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14 年2 月12 日17 时19 分(北京时间),新疆于田县发生7. 3 级地震。根据现场调查,本次地震最大烈度为Ⅸ度。灾区曾遭受过2008 年于田7. 3 级地震灾害的严重影响,之后近6 年来大力推进的安居富民工程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本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通过将2008 年、2014 年两次于田7. 3 级地震抗震安居房和安居富民房面积替换为安居工程改造前的简易房屋计算抗震房减灾效益可以看出,相对于2008 年于田7. 3 级地震,本次地震由于灾区覆盖率较高,居住房的经济损失减少3. 8 亿元,恢复重建经费减少12. 9 亿元,失去住所户数减少1 万户。  相似文献   

2.
2004年,新疆地区开展了安居工程。自开始实施以来主要分为2004~2010年的抗震安居工程和2010年至今的安居富民工程两个阶段。至今,已经整整10年。在这10年里,安居工程在抗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于田地区近10年地震活动背景,重点对比2008年和2014年2次于田MS7.3地震中安居工程破坏的相关参数,最终通过参数对比认为安居富民工程的建设不但降低了房屋的破坏程度,减少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救灾的安置成本和政府抢险救灾的投入相对减少。同时,由于安居房在地震中表现出好的抗震性能的客观鲜明的示范作用,增强了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2003年巴楚-伽师6.8级地震,使得新疆老旧民居建筑抗震设防问题凸显。2004年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启动,至2010年期间共计建设农村抗震安居房185.7万户。2011年自治区将抗震安居工程更名为"安居富民工程",在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前提下,提高建房标准,所建房屋结构类型全部改为具有抗震措施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至2014年,全区共建成安居富民农居122.8万户。新疆抗震安居工程的建设内容是因地制宜采取各类构造措施,切实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水平,确保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新疆实施的安居工程现状及其在地震灾害中减轻房屋破坏程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临时转移安置人口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新疆皮山6.5级地震灾区各类结构建筑物典型震害现象和特征。根据皮山县安居工程概况,对比分析了安居富民房震害特征和各类结构建筑物震害特征,总结安居工程在本次地震灾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今后的震后重建以及安居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_S6.5级地震灾区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该地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极为落后,灾区农村的民房除了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房屋外,还有大量抗震性能较差的民居,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经济损失较大。灾区大部分位于山前溢出带,地下水位浅、地基土层软弱等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有放大作用,震害影响范围较大。灾后重建中应继续加大安居富民工程的经费投入力度。灾区北部人口密集,地基土层软弱,工程地质条件差,建议在今后的安居富民建设中加强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6.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S6.5级地震灾区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该地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极为落后,灾区农村的民房除了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房屋外,还有大量抗震性能较差的民居,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经济损失较大。灾区大部分位于山前溢出带,地下水位浅、地基土层软弱等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有放大作用,震害影响范围较大。灾后重建中应继续加大安居富民工程的经费投入力度。灾区北部人口密集,地基土层软弱,工程地质条件差,建议在今后的安居富民建设中加强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7.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是新疆开展抗震安居(安居富民)房建设以来首次产生较大规模成灾破坏震例,以震区抗震房不同结构类型破坏程度和抽样调查数据确定震区抗震房Ⅵ度区和Ⅶ度区的破坏比,与新疆历史破坏性地震相似结构类型房屋的破坏比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唐丽华  孙静  吴国栋  王伟  宋立军  张勇 《地震研究》2013,36(1):93-97,142
介绍了2011年8月11日新疆阿图什—伽师5.8级地震的震害现象。该地震使抗震安居房、铁路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震害现象的总结、震害原因的分析,指出今后抗震安居工程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评定新疆安居房屋的抗震能力,通过1/2大比例尺新疆安居房屋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设置构造柱与圈梁的新疆安居房屋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以及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峰值加速度为0.1 g~0.3 g地震动作用下,模型处于完好状态。在峰值加速度0.4 g地震动作用下,模型墙体出现开裂。在峰值加速度1.2 g地震动作用下,墙体发生明显破坏但未倒塌,构造柱和圈梁基本完好。试验结果证实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是提高砌体房屋抗倒塌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新疆安居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琼  聂晓红  温和平 《地震学报》2009,31(3):235-244
从区域地震活动和中等地震震源机制特征的角度,初步研究了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和应力场的应力状态特征.结果表明,于田7.3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中短期异常特征.一方面,该地震前1年其震区500km范围内中强震以及西昆仑地震带和阿尔金地震带3.5级以上地震出现了增强活动;另一方面,该地震前出现了4级地震孕震空区和近乎共扼分布的3.5级地震密集条带异常图象.于田7.3级地震前新疆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区及其附近局部应力场的应力状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拉张作用力相对挤压作用力有所加强.这可能是于田7.3级地震前新疆和于田震区及其附近具有正断层性质的中等地震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云南宁洱6.4级地震砖混结构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地震现场考察情况,介绍了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6.4级地震造成的砖混结构房屋的破坏情况,归纳总结了这类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分析了其破坏原因,并对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与施工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甘肃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地震环境特征,简要分析了甘肃农村民居主要建筑结构类型和抗震性能,结合近10多年来破坏性地震资料,总结了农村民居主要震害特点,提出了实施甘肃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18年9月8日10时31分29秒,云南省墨江县(23.28°N,101.53°E)发生M5.9地震。根据现场调查情况,详细阐述地震灾区房屋建筑结构特点、房屋建筑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特征,给出房屋建筑震害矩阵,对其震害成因进行分析,并与省内近年相似震级的地震震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波及范围广、总体震害轻、无人员死亡、地质灾害轻。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理论对农村地区砖木民房进行震害预测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砖木民房的震害影响因子集及其与震害等级的模糊关系,进一步研究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砖木民房震害预测模型。初步研究表明,该震害预测模型条理清晰,计算简便,可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波  郭迅  宣越 《震灾防御技术》2020,15(3):496-509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作者第一时间前往地震现场,获得第一手震害资料。基于“散、脆、偏、单”评估法,对当地建筑物震害特点和成灾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整治措施。实际震害显示,当前我国城乡建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散”和“脆”;学校建筑和底商结构在此次地震中仍表现出诸多抗震不利问题,集中体现在因填充墙布置不合理导致的“偏”;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虽在地震后保存完好,但填充墙破坏较重,修缮费用较高。震害调查结果警醒行业人员需围绕实际震害特点精准发力,优化结构概念设计,全面提升抗震能力,推动韧性城乡建设。  相似文献   

16.
青海玉树7.1级地震房屋建筑震害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灾害严重,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房屋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通过现场调查给出房屋建筑震害情况,分析了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提出了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0月16日新疆精河县5.0级地震震害特征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0月16日新疆精河县5.0级地震震中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托里乡境内,极震区震中烈度为Ⅵ度.震害调查显示,灾区房屋主要以老旧的土坯房为主,地震使本身老旧的房屋裂缝加宽,破坏加重.其次,灾区房屋震害还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特性,场地条件差异是造成距离震中较远的部分房屋破坏较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查润华  胡洁  徐芸 《山西地震》2007,(3):27-30,36
根据对我国农村建(构)筑物震害的调查结果,总结了农村房屋的震害特征,分析了建(构)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农村房屋建(构)筑物在选址、施工、抗震设防等方面的教训,采用有限元分析比较了基础材料不同时基础部分的抗震差异。提出了提高农村房屋抗震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