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光合细菌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5年4月24日~5月8日,在文登高岛盐场育苗场50m3水体育苗池,进行了用几株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S.P.)混合菌液作为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苗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取得了明显效果。育苗池水透明度提高约20cm,幼体挂脏率下降50%,变态提早1d左右,且多产仔虾百万尾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饵料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有养殖前途的三大优良虾种(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之一。它生长快,其幼苗经100多天的培养即可长为成虾,成体可达24cm,其肉质鲜美,出肉率高,广盐性,耐高温。最近我国引进了这个品种,本文编汇了南美白对虾饵料研究现状的有关文献、资料,以促进更好地养殖这个优良品种。1南美白对虾幼体饵料[6]在蚤状期喂养透明辐杆藻(Bactoriastrum hyalinum)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的幼体种群都发…  相似文献   

3.
中华乌塘鳢幼鱼的生长速度较慢,不同饵料会影响幼鱼的生长。55-93日龄的幼鱼,全长3.0-6.1cm,投喂丰年虫的生长最快,投喂鱼肉的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投喂对虾配合饲料和小鸡配合产的生长最慢。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虾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摄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虾人工育苗生产中,卤虫是重要的生物饵料。卤虫无节幼体营养丰富,能促进对虾幼体的变态发育,提高对虾幼体成活率。但是,对虾早期幼体摄食卤虫能力较弱,若卤虫投喂过量,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过量的卤虫在育苗池中快速生长,饵料生物成了养殖对象,不利于水质的管理和控制。日本对虾(Penausjaponicus)早期仔虾幼体有相互攻击、残食的习性,若卤虫投喂不足,相互残食的现象将更为严重。因此,了解日本对虾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习性,从而适当掌握卤虫的投喂量,在生产上有着现实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配合饵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于1991年7月21日-8月19日在河北省唐海县西林养殖场以养成期中国对虾为材料,在其配合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进行中国对虾对维生素C需要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当中国对虾体长为5.5-7.5cm时,若以本项研究采用的配合饵料的基本成分和配比为基础,配饵中维生素C的最佳变化添加量为0.018%-0.030%。研究发现,变动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对于中国对虾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增强抗病力和抗低氧能力以及提高存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6年6月在山东莱阳市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体长4.5-6.0cm体重1.2-3.7g)和日本刺沙蚕(体长1.0-5.0cm)通过持续20的室内实验,研究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实验条件为:水温21-23℃,海水盐度30-31,pH=8.2-8.6,室内自然光照,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C(g.g^-1.d^-1)与体重W(g)的关系为C=0.153W^0.7072,在  相似文献   

7.
于1996年5月~9月,以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为饵料,测定3种规格(0.271±0.041g;3.509±0.301g;11.062±1.027g)池塘养殖中国对虾在20℃、25℃和30℃水温下的能量收支。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摄食能有显著影响,不同规格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对摄食能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差异,温度是影响能量分配的主要因素。在3个温度下生长能、排粪能、排泄能、蜕壳能和呼吸耗能的平均能量分配比例分别为:29.01%,4.51%,4.17%,8.05%,55.16%,25.32%,2.72%,8.72%,3.50%,59.85%和15.52%,2.31%,9.52%,2.96%,68.71%。随温度升高呼吸耗能比例增大,生长能的比例减小源于呼吸能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扁藻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虾蚤状幼体期,幼体以食植物活性饵料为主,许多地方,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ium)为主,这虽然适合幼体摄食,但因不适合于20℃以上水温生长繁殖,投喂后适应环境能力差,易下沉死亡,败坏水质。扁藻(Platymonas spp.)是一种绿藻,适盐、温范围广,与其他藻类相比,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不易死亡,要求温度与育苗水温相近,是水产养殖幼体的理想饵料之一。牟平县林北盐场于1992年,1993年…  相似文献   

9.
徐君义 《海洋科学》1994,18(4):66-67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海区环境因子 本试验在乐清湾漩门水域进行。网箱泊置海区为泥沙底质,水深15m,5~10月份水温17~31℃,比重1.008~1.017,海水透明度300~500cm。试验期间海区曾遭受热带风暴潮袭击。1.2网箱结构和规格试验在规格为3m×3m×4m的板框式浮动网箱内进行。箱体为单层聚乙烯网衣结构,用铁锚和沉石固定。网衣网目大小分别是20目,0.6cm和1.0cm网径。1.3养殖措施1.3.1苗种及放苗数第一茬养殖于5月4日将体长0.8~1.2cm的中国对虾苗20000尾直放…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对几种海洋双壳类和甲壳类生物的毒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许章程  洪丽卿 《台湾海峡》1994,13(4):381-387
研究了重金属和污染疏浚物对缢蛏Sinonuacula constricta稚贝和幼贝,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幼虫,甲壳类的卤虫Artemiasp.幼体和长毛对虾Penaeuspencillatus幼体的毒性,结果表明受试生物的生长,摄食,存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重金属元素对褶牡蛎幼虫,卤虫无节细,长毛对虾糖虾期的毒性顺序为Hg^2^+>Cu^2^+>Zn^2^+>Cd^2^+>  相似文献   

11.
绿色巴夫藻作为斑节对虾蚤状幼体的饵料效果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苗种来源全部为人工培育所提供。对虾蚤状幼体的饵料是影响幼体成活率的关键问题之一,雷其祥1985年、陈明耀1988年、曹淑莉1990年、陈柏云1991年、林瑞才1992年等分别研究了斑节对虾、墨吉对虾、中国对虾、长毛对虾,近缘新对虾幼体的适宜饵料。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是陈椒芬1982年从山东省海阳县沿岸海水中分离而得到的一种金藻,藻细胞无细胞壁,大小为6.0μm×4.8μm×4.0μm,是一种适温范围广、光照要求低的单胞藻,是…  相似文献   

12.
庙岛群岛的光棘球海胆主要分布于北四岛(南、北隍城岛,大、小钦岛),砣矶岛及大、小竹山岛等,而南五岛极少分布。砣矶岛的海胆多是2~3年生壳径4~6cm的个体,海胆性腺成熟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性腺发育与水温、栖息场和饵料等有关。海胆体重随季节而变化,繁殖季节体重W(g)与壳径D(cm)相关,W=2.582D2.034(r=0.87),性腺重GW(g)与壳径D(cm)关系为GW=0.0403D3.0828(r=0.8273),壳径D(cm)与壳高H(cm)呈线性关系H=0.5225D+0.0668(r=0.9078)。壳径生长随年龄而变慢,2.8cm的幼海胆年增长2.1cm;6.1cm的成海胆年增长0.43cm。光棘球海胆嗜食海带和裙带菜,平均日摄食量6.0cm的海胆为2.6g,4.0cm的为1.34g,3.1cm的为1.3g,幼海胆摄食率较高的原因是因其生长发育快速,活动强度和代谢水平高。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对对虾无节幼体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水生生物在外界物理因子的影响下产生相应的变化,以寻求对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已取得很多有价值的成果[1]。研究表明,超声波对生物体活组织具有相当强的穿透能力,生物活组织能吸收透入到它内部的高频机械振动能量而产生各种生物效应[2]。作者以一定频率和强度的超声波对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和斑节对虾(P.monodon)无节幼体进行辐照,探讨超声波对对虾无节幼体发育变态的影响,旨在寻求有利于促进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物理因子。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个对虾养殖防病新模式,并进行了小规模试验,获得初步成功。在4个30~40m^2的露天水泥池中,各放入3cm的大苗500~700尾(每亩约10000尾),经90余天的养殖,对虾成活率80%左右,个体10cm,平均体重80尾/kg,饵料系数约1.5。新模式的立足点是防病,特点是设置一蓄水沉淀池,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养殖用水,配备充气增氧设施,选择优质配饵,合理投喂,使各种水质理化因子及生物因子尽量  相似文献   

15.
沙蚕养虾能增大对虾规格、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成本、防止池底污染[1]。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虾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清池药物将养虾池内的沙蚕杀死,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找到虾池常用药物对沙蚕的安全浓度,笔者于1992年5~6月用漂白粉、茶子饼、CuSO4、生石灰对沙蚕的毒性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2]取自寿光县第二水产养殖公司111号养虾池,选用健康、肢体完整的个体,规格2.5~3.5cm(CuSO4毒性试验沙蚕规格4.5~5.5cm)。漂白…  相似文献   

16.
丁字湾增殖中国对虾适宜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字湾位于山东省海阳、莱阳、即墨三市交界处,面积为130km2。该海湾局封闭式内湾,不易受风浪影响,地势平坦,潮间带宽阔,水深较浅,最深处10m。湾内水质肥沃,营养丰富,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喜食的寻氏肌蛤、鸭嘴蛤资源丰厚。该湾春季有亲虾产卵繁殖,6,7月份有幼对虾分布,是进行对虾增殖的优良海湾。但因受饵料和空间等制约,放流数量并非可以无限增加,据1988~1992年对丁字湾中国对虾放流增殖适宜量的研究表明,随放流数量增加,对虾个体变小,生长减慢,自然死亡率上升。因此,放流…  相似文献   

17.
甜菜渣对中国对虾消化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日祥 《海洋与湖沼》1997,28(3):280-284
于1996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选取人工养殖中国对虾(平均体长9.02cm),以双缩脲法测定消化器官的蛋白含量;福林一酚试剂法测定蛋白酶活力;Somogyi比色法糖法测定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同时研究中国对虾配合饵料中添加10%的甜菜渣或10%经不同方法处理的甜菜渣时,对消化器官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饵料中添加10%甜菜渣 经不同方法处理的甜菜渣饲喂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明对虾摄食后的特殊动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耗氧量推算和能量收支推算方法,计算了中国明对虾的呼吸能量消耗,并计算了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饵料后的表观特殊动力作用(SDA).体重范围为1.814~18.552g的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饵料后,24h内摄食1g 干饵料、1g蛋白质、1kJ能量所产生的SDA分别为7.492kJ、16.454kJ和0.383kJ,而体重范围为2.998~19.012g的中国明对虾在28d内利用能量收支方程计算的相应结果为8.570~11.153kJ、20.131~26.197kJ和0.446~0.580kJ.平均体重为1.53g的中国明对虾摄食鱼肉(FF)、虾肉(SF)、蛤肉(CF)、沙蚕(PW)、配合饲料(FD)和混合饲料(MD)后所产生的表观SDA占摄食能的比例分别为0.660,0.679,0.656,0.523,0.592,0.641,对不同饵料的SDA比例与转化效率的相关分析表明:饵料的转化效率与SDA比例负相关,即SDA比例越高的饵料分配到生长的能量比例越少.另外还对能量收支方法在SDA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虾池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1987年5月至10月在黄岛养虾池对虾生长周期内对小型底栖动物数量逐月调查。指出:小型底栖动物总平均密度为1092.4inds·10cm-2,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和底栖桡足类是主要类群,其总平均密度分别为466.9和457.9inds·10cm-2。89.7%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沉积物表层2cm内。结果指明小型底栖动物被对虾捕食,并提出了捕食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合浦珠母贝幼虫,幼苗的摄食率和摄食节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黎辉  金启增 《热带海洋》1997,16(3):41-48
1994年9月至1995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展开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unker幼虫和幼苗摄食率和摄食节律的研究。通过对该贝幼虫和幼苗摄食率与生物饵料浓度的关系的模拟分析,得到了二次多项式方程:FR=α+βC-γC^-2。在该方程中建立了 育苗时的生物饵料藻最适抽以喂浓度(Copt),Copt=-β/2γ。在最适饵料藻投喂浓度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