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20020383 多波束换能器元线偏移对多波束测深质量的影响/肖付民(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系)…∥测绘通报.—2001(7).—27~28,31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数值计算,分析了多波束航线偏移对所探测海底点平面位置和深度的影响,阐述航线偏移的校正和改正方法。图5表3参3 (刘敏)  相似文献   

2.
CH20021361 多波束与单波束测深数据的融合处理技术/黄谟涛(天津海洋测绘研究所)…∥测绘学报.—2001,30(4).—299~303 分析和总结了多波束海洋测深主要误差源,提出了通过相邻条带测深数据融合处理进行多波束测深系统偏差补偿方法,并提出以单波束测深数据作为控制,进一步提高多波束测深整体测量精度的数据处理方案;讨论了数据融合处理中数值解算的可行性和稳定性问题,相应提出了两步平差方法。以我国自行研制的条带测深系统实测数据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海洋测量学     
CH970192 差分GPS自动化系统在海洋测绘中的几个问题/林友财(37704部队测绘处)∥浙江测绘.—1996,(1).—6~11 CH970193 海洋测量水位观测方法的滤波性能分析/肖付民(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系)…∥辽宁测绘,—1996,(1).—2~5 过去,由于测深仪的测深精度较低,对水位观测的滤波(主要对波浪的滤波)要求不高。随着精  相似文献   

4.
CH990307 利用小波变换降低环境噪声对测深数据的影响/徐卫明(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系) ∥东北测绘.—1998(2).—7~8 针对测深数据在环境噪声处理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5.
CH991037 海底电缆声波定位系统应用及完善/姜瑞林(中国海洋石油物探公司)…∥测绘通报。—1998(11)。—28~30 海底电缆地震采集系统1995年首次在国内浅海地区使用即显示出其质量和速度优势,在它的诸多先进技术中海底电缆声波定位系统特别引人注目。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使用情况,针对该系统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提出了使用该系统的基本原则。图2表3(张保钢) CH991038 利用FHT法反演海洋重力/徐卫明(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系)…∥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1998,15(4)。—241~245  相似文献   

6.
星载遥感测深技术初探/汪凌∥测绘科技.—1997,(1).—35~41(武晓莉)CH980935 海洋重力测量线系统平差=MarineGravity Surveying Line System Adjustment[英]/Motal H∥Journal of Geodesy.—1995,70(3).—158~165KoyrNя(1979)和 Tang(1991)都介绍过海洋重力测量中海岸线系统平差的一些通用理论及方法。根据海洋重力测量的特点,提出了一个综合平差的方法,并考虑了对定位误差的直接和非直接  相似文献   

7.
CH950195机载激光测深在我国海道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陈跃,张晓明(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1994,(2).—32~39, 主要介绍机载激光测深原理、激光能量传播定理、扫描格式、各国机载激光测深仪发展及性能,并对机载激光的应用领域和我国海道测量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发展我国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设想。图6海洋测量激光测深  相似文献   

8.
海洋测量学     
CH950755海域测量布设GPS控制网的一点体会/赵石麟,江孙仁∥北京测绘/《北京测绘》编辑部.—1994,(3).—29~31 海洋测绘全球定位系统一应用 GPS网(自) CH950756GPS在海道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分析/黄永军(天津海上安全监督局)∥海洋测绘/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1994,(3).—14~17 图3表2参3  相似文献   

9.
CH992151 测绘自动化系统 SAS/王辑华(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测绘工程.—1998(3).—56~61测绘自动化系统(SAS),将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施工测量等作业集成在同一环境中,实现外业测量、内业处理、总图管理一体化。该系统已用于生产,经济效益良好。图2参3  相似文献   

10.
多波束测深技术在现代水下地形测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应用于海洋测绘和内陆水体水下地形测绘中。本文介绍了EM2040C多波束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性能,并以系统在海砂资源开采监测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海砂开采量监测的技术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研究结果证明,EM2040C多波束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海底地形数据,其精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推广应用于海砂开采量监测中。  相似文献   

11.
CH20011718 海洋测绘与海战地理环境信息保障/梁开龙(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测绘工程.—2001(1).—11~13简要介绍了海洋测绘的内容及其特点,重点分析了几项主要的海洋测绘技术与海军作战地理环境建设的关系,说明了海洋测绘工作在未来高科技海战中的重要地位。参3(侯建国)CH20011719利用 Visual FoxPr05.0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设计/谢运山(镇江水文水  相似文献   

12.
海洋测量学     
CH951947中国近海海平面的上升及其预测/赵明才,何嘉重(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测绘科技动态/《测绘科技动态》编辑部。—1995,(1)。—32~34,24 海洋测量海面地形 (孙文福) CH951948流冰信息的传真服务=流冰情报  相似文献   

13.
海洋测量学     
CH20061626多波束声纳测深瞬间到达角和旅行时的精确确定=Accurately Determining DOA and TOA inMulti-beam Sonar Sounding/阳凡林(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赵建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周丰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独知行(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3).-218~220,228论述了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幅度检测方法,指出了传统的BDI和WMT检测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回波最大强度优先法。它首先采用基于中值滤波、局部方差检测和小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定位异常数据,然后将…  相似文献   

14.
水深测量是海洋测绘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船载多波束回声测深方法虽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但无法进入沿岸浅水区域和海礁密集区域。近年来,机载LiDAR的出现和发展填补了沿海浅水区域水深测量技术的空白,已成为一种快速高效的水深及海底地形探测方法。本文介绍了现有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给出了机载激光测深数据处理流程,分析了机载激光测深的关键技术,归纳并总结了该技术目前所存在的技术难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CH982076 数字地籍测量在国道拓宽中的应用/蒋海良(绍兴市土地管理局)∥测绘通报。—1998,(1)。—36~37 介绍了拓宽路段踏勘确权定界的方法,论述了极坐标外业测量方法和土地面积的计算公式。所提方法在104国道拓宽中得到了应用,并得到了较好的精度。 CH982077 论现代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的关系/王明远(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测绘通报。—1998,(2)。—35~37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单波束测深系统及多波束测深系统已经在长江河道水下地形测绘中广泛应用,人们对于内河航道水下地形数据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单波束测深精度不高及多波束测深系统安装操作复杂且对测量水域条件要求较高等问题。本文针对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河道勘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与传统单波束及多波束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声惯一体单波束测深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长江河道高精度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CH982476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在生成DEM和监测地层变化中的应用/肖平(西安工程学院测量系)……∥测绘通报.—1998,(6).—2~4 详细论述和分析了INSAR的几何特性和干涉测量原理,着重介绍了其在生成数字地面模型和监测地层变化方面的应用。图3表1参4 CH982477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系统/沙晋明(浙江农业大学遥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测绘通报.—1998,(6).—30~33 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系统由土地科学、空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组成,它可用于土地退化的遥感监测、土地利用现状的遥感动  相似文献   

18.
CH972143 海洋测绘发展现状/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测绘通报.—1997(6).—7~(张保钢) CH972144 海图编辑设计自动化问题的探讨/杜景海(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1997,(2),—6~10 结合我国航海图制图实际,探讨了现代制图条件下海图编辑设计自动化的理论基础、技术支撑,提出了建立海图编辑工作站系统;分析了建立该工作站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所要达到的目标,并就工作站系统的硬件、软件构成做了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9.
结合波束测量系统在海洋水深测量中的实际应用,系统分析多波束测深数据的误差来源与性质,对保证多波束测深系统必要的精度和数据质量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CH982447 满足水位改正要求的观测时间间隔探讨/肖付民(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系)…∥测绘通报.—1998,(4).—14~15 通过利用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法对水位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