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激性心肌病(SC)是一种受强烈情绪刺激或各种应激因素影响,以短暂性左心室心肌变薄、收缩功能障碍及收缩时左心室球形改变为特征的急性可逆性心肌病。“心主神明”即心主宰情志活动。中医学认为SC的基本病机为情志异常、心神不明、神不驭气、气机紊乱,并提出调养心神以治本、调气畅血以治标的治疗法则。而随着“脑主神明”的提出,“孰主神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自“双心医学”理论提出后,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证实了心主神明的科学性。SC作为既是“血脉之疾”又属于“神明之病”的疾病,因其情绪失常导致心脏功能障碍并出现形态学改变的特点,形象地诠释了心神不明对形体心脏的影响,进一步论证了心主神明理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黄帝内经》原文,通过“神”字的本义、神明与灯明的关系,神、魂、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养神、调神实践中对应的时间点、相关穴位等关系的分析,归纳并总结“神”的内涵。认为神是阴阳相搏而生成的一种存在,这种存在内“明”周身脏腑,外“明”天地万物,具有使人体阴阳平和、顺达万物之用。本文全新解释了“神”的内涵和要义,对于认识“神”的实质,在临床实践、养生调神中把握阴阳、沟通内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濂所撰《遵生八笺》为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养生学著述,书中尤其重视五脏养生,在继承《黄帝内经》学说的同时又有颇多发挥。高氏结合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来阐述五脏养生的理论与实践,重视五行生克对于保养五脏精气的意义,倡导合五行养五脏,运用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来防病祛疾,并详述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安养五脏之神、保养五脏之精的方法,以强调顺应四时月令的变化来养护脏腑对于养生的重要性。高氏所述养生之法多重视心脾两脏,他倡导节饮食以顾护脾胃,认为善于养生之人,应该顾护脾胃之气以充肌养身,节制饮食以安养五脏;并注重燕闲清赏、安神养心,认为清闲是调摄情志的重要前提。此外,高氏特撰《灵秘丹药笺》,集奇方秘药,多在灵药入脏祛疾方面有所阐发。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起源于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认识,关注的是在自然界规律总体框架下对万物的观察与解读。中医药体系以中华文化为养分,从对自然规律、药物认识到人体生长变化、疾病产生发展过程的解释中,均体现出对事物本质规律的关注,并最终对事物的趋向性发展作出解释。中医药人对这种趋向性的把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势数”学说的思想息息相通。所谓“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运用“势数”来认知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自然界对其的影响,能够合理有效地帮助医者厘清临床思路,判断疾病的全程发展,进而精准施以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被认为是打开中医奥秘之门的钥匙,备受中医药学者关注,与机体物质代谢和免疫关系密切。胃气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中医学认为“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的强弱决定人体的健康及疾病发生发展与预后。胃气学说与肠道微生态理论都是以解剖学的胃肠道为基础,其实质是整体观念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中的体现,均参与物质的代谢、机体的防御,与舌苔的形成和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形气神”理论属于中医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由人的形体、全身气机和精神情志所共同构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和影响,构成不可拆分的整体。围绕医者、患者、针灸器具三方面对“形气神”诊疗观念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了“形气神”对于针灸诊疗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只有整体把握,并保持各环节和谐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效。注重中医药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理解形气神一体生命观的内涵,对指导临床针灸工作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纪云西教授从脾肾二脏辨治蛋白尿的经验。纪教授通过多年临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到的治疗蛋白尿的诊疗体系。他强调形神、精气转化、体用关系中的序贯循环,详悉病史,尤重望、闻、问及舌诊的运用,疏通蛋白尿疾病及诊治过程中的因机证治。纪教授认为,蛋白尿是精微化浊、异常外泄所致,虽湿热瘀毒诸邪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其本仍在于“精”。因此,其在临证论治上以“精”为核心,尤重脾肾先后天二脏,健运中州、运脾布精,温补坎阳、益肾填精,并结合病机变幻,截流固精、补虚泄浊,另外加强蛋白尿消失后的巩固治疗,很好地提高了中医药治疗蛋白尿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杜武勋教授基于二纲六辨治疗冠心病伴阈下抑郁的经验。杜教授认为冠心病伴阈下抑郁的发生乃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同时受扰,造成“血脉不利”及“心失所主”,“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其主要病理机制,针对冠心病伴阈下抑郁寒、痰、毒、郁的病机特点,杜教授临证以“二纲六辨”为指导,确立扶阳抑阴、调畅神机、豁痰开结的治疗法则,并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以及兼夹病邪的不同,辅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偏性之品,在临床中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9.
厄尔尼诺影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印加人将厄尔尼诺当神拜厄尔尼诺是80年代才开始流行的气象学名词。最近,秘鲁考古学家在发掘一处古代印加人遗址时,无意中发现,4000年前的古人也对厄尔尼诺头痛不已,并将其当神拜,形成了活人祭礼习俗。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尊象征着风暴雨雪肆虐的恐怖力量的“肃杀之神”神像,学者们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当时原始人接触到的厄尔尼诺现象。同“肃杀之神”一起出土的,还有94具呈辐射状围绕神像排列的青壮年男性骨骼。显然,这是古代祈求风调雨顺而  相似文献   

10.
潮流垂直结构的基本特征——理论和观测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潮流垂直结构的研究历来为海洋学家们所重视。这不仅因为它是海洋潮汐动力学的基本课题之一,而且对于其它海洋动力过程,如海洋湍流、物质扩散特别是沉积物的运动都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从事于军事、航运和海洋工程等工作的人员对此也十分关心。 对于潮流垂直结构的研究除了直接的现场观测外,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研究的侧重点是为了了解其基本特征,从定性方面来解释海洋中实际观测到的潮流垂直变化,指出哪些变化是具有普通意义的,这些变化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预测在观测中未曾注意到的而  相似文献   

11.
介绍王敏主任医师基于“阳气者,精则养神”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经验。王师认为,中风后患者窍闭神匿,神机失用,阳气潜藏,营卫不运,内生痰瘀,发为麻木。“阳气者,精则养神”,故通过调摄机体阳气,涵养神气,以促进肢体麻木的恢复。王师基于上述理论,通过针刺头部激发脑中阳气,养元神之府;针刺背部穴位,激发督脉与五脏俞穴阳气,养五脏之神;针刺四末穴位,激发四末及体内阳气,养四末之神,从而促进患者麻木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中“心为君主之官”的论述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从整体观念辨明脏腑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对中医学辨证论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基于中医理论基础的“心”作为“君主”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中医学对“脑”缺乏独立完整的认识。本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辩证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从“心”与“脑”的生理、病理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研究二者发挥其功能特点的物质基础,以“此心非彼心”立论,提出“脑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一种情志类疾病,关键病机为心脑功能失调,总体选穴思路以调神为主,兼调脏腑。“脑”“心”“脾”三者与GAD的发病密切相关,选穴时从“脑-心-脾”相关角度出发,以脏腑、经络等理论为依据,醒“脑”取百会、印堂、神庭,宁“心”取内关、大陵、曲泽,调“脾”取三阴交、关元、阴陵泉。通过此种取穴思路,以达到脑、心、脾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邓鸿德 《海洋科学》1983,7(6):18-18
古海洋产生的学说之一,是地球上喷出的岩浆、水雾等因温度降低,在地表的坑凹处形成一些彼此分离的水坑,许多水坑连成一大片后,形成了古海洋。 太阳使古海洋的水蒸发为水汽,使大地表面有了灰尘,灰尘上升又使太阳产生许多衍射光,这样周而复始,地球上孕育着生命。生命起源学说是1840年达尔文开始建立的,然而,我国古代的李时珍早在1673年就谈到物种起源方面的一些理论问题。近五十年来,对生物的起源无论是从理论上,或是从实验生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中海流、温度等各种现象的变化与地球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采用浮标与船只等进行调查,能被观测的海域极其有限。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一直在开发“海洋声波断层图”装置,研究用声波瞬间观测面积约为日本陆地面积3倍的1000公里周围海域。像用CT(计算机控制断层摄像装置)来观测人体组织那样,海洋声波断层图装置是使用声波将海中观测到的信息形成图像的系统。从1989年开始开  相似文献   

16.
介绍肖长江教授基于“阳主阴从”理论论治心脏神经症的经验。肖教授认为,心脏神经症的发病除肝郁脾虚、心肾不交等病机外,亦与阳虚密切相关,心阳不足、肾阳亏损、脾阳耗伤、肝阳被郁均会引起心脏神经症。阳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维持人体生长发育之根本,同时又可固护肌表、防御外邪,使阳气不伤、百病不作,故肖教授基于“阳主阴从”理论构建“药物扶阳”“动则生阳”“乐则生阳”“善则生阳”的治疗模式,提出应从药物、运动、情绪以及心态方面治疗心脏神经症。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最近,我们拜读了一位热衷于探讨地球与海洋奥秘,对地球表面和海底形成的种种地质现象,诸如大陆山脉、海底山、海沟、海脊、火山、地震等,从海洋动力学的观点,提出海洋动力对它们的影响。 高云策同志是一名非地球科学工作者,然而他通过阅读大量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地质科学和海洋科学的书籍,以及对前人各种学说的思考,撰写了《新思维——引起的新技术革命》(打印稿)。这篇《新思维》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对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与海洋动力学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同时对这些学说的某些论点提出质疑。第二部分:发展,对海洋动力学与大陆山脉、海沟和海脊形成的原因;海洋动力学与欧亚非大陆分裂、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展望,作者认为海洋动力学是一个多元复合力,如果把这个力作为各种地学动力理论的主要原动力之一加以考虑,那么对人们进一步认识地壳运动和由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焦是联系五脏六腑之枢纽,是气、血、津、液、精的生化之源和升降出入的通道,三焦气化调节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生命活动之本,三焦气化失调是失眠的重要因素。韩景献教授的“三焦针法”,又称为“益气调血,固本培元”针法,其通过疏理三焦,可达到调和阴阳气血的目的,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海洋无人自主观测装备作为海洋观探测的一种不可替代的高科技先进装备和新兴装备,是海洋观探测装备摇篮中的新生命、新领域的开拓者。基于海洋无人观测装备提高海洋移动观测能力是未来构建立体、连续、实时水下观测网络的重要技术手段,将会对未来海洋观探测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国内外海洋无人观测装备发展与应用现状分析,对我国海洋无人观测装备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差距进行了思考,并对海洋无人观测装备未来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锚泊式海洋剖面观测浮标系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正>观测技术是促进海洋科学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洋科学从物理、生物到地质,从海气交换到大洋剖面水体,观测尺度和范围跨越时间和空间几十个数量级[1]。目前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海洋科学发展所依赖的海洋数据获取方式正在从"考察"向"观测"转变[2],而且海洋环境监测已进入从空间、沿岸、水面及水下对海洋环境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立体监测的时代。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仍然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