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阜阳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珩 《地下水》1999,21(3):129-132
阜阳市松散岩土含水系统广泛赋存着高氟地下水,氟含量一般在1.0~3.80mg/l最高可达6.90mg/l,本文通过对高氟地下水赋存的地质环境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本区高氟水的形成与其赋存的地球化学环境及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乾隆泉饮用天然矿泉水产于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之南的崔梨沟。该泉水受NNW向大南沟断裂控制。赋存岩层为上株罗系张家口组、鸡冠山组火山碎屑岩。降水入渗过程中,淋滤了火山凝灰岩中的多种成分,形成了重碳酸钙-钠型、低矿化度矿泉水,水中含偏硅酸49.5mg/L,氟1.0mg/L,锶0.136mg/L,锌0.004mg/L,锂0.001mg/L,对人类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华北平原,地方性氟中毒疾病(简称地氟病)主要由于饮水中含氟量高(超过1.0mg/L)而引起,属饮水型病区。本文分析了地氟病致病的主要环境因素,讨论了形成高氟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并以河北邢台地区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系统为例,应用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系统氟的水文地球化学进行定量研究,从统计学的角度研究了浅层高氟地下水中氟的组分存在形式与地氟病患病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位于太行山前的唐河、大沙河冲洪积扇交叠部位。“矿水床”深度为60~136m,上更新统下部为石英、长石质粗砂及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质的砾石、卵石。长石类矿物均有风化现象,经过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交替、溶滤作用,在地下水中某些有益组分得以富集,Sr含量0.27~0.476mg/L,H_2SiO_326.47~31.41mg/L,Na9.3~16.6mg/L,矿化度321~475mg/L,属低钠、低矿化度、锶-偏硅酸重碳酸钙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其中,尚含Li,Zn,Br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同位素氚的测试结果:19.21±5.35TU及5.07±3.22TU。抽水试验结果为S=5m时,Q=36~197m ̄3/h。  相似文献   

5.
巯基棉分离富集5—Br—PAN—S光度法测定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春  魏琴 《矿物岩石》1997,17(2):98-101
本文研究了镉与5-Br-PAN-S的显色条件。在pH9.5的缓冲液中,形成1∶2型的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8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3×104L·mol-1·cm-1。镉量ρ(Cd2+)/(mg·L-1)在0~1.6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巯基棉分离水中离子富集镉,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本法用于水样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东部属低山丘陵区及山前侵蚀堆积阶地,西部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是灵武矿区的主要水源地,但由于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较高,给地下水的利用带来了影响。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中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地下水中氟的含量与水化学类型关系不明显,与PH值及钠/钙值呈正相关关系。初步探讨了影响地下水中氟含量的富集因素及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区内潜水含水层氟含量变化大,常发生突变;承压水含水层则多呈渐变形式;地下水中氟含量的高低主要与补给源中氟含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位于太行山前的唐河、大沙河冲洪积扇交叠部位。“矿水床”深度为60 ̄136m,上更新统下部为石英、长石质粗砂及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质的砾石、卵石。长石类矿物均有风化现象,经过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交替、溶滤作用,在地下水中某些有益组分得以富集,Sr含量0.27 ̄0.476mg/L,H2SiO326.47 ̄31.41mg/L,Na9.3 ̄16.6mg/L,矿化度321 ̄475mg/L  相似文献   

8.
在盛产萤石的武义盆地,岩层中氟丰度为0.005%-0.089%,生态水源含氟均值:地表水为0.21mg/L,第四系孔隙水为0.277mg/L,否定了以往认为该盆地为高氟区的观点,建国以来,该区未发现氟骨症患者。患氟斑牙者达30%以上共7个村,皆因饮用高氟构造裂隙水所致。工厂排污导致的叠加氟污染危害较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锆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付佩玉  王正祥 《岩矿测试》1997,16(3):238-240
在0.08 ̄0.10mol/L 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Zr(Ⅳ)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发生显色反应,形成1:4的桔红色络合物,λmax=540nm,ε为1.46×10^5L·mol^-1·cm^-1,Zr(Ⅳ)含量在0 ̄0.5mg/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氧化铝及陶瓷釉料中锆的测定,结果与ICP-AES法相符,RSD(n=5)在1.3% ̄3.7%。  相似文献   

10.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锆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008~010mol/L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Zr(Ⅳ)与5′_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_NSF)发生显色反应,形成1∶4的桔红色络合物,λmax=540nm,ε为146×105L·mol-1·cm-1,Zr(Ⅳ)含量在0~05mg/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氧化铝及陶瓷釉料中锆的测定,结果与ICP_AES法相符,RSD(n=5)在13%~37%。  相似文献   

11.
张威  傅新锋  张甫仁 《地质与资源》2004,13(2):109-111,95
氟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人体氟的主要摄入来源是饮用水.永城矿区是饮用水型地氟病发病区.地下水中氟的含量与水温、pH值以及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有关.从定性和定量方面讨论了矿区地下水中氟从固相转入液相的过程,详细讨论了水温、pH值以及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对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州地氟病区植物中氟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州地氟病区几种主要粮食中氟的含量变化在0.70-0.85mg/kg之间,均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值。各种主食蔬菜中氟的含量变化在1.88-12.25mg/kg之间,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其中以青菜氟含量较高(12.25mg/kg),同种蔬菜叶中氟含量高于块茎和果实的氟含量。不同树中氟含量高达24.56-34.29mg/kg。相关分析表明,植物中的氟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水溶性氟的含量。叶菜(青菜、白菜等)和树叶中氟含量远远超过土壤中水溶性氟的含量(病区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平均值9.60mg/kg),说明氟有随水向植物叶子中富集的趋势。徐州地氟病区主食粮食对人体健康不构成伤害,主食蔬菜氟含量高,长期食用是引发地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端生 《吉林地质》2002,21(4):81-88
矿化程度极低的深层地下水,往往给人体健康带来各种危害,主要是欠缺某些化学元素引起的地方病,过去多被忽视。以为矿化程度越低水质越佳;饮用水标准中各种化学元素规定的下限值常不被重视,一旦发生了疾病,多从污染或元素超标中查找问题。由于这种认识偏差,常常造成防治不利,贻误战机。松嫩平原部分氟病区,因为饮了深层“超低氟水”(水中氟的质量分数小于0.2mg/L)新发了大骨节病或患了无名疼痛病,即为典型例证。防治办法,一要加强源头矿化,二要注意终端补氟。由此有“药疗不如食疗”、“饮疗胜于食疗”之说,饮茶是最佳补氟之举,而且要从孕期或婴幼儿做起。拟彻底根治,可深浅层地下水混合开采。  相似文献   

14.
高氟地下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分布与形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内蒙古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机理,寻找生产、生活急需的低氟地下水,根据多年赤峰地区的水文钻探及水文地质普查资料,运用部分物探、水文钻探、水文地质普查、水化学及水质检测方法,初步探明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西拉沐沦河中、下游的北部,乌尔吉沐沦河的东部及老哈河两岸等区域,从水文地质方面基本阐明本地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地貌条件、地层条件、气候条件、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并查明该地区高氟地下水一般存在于潜水的上部,地下水中含氟量由上往下逐渐降低,深部含水层的地下水可供开采。  相似文献   

15.
在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丰沛地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丰沛地区62.75%的水样氟含量超过了国家饮用水标准,最大7.11mg/L,平均含量为1.51mg/L。其中39.22%的水样氟含量在1~2mg/L,3.92%的水样氟含量超过4mg/L。丰沛地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氟含量总体呈现西北、东南高和东北低的特征,氟含量大于1.00mg/L的面积约占整个研究区域的87.21%,大于2.20mg/L的面积约占12.12%。丰沛地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超过1.00mg/L的最大概率0.953,其中概率达到0.85以上的为高风险区域,面积297.18km2,占整个研究区的10.81%,主要分布在丰沛地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底泥中氟的存在形态及其浸提方法。通过洋沙泡水库底泥氟各种形态的分析实验,发现底泥氟形态的含量分布为残余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结合态>可交换态;底泥各形态氟含量呈对数分布;水溶性氟质量分数为26.77~112.39 mg/kg,占总氟的2.699%~19.114%。底泥全氟含量、氟的来源、气候因素的影响、区域理化环境以及湖泊曾数度干涸是造成水溶性氟含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冀东北地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中氟的富集过程,通过对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数据的分析,研究地热流体中氟的分布特征、富集规律、水化学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流体F^-含量为1.36~23.83 mg/L,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在HCO3^-—Na^+和SO4^2-·HCO3^-—Na^+等Na型水中富集程度高于HCO3^-—Ca^2+和HCO3^-—Ca^2+·Mg^2+等Ca型水;碱性环境、温度和循环深度是影响氟离子富集的主要因素;水岩作用、含氟矿物溶解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是控制高氟地热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氟浓度异常可为寻找地热资源提供基础参考线索,为地热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Systematic determination of and adsorption experiment on fluorine in the carbonate rock-soil-water system in the karst region studied in Guzhou Province,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ineral surface and soil chemistry data,have reveale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 and the mechanisms of its transport and entrichment in the rock-soil-water-system of the karst region central guizhou province,Deep-seated underground waters(-100m or lower)and soil layers in the karst region of central Guizhou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F anomalies whereas shallow-level underground and surface waters by low contents of F(mostly lower than 05mg/L).Fluorine in soil and water in the region studied comes largely from Triassic marine strata dominated by gypsum-bearing carbonate rocks.The special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F on the surface of geothite in soil layers are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its transport and enrichment in the rock-soil-water system of the karst region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