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吴树仁  石菊松  张春山  王涛 《地质通报》2009,28(8):995-1005
为了分析阐明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在概要地分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编写的目的、基本原则和结构层次、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险性和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初步提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应该遵循的6条基本原则、结构层次及核心内容;初步提出定性分析-定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提倡实用性技术方法和GIS技术的推广应用;初步提出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估区划的基本工作流程。最后,简要地讨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一些主要难点和易于混淆的问题,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的编制和修改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际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涛  吴树仁  石菊松 《地质通报》2009,28(8):1006-1019
总结了国际主流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指南的进展和现状,综述了滑坡风险管理范畴中包含的理论和技术框架,研究精度和层次,滑坡编录、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分区研究的技术方法;指出了滑坡风险分区成果的误差来源和可靠性验证方法;基于滑坡风险分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中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总结了主流国家和地区滑坡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结合中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现状,强调了出版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的紧迫性,并展望了滑坡等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华金玉 《城市地质》2022,17(1):8-12
2021年,北京市最新公布已查明突发地质灾害隐患5052处,全年共发生突发地质灾害104起.为应对地质灾害威胁,政府部门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专业单位有效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不断完善,调查评价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立,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高.但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调查评价工作程度不足、监...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估的原理、方法和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树仁  石菊松  王涛  汪华斌 《地质通报》2009,28(8):1127-1137
为了探索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的原理、方法和指标体系,从地质灾害强度的基本涵义和快速测量的技术要求2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了影响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的主要指标和参数,并参考地震震级计算和划分的(宏观)依据,初步提出了以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为衡量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标的基本思路和分级标准,建立了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GHI—geohazard index )8级划分标准;初步提出了快速统计估算地质灾害最大面密度的2种基本方法,即栅格法和自然斜坡(流域)统计法。结合汶川Ms8.0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陕西省宁陕县城2003年暴雨诱发地质灾害和宝鸡市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简要地讨论了在地质灾害强度评价指标、最大面密度统计测量方法及其代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强调地质灾害强度(GHI)指标评价分级还处于探索研究的开始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风险源危险性评价及受险对象易损性评价;以此为基础,结合地质灾害特征,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地质灾害风险评估BP神经网络的建立、训练与仿真方法进行探讨.以天水地区为例,运用MATLAB软件,调用newff命令,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该神经网络分3层,输入层有7个节点,输出层有3个节点,隐含层有6个节点.选择8个典型评价单元、以定性分析结果为预期输出,调用train命令对所建立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对其余单元调用sim命令进行仿真,得出天水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分区图.理论分析与实例验证表明:BP神经网络具有自身调节连接权值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日前,北京市地勘局派出技术队伍完成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北京市地灾隐患避险路线及避险场地(所)现状调查评价》工作。 该项工作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测绘、物探等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类突发地质灾害开展了详细调查,包括地质灾害点4614个、地质环境点3132个,并对其中57处重要地质灾害点隐患点进行了初步勘查,对危害程度进行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为北京市编制突发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制定突发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全市10个山区县183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避险路线及避险场地开展了调查评价工作,最终确定1094处可用避险场所,并提出汛期避险方案,形成了10个山区县的分报告及总报告。  相似文献   

7.
武强  陈佩佩 《地质学报》2005,79(6):774-783
地质灾害定量评价是实施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依据。本文在采用室内相似材料物理仿真模拟试验和非线性分形几何特征分析基础上,论述了榆次地裂缝的形成机理和基本发育特征与规律。并且,应用现代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ANN)耦合评价理论和方法,定量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自然属性,对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分区(第一图);然后,根据承灾体分布特征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和城市建设发展状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层次分析法(AHP)耦合理论与方法,定量研究地质灾害发生的社会属性,对承灾体易损性进行评价分区(第二图);综合地质灾害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根据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原理,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与易损性分区图实施复合叠加,确定出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价分区图(第三图)。文章最后总结提出了地质灾害定量评价的“三图法”基本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区域地质环境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同夏  石宏仁 《地学前缘》1996,3(2):141-146
文章简略介绍当前国内外区域地质环境定量评价和预测的几种主要方法:(1)自然单元分级体系为基础的评价方法,主要用于现状评价;(2)经济评估与风险评估方法,以地质灾害和地质问题作为评价的主体,用货币值表征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3)以系统论为基础的评价预测方法。按地质环境的组分及其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建立地质环境系统体系,以各子系统的环境地质问题为基本评价要素,外部因素为影响交量,用质量指数表征地质环境质量的现状和未来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活动构造反映的是现代构造活动,与地震及多种地质灾害密切相关,是地震预测、减灾及城市和工程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现代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基础资料。断裂分段及其长度,滑动速率,同震位移,古地震及重复间隔,最近一次事件至今的离逝时间是活动构造的基本定量参数。立足于这些定量参数,可以进一步开展活动构造地震危险性和未来断裂错动量和构造变形量的评价,并进行现代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云贵交界“9·7”地震贵州震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杰  杨胜元 《贵州地质》2015,32(1):71-77
为分析"9·7"地震贵州震区区域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方法,在全面统计分析研究区基础地质环境资料和地质灾害数据的基础上,开展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根据风险值划分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四个等级区域,经与实际情况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得成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作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运用定量化的数学统计原理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研究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文章以海南岛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五指山市为例,选择断裂、 岩土体、 坡度、 地形起伏度、 海拔高程变异系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降雨量、 水系、 公路、 曲率值为评价指标,依托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雅安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基础、工作流程和2013年汛期运行情况。本系统在地质灾害调查获取的易发性分区图及预警判据体系的基础上,利用WEBGIS平台构建;运行时需要输入区域降雨量监测值和降雨预测值,得出相应的危险性分布情况。本系统2013年汛期运行,对地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结合一次典型的预警实例(2013年7月7日),对预警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3.
RS与GIS支持下的汶川县城周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汉湖 《中国地质》2012,39(1):243-25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汶川县城周边64 km2为例,应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与GIS空间分析方法,根据IKONOS遥感图像和地形图及野外调查资料,提取了崩塌和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法确定了因子分值,计算了崩塌和滑坡易发性,并分别提出崩塌和滑坡的危险性计算方法,形成了汶川地区崩塌和滑坡危险性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新的崩塌和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该方法可行,结果合理,这为中、大比例尺区域范围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Floor water inrush represents a geohazard that can pose significant threat to safe operations for instance in coal mines in China and elsewhere. Its occurrence is controlled by many factors, and the processes are often not amenable to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To evaluate the water inrush risk, the paper proposes the vulnerability index approach by coupl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detailed procedures of using this innovative approach are shown in a case study in China (Donghuantuo Coal Mine). The powerful spatial data analysis functions of GIS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thematic layer of each of the six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water inrush, and the contribution weights of each factor was determined with the AHP method. The established AHP evaluation model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hreshold value for each risk level with a histogram of the water inrush vulnerability index. As a result, the mine area was divided into five regions with different vulnerability levels which served as general guidelines for the mine operations. The prediction results were further corroborated with the actual mining data,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 i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15.
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圣山  李昂  周平根 《地学前缘》2007,14(6):160-165
区域地质灾害的敏感性评价与诱发因素评价是区域群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基础。文中以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为例,系统介绍了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方法。在区域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及区域降雨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降雨诱发区域群发性地质灾害的规律,得出了地质灾害降雨阈值。研究了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方法,建立了大中比例尺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并在四川雅安雨城区开展了系统运行。文中论述的方法可以用于县(市)级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模拟运行及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本方法效果较好,能够在类似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朱进守  邓辉  苑泉  沈娟  周瑾  靳洁 《地质与资源》2018,27(3):272-278
在西藏贡觉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根据研究区地质地理环境特征,优选出7个评价因子:坡度、历史地质灾害密度、工程岩组、线性构造密度、植被覆盖度、河网密度、年均降雨量,并建立分级标准.利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功能,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原理,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揭示区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前,煤矿突水安全评价体系主要是采用突水系数法、经验类比法、理论计算法。这些方法在评价中存在着诸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的局限性及参数难以获得等问题,致使突水预报不够准确。基于煤层底板含水层水压、隔水层厚度、隔水层强度和采动破坏等因素的研究,提出了突水危险度的计算公式。从对各突水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出,最敏感的是底板岩层阻水带厚度,敏感性程度达36%,其次是沿推进方向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敏感性程度达18%,然后是作用于该区底部的水压、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和底板岩体抗拉强度,敏感性程度达10%,据此认为确定的突水危险度公式是合理的。河北、山东和江苏等地的评价实例表明突水危险度法的判定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准确的突水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侯公羽  梁荣  龚砚芬  刘琳  田乐 《岩土力学》2014,35(Z2):325-331
对煤矿长斜井盾构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施工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建立了二层次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风险等级分类标准,利用熵权法确定风险指标的权向量,进而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法的煤矿长斜井TBM施工同异反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偏联系数的理论确定了文中五元偏联系数的计算方法,根据改进的集对势理论给出风险趋势的预测方法。利用该模型对台格庙矿区煤矿长斜井(1#、2#实验井)TBM施工风险进行了评估与趋势预测。研究表明该模型与方法在煤矿长斜井TBM施工风险分析中是有效的、实用的,可为煤矿长斜井TBM施工风险分析与预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