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宁夏中宁发现古地震剖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8—197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固海扬水工程建设时,在中宁县附近开挖出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地震剖面。此剖面上保留了中更新世以后的多次地震的活动遗迹,砂土液化所留下的内部层次变形和结构位移。此剖面的发现对研究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发震构造特点、应力场变化、烈度评定和进行震害地质理论探讨的研究,均提供了很重要的宝贵资料 国家地震局地质所  相似文献   

2.
云南云县发现古地震遗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我们在对南汀河断裂的地震地质考察中,于云县盆地西南缘朱家村附近发现了古地震遗迹。该遗迹保留于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初期的地层中,并发现为多次强震活动。此遗迹的发现,对于研究该地区和南汀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研究云县地区的强震活动起到重要作  相似文献   

3.
鹤庆盆地是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与川滇经向构造带复合部位的一个山间盆地,它的形成与南北向断裂密切有关,东西向冲断层及基性岩脉也相当发育。在晚近地质时期,它们都在强烈活动,因此,本区是构造的强化地带。 笔者在开展滇西北红河断裂带新活动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了鹤庆盆地一起古地震事件,古地震遗迹保留在盆地西部山麓的缓坡带上,主要表现为: 1.地震断层(照1、2):在南半榜洗马池水库北侧及鹤云寺西缓山坡上均有发现。两处均由中更新世及晚更新世河湖相亚粘土、亚砂土、中—细砂层及砂砾石层组成。断层断开了最新的晚更新世地层。在剖面  相似文献   

4.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刺儿沟古地震剖面上不仅保存了地震活动的崩积楔遗迹,还发现多层炭屑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铁渣、陶片等遗物,文中运用14C测年法和经红外释光照射后的绿光释光测年法(Post-IR OSL)分别对剖面上的炭屑、烘烤黏土、沉积物等样品进行年龄测定和比对,获得了各炭屑层和人类活动遗迹的年代。测定的人类活动遗迹年代与海原周缘历史记载的强震发生时间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刺儿沟人类活动遗迹的形成可能与历史地震无关,过去以炭屑年代作为地层年代来限定古地震发生的时代,建立的古地震事件时序的结果可能不正确,上述工作为进一步研究海原断裂带的强震复发规律和海原地区考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河西走廊活动构造尤其是其中段榆木山北麓与黑河口上龙王活断层进行了详细考察和研究,得出下列几点认识: (1) 祁连山山脉是一个向东北推进的推覆体构造,估计其向东北推进的距离在中更新世以来约4—5公里;(2) 在榆木山北麓的北西西向断层带以逆掩断层为主,断层切割的最新地层为晚更新世晚期地层,並保存有古地震遗迹,估计其最新一次古地震的时代距今约1—2万年;(3) 黑河口上龙王北北西向右旋断层切割的最新地层为晚更新世末期砾石层,据槽探揭露与地貌分析,该断层右旋断开黑河四级阶地20多米,並保存有距今最近的四次古地震遗迹。其震级约7—8级。据(14)C测定,后两次古地震分别在15700年与13300年。前两次古地震的时代估计在25000年和24500年左右。其重复间隔大者为8800年左右,小者为2400年和5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6.
唐山大地震的重复间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1976年唐山地震形成的地面裂缝带上三个地段(市十中、市畜产公司牛马库和礼尚庄东)开挖了三个探槽,揭示出保存在晚更新世沉积物中的两次古地震遗迹。在唐山外围的地震地质调查中,也相应地发现了一次古地震形迹。文中通过对地裂缝和液化规模的类比分析,推测其烈度与1976年7.8级地震相近。古地震发生年代,经年~(14)C年代测定和沉积速率估算,分别发生于距今7665±105年和14865年。大震重复间隔近似值为7500年  相似文献   

7.
昌马断裂带古地震遗迹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昌马断裂带的大河坝—小东沟梁一段所发现的一些古地震构造剖面及其它古地震地质标志进行了简要描述和分析,並对古地震遗迹所表示的古地震活动事件作了初步讨论,指出昌马断裂带是深入研究古地震活动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在对郯庐断裂带进行地震地质考察过程中,在安徽省嘉山县明光镇石油库附近发现了保存较完好的史前地震剖面,该剖面保留了中新世中期以后多次地震活动的遗迹。它的发现,对研究嘉山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发震构造特点、应力场变化、烈度区划和震害地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继1980年在北京宣武门首次发现古地震遗迹之后,在三里河(木樨地大桥正北约100米处)开挖地下管道的人工剖面中,再次发现了古地震遗迹——砂土液化现象(图1)。该剖面为全新世地层,自上而下为:①人工填土,含有清代瓷片⑤ 2.5米②黄褐色亚粘土 1.3米③褐黄色细—中砂层,斜层理及交错层理十分发育,夹薄层亚粘土,含有小螺壳⑥唐代陶片⑤及砖块等 3.5米④砂卵石层 >2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我国天山境内发现了许多古地震遗迹(图1),现就几个古地震剖面介绍如下: 1.莫会察汗沟口古地震断层陡坎在和靖县城以西,焉耆盆地的西北隅的莫会察汗沟口西侧(拔海约1800米),发育着三条大致平行的古地震断层陡坎。每条之间相距200—300米,延伸约2公里,由一系列呈雁行  相似文献   

11.
为查清滇西地震科学实验场内地震与地质构造特征,由云南省地震局综合队,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组成的地震地质考察组,于今年上半年,对大理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在大理南部下关附近的团山和洱海东岸银梭岛,发现了两个古地震遗迹现场。这个发现对于研究该区古地震和地震重复率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团山附近,洱海滨岸湖相地层中,一个长约200米的人工开挖剖面,展现了清楚的地层露头  相似文献   

12.
黄秀铭 《地震地质》2004,26(2):281-292
笔者 1999— 2 0 0 3年在华北太行山区和北京地区多次进行洞穴调查 ,发现很多古地震遗迹。文中论述了岩溶古地震研究的原理与依据 ,以及岩溶古地震遗迹的主要特征与岩溶古地震标志 ,对辨别洞穴正常岩溶现象与岩溶古地震遗迹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方法 ,指出了在岩溶古地震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导致古森林沉没于海的福建深沪湾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徐起浩  冯炎基  施建生 《地震地质》2001,23(3):367-380,T001,T002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是强古地震遗迹。研究结果表明 ,全新世早期该处海底古森林生长在由松散的晚更新世含砾砂粘土构成的低凹洼地内。距今 70 0 0a左右的强古地震导致古森林沉没于海并形成泻湖环境 ,约距今 2 0 0 0a的又一次强古地震使海底古森林沉没到更深的海底 ,推测这两次古地震的震级都超过 7级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红河县城位于北西走向的红河断裂带之中。近百年中,这里没有发生过强震。红河断裂的活动与强震的缺乏是我们研究这里古地震的基本出发点。县城附近的第四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古地震遗迹。城西安帮村剖面上显示出两个古地震事件,每个事件的断层面均为高倾角,倾向滑距分别为32和28厘米。这两个事件相隔仅一百余年。这一资料揭示红河断裂在第四纪中有过强烈的地震活动历史。本文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其它地区的古地震应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5.
山西侯马—河津一带西汉初期的强烈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顺  黄振昌 《中国地震》1993,9(3):276-285
1989年至1987年间,在国家地震局招标合同项目《全新世古地震的研究方法和确定标志》工作中,笔者在山西省侯马至河津一带,发现了大规模地震断层和许多古地震遗迹。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黄土中的古地震遗迹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了古地震的分布和特征,讨论了侯马至河津一带西汉初期强震的规模和震中。  相似文献   

16.
导致古森林沉没于海的福建深沪湾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是强古地震遗迹.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早期该处海底古森林生长在由松散的晚更新世含砾砂粘土构成的低凹洼地内.距今7 000a左右的强古地震导致古森林沉没于海并形成泻湖环境,约距今2 000a的又一次强古地震使海底古森林沉没到更深的海底,推测这两次古地震的震级都超过7级.  相似文献   

17.
杜其方 《地震地质》1989,11(4):31-42
本文讨论了鲜水河活动断裂带炉霍段的水平断错、古地震遗迹与地震重复间隔等问题。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为13毫米/年。全新世中期以来大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小于600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在地震活动中等或较弱、而又没有发现古地震遗迹的地区(辽东半岛属于这类地区),如何利用断层活动性资料评价该区的地震危险性和确定潜在震源区的问题,并取得以下结果:1.该区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基本与晚更新世有过活动的断层有关;2.研究区活断层据其运动特性划分为以粘滑为主、蠕滑为主和粘滑、蠕滑兼有三类。6级地震发生在粘滑断层段;3.利用晚更新世活断层长度和个别断层的位移量估算了一些断层可能的最大震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进行海岸考察时,在渤海海峡南岸,蓬莱县城西5公里处,发现一古地震遗迹。山东半岛的渤海沿岸普遍发育有上更新世黄土层,全新世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形成沿岸黄土峭壁上,顺延海岸大致集中在300—400米的范围内,依其空间的分布,可能是一个北300°西的条带,延长趋势不清楚,地震遗迹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1)被充填的地裂缝近于直立,宽5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深沪湾沿岸地层、构造、海底古森林及晚更新世古牡蛎滩遗迹,深沪湾的地壳运动与古环境变迁;研究了海底古森林和晚更新世古牡蛎滩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