一些天气系统产生的源地,也影响所有经过它的天气系统,甚至对东亚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都有重要作用。从50年代开始,我国气象学家从天气学分析、诊断研究、理论研究和转盘试验等各个不同角度研究了地形影响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限于篇幅不在此列举。  相似文献   

10.
骤旱是一类特殊的干旱现象,以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骤旱可能会成为干旱的一种"新常态",亟须开展深入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骤旱定义争论,本文指出其本质为如何理解骤旱与传统干旱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从骤发性、持续性、爆发和消亡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骤旱的典型时间尺度为次季节尺度,应纳入多尺度干旱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极端个例诊断分析、人类活动检测与归因、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未来应加强骤旱驱动机制(包括内部变率和外部强迫)、骤旱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骤旱可预报性来源以及预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应从全球变化的视角,利用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先进的监测和模拟预测技术,以应对日益增加的骤旱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