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现有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法,指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乡镇人口、城镇势力圈及其空间联系.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以人口指标计算乡镇势力圈,以乡镇势力圈作为乡镇辐射范围,依据吞并原则、合理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并以长岭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乡镇的辐射范围,简便易行,精确度高,兼容性好,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工作的重要性行政区划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乡镇作为农村地区的基层行政区划单位,是国家行政区划的重要基础。乡镇、街道直接面向基层,承担着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其行政区划的设置和组织是否合理,关系到政府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关系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经省政府批准,各地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对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煤炭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对淮南、淮北两个典型煤炭城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分析后认为,产业结构失衡是造成多数煤炭城市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促进其经济振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制约煤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主要有体制性和非体制性两大类,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作者认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统筹规划,优先发展主导产业,打破条块分割,增量与存量调整并举,实行团党委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等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探讨制度变革对农田生产活动的影响可加深对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理解,丰富和发展农业区位理论。通过实地调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团三连农业生产管理体制的变革对农田生产活动的影响,首先,运用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比了制度变革前后农田生产活动的变化特征:制度变革后种植结构趋于多样化,棉花种植面积迅速降低,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多数农田(64.8%)投入减少;绝大部分农田(94.3%)生产效率提高。其次,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法,剖析了形成此现象的原因:①越倾向于认为体制因素是阻碍连队经济发展的职工,其作物种植种类越多;②制度变革后,生活费用增加的农户愿意增加农田投入,并通过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来降低农田总投入成本;③制度变革后,生产资料的效用增强。结论:以农业生产的最小组织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制度变革前后农业生产数据,测度新的政策方针对农户的影响,将更能真实地反映新制度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向世界农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促使世界农业发生变革。21世纪世界农业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河南省村镇发展概况 河南省村镇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兴衰,同时又因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历经多次变革。建国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城乡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镇面貌从根本上发生了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加促进了村镇的建设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中国方域》2004,(1):2-7
在20世纪中,中国乡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路径。仅从乡的规模而言,就经过了三个循环、七个阶段。从上个世纪初年在县下建立城镇乡制,到20年代末的《县组织法》规定在区下实施村里制(后改称乡镇制),再到30年代末“新县制”撤区重建大乡制,是20世纪乡制发展的第一循环。从40年  相似文献   

8.
一、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1989年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带领县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十八个乡镇进行调查,了解分析。针对各乡镇的资源、地理、技术和传统优势,每个乡确立了一个或两个具有各自特色的骨干行业和龙头企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发展。 二、把扶贫与发展乡镇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由过去扶贫资金撒胡椒面转为重点扶持,由扶持单户转为扶持乡村集体企业。对那些生产经营形势好、有发展前途的乡村集体企业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的四面城镇(一)基本情况党委书记:杨国军镇长:张柏琴四面城镇位于昌图县中部,距县城28公里,与宝力、东嘎、四合、此路树、太平、头道6个乡镇毗邻。全镇区域面积1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033公顷。辖13个村委会,114个村民小组,共有6,23...  相似文献   

10.
乡镇建材业是整个乡镇企业的三大支柱工业之一,水泥又是建材业中的拳头产品,它以市场为导向,在竞争中生存、进取。五年来,我省乡镇企业水泥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量增加了3.77倍,合格率提高63.7%,废品率下降60.88%,在全国乡镇水泥企业质量评比中,名次提升20个台阶。到今年底,已有两个部优产品,7个省优产品,35个省乡镇系统名优产品,有8个企业获全国乡镇系统优胜企业证书。在产量质量、技术装备上都已成为我省水泥工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乡镇水泥行业遇到了前所  相似文献   

11.
分析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作者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随着企业生产方式的信息化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小型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在发生下列变革:一是中层管理机构大规模削减,二是公司总部规模不断缩减,三是企业规模正在向适度或精干方向调整。这些变革正在孕育着一种新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网络型”企业组织。  相似文献   

12.
邹利 《地理研究》1995,14(2):107-107
以产业结构的变革为依据,把江苏沿江城市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分析了以工业化以前,工业化初期直至工业化时期城市产业结构的具体特征,全面探讨了各个时期城市产业结构对城市形态带来的重大影响.最后依据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分析江苏沿江城市形态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当得知眼前此人已过知天命之年,即便是曾采访过许多面孔的我们仍不免讶然。而随着采访话题的深入,其予人年轻的感觉愈加强烈,而此时这已不仅仅是指他外在的容颜.更是其独有的内在思维。1997年9月,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民政局迎来了一位新局长──康德贵。到任之初,康局长并未急于燃起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而是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向前任李长田局长熟悉业务。在整整8天的促膝恳谈后,康局长对整个连山区的民政工作状况已了然于胸:连山区下辖19个乡镇和9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9万人;有各种民政对象7383人,其中优抚…  相似文献   

14.
农业转型升级是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引擎。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国际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本文以两个不同乡村转型道路的典型县域(工业化转型的巩义市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鄢陵县)为例,利用区位熵、结构变化指数和专业化指数,在乡镇尺度深入分析新世纪以来乡村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乡村农业结构调整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乡村景观再造。主要结论为:①基于市场需求的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转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农产品提质增效倒逼耕地利用方式的现代化转变,并引致乡村景观的多功能再造。未来中国农业的转型方向将是规模化大宗农业与专业化精细农业并存;②无论是乡镇的非农化转型还是农业现代化转型,均可带来乡镇耕地的规模化、专业化利用以及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并引致乡村的进一步转型。工业转型县农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要调整方向,农业现代化转型县以粮食和特色农作物为主要调整方向,并形成了特色专业村或产业集群;③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更加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相匹配,空间配置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论及的亚太地区仅指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六十年代以来,尤其是80年代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快速增长的区域经济深刻地改变着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特别是第三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明显,出现了飞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旅游业在促进亚太地区的对外开放、改善区域投资经济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刺激产业结构的调整、培植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促进社会文化、消费、生活方式变革等方面起着深刻的推动作用。1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6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6.
山东胶南市为加强地名规范化管理,使标准地名与城镇建设接轨,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省市地名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乡镇建设规划的实际,对全市23个乡镇驻地道路进行了规范化命名。 近几年来,胶南市乡镇建设日新月异,规模不断扩大,驻地新辟道路不断增多,但全市乡镇驻地道路名称普遍存在重名、不雅等问题,且缺乏地方特色,给当地群众和外来人员以及投资开发单位在交通、邮电、社会治安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乡镇对外经济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胶南市加大了乡镇驻地道路命名力度,把规范乡镇驻地道路名称工作列入了目…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流域是我国受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区内有泥石流沟(坡)6800余条(处),遍及八省区,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灾害点有ll个,受泥石流危害和威胁的市县45个、乡镇达数百个,本区由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8一12(亿元/a).泥石流在两个地貌转折带上是为活跃,集中发育于大型断裂带和地震带内,主要出现在小流域中,分布呈非地带性。  相似文献   

18.
吴建民  丁疆辉 《热带地理》2018,38(6):799-809
系统地梳理了2000—2016年中国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631个案例,归纳了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类型,包括撤县(市)设区、撤县设市、行政区合并、增设行政区、边界调整、隶属变更和建制升格7类,发现各种类型变更的背后都隐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特定的需求。详细分析了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数量和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具有时间上集中和空间上聚集相结合的特点,随着不同时期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战略导向不同,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构成和指向会随之发生变化;县级行政区划变更有着明显区域差别,经济发达和城镇化发育较高的地区是调整重点,城镇化导向突出;县级行政区划较多的省份变更频繁,减少了县和县级市数量;注重了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行政区划变革,有利于促进民族和边疆地区发展。立足于空间治理,认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和优化基本上围绕城镇化、区域发展、边疆治理和民族地区发展等战略的要求展开,代表了未来调整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一项基础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方向,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该文从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特征出发,根据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个层次功能,构建了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5个乡镇。  相似文献   

20.
鄂西山区耕地面积8640平方公里。区内现行耕作制度,在海拔500—1200米处以一年两熟制为主,海拔1200米以上处是一年一熟制。全区一熟制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5%,耕作复种指数180—195%。随着区内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现存耕作制度要加以调整:1.加强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调整农业经济结构;2.合理布局作物,优化种植业结构;3.实行科学种田,使耕作制度的变革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