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劲松  赵斌  李兆麟 《地球化学》2000,29(5):500-503
以显微照片方式报道了对大冶铁矿床夕卡岩矿物中熔融包裹体、熔-流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的观察结果和对包裹体相态特征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包裹体中,矿物熔融包裹体最为常见,偶见熔-流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熔融包裹体在大冶铁矿床夕卡岩矿物中不仅存在而且广泛分布,在偏光显微镜下很容易找到。熔融包裹体的存在对夕卡岩传统的接触交代成因观点具有挑战性,有助于夕卡岩和夕卡岩矿床成因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申金超  曾勇  郭坤一 《江苏地质》2012,36(4):391-396
对湖北大冶铁矿的岩浆类型、矿体形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分析,发现湖北大冶铁矿具备IOCG(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的定义性特征,即铁氧化物含量高,伴生黄铜矿,贫硫化物、低钛,广泛受Na、K蚀变的热液矿床。另外,大冶铁矿与中酸性岩浆关系密切,且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作为IOCG型的大冶铁矿,其成矿环境为与非造山岩浆有关的大陆地块内部。  相似文献   

3.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获得成矿流体性质如温度、压力和成分信息的主要手段,对于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流体包裹体研究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热液矿床的流体研究中,并且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本文选择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海底热液及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型)和造山型金矿5种典型热液矿床,通过总结其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温度、盐度及同位素数据,并结合围岩蚀变和矿化分带特征,对不同类型矿床中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江西盘古山石英脉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的方法,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盘古山钨矿床主要矿化阶段中早阶段的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和晚阶段的(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的分析。该矿床主要矿化阶段含矿石英脉中包裹体主要包括H2O-NaCl型包裹体、H2O-NaCl-CO2型包裹体和少量的CO2型包裹体,富含CO2组分是盘古山钨矿成矿流体的明显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矿床中主要矿化阶段石英脉中两相的H2O-NaCl型包裹体与H2O-NaCl-CO2型包裹体主要均一温度范围较为一致而前者盐度相对较高。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中的H2O-NaCl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明显高于(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中的H2O-NaCl型包裹体,但两者的盐度相差不大,从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到(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H2O-NaCl-CO2型包裹体数量减少,CO2型包裹体数量增多。对各类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中和(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中的包裹体的组分相近,除水和CO2外,还含有少量的CH4和N2。盘古山钨矿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流体不混溶作用是矿床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周超  孙骥  郭爱民  贾朋远  陆文  隗含涛  郭鼎  蔡毅 《中国地质》2020,47(4):1241-1259
古台山矿床和龙王江矿床是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颇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金锑矿床。古台山金锑矿床位于白马山复式岩体的外接触带,而龙王江金锑矿床则距离白马山岩体较远。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入手,讨论了成矿流体的特征、来源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表明,古台山矿床成矿期石英中包裹体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和CO2-H2O三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在199~298°C,盐度集中在2.07%~11.46%NaCleqv;龙王江矿床成矿期石英中包裹体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在164~238°C,盐度集中在1.40%~8.41%NaCleqv。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古台山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岩浆水和变质水的混合流体;龙王江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水。根据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结合显微测温,认为流体不混溶是导致古台山矿区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而龙王江矿区矿质沉淀很可能是温度和(或)压力的变化,或大气降水的加入(混合)所导致。  相似文献   

6.
显微红外测温是利用红外显微镜研究不透明半透明矿物的流体包裹体丰度和分布特征,并与冷热台相结合进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新技术。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分布于川滇黔接壤区典型的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本文以该矿床的闪锌矿、方解石流体包裹体为例,应用显微红外测温技术发现闪锌矿中发育大量流体包裹体,按其相态可分为6类:纯气相(V)、富液相气液两相(L+V)、富气相气液两相(L+V)、纯液相(L)、含子矿物三相(L+V+S)、含CO2三相(LCO2+LH2O+VCO2)包裹体,而在热液方解石中仅发现富液相气液两相(L+V)、纯液相(L)包裹体。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个区间:150~221℃和320~364℃;而盐度变化范围较大,主要集中于3个区间:12.0%~18.0%、5.0%~11.0%、1.1%~5.0%。不同世代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大致反映成矿流体演化的全过程,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反映成矿流体演化的中晚阶段,而且与脉石矿物(方解石)共生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也高于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反映了闪锌矿流体包裹体较方解石更能反映成矿流体的信息,进一步揭示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大致经历了中高温-中盐度→中低温-中盐度→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演化过程。通过压力校正后的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反映了早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呈中高温,进一步证实了该矿床并非低温矿床。通过矿床对比研究,不仅反映了该矿床明显不同于典型的MVT铅锌矿床,而且表明了显微红外测温技术为该类矿床成矿流体p-T-x条件及矿床成因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与途径,并将在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是一个闻名中外的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为探讨成矿流体性质以及演化过程,本文对西华山石英脉型钨矿床主成矿阶段含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研究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西华山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以H2O-NaCl型为主,局部发育H2O-NaCl-CO2型。流体热焓-盐度图解表明成矿流体以混合作用为主,局部沸腾在热液系统演化中作用不大。通过对沸腾包裹体的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西华山脉型钨矿成矿压力约为27~87 MPa,矿床形成深度约为1.0~3.3 km。  相似文献   

8.
湘中杏枫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静芸  彭建堂  胡阿香  木兰 《地质论评》2020,66(5):1376-1391
杏枫山金矿是湘中盆地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位于白马山复式岩体的外接触带,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板岩—千枚岩中。为了查明杏枫山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并揭示其矿床成因,本文在对该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关系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镜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该金矿的不同期次石英中的包裹体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期石英脉呈席状产出,其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为主,含少数富气相包裹体和CO2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220~420℃范围内,盐度为0. 35%~11. 94% NaCleqv;成矿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明显小于成矿期。该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中高温、贫CO2的还原性H2O—NaCl(±KCl)—CO2—CH4—N2体系,减压沸腾作用造成成矿流体的氧逸度、pH值改变,是导致该区金矿石沉淀的主要原因。湘中杏枫山金矿的成矿温度高,成矿压力较小,成矿流体及地质特征均明显有别于国内外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结合其围岩蚀变类型和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可推断杏枫山金矿床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体系(IRGS)。  相似文献   

9.
潘小菲  刘伟 《地球学报》2010,31(4):507-518
北山地区典型金矿床中常见H2O溶液包裹体、富CO2多相包裹体和富CH4包裹体, 成矿流体的挥发分主要为H2O-CO2-CH4。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各类型金矿经历了多期流体活动, 属于中高-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成矿。CO2和CH4的δ13C值表明前者来自岩浆脱气, 后者来自围岩地层。氢、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来源的地下水, 但部分矿床渗入了少量变质水。大部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 壳源和幔源均存在, 根据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壳幔成分有差别。金属硫化物具岩浆硫和地层硫混合特点, 主要受赋矿围岩控制; 铅同位素组成反映主要来源于造山带或成熟弧环境, 上地壳铅也不同程度地提供了成矿物质。综合北山地区典型金矿床的包裹体测温、成矿流体组分以及成矿流体C、H、O同位素和成矿物质的S、Pb同位素特征, 我们认为各类型金矿床具有不同的成因控制因素。马庄山、南金山、金窝子和210矿床都以不同组成流体混合作用控制成矿; 小西弓、新金厂及老金厂金矿成矿早期, 热液流体围绕着岩浆侵入体作对流循环, 成矿晚期, 流体在围岩中作大面积的渗透淋滤。  相似文献   

10.
左家庄金矿位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西北角的何家庄岩体西端南侧与上石炭统侵入接触的内接触带。矿体受构造与岩体双重控制,主要发育于东西向构造内充填的石英脉中。区内中粒二长花岗岩与粉砂质绢云板岩接触带是金矿化的有利部位。本文对左家庄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成分、来源、物理化学条件及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左家庄金矿流体包裹体类型可以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和纯气相包裹体3类,包裹体多以水溶液包裹体(LH2O-VH2O)为主、并有CO2-H2O包裹体(LCO2-LH2O),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主要为水,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及少量N2和H2。成矿流体为中低温(229~320℃)-低盐度(7.31%~12.28%Na Cl.eq)以变质热液为主后期混入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矿床中硫化物形成于富重硫(黄铁矿δ34S=11.4‰~13.77‰)环境。左家庄金矿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11.
荣那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新发现的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矿床之一,已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具有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潜力。荣那铜(金)矿床矿石矿相学与岩相学研究显示其具有典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矿物组合(明矾石、硫砷铜矿等)和矿化蚀变特征。通过资料收集与野外观察,本文将荣那铜(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为查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进一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对取自深部矿石中的石英脉(均为主成矿阶段含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矿物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80~440℃和4.63%~11.95%NaCl eqv;富气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320~440℃和5.55%~10.74%NaCl eqv;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200~400℃和29.4%~32.56%NaCl eqv;富液相与富气相包裹体的气体成分除少量N2外,气体成分均为H2O。综合分析认为,荣那矿床成矿流体发生了强烈的沸腾作用,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可见,荣那矿床具有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但主成矿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典型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因此,推测荣那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的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矿化,该矿床应属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金矿床位于佳木斯地块东北部,矿床的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高角度张性破碎带中,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和蚀变岩两种。笔者在对平顶山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各成矿阶段代表性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类型。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主成矿阶段流体均一温度具有中低温(142.2℃~267.3℃)、低盐度(1.90%~4.32%NaCl)、低密度(0.81~0.94 g/cm3)的特征。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其次为CH4和CO2,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H4。综合研究表明,平顶山金矿属于受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大团山铜(钼) 矿床是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内较为典型的岩浆热液叠加型铜钼矿床,其成因与早白垩世大团山石英 二长闪长岩有密切关系。系统采集硫化物阶段的矿化石英脉并经岩相学显微观察发现,石英中捕获有大量的流体包裹体, 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富气相(Ⅰ型)、富液相(Ⅱ型) 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Ⅲ型)。显微 测温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统计峰值分别出现在375~405°C和285~315°C之间,流体盐度的统计峰值出现在5.0 wt.%~10.0 wt.% NaCl eq.之间。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水蒸汽为主,含有少量CO2和CH4。流体 氢、氧同位素组成呈岩浆流体特征。研究表明,大团山铜(钼) 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流体,在成矿过程中经历 了相态变化,沸腾的流体体系受到了不均匀捕获。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狮子山矿田内早白垩世叠加改造型流体表现出同源 特征,在物理化学演化方面具有一定规律性,流体的多次沸腾作用很可能对成矿元素的分配、迁移与沉淀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矿沟铜-铁-钼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三矿沟-多宝山构造-成矿带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对干矽卡岩阶段(Ⅰ)的石榴子石、湿矽卡岩-氧化物阶段(Ⅱ)的石英、早期硫化物阶段(Ⅲ)的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Ⅳ)的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气相包裹体,偶见纯液相包裹体。石英中也有大量含NaCl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变化于152~478℃之间,盐度为1.57~58.02wt% NaCl,密度变化范围为0.64~1.18g/cm3,总体属中—高温度、中—高盐度、中等密度的体系;据此计算的成矿压力范围为39.44~133.65MPa,成矿深度介于3.94~9.64km之间,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深成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林西地区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林西地区是我国东部重要的萤石矿集区之一,对该区四个萤石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主要发育液相包裹体,还发育少量气相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40~270℃之间,盐度变化范围为0.18%~4.65%NaCleqv,密度变化范围为0.61~0.95 g/cm3,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流体;激光拉曼结果表明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含有H2和C3H6。根据显微测温结果,认为水/岩反应很可能是该区萤石沉淀的主要机制。结合地质特征以及普遍低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认为该区萤石矿具有大气降水热液成因特征,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16.
赵劲松  赵斌  张重泽  王冉 《地球化学》2003,32(6):540-550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Fe、Cu(Au)和Au(Cu)夕卡岩矿床广泛分布,用电子探针测量了大冶-城门山一带7个矿床夕卡岩矿物中熔融包裹体里的固相(晶质和非晶质)成分。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及已发表的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测量数据,对该地区熔融包裹体的成分特点及其意义以及岩浆夕卡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夕卡岩矿物中熔融包裹体主要含两种成分:成分接近辉石的钙、铁、镁硅酸盐相和成分接近石榴子石的钙、铁、铝硅酸盐以及含SiO2等氧化物的碳酸盐相。夕卡岩矿物中硅酸盐熔融包裹体在均一温度和成分方面与含子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和“盐熔”包裹体显著不同。岩浆成因夕卡岩形成温度主要介于900~1150℃之间,其主要成分与其他成因夕卡岩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7.
大冶铁矿控矿构造研究及深部隐伏矿体定位预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大冶铁矿主矿体分布于燕山期闪长岩与下三叠统大冶群大理岩和白云质大理岩接触断裂复合带,该接触带是大冶铁矿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文章对矿区接触带控矿构造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接触带形态产状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成矿定位机制等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预测矿区深部可新增铁矿资源量4000万t.  相似文献   

18.
流体包裹体和C-H-O同位素对湘中古台山金矿床成因制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伟  谢桂青  张志远  张兴康 《岩石学报》2016,32(11):3489-3506
古台山金矿是湘中盆地最典型的高品位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和震旦系板岩-千枚岩中。为了探明古台山金矿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阶段石英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及H-O同位素分析,对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铁白云石进行了C-O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结果显示,不同阶段石英主要发育CO_2三相和水溶液两相包裹体,金沉淀阶段CO_2三相包裹体丰度最高,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80~320℃之间,盐度集中在0~13%NaCleqv之间。激光拉曼显示不同阶段石英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_2O、CO12及少量的CH_4和N_2。不同阶段石英的δ~(18)O_(V-SMOW)变化范围为15.6‰~17.9‰,对应的δ8OH_2O变化范围为4.5‰~8.3‰,δD_(V-SMOW)变化范围-78‰~-49‰,显示成矿过程中有岩浆水参与。铁白云石的δ~(13)C_(PDB)集中在-10.3‰~-8.6‰,δ~(18)O_(V-SMOW)分布在13.9‰~15.7‰之间,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流体不混溶、CH_4气体存在、围岩及脉体发生硫化-碳酸盐化等因素是导致古台山矿床Au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综合上述分析,推测古台山金矿可能是一个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宁芜盆地凹山和东山铁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对宁芜地区凹山和东山铁矿床中的磷灰石流体包襄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温研究,并测定了不同时期形成的磁铁矿、阳起石和石英的 H、O 同位素组成。凹山和东山铁矿磷灰石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原生气液包裹体包括早期细长管状、针状包裹体(类型Ⅱ)和晚期不规则状包襄体(类型Ⅰ);早期包裹体又可分为单一液相包裹体(类型Ⅱ-a)、气液两相(富气相)包襄体(类型Ⅱ-b)、气液两相(富液相)包裹体(类型Ⅱ-c)和气相、液相及固相多相包裹体(类型Ⅱ-d)四种亚类。包襄体中至少含有五种不同的子矿物。磷灰石包裹体记录了多个峰值温度,从600℃~800℃到~410℃和~270℃,分别对应于磷灰石(磁铁矿 透辉石)、阳起石和石英的形成。流体的盐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从高达~80%NaCl equiv。到<20%NaCl equiv。磷灰石形成时流体处于不均匀的状态,流体包裹体为非均一捕获。H、O 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为演化的初始岩浆(水),在高温下形成了铁矿石;此后,成矿流体有可能与蒸发盆地卤水或大气降水发生混合;晚期则可能有较显著的大气降水加入。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新立萤石矿床成矿液体特征,对矿床中的萤石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萤石中主要发育液相CH_4包裹体、气液两相H_2O-NaCl-CH_4体系包裹体和气液固三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40~300℃,盐度为14%~22%NaCleqv,捕获压力为135~222MPa,具有超压特征。包裹体成分以CH_4为主,其次为H_2O,含有少量CO_2、C_2H_4和H_2S等组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萤石成矿流体与MVT铅锌矿成矿流体类似,且具有油田卤水的特征。萤石矿的形成与古气藏的破坏密切相关,其成矿时间明显晚于MVT铅锌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